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何會死於呂后之手?

wangsagi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韓信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韓信具有貴族氣質↑

韓信雖然軍事才能卓越,既能夠提出《漢中對》這樣的千古絕佳戰略,也能多多益善,統兵百萬征伐天下,但他的政治能力確實存在嚴重的盲區,後世的石達開在這方面和韓信有點相似。

韓信當年被劉邦登壇拜將,劉邦對他的恩德堪比天大,這件事為韓信以後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在韓信攻取齊國大片土地之後,其實力之強,天下側目,楚王項羽甚至都派人來籠絡他。謀士蒯徹勸韓信,不如趁這個機會宣佈自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韓信卻以為劉邦必定不辜負他,不聽蒯徹的意見。

蒯徹一針見血指出;“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為誤矣。……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韓信沒聽明白蒯徹這番話的深意,是韓信智商不夠嗎?非也,那是不是韓信良心發現,不願意背叛劉邦對自己的恩情?這只是一個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韓信壓根就沒想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該如何才能實現。

↑韓信能夠崛起,多虧了劉邦和蕭何↑

韓信的人生目標,就是當一個諸侯國國王,“欲建萬世之業”。韓信是一位天生有著貴族氣質的人物,他也極可能祖上曾是貴族,對他來說,重新裂土為王,傳之後代子孫,就深感滿足了。

可是情勢已經不同以往,你想成為諸侯王,憑藉的只能是自身的實力,而不是依靠漢王劉邦的恩典。韓信認為劉邦不會辜負他,後來也果然滿足了他想當齊王的要求,可正如蒯徹指出的那樣,韓信不是樊噲之流,他的功勞太大,你讓劉邦怎麼封你?

如果說劉邦讓你當一個有獨立性的諸侯王,那你為什麼不乾脆自立為諸侯王呢?所以說,韓信在這個關鍵節點,壓根沒想明白他內在的邏輯缺陷:既然想當諸侯王,而且是有獨立性的,類似以前戰國七雄各國的獨立性,那為什麼要讓劉邦“賞賜”你這個地位?為什麼不是自己憑藉實力當這個王呢?

因為無論如何,韓信想要當齊王的目標擺在那裡,是他人生的追求,可他卻選擇了一條最有風險的道路。好比是你現在有一億元資金,想實現徹底的財務自由,可你卻把這一個億給了另一個所謂對你有恩的人,然後求他讓你財務自由,真不知韓信怎麼想的。

↑韓信一度具備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實力↑

想當齊王——那就自立;不想自立,那就別想著當齊王,而是想著保命為主,想想如何防備“鳥盡弓藏”,向張良同志學習。

可韓信倒好,既不想自立,又想當齊王,實現路徑是——懇請劉邦不要辜負他。這壓根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所以蒯徹才說“臣竊以為誤矣”!

對韓信來說,他沒有背叛劉邦,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可謂是錯過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機遇,從這時開始,死亡已經在陰影處向他走來了。

而且很可惜的是,蒯徹這樣精明智慧的謀士,因為韓信不肯背叛劉邦,處境陷入巨大危險之中,自己成了挑唆韓信與劉邦關係的罪人。要是以後劉邦拿韓信問罪,蒯徹肯定會被韓信出賣,於是蒯徹從此裝瘋賣傻,韓信手下最有智慧和眼光的謀士就這麼退出了韓信陣營。

後來鍾離眜的遭遇充分說明了蒯徹的先見之明,為了避免讓劉邦起疑,更是為了向劉邦表示忠誠,他把鍾離眜的人頭獻上,沒想到自己還是被劉邦與陳平算計了,被劉邦抓捕後押到了長安,徹底失去了自己的勢力。

↑韓信絕不服輸,所以想逆境翻盤↑

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劉邦並沒有完全撕破臉,好歹還給韓信封了個淮陰侯,韓信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當然是向張良學習啦,正如司馬遷分析指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韓信不是想建立“萬世之業”嗎?為子孫著想,那就老老實實把榮華富貴傳下去得了唄。

可韓信這時候又犯糊塗,他完全看不清此一時彼一時情況發生變化,竟然想通過謀反扳回來,就像是一個輸掉了大部分積蓄後的賭徒,不但不收手好好過還算小康的日子,反而非要全部show hand。

於是,這次輪到呂后和蕭何來算計韓信了,他們洞穿了韓信的伎倆,顯然韓信在長安府邸是被劉邦派來的內賊監視了的,如果韓信學學張良,遠離政治漩渦,向劉邦示弱,討好呂后和蕭何,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他顯然沒有這麼做,反而還發牢騷說“我竟然和樊噲之流淪為一伍了”,怎麼,你不想當樊噲,是想當劉邦嗎?

↑軍事無敵的韓信,論政治完全不是劉邦蕭何的對手↑

雖然韓信到底是不是真的參與內應謀反,仍然撲朔迷離。但他的言行舉止引發了呂后蕭何等人的疑懼,是不爭的事實。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單憑“猜忌疑懼”,就足以讓對手動殺機了。

何況當時的政治情勢大背景,正是劉邦消滅異姓王的風潮,韓信的言行舉止,更會被格外放大和過度解讀,可韓信手下已經文無蒯徹,武無鍾離眜,孤家寡人一個,卻指望遙遠而不靠譜的陳豨。

韓信啊,你到底怎麼想的?能自立的時候不自立,尚且勉強可以說是忠誠於劉邦,良心不忍背叛,那就乖乖聽話,做一個讓劉邦放心安心的臣子啊,可韓信又內心不甘,非要當齊王,讓劉邦猜忌。

最後齊王夢想破滅,當了一個被人監視下苟延殘喘的淮陰侯,當然是以保命為第一要務了啊,可他偏不,非要狂賭一把,妄想重新掌兵翻盤,那自然怪不得呂后心狠手辣,對韓信五刑重法,夷滅三族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殺他,說明他已達到被殺的條件。

蕭何月下追回韓信,一向不講究的劉邦專門為韓信搞了個登臺拜將的儀式,從此無名之輩的韓信走上了巔峰之路。



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在劉邦不信任、動輒收取兵權的情況下,憑藉一己之力,連滅魏、代、趙、燕、齊,佔領整個黃河以北的廣袤大地,在大戰略上完成對項羽的北面和東面的包圍,也讓劉邦獲得北方各種資源,有效支持了滎陽戰場。

韓信破齊,項羽大震,硬是從打得焦灼的滎陽戰場抽調精兵支援齊地,可惜龍且關鍵時刻掉鏈子,狂妄輕敵要剛正面,被韓信水淹,兵敗身亡。此刻,也是項羽大勢已去時。隨後,韓信帶兵匯合諸侯,合圍垓下,項羽兵敗,自刎而死。

這一路的屌炸天,韓信成功解鎖被殺條件:功高震主,有造反的能力和實力。即使後來韓信被劉邦騙到雲夢澤,軟禁長安,擼成侯爵。此時韓信雖沒造反的實力,但未來是未知的,一個還有造反能力的人,怎能讓人安心呢?只有成為死人。

佔領齊地後,韓信兵三十萬,劉邦二十萬,項羽十萬。韓信已可左右天下局勢,劉、項皆憚。一向崇尚武力,不屑政治的項羽破天荒的派武涉遊說韓信,手下蒯通也勸說韓信三分天下,“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可惜,韓信以劉邦對自己有恩為由拒絕,並自持有功,向劉邦討要“假齊王”,就是代理齊王。劉邦從重用韓信那一刻起,就一直防備著韓信,面對這個要求很是憤怒,但在張良的勸說謀劃下,直接封韓信為真齊王,韓信大喜,馬上帶兵合圍項羽。但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並遷封為楚王。再後來就是軟禁長安,降淮陰侯。

謀士對韓信講政治,可惜韓信卻在講恩情。殊不知劉邦對他的恩情,只是籠絡他的一種手段。劉邦對他只用其才,不用其人。政治上沒有對錯恩情,只有永恆的利益。韓信和項羽一樣,都是軍事上的巨人,整治上的矮人。韓信成功解鎖被殺條件:政治上的無知,將自己一步步推向絕境。

性格上,韓信孤傲自負,不合流俗,自矜驕傲。劉邦對功臣大殺特殺,蕭何不惜犯事自汙,張良不受封王、避世求道。韓信卻特立獨行,這樣只會招災惹禍。



劉邦可是拋妻棄子,笑要父肉湯的狠人,他只要江山,凡是對他的天下有威脅的人,他都會清理掉,只因知道韓信無反心,才一直軟禁。但只要韓信稍有異動,或劉邦自覺時日無多,那麼韓信都得死。

呂后知道這些,知道劉邦瞭解韓信不會謀反,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殺掉韓信,自己殺了韓信,劉邦不會反感,或許還會感謝;韓信將來不會輕易為自己和幼兒所用,再好的刀,若為別人所用,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韓信特立獨行,在漢政權裡沒有核心團隊,殺他不會引起政治波瀾。

所以,在劉邦親征鎮壓陳豨的叛亂時,呂后派蕭何把韓信騙到長樂宮,並斬殺於鍾室。呂后殺韓信,表面上是幫劉邦清理隱患,其實,也是在為自己和兒子劉盈將來掌控天下,提前清理不穩定因素。

韓信如此一生,讓後世之人不禁發出“存亡兩婦人,成敗一知己”的感嘆。


雲跡樂談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是他們中最著名的一個。蕭何和張良很聰明,一個知道自汙,一個知道及時退出,兩人都得到了善終。只有韓信一個死的最慘,而且還是被女人殺死的,你說氣不氣人,堂堂大將軍韓信死魚婦人之手。

就算呂后不殺他,劉邦也會殺了他,不然怎麼會把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王,在長安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不許外出。

韓信有三大必殺的理由:

一,韓信在攻略齊地的時候,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焦頭爛額,為了擺脫困境,不斷的向韓信求援,讓韓信前來救援,可是韓信不管那麼多,還派人到劉邦的帳前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迫於嚴峻的形勢,就封韓信為真齊王了。封了後,韓信就過來支援劉邦了,在垓下一戰擊敗項羽,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如果你是劉邦,你也想殺了韓信。

二,劉邦在領導諸侯60萬大軍,擊敗項羽都城彭城的守軍後,得意忘形,項羽得知都城被劉邦佔領了後,趕緊從齊地率領3萬楚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少勝多,把劉邦的60萬大軍擊敗,他自己也和家人走散了。妻子兒子被抓,他自己運氣好逃出生天。韓信不來救,劉邦心裡很怨恨韓信。

三,漢初,劉邦捉拿項羽的餘黨鍾離昧,韓信是他的好友,所以收留了他,劉邦知道後,要韓信交出鍾離昧,韓信不聽,劉邦怏怏不樂,但要不敢責怪他。

韓信是一個政治白痴,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深深的傷了劉邦的心,他的軍事能力和威望都是漢初數一數二的,劉邦想殺卻不敢殺。

呂后是劉邦的結髮妻子,對劉邦的憂慮呂后很清楚,所以聯合蕭何殺了韓信,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所以,韓信必定會被殺,是或早或晚的事而已。





值得回憶的歷史


我是淮陰人,恰巧是韓信故里。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王侯將相,風流人物數不勝數。但是,被加官進爵的人裡很少有人能善終。原因就是統治者怕其有實力而威脅自己的帝位。威脅自己的後世。岳飛,韓信等等,一生中征戰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最後卻落得死於佞臣讒言之罪,死於女人之手。當初劉邦死後,給韓信立下“五不殺”

1.見天不殺

2.見地不殺

3.見君不殺

4.沒有綁他的繩子

5.沒有能殺他的刀

可惜,最終還是被呂后殺於長樂宮中。




張弓搭箭射九日


韓信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不過也落入了功高震主,功無可封之地,在古代封建制度家天下的思想下,劉邦擔心自己的皇位不穩,擔心韓信對自己的子孫後代不利,所以就算韓信沒有謀反之心也好也必須死,因為他韓信有能力。但韓信畢竟是他的開國功臣,不好直接下手,所以借呂后之手除掉韓信,自己也不會揹負罵名,一舉兩得


魚躍煙舞


這是劉邦玩的套路。


赤兔馬奔騰


韓信太歷害了,作為皇帝來講不殺韓信寢食難安。萬一韓信造反將天下大亂


li鐵悍


功高震主!不管韓信有沒有謀反,有能力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