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場大水,衝出罕見文物,製造方法至今成謎!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無比分裂的時期,各路諸侯國割據一方,自我封閉,形成了許多各自獨立的區域文明。位於中部腹地的古楚文明,在整個先秦時代的發展史上,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別的不說,僅在近現代幾十年的考古史上,楚墓出土的文物,無論在類別還是數量上,都排春秋戰國各個諸侯國中第一位。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一件罕見文物,便是古楚人科技工藝輝煌的見證!

河南一場大水,衝出罕見文物,製造方法至今成謎!

上世紀70年代,河南淅川地區發生了一場洪水,當地的丹江口水庫實行洩洪來抗災。洪水消退,水庫水位下降後,水庫周邊的灘頭上露出了不少隱約可見的古蹟遺址,立馬引得了考古隊前來探究。

考古隊在灘頭表層的泥土中,發現了一些青銅的瓶瓶罐罐,上面刻有古楚文字,因此便斷定這地下一定埋藏有楚墓。果不其然,考古隊經過一番搶救性挖掘後,在水庫附近的泥濘灘頭下邊掘出了一處大型的春秋中晚期的楚國貴族古墓群,在裡邊發現了六七千件青銅器、象牙和玉器等文物。

河南一場大水,衝出罕見文物,製造方法至今成謎!

本次考古挖掘中,考古隊最大的收穫是在楚墓中發現了一件大型精美的青銅器具,後來被取名為“雲紋銅禁”。這玩意兒看上去像是一個長方形的酒桌,實際上卻不是放酒的器具。雲紋銅禁中的“禁”,指的是禁止飲酒的意思,其典故還得從周武王時期講起。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在滅了商朝後,頒發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嚴令禁止各諸侯以及王公貴族隨意飲酒,僅限於祭祀和迎賓客,民眾聚眾飲酒則會被處死。原因在於武王深知商朝被滅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朝民飲酒過度所致。因此,周代許多青銅器名字中都帶有“禁”字,以此來警示。

河南一場大水,衝出罕見文物,製造方法至今成謎!

淅川楚墓的雲紋銅禁,大約有180斤重,能圍坐十個人,其整體的做工之精緻令人叫絕。銅禁採用鏤空多層裝飾精雕,四周十二隻龍形異獸被刻製得惟妙惟肖,其伏案臺平整度的誤差在0.01毫米以內,檯面與銅柱的立面誤差不超過0.005毫米。考古專家直言,即便是現代的高科技設備也無法制作出精度高且雕刻工藝又如此之美的第二座“雲紋銅禁”。那麼,這樣罕見的2000多年前的古文物,先祖們又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

河南一場大水,衝出罕見文物,製造方法至今成謎!

專家普遍認為古人採用了失蠟法,先澆灌成一個銅禁的模型,然後靠工匠們的一雙巧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長時間精雕細作。當真如此的話,那麼古代工匠的手有那麼巧和細緻嗎,能製作出今天機器都保證不了的東西?答案或許只有當時的古人心裡清楚,反正至今這雲紋銅禁的具體制造方法仍舊是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