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大師倍出,為何還總有人問民國時期為什麼出那麼多大師?

直心1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本人就是民國培養,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也有類似的發問,

民國在人文領域有作家,魯迅,老舍,沈從文,梁實秋,錢鍾書等,畫家,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國學大師胡適,季羨林等,個個都是如雷貫耳,

諾貝爾科學獎是當今世界自然科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能夠獲獎的項目都是科學領域最有價值的原創性成就,因此可以拿諾貝爾獎間接評價科學成就,華人科學家一共獲得九個諾貝爾科學獎,其中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是以中華民國國籍獲得,剩下的有幾個是中華民國受教育經歷,屬於大陸培養的有一個,就是屠呦呦,看了其他的回答有的說民國大師有的是晚清受教育,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即使年齡最大的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民國出生,民國受教育,

中國著名的兩彈一星幾十個元勳基本上是民國培養,比如著名的鄧稼先,

有人說民國那麼多人才為何民國不發達?民國的發展程度亞洲第二,只有日本發展比中國強,印度雖然在部分經濟指標超過中國,但是印度整體發展程度不如中國,當時中國能造武器甚至可以造飛機,印度能不能?印度的諾貝爾科學獎也遠遠少於中華民國,

自然科學最大的價值是原創,這才代表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只是模仿山寨只是外表光鮮,其實抗風險能力並不強,中興芯片事件,孟晚舟事件就是明證,




萬事皆空70


問題問錯了吧!當今中國何來的大師倍出?比較起民國時期來說,或許數量上、質量上都不如吧!只是也不能抹殺說當今沒有大師,當今中國有大師,但相比人囗與經濟地位上來說,比例上是遠遠不如民國時期的。

究其原因,還是真正的重視問題,是社會對做學問的學者的待遇和寬容問題!民國時期的魯迅好像一個月或者二、三個月薪水就可以在北京買上一套像摸像樣的大四合院的,那時候大學的教授的待遇完全是社會最頂級的,一個教授不僅可以養活一個大家族幾十號人的生活,社會上也享有崇高聲譽!

如今的學者教授呢?可憐一個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一輩子也僅此一次吧),目前也只有800萬獎金,北京遠遠買不到一套像樣的房子;那個風雲女戲子幾天電影的拍攝就收益幾千萬元。一個科學家一輩子最多的收穫就是八百萬,一個女戲子幾天幾千萬,是不是好殘酷也是最生動的體現,當今大師為啥比不上民國時期殘破國家的呢?

這就又嚴肅回到了主題上了:只能是國家的重視、民族的尊重、制度上的改革,或許才能塑造起與國家聲望地位相對應的大師們的數量來吧!

如今的學問和地位僅是財富交換的手段和憑靠吧!不然的話,一個戲子為何造假也要弄高學位?全然沒有對知識和學問的敬重和敬畏之心!也是對如今知識和學問的嘲弄和戲虐之態吧!一切都可金錢交易,有何不可呢?

沒了對學問知識的尊重和敬畏,學者全憑個人素養和追求去奔向大師目標?猶如買彩票全憑運氣了吧?


卑微的正義


現當代大部分大師都是欺民盜世之輩,像武術、書法這些中國傳統的象徵,被這些垃圾大師搞成了國際笑話,民國時代的大師至少是有真實水平的,現代的大師只是頂起一個名頭或冒充什麼的傳人來騙人而已,而且這些垃圾只敢冒充已逝先人的傳人,因為無跡可尋,完全可以自導自演,要是冒充還在世的真正先輩傳人,可能就要被法院傳票了。民國時期大師聚一起討論至少有意義的事,現代大師聚一起討論的是如何建立共生利益圈,組團忽悠民眾,搞不好還成立什麼所謂的俱樂部或協會,吸納有錢人,構建“金字塔”層級關係,嘿.............大師。和現當代部門“專家”都是一丘之貉。


貓的歌之傳說


有人說了,新中國沒有大師,大師都是民國培養的,算算看也是,建國初期那批大師年紀多半都至少50歲了,也就是1900年前後出生,在民國受教育,到了1940-50年代開始成為大師。典型的就像胡適(1891年出生),梁思成(1901年出生),都在民國初期受教育,然後很快成為大師。


嗯,新中國建立後像他們那麼有名的似乎不多,是不是民國的教育比建國後牛?


可問題是,民國的黃金時代是20-30年代,那時代的那一批大師,如章太炎(出生在1869),辜鴻銘(出生在1857年),他們可是清朝培養出來的,難道清朝的教育比民國更牛?


民國時期有幾個讓人震驚的事實:


一,大家都知道,今天每年大學畢業數百萬人,於是就業問題很頭疼,而民國時期每年有多少大學生畢業呢?


民國高等教育的頂峰是1935年,即日本全面入侵以前,“黃金十年”時期。在當時,每年全國培養出7000名大學生。


是的,你沒看錯,民國大學生每年最多隻能培養出7000名大學生。

有些人說了,那7000人還能出這麼多大師!說明民國教育牛!現在每年培養幾百萬大學生,能有幾個出頭的?


但實際上,很多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比我們更普及,別看中國今天好像大學生滿地走,但其實2018年只有820萬大學生畢業,2018年畢業的人出生在1996年,那一年的出生人口是2058萬,也就是說,中國目前只有40%的年輕人能上大學(包括大專)。而韓國每年接近70%的年輕人能上大學,臺灣更是超過90%。


發達國家的一個標誌,就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滿地都是。日本和美國都有流浪漢是學士甚至博士學歷。


民國每年只能培養7000名大學生,不管這些大學生有多麼優秀,要建設一個5億人的國家,是絕對不夠的。




何況民國培養的”大師“中,還有很大數量是文科人才,(可能接近90%)民國高等教育是嚴重的重文輕理,沒辦法,都知道要發展工商業科技,但要教授這些專業,本身就需要國內有強大的工業建設,這就好像你找個語文老師教語文很簡單,但要教汽車設計,就非得有實際汽車製造的工程師裡挑人一樣。


當時的中國,偏偏沒這個條件。


相反呢,中國歷史的傳統,是重視文化藝術,這類的人才從科舉時代開始就很不少,到民國時期,直接拿來用就好了。


民國的那批大師,其實多半也不是自己培養的,而是晚清培養的。。。是中國傳統數千年累積出來的一批精華。


所以最後我們明白了:


民國無論培養出多少大師,都無法掩蓋它教育的落後。所以民國或許能養出幾個大師,甚至得到個別諾貝爾獎,但他無法發展強大的製造業。也無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閉家鎖的紅楓


當今中國哪來的大師?即使有,也是原來產生的,行將就木的。後來產生的許多都是自己人自封的。你還別說,也算大師,有證書的偽大師。真正的大師,其作品會有益百姓服務人民流芳千古的,會被老百姓津津樂道永遠銘記的。那些偽大師,轉眼即逝,就算有人捧他們,到時候老百姓也不會記得他們。

大師不是培訓出來的,是自己成長奮鬥出來的。

大師不是自封出來的,是公認出來的。

大師要有拿得出手的讓大家普遍性認可的東西,而不是跟屁蟲似的想方設法猜對領導心思的,做符合領導口味的東西。

大師是有瑕疵的。但是瑕不掩玉。

整體意義上說,對待大師,老百姓是欣賞的是信服的是受益的!


heinigo


這很正常啊。

為什麼現在的人看到的大師少,反而覺得民國的大師多呢?

因為你文盲啊!沒錯,就是因為你是文盲啊!!!不要懷疑,就是如此。

民國的大師是你能看到的,接觸到的人,他們雖然大,但是經過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已經沒那麼大了,你一抬頭,好歹還能看到他們,

,然後你就會驚呼,哇,大師啊!

但是如今的大師,抱歉,我不是特指誰,在座的文盲們(當然包括我)。連仰望大師的資格都沒有。你不配知道。

舉點例子,中國航空如今執牛耳者是誰?

中國材料學研究領域誰最吊?

中國導彈,船舶,橋樑,冶金,勘探,新能源,核電,天文,海洋,這些專家你認識幾個?為啥你不認識?

說白了就是因為你是文盲,根本不配接觸到他們。

你只知道油鹽醬醋茶,你何德何能認識他們,笑死了,你以為中國經濟世界第二,各項科研穩居世界前列是躺著來的嗎?

世界頂尖科技,不要說讓某些人去抄,就是手把手教你,你也只能瞪著兩個小眼睛發呆。。。

所以不要說這麼幼稚的問題了。

不是中國沒有大師,而是你不配認識大師,記住了。

就如同民國時期那些鄉下老農民不配認識民國的大師一樣!

沒有區別


嚇的的的的


補正:半個多世紀前的中華民國時期產生並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自然科學數理工生化醫軍諸界的大師級人物(不含社科文化藝術考古人類學界):葉企孫、饒毓泰、吳大猷、曾昭掄、吳健雄、竺可楨、茅以升、吳徵鎰、李四光、丁西林、王守競、陳省身、董鐵寶、趙九章、薩本棟、童弟周、侯德榜、蘇步青、翁文灝、朱家驊、謝家榮、嚴濟慈、周培源、朱光亞、林巧稚、貝聿銘、俞大維、孫立人等及五十年代獲諾獎的李政道、楊振寧都是民國時代成才,有的還是文理政跨界雙星大師。他們中大部份被收編後式微名敗早亡。


查無聖士


胡適先生是公認的民國最大的大師,他也只是後來補發的博士學位而已,可當時一提胡博士那可是不一般的仰視。而今,我一個小辦公室裡就十幾個博士(盡然還有美國名牌大學的),這些小兄弟要是生在民國那可就是蔣的座上賓了。

思考幾點

一,物以稀為貴。當年教育嚴重落後於時代,能認幾個字就很少(以我家為例,我以上的可考的幾代人沒一個識字的),能行文更少了,如果再能有自己標新立異的觀點或者造個新詞的那就是大師了,比如胡博士能喊幾句民主、自由、平等等什麼的,再加能寫幾句小詩那就更不得了,當然是超級大師了。

二,如果按民國大師的標準,咱們新中國大師就多了去。博士後(博士就不算了)有多少?正教授(副教授委屈一下)有多少?有發明專利的有多少?國際有名期刊有重要論文(國內的俺不說了)有多少?有千萬字以上文學作品出版的有多少?還有。。。。。。。可以說群星燦爛。

三,如果有人試圖用“大師”說詞詆譭新中國,那他真找錯地方了。他們不是信口雌黃、指鹿為馬就是眼瞎,看不見新中國巨大變化,看不見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看不見擺在我們面前的巨大成就。別人有的俺們都有了,別人能造的俺們都會了,有些方面暫時落後也只是暫時而已。


淡然處之1998


不是沒有大師高手,是那些真正高手聲明不顯,更多的是那些騙子!

說騙子可能有點過激了,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博人眼球的人。

拿注射器“畫畫”。

寫個字要大叫一聲,把腳掌跺的發麻,然後開始鬼畫符。

總之,怎麼吸引人怎麼亂來,怎麼騙錢怎麼來,騙子之間互相吹噓。

倆騙子玩一坨屎,最後把屎喊出天價,把吃瓜群眾當傻子糊弄。

現在的大V、公知、精英、專家、教授,大師這些稱呼已經沒有公信力了,劣幣在驅逐良幣,而且效果顯著。

70年了,是時候來一次大清洗了,這個年數在古代都三代帝王了,已經到了王朝中期,何況發展更快的現代,這個時候是最容易積累問題的時候,等到了後期就回天乏術了。

頑疾一旦紮根三代以上就不好處理了,跟太深了,五十年清理一次是最好的。

例如1999年的保密協議。。。


你瞅啥OvO


梅貽琦曾經說過: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正是民國有這樣的校長,給老師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導致民國大師輩出。

蔡元培、胡適、梅貽琦、劉文典這些大學校長那個不是敢傲王侯的人,劉文典當場懟蔣介石,蔣介石叫他雅叔,他呼總統,蔣叫他劉文典,他直呼蔣中正。今天那個敢,而劉文典僅僅是安徽大學的校長,就能直接面見最高領導人,可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民國的大師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北京大學雖無校訓,但是“科學,民主,愛國,進步”,“兼容幷包,思想自由”是老北大精神的體現,體現了勇於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正是勇於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讓民國大師輩出,大師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而非犬儒。錢學森之問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答案,但是有人裝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