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今年元宵節故宮博物院將首次舉辦夜場。

元宵節賞燈,六百多年後的我們,至今依然可以欣賞到精美的皇家宮燈,體驗當初皇家過年的氛圍,據悉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專門翻閱了歷史文獻,儘可能還原皇宮春節慶典的用品,為大家展示一個原汁原味的皇家新年。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春節裡能展現喜慶的物品著實不少,春聯、窗花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的人家添上幾串彩燈,為家裡增些別樣的色彩。

燈綵作為節日慶典的裝飾品由來已久,燈綵脫胎於實用器——燈,我國最早的照明用具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988年在寧夏海原新石器時代窯洞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將燃燒的松枝插於窯洞壁上的痕跡,推測這些燃燒的松枝一火把的形式成為我國最早的照明用具。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宮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據說漢文帝戡平“諸呂之亂”正適正月十五,自此之後漢文帝每逢正月十五便出宮與民同樂,所到之處必懸掛燈綵,元宵節掛燈彩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到了宋代,元宵之日達官顯貴會掛上宮燈,而且還鼓勵百姓前來賞燈,凡到御街觀燈者賜酒一杯,因此燈節時觀燈者人山人海,熱鬧無比。南宋詩人陸游曾兩次觀賞臨安的“燈市”,留下了“笙歌燈火連夜明”的名句,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被人熟稔的佳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體現了元宵燈會情人相會,望眼欲穿的情景。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提倡,確定使民間元宵節制燈、買燈、賞燈、賽燈逐漸成為習俗,因為宮燈為節日增添了喜慶,所以除了元宵節以外值得慶祝的日子人們也會製作、懸掛宮燈,每一盞燈都是一份欣喜,由於燈的種類多樣,這些主供觀賞或裝飾的節俗燈具統稱為燈綵。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民間製作的彩燈種類繁多、樣式複雜,用途也是多種多樣。比如用作觀賞的宮燈、閣樓燈;用來玩耍的龍燈、花鼓燈;用來供奉的土地燈、祭祖燈、用來祈子賀生的孩兒燈、慶燈;祈福消災的五穀燈、善富燈,還有一些模擬花鳥魚蟲的象形燈或者簡單的幾何形狀的燈和創造力。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故宮裡的宮燈是由一批特殊的群體制作的——東陽工匠。《東陽縣誌》記載:“木雕宮燈盛行於唐代貞觀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召東陽木雕藝人進宮雕制宮燈……”、“清嘉慶、道光年間,400餘名東陽木匠、雕花匠應召參加北京故宮修繕。”東陽素有“木雕之鄉”、“建築之鄉”的譽稱,木雕匠師是“東陽幫”建築工匠中的一員,其藝祖輩師承,口傳心授,風格獨具。宮燈在東陽民間素稱“紗燈”,因當時的燈衣是用透亮度極好的絲綢紗製作,故名“紗燈”。明永樂初期,徵召東陽木雕匠師進北京雕制此燈,成為宮中之燈後,遂稱“宮燈”,東陽人至今仍兩種燈名共用。

故宮元宵節夜場,進宮賞燈,你需要提前準備點宮燈文化

宮燈由木雕燈架、燈衣、蠟臺、掛鉤和彩穗組成。以六角雙層最多,其次是八角形、花籃形等。東陽木雕紗燈歷史悠久,盛行於唐代,明清時期有很大發展。宮燈的燈衣的發展變化也十分豐富,由開始的紗質衣發展為用蔑簧絲或料絲編織、彩珠編織,後又用繪畫玻璃片組裝。

燈的種類不勝枚舉,只要想得到的形態皆可做成燈綵,燈綵凝聚了我國曆代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反映了人民的創造力、審美力,同時還承載著人們的獨立價值觀,折射出人們的精神世界。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