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時候應該把速度控制在什麼程度?科學跑步的方法有哪些?

隨性的薇薇


每次跑步都有她的目的!

跑步的速度取決於你本次跑步的目的。

不管是為了成績而跑,還是為了健康而跑,

都需要科學地跑,不能盲目地為了跑而跑。

1.慢跑

慢跑提高鈾氧能力的基礎,促進全身的毛細血管的發達。

(1)每個人的體質體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慢。

(2)即便是同一個人,隨著環境不同(風霜雨雪),狀態不同(飲食/睡眠),慢跑速度也不同。

(3)慢跑是輕鬆跑,是聊天跑,是談笑跑。

(4)如果說話斷斷續續,如果呼吸急促,肯定不是慢跑。

(5)運動心率 = 靜息心率 + (最高心率 – 靜息心率)×運動強度(60%)左右

(6)慢跑是“快樂”的,慢跑拒絕“快了”。

2.快跑

快跑有很多種,比如間歇跑,加速跑,重複跑,法特萊特跑,tempo跑等等

快跑的時候,心率都比較高,呼吸會比較喘。

但是會對心肺功能帶來很大的刺激,提高速度耐力。

3.體能訓練

為了跑步不傷膝蓋,一定要交叉訓練,來強化肌肉,提高柔韌性,增強協調感平衡性。

各種徒手體操,深蹲,等等都是有益的。


4.身體保養

不管是什麼目的的跑步,都要注重身體的保養。

熱身,放鬆,按摩,休息......營養

運動中組織被順壞,需要休息和營養來修復。

絕對不要天天跑,勞逸結合。


5.為了健康而跑

都是慢跑就足夠了。沒必要天天跑,每週3-4次足夠了。

6.為了馬拉松而跑

你需要科學的訓練計劃,慢跑+快跑+耐力+體能都是需要的。

需要不同速度來對身體刺激,促進身體變強!

很多app裡面都有這個功能的。

同樣不需要天天跑。


跑者阿飛


速度每個人都有不同,可以跟著呼吸節奏調整適合自己的速度。這裡主要說一下,科學跑步方法。

一:跑步前跑步後拉伸

跑步是一種很酷的健身方式,前提是不要因為它而受傷。選擇好的場地和鞋可以保護我們的膝蓋,他們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緩衝撞擊的衝擊,他們也可以讓我們跑的很舒服。跑前做好熱身,5分鐘到10分鐘的熱身活動可以降低我們受傷的幾率,如果不會做,可以向其他跑者請教。跑後拉伸,可以放鬆我們的肌肉。跑步一定要不要過量,過量的運動只會加大我們受傷的幾率,要做到科學的訓練,一點一點提升。

二:跑步比賽時放鬆心態

無論是平時跑步訓練麼還是全馬和半馬比賽,對人的體能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拋開技巧不談,之前需要進行系統的訓練才可以去嘗試。跑步期間心態放鬆,注意姿勢,及時補充水分。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身體難受,立刻停止!千萬別逞強!運動使人身心愉悅!

三:跑步要抬頭目視前方

跑步時不要低頭,要抬頭,雙眼注視前方,這樣不會對頸椎造成傷害。跑上坡路時,減小步伐,這樣會更輕鬆。雙腳落地要輕快,“下腳”過重會增加骨骼負擔;腳落地的時候,膝關節應該略微彎曲。後背應該保持挺直放鬆。身體前傾是因為身體穩定力量差,此時要儘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鍛鍊。髖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動幅度太大,這會增加受傷幾率。保持雙肩放鬆,否則就會彎腰駝背,更容易疲勞,脖子也更易僵直。

四:跑步腳掌落地

跑步一定是要腳掌落地,前足跑步主要依靠旋後功能,這就意味著腳掌需要向內翻轉才能夠保持穩定。一隻穩定的腳掌就可以承受更大的推進力和速度,這對短跑選手是有好處的。然而,對於大多數跑步者來說,前足著地會對腳掌天生不適宜承受過多壓力的部位施加過大的壓力。其次,它主要藉助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來完成運動,因此這些小腿肌肉一定要健壯有力。虛弱無力的肌肉會導致肌肉拉傷或跟腱炎,給身體帶來疼痛,並且有時候腳後跟或肌腱還會發生腫脹。

五:跑步時注意擺臂

跑步時不少人都習慣性的擺臂,但其實有時候是我們刻意地將手臂甩起來,這樣會對手臂施加過大的力度,反而會令你跑得很吃力。跑步的時候,兩臂自然屈肘,放於兩側並放鬆,無名指與小拇指自然彎曲,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則自然張開,無需刻意擺動手臂。

六:跑步注意呼吸

覺得最有用的技巧就是掌握呼吸,我自己一般三呼三吸再配合腳步的節奏,是長跑不會累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