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暮雨夜行歸何處


劉備是一代梟雄,為後世皇帝做出了榜樣,為中國智慧做出了貢獻,也激勵了無數後人奮進向上的機會。

劉備賣草鞋出身,仍有心懷天下得大志。劉備俠肝義膽,桃園結義關羽,張飛。劉備待兄弟如手足,關羽在曹營被厚待,仍念念不忘劉備,一有消息,隨時歸附。劉備意志堅定,新野之前,屢敗屢戰,沒有寸土,仍然不放棄。劉備為人謙虛,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愛民如子,棄城時仍不忘記帶走百姓。劉備為人正直,劉表讓荊州時,不肯受。劉備親賢愛士,文臣武將個個厲害,並且忠心耿耿。後世開國皇帝都以劉備為榜樣!


墨著mZ


提到劉備,基本就是偽君子之類的言論。

我想對這些人的想法是:少看地攤書,不配論歷史。

人是多面的,一個政治人物單純用道德評論是不對的,愚蠢的 片面的。

那好我今天用道德評論一下劉備是什麼人。

我認為劉備是中國勵志偶像!

在漢末,雖然階級固化沒有晉朝那麼嚴重,但上位太難。只能從戎,但在士族門閥萌芽狀態的漢末,不會讀書的武將是遭到鄙視的。

所以劉備的老母想讓他讀書鍍金。

但劉備的家庭太苦了,年幼喪父,幸虧那個年頭沒有吃絕戶席的毛病。而家裡沒有父親收入自己只能和母親織蓆販履,在漢末士農工商評人的等級,劉備還是很低下的。

劉備是個有錢的商人就也行,但他是個手工小販,這和賤民幾乎沒有區別。劉十五歲讀書需要族裡的叔叔資助,還被嬸嬸說風涼話,劉備恐怕從小被人白眼,瞧不起,看透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這也是劉備情商巨高的原因。

但劉備讀書興趣不大,但愛結交朋友,那時候就認識了公孫瓚。

回到家鄉劉備八成是混了黑道或者當了僱傭兵開始結識山西殺人犯關羽,同鄉土豪張飛,在張世平和蘇雙的天使贊助下開始了他們近四十年金戈鐵馬的日子。

但劉備經常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安喜尉 下密令那些官是劉備一刀一槍爬多少死人堆打出來的!因為沒有背景很快就下臺了。後來投靠公孫瓚,可人家對他也一般讓他當個平原相。

在任內劉備治理很好,有個人看劉備不爽,恐怕也認為他是個偽君子派個刺客刺殺他,劉備依然對刺客很好,刺客很感動走了。我想連你都糊弄不了能糊弄住在亂世裡的人精?

後來劉備帶著千把人去和田楷救徐州了。

劉備很快有了人望,陳登 等人願意輔助劉備。

後來丟了徐州屢敗屢戰,在劉表那裡喝酒到了四十幾歲看著自己白花花的大腿,哭了

你想你能四十幾歲能達到左將軍? 封侯?豫州牧?

換別人想不鬧了這樣吧。一個背景沒有的普通人混到這種地步是很奇蹟了。劉備除了躺在永安宮床上之前不知道放棄為何物

可人家想抓住最後一顆稻草,請了村夫。可是他的死對頭曹操突然南征,都說劉備帶著百姓跑,是人家自願跟著跑,這是在安土重遷的古代。

為何跑?因為打過來的愛屠城。屠徐州泗水不流,屠雍丘,殺死好友三族,柳城 鄴城 殺俘虜。然後唱著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精分。就是你們口中的真小人吶!

為何跟劉備跑? 起碼劉備不屠城 把人當人看!

能在你死我活身藏利器殺心自起的亂世,能不殘忍算是仁,能把人當人看那就是德了。

起碼劉備不會讓老弱殘兵給騎兵鋪墊道路,然後被踩,無動於衷。也不會動不動夷三族。

不會叫夏侯淵白地將軍,也不會說于禁三十年不如龐德。

投降魏國的黃權,劉備對家小依然好 他的兒子黃崇是季漢第一批殉國的。糜芳的哥哥願意替弟弟受罪,劉備說一碼歸一碼。

你們說叫籠絡人心,他的方式不叫籠絡人心叫以心換心,他走了這麼多的地方,沒有幾個人說他德行操守有問題。而死前對兒子說的:勿以小惡而為之,勿以小善而不為。是個偽君子所言?大家都知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誰能是君子?有人說假了一輩子就是真,也可以說他道德約束自己一輩子啊

他的行為正如書上所講:敬人者 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這就是劉備在赤壁之戰以後迅速拿下四郡,實力暴漲原因之一吧!正如他自己說的:若備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可惜基本來的太晚,讓他等了二十多年。







紅旗插滿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劉皇叔能夠成為三足鼎立中的重要成員,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比如他的樣貌特異,識人善用,為人處事和自身的性格更是具備常人沒有的閃光點。

先說長像,書中所描寫的:中等身材,面如貫玉,龍眉細目,鼻似玉柱,口賽丹朱。雖說長像算不上美男子,但是有特色,比如大耳有輪,這雙大耳朵才顯眼呢,跟那廟裡的佛祖差不多,都說這是有福之相,能夠讓人一見面就覺得親切和善,一眼就能記住這個人。能夠招募眾多能人異士,自然也與特有的外在形象分不開。

再說管理能力,最讓人佩服的是劉皇叔拉攏人心的本事。先不說關羽、張飛這二位拜把兄弟,能招來趙雲、法正、諸葛孔明、龐統這些一等一的人才,也從側面反映了劉備的為人。雖然趙雲當時只是他的私人保鏢兼禁衛軍統領,諸葛亮做了一輩子的後勤主管,與孔明齊名的龐統也只是他下面的一個縣長,但是劉備能讓人死心塌地跟著他征戰一生,這點就值得現在的老闆們學習。

其次說說皇叔的性格。按照史書記載,自劉關張三人結義打黃巾開始,至60歲有了自己的天地,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說明劉備自己先明白自己當時的處境和能力,所以才能屈身人下,暗藏鋒芒,為後期的發展積累能量。這點也讓我們2,30歲的年青人自嘆不如。

還有就是,劉備能最大化的利用人際資源。雖然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也是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事了,既然有這個關係,就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所以才有了打著匡復漢室,報孝國家的旗號,徵東討西,但至少是正義的大旗,別人也沒法說閒話。

最後呢,說說皇叔的為人。對待朋友兄弟,自然是好的沒話說。比如劉關張三兄弟長期的同榻而眠,有人才來進言,聊到很晚,也是一張床就睡了,這個胸懷很牛。還有趙子龍救出阿斗,劉備不惜甩孩子表示對人才的重視,真是利害的一招。

對待女人就另當別論了,戰敗逃跑,連自己的女人都不管,這點就左右兩說了。還有一句: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也是出自皇叔之口。這裡不多說。

總結,劉皇叔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同時期的定位,也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更能讓有用的人才心甘情願的跟著自己創事業,從而成為一方霸主。

真是貧民創業的代表人物。


點丶星光


劉備由平民百姓走向昭烈皇帝,於亂世一手建立起蜀漢政權,文治武功堪稱上佳,言行舉止也有君子之風。“惟賢惟德”是對後主的教誨,更是劉備一生的為人準則。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陳壽《三國志》

以德服人



魯迅先生評《三國演義》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這是對於小說演義的評判,並非否定劉備的人格。縱觀劉備一生,年少師從盧植,潛心學習。天下動亂之際,心繫國家,雖無一兵一卒,卻要從討黃巾,除賊董卓。早年顛簸流離,寄居人下,卻不忘心中大志,又恪守君子風骨,陶謙三讓徐州而不受,劉表三讓荊州而不受,不管是否真心相讓,劉備都堅持了自己的原則,不會趁人之危,奪人城池。



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於鄉野,時為獻帝所賜封左將軍,位及三公,屈身於草廬求見名不見經傳的諸葛亮,這等氣量不是每個諸侯都能做到的,因此諸葛亮才會願意死心塌地跟隨劉備創業。龐統屢次獻計於劉備圖殺劉璋,劉備一怒之下將龐統呵斥出營帳,而後又放下身段向龐統認錯,這等君臣關係也曾引起曹操嫉妒。白帝託孤一事,劉備不計個人宗族富貴,將舉國之事託付給諸葛亮,並言“君可自取”,此等大義古之罕見。關張趙三人更是常與劉備同床而寢,毫不拘束於君臣之禮。

心繫於民,帶領徐州之際,徐州百姓對於劉備愛戴有加,贏得聖人君主之口碑。荊州逃難之際,堅決沒有放棄十萬相隨民眾,以犧牲行軍速度的危險,將荊州百姓帶離戰亂之地。入蜀以後,還田宅於民,以民為本,休養生息,快速爭得川蜀百姓的擁戴。

開疆擴土

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程昱《三國志》

劉備一生敗績眾多,起兵前期多為寄人籬下,顛沛流離半生卻無立錐之地。因而多被詬病為能力不足,反向而論,一個屢敗屢戰的人堅守胸中的抱負和理想,難道不是一件偉大的事嗎?赤壁之戰時,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南四郡得以立足,從而西圖益州,又北控漢中,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在奪取益州的漢中的戰爭中,均是由劉備親自指揮而成,漢中一戰更是戰勝了曹操帳下名將夏侯淵和張頜,併合理佈防抵禦了曹操親征的大軍。



夷陵之戰的失敗是後世批判劉備的一個主要原因,而觀當時形勢,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並非不合理,正值蜀國壯大之際,又有關羽被害之名義,加之荊州之地的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奪回東吳竊取的荊州之地是符合蜀漢政權的戰略規劃的。而放棄水路的戰術決策是戰爭失敗的核心所在,以至於陸遜找到突破口,火攻劉備營寨而取得戰爭勝利,劉備雖敗,但從收拾殘局,退居白帝城的部署上,還是展現出了老江湖的應變能力。

治蜀之功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郭嘉《三國志》

劉備入主川蜀以後,改革時弊,改變劉璋荒廢法度、盲目徳治的治蜀理念,任用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制定《蜀科》,修整社會風氣,公平公正,嚴明法紀,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以法為體,以德為用。以商鞅之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經此治理,蜀漢政權吏治清明,社會風氣日益迴歸正統。



與此同時,劉備在川蜀交通情況比較落後的情況下,大力推行郵驛建設,修建了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還在漢中建設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裡間設置亭障館舍,保障郵驛的正常運行。為川蜀郵驛事業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

劉備一生不甘平庸,雄才大略,能屈能伸,張弛有度,由一小民創就一方霸業,實屬不易。一生敗績雖多,卻越挫越勇,非一般人之心智,稱得上是一代梟雄。


棍哥觀史


毛主席對劉備的評價:“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劉備的優點:

劉備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的後代,另根據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典略》記載,其為“臨邑侯枝屬”。

劉備家世居涿縣酈亭樓桑裡,祖父劉雄曾被推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父親劉弘在他小時候便已去世,他便與母親編織、販賣草鞋和草蓆為生。

受幼時生活經歷的影響,劉備平時說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為人謙虛恭敬,重視以寬仁厚德待人,好交結豪俠義士,鄉里青年都爭相趨附他,也因此得到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金錢資助,陳壽著《三國志》時,稱其有高祖之風。

劉備會為下屬的錯誤擔責,維護他們的聲譽和家人。徐庶母親被曹軍虜獲,庶辭別而去,劉備沒有讓他背上不孝的罪名;糜芳背叛,劉備對愧疚的糜竺說兄弟罪不相及;夷陵之敗黃權不得已降魏,劉備依然善待其家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至於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更是傳為千古佳話,為此陳壽評曰: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注:關於劉備託孤的陰謀論之說,此處不展開討論,只說一點加以否定:客觀上蜀漢危急,沒有內耗的條件,事實也無限制諸葛亮的動作;主觀上,君臣多年相伴的情義仍在,不可能像後人所理解的那樣冷漠而無情。)


劉備的缺點:

最明顯的體現莫過於劉備的最後一戰:夷陵遺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關羽被殺,標誌著孫劉聯盟正式破裂,建安二十六年(221年)七月,劉備拒絕趙雲等人的勸告,率軍沿江而下,討伐東吳。

這一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張飛死,蜀軍敗,劉備進駐白帝城;雖有趙雲、馬忠等來援,但已無力再次東進。在孫權的主動之下,孫劉兩家終於重新拾起當年的一紙盟約,儘管上面已染滿了關、張以及8萬蜀軍的血。

毛主席說得對,劉備為關羽報仇,是過於感情用事的表現;而當時的最大敵人,並不在東吳,而在北方的曹魏。

或許,並非是劉備沒有看到,只是關羽的死,讓他必須做點什麼。

有一種衝動,叫做義無反顧。


(注:雖然沒有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但是劉關張三人的深厚情義,如同父子兄弟一般。)




萬里長空夜未央



個人認為!劉備是一位“霸者”,是一位“英雄”,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大才”!!!

劉備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麼些年,一直爭議不斷;有的人認為,他愛民愛才、寬厚仁義、知人善任、待人真誠,是位仁君;也有的人認為,他虛情假意、口是心非,是個偽君子;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差異,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理解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樣;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前世的人與事,我們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然!我心中的劉備,或許與大家認識的劉備,有不同之處,但是!這也沒有辦法,這就是我認識的劉備,我所理解的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很喜歡將劉備與曹操並說,其一兩人都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霸者”,其二兩人性格差異很大,其三兩人的爭議更大;有人認為,曹操的才能更甚劉備,又有人認為劉備才是大智若愚;有人認為曹操是奸雄,奸得可怕,又有人劉備才是偽君子,比奸雄更可怕;有人喜歡曹操,也有人喜歡劉備;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很符合邏輯的;就算再怎麼受歡迎的人,也不可能達到人人都喜歡的程度,就算再不受歡迎的人,也不能說人人討厭,總有那麼幾個對上眼的;



我認為,關於劉備的好壞,他是真“仁者”,還是假“好人”,沒有必要過於較勁;真仁者也好,偽君子也好,他的功績是不變的,是不可磨滅的;他與曹操一樣,與其他各路諸侯一樣,都是奔著天下之大一統去的,而且他也為三足鼎立,為西晉大一統局面出了不少力;在我看來!皆為天下大事,各路諸侯均無對錯,曹操沒有錯,劉備沒有錯,袁紹、孫權、袁術都沒有錯,他們都是英雄,都是霸者,是亂世之中的救世主;所以不管劉備是仁者,還是小人,都不影響結果,他依然是一位霸者,一位英雄;假仁至少好過不仁,有一位假仁的君主,總好過暴君!!!



愛尚文史1


很多標籤貼在劉備的身上 ,君子、小人、野心家,不同人看劉備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無論如何,三國的最後玩家其中一個是劉備。

他是大氣晚成的代表,最有可能三興漢室的劉氏子弟。劉備一生的敵人曹操這樣評價過他“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曹操的評論一針見血,劉備雖然是出身高貴,但是在東漢末年,宗親已經沒落,更不要提一個祖上被奪爵位的劉備了,所以劉備無權無勢,奮鬥只能靠自己。

人們都說“成大事者,貴在堅持”,劉備的追夢之旅走的磕磕絆絆,東漢黃巾起義劉備嶄露頭角,憑藉戰功本應飛黃騰達,但是因為朝中無人,沒有錢財賄賂,只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在演繹中為了突出劉備,只說是張飛鞭打督郵,實際是年輕的劉備頭腦發熱做下的錯事。這也為劉備之後的流浪生涯埋下了伏筆。

幾十年的顛沛流離生涯,磨平了劉備的菱角,沒有根據地的苦頭劉備受夠了,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先生諸葛亮,在隆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對於諸葛亮的構想,劉備如獲至寶,46歲的他已近知天命的年紀,建功立業的心思迫切之極。之後劉備強借荊州,奪取益州,雄視漢中。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業。





小小扒歷史


對於劉備這個人我向來沒有好印象,個人能力我認為都不如曹操和孫權,但他也有別人沒有的長處。特別能裝但不得不說他很有心機,籠絡人心也是一把好手。

本來是個賣草鞋的,拿著自己這點血緣關係(也不知到底真假)在亂世大做文章。

劉備很善養士卒,也只有他才能把關張,孔明等人的能力充分發揮。

先跟著公孫瓚混,然後又佔著陶謙的窩,又跟著曹操打呂布,再後來反了曹操跟袁紹混,袁紹倒了,又跑到荊州依附劉表。嘴上說著劉表,劉璋是我同宗不忍佔他們的,但真香。非要底下謀士勸他,把鍋丟給底下的謀士,自己當著一個正人君子,還表現的無可奈何。

劉備總是用自己所謂的大義掩飾自己的野心。

最後他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還是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很有遠大抱負。


予我萬千風景767


不太同意其他幾位的觀點,諸位可以看下《三國志》,下面就貼幾條劉備同時代的風雲人物對劉備的評價:

魏吳主公

㈠曹老闆:

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②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㈡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其他梟雄

㈠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㈡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他國謀士

㈠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㈡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最後,陳壽對劉備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氣焉。及其舉國託孤與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

由此根據以上評價可以看出劉備是真的仁厚;並且胸有大志;還有就是百折不撓經歷那麼多次失敗也沒放棄;也有不錯的軍事才能,例如漢中之戰。最後說一句,能在亂世之中取得勝利最後存活下來的人物,他的手段能差到哪去?手下那麼多猛將謀士對他信服的人物,他的人品能差到哪去?


魚丸吆


劉備之名,並非是打出來的,也不是靠皇叔的招牌混出來的,劉備之名,在於仁義,對百姓的仁義。凡漢末三國,各軍閥豪雄對百姓,都是能利用則殘酷壓榨,不能利用則掠奪和殺戮,無論曹操,孫權,袁紹,都幹過屠城的血腥勾當。唯有劉備,不僅從沒屠殺過百姓,反而以愛民聞達於世,在徐州就敢以微不足道的兵力對抗曹操,拯救即將被曹操屠殺的民眾。在當陽,甘願冒著被曹操追殺的風險,帶領十幾萬百姓避難。就是視為叛逆的黃巾軍餘部,以及視為蠻夷的少數民族,也紛紛附從劉備,甚至甘願為他死戰,也是因為其仁義的賢名。其實縱觀五千年中國歷史,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像劉備這樣,敢於不顧自己前途乃至性命也要為百姓著想的君王,其他的君王只會把百姓當做炮灰和魚肉,最多來句載舟覆舟的飯後感慨,真讓他們像劉備那樣,敢於為百姓搭上霸業和生命,恐怕沒哪個會幹。歷來人們談三國,尊劉貶曹,根本原因就在於此,曹操不過是千百年來一個高高在上、視百姓為豬狗的普通帝王君主而已,而劉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