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因為很小的事件而改變結果的戰役嗎?

老貓的瞳孔


1938年9月27日,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收到了屬下第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的緊急電文:“師團不斷遭到右側敵人的射擊,12時似乎進入梁山附近,出現新的敵人,兵力與番號不明,正交戰中”。這封電報差點沒把岡村寧次氣昏過去,在他看來,諸如“似乎”、“不明”這樣的用詞根本不應該是一箇中將師團長說出來的。



(日寇11軍司令岡村寧次中將)

第106師團執行的是戰役穿插任務,原因在於日軍偵察機意外發現,國軍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的主力正在迎擊本間雅晴的第27師團,在部隊調動中露出破綻,於南潯路和瑞武路之間出現一個寬約10幾公里的縫隙。岡村立即命令第106師團全部輕裝,由這道縫隙鑽進去,俯擊中國軍隊側背,配合正面的第27師團和第9師團,一舉擊破薛嶽兵團主力。

松浦得令,命師團將所有重武器由挽馬換成馱馬(懂鬼子編制的自然理解),步兵每人攜帶200發子彈和六天的乾糧,一頭鑽進贛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從戰術角度看,岡村寧次和松浦師團的計劃是非常大膽和有效的,一旦106師團突然出現在中國軍隊身後,薛嶽的防禦體系必然大亂,以抗戰初期雙方的戰力差,崩潰在所難免。



(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

然而不經意的一件小事情,卻讓松浦老鬼子和他的20000名(特設師團也是兩旅團)鬼子兵就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那就是日軍在1938年仍在使用的軍用地圖。

說來也巧,這版軍用地圖正是岡村寧次搞來的,十三年前的1925年,岡村寧次中佐受聘擔任北洋軍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軍事顧問,次年秋天,他陪同孫傳芳駐蹕九江迎擊蔣介石的北伐軍。在此期間,他搞到了一份1:50000的華中軍事地圖,在孫傳芳潰退時趁機攜圖溜走,回國後獻給了日軍參謀本部,併為此得到一大筆獎金。

從這件事情來看,後來抗日軍民稱其為“岡村老賊”並不為過。



松浦師團使用的這版“岡村”牌地圖很不精確,贛北山區很多地點和地貌都是錯的,有些要點乾脆沒有標註。九月的江西秋雨綿綿,山區大霧瀰漫,日軍不僅經常前後隊失去聯繫,甚至走著走著連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了,這種事有個漢語名詞叫“迷路”。更要命的是,贛北山區富含磁場,鬼子的羅盤還失靈了。

地圖是錯的,羅盤是壞的,於是松浦率領20000多鬼子在大山裡瞎比轉悠,很快就被歐震的第4軍警戒部隊發現了。



(薛嶽在戰役指揮中)

日軍的穿插計劃是攻擊第一兵團側後,但反過來說,中國軍隊只要一轉身,也可以迅速完成對106師團的戰術包圍,這是把雙刃劍。薛嶽聞報,立即調整部署,以有力一部阻擊敵27師團等部,集中四個主力軍不動聲色向松浦包抄過來。

薛嶽這邊也有一件小事發生,就是突然接到蔣委員長電報:“第74軍在岷山傷亡甚大,應予調往長沙整補”,想來是俞濟時要求歇歇了,蔣介石保護嫡系的毛病自然一直都有。要是換了別的將領,恐怕也就從了,偏偏薛嶽是個脾氣很犟的主兒,當即回電:各軍傷亡都很巨大,都未曾調下整補,第74軍亦當緩予整補。



(第74軍俞濟時等主要軍官)

蔣介石被噎得一愣一愣的,又清楚道理在薛嶽一邊,於是把氣都撒到俞濟時頭上,命令他服從薛嶽指揮努力作戰,俞濟時只好照辦。如果第74軍戰前撤離,或者是驕狂的俞濟時像之前一樣不太聽招呼,後面的仗還真不好打。

就這樣,中日兩軍都在小事情的陰差陽錯之下,逐漸走向了廝殺的戰場。1938年10月2日清晨,薛嶽向各部下達了圍攻106師團的命令,同日,第4軍先頭部隊在萬家嶺正西方向上的雷鳴鼓劉村,與搜索前進(不如說摸索找路)的日軍尖兵中隊迎頭遭遇,戰鬥隨即打響。

戰至10月13日,師團司令部差100米被端掉的松浦淳六郎,在付出10000多人的傷亡後,率106師團殘部逃出贛北大山,成為日本陸軍史上第一個遭受滅頂之災的師團,史稱武漢會戰之“萬家嶺大捷”。


度度狼gg


戰役,即雙方或多方軍隊為達到某種目的並根據戰略本身所賦予的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戰鬥。一場戰役必然會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而這一切的產生只是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因此勝利即是戰爭的唯一存在價值。一場戰爭的勝利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只有方方面面具體到位才有勝利的可能性。

但有的時候,在勝利在即之際某些小的方面出現紕漏差錯也會使戰爭結果發生戲劇性轉變,本該有把握勝利的軍隊卻成為戰爭的犧牲品。“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也。”,正如築堤千里,最後因為小小蟻穴而崩塌,戰爭也是如此。

公元667年,徐茂公征討高句麗,徐茂公驍勇果敢,眼看勝利在即,奈何隨行之人元萬頃心高氣傲、蠢笨無知,在檄文中嘲諷高句麗“不知守鴨綠之險”,高句麗中有良才看到此話,派重兵固守鴨綠江,後唐朝軍隊因無法過江,無功而返。

再到近代,1930年中原大戰之時,馮玉祥、閻錫山約定聯合攻打蔣介石,軍隊壯大、計劃周全,勝利也是唾手可得,但參謀粗心將會合地點“沁陽”誤寫成“泌陽”,導致雙方軍隊無法會和,合擊計劃也泡了湯。


再比如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埋下了項羽死亡的引線,若如項羽在此刺死劉邦,那也就不會有劉邦的強大,也不會有日後的屍骨寒涼。如若在戰場上一匹馬因丟失了一顆鐵釘而損失了一隻馬掌,那這匹馬也就理所當然的犧牲在戰場上,但很可能是一匹馬的死亡致使一場戰役的失敗,又造成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滅亡。戰場上無小事,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關係國家危亡。

戰場上的每一步都必須經過精密計算才可下腳,畢竟前方是深淵還是高地我們無從知曉。“細節決定成敗”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成就完整大事,事實證明馬馬虎虎終會出現紕漏,希望今人以史為鑑,在細微之處見曉端倪。


軍武小咖


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往往因為某個不知名的小人物或者某件很小的事情而改變了歷史的前進軌跡,我們可以稱為蝴蝶效應。許儀後冒死向大明傳遞豐臣秀吉欲侵略大明的消息,使大明避免了一場無準備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許儀後是明朝江西吉安人,已經商為生,常年在海上來往。當時的海域基本上是海盜的天下,果然,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許儀後在廣州附件的海域被倭寇抓住,幾經輾轉,賣到了日本為奴。當時可沒有什麼人權保護法,很多中國人都是這樣被賣到了日本,被日本官方稱為“逋逃之種”。但是,許儀後比較幸運,他精通醫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救治了薩摩藩島津家的小孩,藩主島津義久十分感激他,同時也欣賞他的醫術,就把他留在身邊做御用醫師,此後,許儀後就在薩摩藩安家,娶妻生子。

不過,雖然許儀後在日本安家,但是他從來沒忘記過,大明才是他的祖國。就這樣,時間過得飛快,來到了公元1591年,大明萬曆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此時的日本,豐臣秀吉就任關白,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持續100多年的戰國時代。在國內已無對手之後,豐臣秀吉把目光投向了明帝國,一個狂妄而十分具有野心的計劃已經在他心中形成,他要進攻大明,挑戰從唐朝白江口之戰後,維持了一千多年的東亞秩序。要攻打大明,必須先攻下朝鮮作為跳板。在壬辰倭亂的前一年,豐臣秀吉已經開始著手備戰了,他在離朝鮮較近的九州囤積了大量軍需物資,調集軍隊,打造戰船和火器,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朝鮮的大明對此全無察覺,戰爭的陰雲,已經逐漸靠近。

但是,日軍在九州的行動,引起了許儀後的察覺,而且他還觀察到,薩摩島上來了很多軍隊,旗號都不相同。在薩摩藩主家多年的生活經歷,時他同時擁有商人的敏銳和不俗的政治眼光。他意識到,日本正在醞釀一次大的軍事行動。日本國內已無戰事,唯有可能的是用兵朝鮮。但是,他還不敢妄下結論,於是秘密展開調查。這一調查不要緊,結果嚇了他一大跳,豐臣秀吉的目標竟然是隔海相望的大明。“瘋子,一定是個瘋子”,他在心裡咒罵豐臣秀吉,但是,此時讓他心急如焚的是,如何把日本要攻打大明的消息傳到大明,因為他明白,在大明朝堂看來,日本只不過是蕞爾小國,是無論如何不敢挑戰大明的,對於日本的意圖,肯定沒有察覺。

剛巧,在島津家軍隊裡也有一箇中國人,叫郭國安,是一個下級軍官。許儀後找到郭國安,一番試探,發現這個人雖然在日本軍隊中服役,但也同他一樣,有著拳拳愛國之心。於是,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郭國安,兩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推斷,整理成了一份報告,裡面詳細闡述了日本國內現狀,關白是誰,以及攻打大明的意圖和備戰情況,甚至許儀後還推算出了日軍詳細的出兵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與日軍實際的出兵時間僅相差幾日。

報告寫好後,怎麼送出去成了一個大麻煩,許儀後自己已經有妻兒了,而且平白無故消失也會引起島津義久的懷疑。這時候,他的一個徒弟,也是他的江西老鄉,名叫朱鈞旺的站了出來,以性命擔保,一定把信送到大明。之後,許儀後聯繫到一個在日本卸貨的福建漳州商人,請求他把朱均旺偷偷帶回大明。這個商人雖然答應了,但卻要等他把貨物賣完才能返航回大明。許儀後和朱均旺只好焦急的等待。這時候,出現了一件禍事,幾個同許儀後走的比較近的中國人,察覺到了他的行為,這幾個漢奸為了邀功請賞,將這件事報告給了豐臣秀吉的親信。豐臣秀吉知道後大怒,將許儀後投進監獄,準備處死,許儀後在獄中將所有的事都自己攬了下來,對於郭國安,朱均旺隻字未提。這時候,島津義久急忙出來勸阻,他同許儀後感情已經很深厚了,再說,他其實並不同意豐臣秀吉出兵大明,不光島津義久自己勸阻,他還把秀吉的死對頭德川家康給搬了出來,一同勸阻。一番運作之後,秀吉終於同意不再追究許儀後,將他從牢房放了出來。此時離日本出兵只剩三個月了。

出來後的許儀後立即聯繫上朱均旺,而那位福建商人也終於要返航了。朱均旺藏在倉底,生怕被別人發現,苦不堪言。經過四十多天的海上顛簸,船終於到達了福建。一下船,朱均旺顧不上勞累,馬上將報告交給了福建軍門。此時離日軍出兵只剩四十四天。

終於,報告經過層層遞交,送到了大明兵部尚書石星手中。朝廷對這份報告極為重視,立馬著手準備援朝。最為可貴的是,這份報告中還提出了對日軍的應對之法,"水陸互攻,日夜並殺。斯時也,倭不及飽食,麗不及為應,途分主客,後無援兵,不習水戰,不敵火攻。"這個建議,對大明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與後來朝鮮戰局的進展驚人地相似。日軍的失敗,正是由於"不習水戰",後勤補給困難,才在中朝聯軍"水陸互攻"的攻勢下一路潰敗。


一卷青史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有五大主力,白崇禧有第七軍,而傅作義依仗的就是第35軍。

這曾是一支抗戰勁旅被,被稱之為“王牌中的王牌”,是華北地區唯一的全美械機械化部隊,單是美製“道奇”卡車就有四百多輛。


35軍是傅作義的救火隊員,華北野戰軍圍攻張家口,35軍前去支援,剛解圍就收到傅作義的命令,林彪大軍主力已經進關,急令郭景雲“速回北平,另有任務”。



聽說35軍要回師北平,張家口的達官貴人們都要跟走,軍長郭景雲來之不拒,因為這點破事有整整耽誤了兩天。傅作義又派出12架飛機,為35軍返回北平提供空中掩護。

從張家口到北平,以35軍的裝備,一個白天可跑一個來回。可是35軍第一天走了90裡,第二天還不到30裡,最後在新保安被東北先遣兵團,吳克華4縱和賀晉年11縱團團圍住。


傅作義的命根子出了事,急忙派安春山的104軍趕去營救。郭景雲本來就對安春山這個總指揮不服氣,偏偏35軍譯電員又陰差陽錯,把個“西部地區總指揮”譯成了“西部收容總指揮”,郭景雲認為這是對他的莫大侮辱,寧死不肯被“收容”。放棄了突圍的機會,最後全軍覆沒,郭景雲兵敗自殺。

後來傅作義在他的著作中言道:如果郭景雲不那麼剛愎自用,35軍有機會及時的撤回到北平,就有了和林彪談判的資本。


花近高樓1


1942年6月4日上午7時28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一機動部隊總指揮南雲忠一中將收到一份電報:發現10艘軍艦,好像是敵艦,方位10°,距離中途島240海里。航向150°,航速20節以上。

這份電報是南雲忠一在派遣艦載機攻擊中途島的同時派出的一架偵察機,偵測美國海軍艦隊。

“10艘軍艦,好像是敵艦.....”對於這樣的情報,南雲忠一既驚恐又惱火。惱火的是這份情報簡直太不用心,是不是美國艦隊?什麼艦種?有沒有航空母艦?驚恐的是如果這是美國海軍艦隊,那麼他的艦隊將處在十分危險的關頭——攻擊中途島的艦載機尚未返航,一旦美軍戰機來襲,那無疑是滅頂之災!

於是,南雲忠一下令偵察機迅速查明這支艦隊的具體信息,並且命令本艦隊正在掛載用於繼續轟炸中途島的高爆炸彈立即停止,一律改換對付艦艇的魚雷。

南雲忠一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急地等待偵察機的迴音。過了40分鐘,至8時9分,偵察機才回復:10艘軍艦確實為美國艦隊,分別是5艘驅逐艦和巡洋艦,沒有航空母艦。

虛驚一場的南雲忠一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既然美軍艦隊沒有航空母艦,也就暫時構不成威脅,他於是按照原定計劃繼續攻擊中途島,回頭再收拾這10艘美國軍艦。

可沒過10分鐘,偵察機再度發來一條電文,“10艘美國軍艦中可能有一艘航空母艦!”

對於情報人員這種粗劣到極致的工作作風,南雲忠一有多麼惱火現在已無可考證,但是他這架偵察機發回來的這兩份模稜兩可的電報不僅徹底毀掉了日本海軍精心設計、全力投入的這場戰役,並且改變了整個戰爭進程。

對於偵察機的電文,南雲忠一隻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整個艦隊的艦載機換裝彈藥、護航戰鬥機換班幾乎是同時進行,4艘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亂糟糟的堆滿了無數的炸彈、魚雷、油罐車。

就在日本人緊張忙碌的時候,117架美軍的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兵分兩路向他們撲了過來。

美國人對於日本人的一舉一動掌握的極為準確。他們本來就是趁著日本人第一波轟炸中途島的戰機返航時發起攻擊,趁著日機換班的時候痛擊日本艦隊。結果,局面比美國人想象的好要好,美軍戰機按時按點到達日本艦隊上空,正好碰上日本艦隊護航戰鬥機換班和轟炸機更換魚雷和炸彈。碰上這樣的天賜良機,美國人當然毫不客氣的扔下了全部的魚雷和炸彈.....

4艘日本海軍戰鬥力最強的航空母艦和數百名優秀飛行員在美軍炸彈和自家彈藥的共同攻擊下全部葬身大海.....


大將軍威武K


最恰當的一個例子應該就是我們高中時候寫作文經常用到的“一個馬掌釘葬送了一個王朝”的故事,一個馬掌釘是多麼小的一個物件,不但改變了一場戰役的結果,甚至還結束了一個時代!

查理三世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弟弟,也是約克王朝最後一任國王,在位期間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具有遠見的改革家,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篡位者,如此爭議,可見這位國王的影響力。

然而這位擁有巨大爭議的國王,就是因為馬掌釘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和政權,在一次戰役後,查理三世讓鐵匠給他的戰馬釘掌,因為鐵片不足,這位鐵匠在最後一個馬掌上少釘了一個釘子,結果在戰鬥中,查理三世在衝鋒過程中,馬掌脫落,查理三世摔倒在地,致使軍心大亂,查理三世被敵人所打敗。

當然,這個故事真假難辨,也只能是我們當做細節決定成敗的一個舉例而已。

本文要說的事件是遼瀋戰役中,東野一支小分隊搗毀廖耀湘指揮部的故事。

廖耀湘是國民黨中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國民黨中被老蔣所器重的大多數將領都是黃埔出身,很少有像廖耀湘、邱清泉這樣黃埔出身後又到國外進修的,尤其是廖耀湘黃埔六期畢業,再到法國聖西爾軍校就讀,成績優良的將領。

廖耀湘回國後,蔣介石對其很器重,讓其擔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師的少將參謀長,後來率領第22師參加緬甸作戰,後到印度整訓,所部後被編為新6軍,是國民五大主力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孫立人被雪藏,新1軍也交到了廖耀湘的手上,一時間廖耀湘在國民黨中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國民黨五大主力,他自己就掌握了兩支。

廖耀湘是聖西爾軍校機械化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肚子裡還是有點東西的,其軍事理論“滾筒撤退法”在中國遠征軍遠征緬甸的時候,廖耀湘曾經用過,當時廖耀湘以一個師的兵力抵擋日軍21天的進攻,名聲大震。

到遼瀋戰役後期,老蔣前期讓廖耀湘去救援,錦州被攻下後,老蔣讓廖耀湘去攻下錦州,後來杜聿明給廖耀湘出了主意,就是將部隊全部調往營口,然後撤退,在撤退的時候,要是快點跑,或許真就叫他跑了,但是這個廖耀湘非要來點洋墨水,顯擺顯擺他的法式滾筒,來一個逐級抵抗,逐級撤退,十多萬的部隊一滾就暈了。

廖耀湘連自己的部隊所在地都無法確定,針對這種混亂的形勢,東野指示各縱隊“哪裡有敵人就往哪裡打,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追。”

給廖耀湘來了一個以亂打亂的態勢,隨後東野各部隊為了打亂廖耀湘兵團的防禦部署,進行大膽穿插、滲透、分割,當時擔任黑山阻擊戰的三縱7師21團3營衝進了胡家窩棚,此一舉打掉了廖耀湘兵團的指揮部,指揮部被端掉後,廖耀湘雖然僥倖逃脫,卻已經亂了陣腳,兵團很快就被打成潰不成軍了。

由此可見,負責追擊的三營八連二排可是做了一件影響戰鬥結果的“小事”。

實際上,打仗就是於細節處尋找到敵人的蛛絲馬跡,在戰鬥期間,林老總雖然將指揮權下放給各縱隊,每天都要聽取戰況和繳獲情況,胡家窩棚戰鬥結束後,參戰的人員根本就不知道,然而,林老總在聽取參謀上報的數據時就立刻感覺不對勁。

當參謀讀完胡家窩棚戰鬥的繳獲時,林老總連問三句:為什麼那裡繳獲的短槍與長槍的比例比其他戰鬥高?為什麼那裡繳獲和擊毀的小車與大車的比例比其他戰鬥高?為什麼在那裡俘虜和擊斃的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比其他戰鬥高?

最後林老總斬釘截鐵的說: “我斷定,敵人的指揮所就在這裡!”

雙方水平,高下立判了吧!讀過聖西爾又怎樣,第一名畢業又怎樣!


史論縱橫


偶然事件改變戰場結局的很多。這裡說一個最著名的。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戰爭中雙方共投入近100萬人,雙方損失70多萬人。

這次戰役最終英法聯軍以慘重的代價贏得了勝利,打破了德軍佔領巴黎的企圖。英法的勝利源於偶然事件_一名士兵打偏了炮彈。

當時,經過長時間的消耗 法軍武器彈藥所剩無幾。戰爭的天平向德軍傾斜。在這種情況下,一名新兵把寶貴的炮彈打偏了。沒想到,炮彈不偏不倚偏到了德軍的炮彈庫裡。引發了連環爆炸,德軍六十多萬大口徑炮彈和其他數十噸彈藥全部報銷。戰爭的天平傾向了英法聯軍。還有二戰時惠通橋事件也是偶然事件改變戰爭進程。感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威海紀事兒


當年抗日時期從緬甸向雲南撤僑中,日本先頭部隊化妝成老百姓差點把關鍵的一座橋佔了,幸虧當時擁擠,有個國軍軍官向天鳴橋,日本人以為被發現,於是交了火,才保住國門不失,要不歷史可能改寫吧


APPLE


泰國王子兄弟在緬甸做人質被緬甸王太子修理,起義戰役失敗時發現緬甸王太子,挑釁激怒決戰中殺死王太子,緬甸失去戰鬥力,就此泰國起義成功,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