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行業誕生第一科技股,透露了哪些信號?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中國車貸行業最大規模企業微貸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正式宣告了車貸科技第一股的誕生。


微貸網的成功上市,也將給目前深陷困境的車貸行業乃至身處洗牌浪潮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帶來深刻影響。


一邊爆雷一邊上市,網貸行業將走向何方


回顧這一年的網貸行業,用“雷聲滾滾”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6月以來,在網貸備案延期加劇平臺合規壓力、知名平臺爆雷摧毀市場信心、宏觀經濟環境普遍“錢緊”等內外因素的交織衝擊下,雷潮爆發。


風暴之下,出借人為自保匆匆退場,平臺難扛壓力最終坍塌,很多人都認為P2P的結局就是這樣了。


其實不然。縱觀行業的十餘年發展史,本身不就是一首“冰與火”之歌嗎?不斷地有平臺退出,也有更好的平臺崛地而起,去除了糟粕,才能更好地發揮精華的光熱。


哪怕是在今年,行業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仍不乏在寒冬中演繹“逆風而上”的平臺,PPmoneyC輪獲得6億融資、愛錢進母公司凡普金科啟動IPO,就在微貸網上市前一天,同在浙江的網貸平臺泰然金融也向SEC提交了招股申請書。


而對於傳統金融體系來說,P2P這樣的補充者角色,其存在和勃興的價值就更加明顯了,否則也不會篳路藍縷十餘年,從一個無人問津的野孩子成長為一個受到嚴監管的新興業態。

車貸行業誕生第一科技股,透露了哪些信號?


洗牌加速,車貸開啟下半場競爭

今年車貸市場的震盪也比較嚴重,尤其是部分中小平臺,這類平臺抗風險能力偏弱,業務本身也存在瑕疵,一旦外部環境出現不穩定因素,比如今年國家對二手車貸款、暴力催收等涉黑現象的打擊力度加大,就極易受到衝擊,進而爆發經營風險。


1、行業頭部效應進一步放大


前兩年,車貸行業競爭格局頗有“百花齊放”的意味,一線平臺主打知名、穩健,而一眾中小車貸平臺則多以收益為賣點。


在行業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大平臺有大平臺的擁躉,中小平臺也各自擁有穩定的用戶群,站崗、搶標在當時的車貸行業更是屢見不鮮。


然而,這一多元化競爭格局在今年被重構。近段時間,雷潮引發的危機傳導至車貸行業,讓本就處於政策高壓環境下的車貸更加岌岌可危。


一些二三線車貸平臺開始爆發大面積逾期,進而出現暫停發標甚至倒閉,用戶信心大跌,滿不了標、業務量萎縮也成了當下眾多中小平臺的現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資金為了避險而湧入頭部平臺,最新數據表明車貸行業前三家平臺的單月交易額佔到了行業總交易額的76%。


而招股書也顯示,微貸網在車貸市場的份額達到了35%,遠超行業第2至第10名市場份額總和,足見其龍頭地位。


2、巨頭與差異化平臺並存


車貸行業頭部效應加劇,行業集中度繼續上升,對於中小平臺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網貸行業競爭核心迴歸資產端,優質資產價值重新凸顯,優質資產的獲取能力也將決定平臺發展的最終方向。而對於車貸平臺來說,優質資產的開發形勢更是相當嚴峻。


大家可以看看幾家頭部平臺的借款業務佈局,微貸全國有近500家門店、投哪網300多家、人人聚財200家,幾乎圍剿了整個車貸市場。此時再複製大平臺模式,進行全國化佈局、大規模擴張,顯然已經行不通。


然而,“絕境”背後恰恰就隱藏著屬於中小平臺的機遇。


對於中小平臺來說,如果能夠避開巨頭,尋找成本更低的、更有差異化的競爭模式,意味著競爭成本的下降,節省下來的這部分成本可以轉移到其他細分業務上,這些沉澱對於平臺在細分領域建立先發優勢同樣是十分有利的。


事實上,近幾年隨著競爭者的蜂擁而入,車貸市場由藍海變紅海,期間已有不少車貸平臺獨闢蹊徑,針對差異化需求提供金融服務。


例如e融所針對駕校學員推出的學費分期產品、掌中財富深耕廣東的區域化佈局等等,都是近幾年車貸平臺搶攻差異化競爭市場的成熟案例。


金融科技是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的終極狀態


通過大數據來切入金融科技領域,是當前行業內的普遍做法。

在車貸領域,大數據應用也已經滲透到業務流程、風控定價等關鍵環節。


目前行業內一些主流平臺在大數據應用上都有相關的探索和實踐,包括微貸網的智能決策森林、掌中財富的車貸管家、投哪網的魔方風險管理系統、e融所的太乙大數據風控系統等等,都是基於大數據研發的具有流程管理、自動化審批、智能決策等核心功能的智能風控解決方案。


而作為互聯網汽車金融行業領導者的微貸網,近年來投入大量成本打造金融科技生態體系所取得的成果——截至2018上半年,微貸網資產狀況整體優良,M3逾期率保持在0.6%~0.8%之間,也已經印證了車貸平臺科技化的正確性。


科技化已然是汽車金融的下一個風口。最終,誰能夠搶佔風口,誰又能御風起飛,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