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曼施坦因本能力挽狂瀾,希特勒為何不同意實施計劃?

朱維妙


在曼施坦因接手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作戰指揮權時,德軍的第6集團軍已經被蘇軍包圍了,如果說曼施坦因有能力力挽狂瀾,那麼就要看他能否將第6集團軍成功的解救出來。



一開始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並沒有向陸軍總司令部提出讓第6集團軍立刻撤退的要求,原因是這種沒有外圍部隊協助的單獨突圍行動會使第6集團軍遭到嚴重的損失,因為第6集團軍是步兵集團軍,主要兵力還是步兵,突圍中將不可避免的被蘇軍咬住,即便是最好的估計,第6集團軍人員將損失近半,而技術裝備將損失大部分,這意味著突圍出去的第6集團軍將無法在繼續作戰,只能暫時退出前線,失去了第6集團軍,德軍的南翼攻勢也就算是失敗了。

所以當時曼施坦因是希望拯救出一個整建制的擁有戰鬥力的第6集團軍,這樣就必須等待解圍部隊集結完畢後才能發起突圍行動,成功的關鍵在於強大的解圍部隊能否快速的趕到。當時曼施坦因認為解圍部隊至少應為一個完整的集團軍兵力才能達成這個任務。如此規模的兵力從哪裡調來呢?而且還需要考慮時間的因素,等待時間越長,第6集團軍的補給就越少,突圍成功的幾率也就越低。


其實曼施坦因並不指望從遙遠的西線和正在進行激烈防禦作戰的北方和中央戰線調來強大的解圍兵力,他的目光放在了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身上,這支部隊就是A集團軍群的快速部隊:第一裝甲集團軍。這是距離斯大林格勒最近的一支機動部隊,可以快速的到達斯大林格勒區域。在曼施坦因看來,既然高加索方向的攻勢已經陷入停頓,佔領巴庫油田短期內已經無望,就應該收縮高加索方向的防線,從而解放出第1裝甲集團軍的兵力在得到從其他地區調來的部隊加強後協同第4裝甲集團軍發起強大的解圍行動,不僅僅是要為第6集團軍打開一個補給通道,甚至要對蘇軍進行反圍殲,徹底恢復蘇軍反攻前的前線態勢,確保德軍夏季攻勢的勝利果實。


這是一場南翼真正的決戰,隨著戰事的發展,德軍甚至還要繼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大量兵力,而這些兵力的來源就是A集團軍群,在提供一個裝甲集團軍後,該集團軍群如有必要還應該繼續後撤甚至是完全撤離高加索,以大大縮短防線長度,並和頓河集團軍群連為一體,將節省出來的步兵部隊也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決戰。有必要提一下,所謂的決戰並不是在斯大林格勒城內,而是在頓河和伏爾加河的廣大區域內,在這種大規模的野戰中,德軍還是佔據優勢的,只要兵力上的劣勢不要太大,德軍總是能取得勝利的。

最終希特勒沒有同意曼施坦因的計劃,他堅決不同意A集團軍群的撤退行動,哪怕是局部的撤退以縮短防線,如此則意味著第一裝甲集團軍無法抽出,曼施坦因得到了少得可憐的解圍部隊,連為第6 集團軍打開一個救援通道都無法做到,更不用說什麼全面恢復前線態勢了。直到第6集團軍已經覆滅在即,希特勒才最終批准了 A集團軍群的撤退行動,可惜為時已晚!


戰略論


當德軍第六集團軍被合圍於斯大林格勒城下時,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為新建的頓河集團軍群司令員,任務就是解第六集團軍之圍。

曼施坦因上任後,的確提出了自己的解圍作戰計劃。哪就是組建兩個突擊集團,一個在科捷利尼科沃、一個在托爾莫辛地域,但這個計劃是不現實的,它超出了德軍的能力。這也是曼施坦因為辯解自己解圍不力所找的藉口,指責希特勒沒按他的計劃行事。戰後來分析,首先是當時德軍嚴重缺乏預備隊,為組建科捷利尼科沃突擊集團,希特勒已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12月12日曼施坦因發起進攻時才東拼西湊了3個坦克師、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及一些加強部隊。其次是蘇軍在德中央集團軍群組織的佯攻戰役,即“火星”戰役牢牢牽制住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預備隊,蘇軍的戰略欺騙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第三是斯大林格勒包圍圈中的情況已極為嚴重,補給嚴重不足,部隊的作戰能力急劇下降,已無法再任由曼施坦因拖延下去了。第四是曼施坦因在解圍作戰中並沒有盡到全力,而且推進緩慢。

解圍失敗後,曼施坦因把責任全部推給保盧斯(指責保盧斯沒有相向突擊,解圍前保盧斯就指出他最大能力只能前進三十公里。而曼施坦因在距斯大林格勒僅剩四十公里時,擔心自己側冀受攻擊而掉頭跑了),推給希特勒(指責希特勒沒有建立兩個突擊集團,其實當時德軍統帥部已是窮其所有拼湊了這樣一個突擊集團了)。


孫悟空144972747


造成此事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個長期以來被人們忽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希特勒被他的副手、空軍總司令戈林忽悠了。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會確保,每天給包圍圈裡的德第6軍團提供300噸的補給,結果根本沒做到。

但在斯大林會戰進行之時,戈林的保證還是有很多人(包括希特勒在內)相信的。因為就在幾個月之前,在列寧格勒附近的德米揚斯克,9個德軍步兵師被蘇聯紅軍包圍。當時就是採取了空中運補給的辦法,德國空軍每天空運了300噸給養,讓包圍圈裡的德軍堅持到了解圍!

有了之前成功的經驗,此次的工作量又與上次差不多,大家都覺得戈林的空軍能支持第6軍團在斯大林格勒堅持下去。沒想到,當時的德國空軍實力已經大損,後來連每天30噸(原計劃的10%)的給養都沒運到,這直接導致了第6軍團的崩潰!

此事導致戈林在軍中威信掃地,並逐漸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失去了納粹二號人物和希特勒接班人的地位。




臨時客


1943年11月19日,蘇聯軍隊對在斯大林格勒顯陷入苦戰的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南北兩翼發動了代號為天王星的反攻行動,而防守德軍兩翼的羅馬尼亞和意大利軍隊戰鬥力低下,僅僅三天就全面崩潰,到11月22日,蘇軍完成了對在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軍的合圍,第六集團軍全部,第四裝甲集團軍一部被包圍。其是在合圍初期,德軍是可以突圍的,但保盧斯上將沒次提出突圍,均遭到希特勒的拒絕,他反而命令曼斯坦因組織頓河集團軍解圍,今天很多人看來是希特勒在戰略上犯了錯誤,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通盤考慮,有取有舍的結果。因為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大部已深入高加索,如冒然撤軍,德軍必將遭遇滅頂之災。只有把有生力量撤回,德國才有迴旋的餘地。說已,希特勒嚴令德軍不得突圍,實屬無奈之舉。


敬佩42707804


從未聽說過曼帥在第六集團軍被包圍後有什麼可以力挽狂瀾的建議。那種情況下,能夠力挽狂瀾的只有實力,而不是什麼建議和計劃。曼帥指揮頓河集團軍去給保盧斯解圍,一方面保盧斯自己沒有突圍的決心(一是部隊狀況不現實,二是不敢違抗元首命令),二來蘇軍實力太強,走到半途,曼帥的部隊自己都差點被包餃子了。

棋局終了,現在再來複盤,也沒什麼辦法可以解六集之圍的辦法,唯一的辦法是一開始就不要去攻打斯大林格勒,即便要打,也只是作為輔助方向,不要打巷戰,全力進攻高加索,也許會有不同結果。


浪翻雲66368398


正是由於偏智狂,精神病統帥希特勒的倔犟和瘋狂葬送了第六集團軍幾十萬大軍,德國軍隊兵強馬壯,將悍器利,很可惜這麼一支偉大的軍隊,被一個瘋子擺弄著,早聽曼施坦因之言,,調回巴庫戰鬥的A方面軍,蘇軍必敗無疑,想一想回憶一下希特勒的錯誤,這是一次,還有埻克爾克大撤兵,英法撒回了三十萬大軍,也能知道德國為什麼會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