“智能+”將改變什麼

繼“互聯網+”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智能+”也成為今年政府關心的重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這是“智能+”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廣泛關注。這些年我國的創新之路跑出了“加速度”,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新動能快速成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曾經,“互聯網+”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並連續5年被提及。可以看到的是,“互聯網+”給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改變,也重塑了商業模式和經濟結構。現在從“互聯網+”到“智能+”,更多的是針對產業的發展——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就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那樣,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相比已經連續數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智能+”代表著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維度。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研發應用都將成為“智能+”發展的關鍵,硬件和軟件都是“智能+”的支撐。從另一個方向說,“智能+”能否成功推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決定了數字經濟能否進一步壯大。

可以預見的是,“智能+”將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產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會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最終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這些變化已經在各個領域悄然發生。在汽車生產領域,各類機器人已經輪番上陣;在鋼鐵煤炭這些傳統行業,以遙感、傳輸等技術為支撐的智能技術也讓老行業新潮起來;即便是在生產方式較為傳統的農業領域,無人機、遙感智能檢測、物聯網等也被越來越多地使用。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智能+”亦是“關鍵詞”。在不久的將來,它定將與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等緊密結合,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智能+”將帶來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新一輪技術革命或將到來,掌握核心技術、突破尖端難題、堅持創新創造,方能以不變應萬變。(李 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