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硯滴的出現與筆墨的使用和書畫的興起有關。最遲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各種形狀的水盂,人們在使用中發現,用水盂往硯裡倒水時,往往水流過量,於是出現了便於掌控水量的器物,這就是硯滴。硯滴也稱水滴、水注、書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飲流齋說瓷》中是這樣記載的:“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龜滴由來已久,古者以銅、後世以瓷。明時有蹲龍、寶象諸狀,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則名日滴,不名曰盂。”

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銅瑞獸硯滴

硯滴做工都比較精美,材質除金屬、玉石、瑪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在造型設計上,也是窮其工巧,堪與後世出現的紫砂壺藝術相媲美。它們大都古雅別緻,多姿多彩,散發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

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明代磁州窯貓形硯滴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文中所說“古人”語焉不詳,但滴晚於盂則是不爭之實。從傳世品和出土器物來看,硯滴的出現不晚於漢代,最早為銅製,後改為陶、瓷、玉、石等材質。其樣式不定,歷代均有創新。漢代硯滴多為龜蛇熊羊之形,古樸渾厚。至魏晉時除流行漢時熊形滴外,蛙龜等青瓷硯滴也較為流行。

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明代青銅臥牛硯滴



宋元之時,瓷硯滴再度興盛,尤以龍泉窯燒製的眼底最為新穎別緻,有舟形、作俑形、童子牧牛形、魚形等;明代瓷業高度發達,硯滴自是爭奇鬥妍,歷代均有硯滴傳世,尤以宣德時器物別有風韻;清代硯滴以象生形居多,作工精巧。

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元代釉裡紅硯滴

如果說筆墨紙硯是古代文人書房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四寶。那麼硯滴之實用功能則要小得多,而相應的清賞把玩價值卻要大得多。它們題材多樣,寓意美好,其消費對象則往往是達官顯貴、皇家貴胄,因此傳承至今的硯滴類作品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傳承至今的硯滴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

宋代汝窯鴛鴦硯滴一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