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省份新高考為什麼將歷史或物理定為必選?這樣合理嗎?

執金吾12


自上海、浙江三年前舉行“3+3”高考模式改革起,這個模式的優點不多,但缺點非常多,還有著自身不可克服的三大困境:

一是“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權”的合理性,而導致大面積棄選物理不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危險局面。

二是學生自主自由選科目的浪漫合理性,多達二三十種科目組合。而導致生源較少的學校無法滿足學生自由選科的師資、校舍的困境。

三是學科多次考試的“看似美萌了”的“考試”,而導致學生從傳統高考模式的“三年學習,兩天考試”而成為“三年高中,年年高考”的考試困境。導致高中三年成了應付多次高考的局面。素質教育更是被擠壓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閒”的困境。

目前,江蘇省的新高考方案雖然沒有正式實施,但其優點很明顯,至少有四大優點:

🌷 一是隻有八種科目組合選擇,搭配科學合理,讓學校容易組班操作。

💐 二是加強了語文、數學地位,相對弱化並不必要全民皆英的英語。

🌷 三是加強了文、理科學科知識(理科的理化~文科的政史有保證)。

💐 四是避免了滬、浙大面積棄考物理,長此以往就會危害國家發展的尷尬境地。

因此,強烈推薦江蘇省的新高考模式!


春雨秋風君子


這是新高考3+3方案的改進版,也就是3+1+2方案,雖然還沒有一個省明確公佈,更沒有省份正式實施,但是似乎已經勢在必行。

雖然沒有實施,但是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我似乎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方案的弊端所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老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新高考“3+3方案”中,除了棄物理現象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題目難度不同帶來的影響,這一點在“3+1+2方案”中依然沒有解決。舉個例子:

加入甲考生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乙考生選擇了歷史、化學、生物組合,這樣是符合物理或者歷史中必選一科要求的。那麼,問題來了,你能不能保證物理和歷史難度相同?加入物理和歷史都以120分的原始分計入,成績好的學生選擇了物理,成績稍微差一些的學生選擇了歷史,結果選物理考了90,選歷史的考了110分,這樣的話,在化學和生物成績相同的情況下,選擇歷史的同學就比選物理的高出了20分,如果二者同時選擇了某大學的化學專業,後者就被錄取了,這合理嗎?

二、不棄物理就會棄歷史,這符合改革的初衷嗎?

把物理或歷史列為必考,這是因為這是文科和理科中最重要的兩門學科,現在二者不能一起選擇,結果就讓“物理”和“歷史”進行廝殺,學生不棄物理就棄歷史,這合理嗎?

新高考“3+3”方案中,學生可以選擇物理和歷史的組合,那麼“3+1+2”組合中,這種組合就不存在了。原來成績好的還可能選擇歷史,這麼一改革,成績好的選擇物理和其他組合,而成績差的基本會選擇歷史,讓選擇歷史的學生的水平明顯下降,這符合國家重視“歷史”的初衷嗎?

這個方案,是為了彌補新高考方案中的“棄物理”現象而實施的,雖然還未實施,就聽到一片叫好,但是其問題依然嚴重,希望相關人員在未實施之前,提前想到或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實施後讓學生當成了“小白鼠”,然後再去想辦法“補補丁”。

即將實施新方案的省份,尤其是廣東和遼寧的學生,你們如果認為對就頂起來吧,讓更多的建議聲音傳遞出去吧,預防方案落到後產生的各種問題。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3+1+2沒有任何意義。比3+3更爛。首先過於強調物理和歷史,第一:物理有用麼?有用,但是讓全部人都學物理好麼?明顯不好!物理高考多年平均分在30多分上下,也就是說,差不多有一半的高考考生的物理成績連30分都達不到,請問這樣的學生學不學物理有區別麼?十幾二十分的物理對國家和社會有什麼貢獻麼?如果這些學生把學物理的時間讓給其他科目是不是對社會、對個人的發展都更好?第二,公認的文科主科是政治/哲學,歷史在哪個國家都不是主要科目,歷史這種東西才是最應該讓有興趣的人才學的,不能因為歷史有趣學生喜歡學而提高歷史的地位,要看社會需要什麼!


qqttdfb


個人認為新高考實行“3+2+1”或“3+1+2”模式比“3+3”更加合理,這也許對公眾質疑當前已實施了“3+3”模式中發現的如棄選物理同時造成賦分不公平等問題有很大緩解作用。

首先說說什麼是“3+2+1”和“3+1+2”,雖然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個省的這兩種模式的正式方案出臺,但據消息,江蘇省可能實施“3+2+1”模式,廣東省可能實施“3+1+2”模式。

“3+2+1”:

“3”是語、數、外,

“2”是指在“物理、化學”和“歷史、政治”兩個小組合選一個,

“1”指剩下的生物、地理和在“2”中沒選的兩科共四科中選一科(如在“2”中選了物理化學,在“1”中也可選歷史、政治)。

“3+1+2”:

“3”仍然是語、數、外,

“1”是指在“物理”和“歷史”任選一科,

“2”指剩下的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任選兩科,當然還有一種選法是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和“1”中沒選的一種共5科中選兩科。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做這樣做違背了新高考給學生更大個性發展空間的初衷,但個人卻認為這是對新高考實施過程中的發現問題的一種校正。

看似“3+2+1”或“3+1+2”給學生選擇的空間小了,其實從我國高中學段的學生實際來說,更多選擇真的有什麼意義嗎?在面臨決定命運的大事上,人都有“選擇恐懼症”,更多的選擇只會讓人更糾結,許多家長和學生在“3+3”模式下真的是從自身愛好和擅長來選擇的嗎?所以個人認為“3+2+1”和“3+1+2”模式會讓學生的目標更明確,選擇時顧忌更少。

從現行的“3+3”模式看,一個突出問題是棄選物理現象,而物理偏偏又是高校許多專業學習需要的學科,而不少學生棄選物理不是自己不想選,而是看選的人少害怕自己在賦分時吃虧而不選的。“3+2+1”或“3+1+2”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讓一些可能的投機現象不會發生。以浙江為例,2018年選物理的才2.8萬,所以浙江設定了最低保障線6.5萬,這使得物理考了0分也能得到70多分,這種現象不解決,成績不好的選物理的會越來越多,而中等成績的還是不敢選,成績不好的選了也沒什麼多大意義,這對中等成績的同學很不公平。

“3+2+1”和“3+1+2”模式,選擇少了,不同科目因為難度不同導致原始分不可比的問題或賦分不公平的問題也將得到大為緩解。同時選擇少了,對高中走班式教學的壓力也少了。從這個意義是個人更傾向於“3+2+1”模式,因為這種模式組合更少,只有8種組合。

所以個人認為,“3+2+1”和“3+1+2”模式不僅合理,還是解決當前新高考暴露的問題的很好途徑。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作為教育碩士和一線教師,我認為這樣非常合理。理由有以下幾個:
一是高考是一面旗。旗子發揮的是引領方向的作用。物理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創新能力,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急需創新驅動發展,所以學習物理很有必要。有人說物理太難,很多學生只能考30分作用,但是通過必修物理可以營造一種良好氛圍。再說歷史,很多人不懂歷史,喜歡說外行話。歷史其實是一門邏輯非常強的學科,而不僅僅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能夠通過史料進行分析推理的人都是非常🐮🐮的。實際上,高考歷史非常考查能力,能夠在歷史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學生綜合素養都不低,所以學習歷史很有必要。


二是高考是一把尺。尺子發揮的是衡量長度作用。高考的一個重要功能選拔人才。那些能夠學好物理和歷史的學生能力一定是比較強的學生。相反,那些學不好物理和歷史的學生,多數是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考不上頂尖大學也是正常的。

三是高考是一堂課。課程發揮的作用是塑造人。一個名族的青年人如果不懂物理,肯定是創新能力不足的;一個民族,青年人如果不瞭解歷史,不懂得以史鑑今,這個民族就會沒有根,沒有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課堂上學習物理,學習歷史。

所以,很多省份的做法是正確的。

但也要避免一個錯誤的觀念。很多人認為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不重要,這是大錯特錯。比如政治,要學習經濟學、哲學、政治學,這些都是古老的學科。一個國家越是發達,越是在這些學科上卓有成就。


政治二哥


將歷史或地理定為必選,即“3+1+2”,這個方案相對於原先的“3+3”方案有所改進,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3+1+2”模式:

該模式總分740分,共20種組合;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其中語文、數學各150分,外語120分;

“1”,指在物理、歷史兩門科目中必選一門,計120分(原始分計分) ;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或歷史或物理,五門科目中任意選擇2門,每門科目100分。

重視物理,緩解“棄物理”趨勢

自17年在上海浙江實施“3+3”新高考方案以來,由於物理的難度增加,造成中低層學生大幅放棄物理的情況。這不禁引起眾多社會人士的擔憂,物理堪稱理科之本,應當引起重視!

“3+1+2”將物理列為兩個必選項目緩解了“棄物理”趨勢,加強歷史、物理兩門科目的學科地位;採用原始計分,緩解了區分度不夠的問題。

公平問題仍然存在

在物理、歷史兩門必選中選擇一門,對同時擅長物理和歷史兩門的學生並不公平。

此外,個人認為歷史不應上升至與物理同等的地位,物理確實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理科,大學幾乎全部得工科專業都要運用物理的知識,然歷史注重的是理論性,對未來的實踐運用微乎其微。

新高考的改革本是為了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卻又作此變動,未免使部分學生和家長煩憂。

中國教育制度憂慮

從中國整體教育現狀來看,無論是舊高考制度還是新高考政策,都是以唯分數論為主流,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難全面反映出學生的素質狀況,不能反映學生能力的高低等問題,如專業思想、實驗經驗、動手能力等等,這些內容如何反映到招生制度中?

這都是目前高考制度無法解決的。希望教育局方面能早日發現問題,儘早完善!

以上僅個人看法,歡迎交流指正!


高考經驗分享


其實高考改革3+3模式的根本矛盾在於明明所選科目不一樣,最終成績卻要放到一起去比。所以無論是3+3/3+2+1又或者3+1+2都逃不開這一點,而以前的文理分科卻沒有這個問題。為了解決不同科目難度不同的比較問題提出的賦分制所帶來的“炮灰”問題註定讓某些科目成為幾乎沒人願意選的科目。

所以要解決的這個問題只需要不再讓不同科目放在一起去比就可以了。改變當前以學校為單位的錄取,改為以專業為單位選定總分科目以及各科分數比例。比如機械專業的錄取只取考生的數學,物理,語文計算總分。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學生學習壓力。

另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是哪些科目重要,有的說英語重要,要看外國文獻,有的說物理重要,是一切工業的基礎。我覺得這些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比如說英語,或許對於學習外國經驗很重要,但是我國發展到目前階段已經具備一定的科技基礎,某些領域和外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外國比中國優秀的地方人家也嚴格保密,不會讓我們看到的,這種情況下英語還有那麼的重要嗎?再者英語靠著使用國強大的經濟,科技,政治的影響力成為世界語言,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提升本國影響力讓漢語成為世界語言嗎。我們很難清楚各個專業的現實處境,只是從自身有限的經歷出發,自己學什麼自然更容易覺得什麼重要。但是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更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去決定

由國家統一制定各個專業錄取課程,分專業錄取,社會需求多的專業錄取人數更多,自然更容易考上,學的學生也會更多,讓社會需求去決定什麼更重要,而不是部分所謂的專家或者某些只佔在自己立場的民眾。

在國家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給予院校一定的自主權,可以在一定比例內調整各科的分數比例,這樣眼光更好的學校可以在同等成績內選拔到更優秀的學生,有利於學校科研成果與影響力的提升,在這種比較中也能更好的認識到對於該專業的發展什麼樣的要素才是最重要的。


俞琪729


1、從基本立場和專業區分看。

這種方式是類似的默認所有大學專業要分文理,這基本正常,因為12大門類除去藝術大多可以先做這個區分,原來的文理劃分雖不完美但有合理指出,所以這個基本前提是對的。

2、從知識體系看。

物理學和歷史學是兩個很強勢的學科,也都屬於基礎學科,其中物理在理科中的作用尤為明顯。

3、從中學學科體系看

物理學和歷史學是僅次於語數外的基礎學科,是文理類學科中的“強勢”學科,這個之前我再一次微課中使用了選科分析圖時候做過說明。

4、從大學學科結構看

從高校學科看,物理學、數學、歷史學、文學是非常根上的學科,如果這四個都很強這個學校基本不會差,其中數學、文學有所代表,理工類的根子在物理,文史類的根子在歷史,尤其是中國文學和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這也是從學科史科學史的立場看的。

5、從現實出發

部分省份出臺這個做法是有很強的功利考量的,第一可以避免棄考物理,第二可以對沖改革壓力。這看著是“折中”其實是將幾根改革方案打了折扣,而且依然會造成新的棄考問題。


小鷹生涯


無論你是否喜歡高考,作為學生基本上是繞不過去。無論你多麼痛恨高考,或者你有多少微詞不滿,高考還是基本公認的公平選拔手段。

高考改革的腳步一直不曾停歇,至於步子邁的大小,需要因時、因事、因需的考量。所有的改革舉措都不可能撇開公平、公正與公開而任意人為。

從不分文理到分文理,再到3+X或各種變形,目標指向很明確。一曰增加選擇性,體現個性特長;二曰增加考試次數,稀釋一考定終身帶來的誤差;三曰增強自主性,高校選人擁有更多話語權。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調研試點也走了程序,推進改革的節奏也分期分批按部就班的推進。就像樹叉一樣,選擇了一個粗枝就很難回頭,你不得不把它當做主幹進行養護培育。步子邁大了扯的蛋疼,或者邁步的姿勢難看,硬要擺出個架勢也是筋骨覺著彆扭。沒跟上步伐的靜觀其變,希圖有個調整。已經跟上的,有了前車之鑑就趕緊調整步伐,譬如歷史、物理成了必選。

先見之明沒想象的那麼輕巧,亡羊補牢也算後見之明。浙江英語的事故已經成了故事,神經兮兮的也情有可原。

至於學生的選擇,有高興的自然有憂鬱的,這都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適應政策,將合理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正解。沒必要將選擇的合理性上升到學科價值的高度去考量,這不是考生需要過多考慮的問題。

在興趣與可能的考試成績面前,你若不是出類拔萃,就優先考慮分數吧,如若不然你還想拯救哪個學科不成?至於歷史、物理成了必選,那是政策的引導亦是政策在查漏補缺,這與你的關係依然侷限在利弊的權衡上,多想無益僅此而已。


田家大院田老大


我認為如果學生喜歡文學類的需要將歷史作為作為必考。

中國歷史五千年,其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可以去研究他們的文學作品,可以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作者經歷的事相結合,借鑑他們的長處。這就需要對歷史有足夠的瞭解,才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意境。

如果學生喜歡數理化,那物理就是必考的科目。物理的知識與生活最近,我們可以通過生活學習物理,通過物理瞭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