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法國戰勝了德國,為何二戰時期法國卻退卻了?

洪東波


拿破崙以後的法國,患上了恐德症。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進攻凌厲,凡爾登戰役初期,英法聯軍幾乎就要頂不住了,後來美國參戰,改變了戰爭的走向。一戰期間,法國拼了老命勉強保住了戰勝國的身份,但損失慘重。二戰前夕,希特勒抓住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害怕戰爭的心理,施行大棒胡蘿蔔的政策,英法一退再退,幾乎無路可退。二戰爆發後,法軍依然躺在一戰期間的軍事理論上,依據馬諾奇防線,覺得高枕無憂。當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突入法國境內的時候,法國驚呆了!當時的內閣總理辭職,一戰英雄,法國的陸軍元帥貝當臨危授命,組成新政府。人們盼望貝當元帥挾一戰英雄的餘威,與德軍決一死戰,誰料這個老傢伙毫無鬥志,乾脆投降德軍了。就這樣,法國尚有大約一百餘萬裝備精良的軍隊,竟然毫無抵抗力,在貝當元帥的帶領下,稀裡糊塗投降了,應驗了一句真理——綿羊帶隊的獅群,是打不過雄獅帶隊的羊群的。


高老莊6577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三次非常著名的戰役都是在法國境內開戰的。法國軍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打敗了德國。

但是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卻沒有了一戰時候的輝煌。當時的法國還是號稱擁有歐洲最強陸軍的一個國家。但是,在開戰以後,僅僅用了39天就選擇了投降。他們沒有經過戰爭,就直接放棄了巴黎,這個時候開始讓德國更是肆無忌憚了。

德國之所以在一戰當中戰敗,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法國控制住了德國的工業和礦業等。他們一直僵持著,直到英國出面,才將他們的美夢打破,這也讓德國和法國從此結仇。

就在當時的經濟危機爆發以後,希特勒開始上臺,這就開始激發了德國人的鬥爭情緒。當時當時的納粹黨的思想開始風靡德國。就在1933年的時候,德國因為“凡爾賽和約”心生怨恨,於是帝國主義就重新要求瓜分世界。在這之後,矛盾開始尖銳化,德國的軍人開始猛然增加,這也開始成為了希特勒為代表納粹黨復仇的工具。

就在二戰爆發以後,盟軍荷蘭,英國,比利時組成。當時的法國全部的軍隊有117個師,陸軍人數將近是200多萬人。除此之外,他們的口糧將近有600多萬。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一個極限了,就在敦刻爾克進行撤退之後,那個時候的比利時和荷蘭已經選擇了投降,英國當時的兩個師已經全部被殲滅,他們剩下的軍隊裝備也全都已經沒有了。所以在短時間內,他們是不可能再進入到戰爭當中。

當時法國軍隊的幾百萬人,根本是動員不起來的。這個時候的法國已經開始全線崩潰了,很多地區已經淪陷。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還是死扛著,沒有使自己的國家滅亡。法國這個時候還有30個步兵師和海軍艦隊存活,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卻也聽到了國內巴黎起義運動,直接就像希特勒投降了。

在德國軍隊佔領了法國以後,法國人的生活還是很好的,他們原本的生活就非常的富裕,加上一位有德軍的駐守,讓他們免受戰火的洗禮。在當時諾曼底登陸以前,一些巴黎人還非常安逸的去度假。

之後的法國,通過其他國家的幫助和國內的不斷努力之下,也慢慢的成為了經濟強國。


足行探索發現


提出這個題目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法國人“逢德必跪”的傳統,從普魯士人崛起到德國的建立,法國可真從來是輸多贏少。

其它不熟悉的歷史也就不提了,普魯士上一次被法軍踹飛還是拿破崙時期,腓特烈·威廉二世和三世屢次在反法同盟對拿破崙的戰爭中被暴揍,割地賠款哭得比大清還悲傷。

但卡爾·施泰因首相解放農奴和進行改革後,普魯士風氣為之一新,這個國家迅速的重新崛起,沒多久就趁著拿破崙玩《戰爭與和平》被毛熊狂毆的時候參了一腳,並在萊比錫的戰鬥中將歐洲的反派大BOSS拿破崙給揍下了臺。

不甘心的拿破崙在之後逃出了軟禁自己的厄爾巴島,開始反攻倒算波旁王朝並重新集結了大軍,結果又讓反法聯盟給揍趴了,這其中最兇猛的一支部隊就是普魯士,甚至普魯士人在戰爭中是起決定作用的。此戰可以說徹底消滅了法國的榮光,無論再怎麼演奏《勝利屬於我們》都沒轍了。

而且普魯士人似乎揍法國人揍出了優越感和經驗:法雞!別嘚瑟!當年你家皇上都讓咱按在地上抽!真以為榮耀都屬於那幫搶帽子的英國佬?普魯士的大爺一樣揍得你們跪!

果不其然,隨著普魯士越來越強大,德意志民族的整合也越來越激烈,隨後的普丹戰爭、普奧戰爭結束,普魯士很快又通過普法戰爭將高盧雞又一次狠狠的踩在地上。而且這次直接衝進了凡爾賽宮,德皇在那裡戴上皇冠加冕。

這下子帶給法國人的陰影是巨大的,實在是太恥辱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滅在你們手上也就算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也讓這群黑森林的蠻子給做了;好吧,世界辣麼大,喜馬拉雅山多高啊你不去,太平洋那麼廣闊你不去,為啥非要到凡爾賽宮加冕,這是赤裸裸的打臉。

中國古話說知恥而後勇,浪漫的法國人想必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儘管德國人統一了除奧地利外的全部德意志地區,儘管德國人嘚瑟的當了歐洲新霸,法國人最終還是冷靜的應對了這個局面。他們一邊確立了與海洋霸主英國狼狽為奸的策略,一邊悶聲的發展自己的科技與軍事。

而過分狂妄的德國人在新的時期最終沒有拿捏住自己的分寸,他們雖然也有較快的發展,卻因為國家過分暴發,政治上失分連連。最終也擯棄了鐵血宰相俾斯麥樹立的的“歐洲負責任大國”形象,轉變成齜牙咧嘴吃相難看的貪婪嘴臉。

失道寡助的道理也不難懂,法國潛心運行,積攢了大批的政治資本和國家實力,因此當德國四處伸手,到處直接插手紛爭的時候,法國人卻依靠著僅次於英國人的殖民地恢復了雄風。德國人儘管表面上春風得意,一派今天美國人的作風,但歸根結底他們根本不具備老牌帝國深耕厚作的積累,太心急了。

當奧匈帝國的槍聲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很快以扛大樑的形象加入了戰爭,直接對陣的都是老牌列強。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儘管老牌帝國們互相也是齷齪不斷,可是他們最終還是把德國拖入了消耗戰。

當時的世界沒有什麼足以定鼎的武器,誠然熱兵器已經進入了極度發達的時代,戰爭仍然以步兵的輕武器對決以及火力的覆蓋式投送為主。戰爭進入了消耗戰,便只能互相依靠臨時和永備工事對攻,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消耗在塹壕中。機關槍、大炮唱響著這個時代,然後一批批的年輕人被送到陣地上當炮灰。

泥足深陷的德國這下子有苦說不出,他們不僅要面對英法聯軍,還得應付背後的洶湧的俄軍,最大最可靠的盟友嚴格說起來只有奧匈帝國一家,意大利只是個望風使舵的二五仔。而且德軍內部還存在著東西線之爭,各派都希望將大部分的兵力押注在自己這邊,以求一勞永逸的解決帝國的問題。

然而無論是西線還是東線,德軍最終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西線他們懟不過把殖民地軍隊還有美國人都拉來的英法,接連在索姆河和凡爾登兩大絞肉機上流盡了血。東線也不比西線好的多少,沙俄一個布魯西洛夫攻勢,打得德軍損失35萬精銳,而盟友奧匈帝國更是以損失150萬人的巨大失敗退出了戰場。

戰爭到了這個份兒上,還打什麼打?德國的局勢就像當年反法聯盟合夥幹拿破崙一樣,你再能打也沒到造殲星艦的地步,雙拳難敵四手,唯有乖乖的趴在地上投降。

所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勝利並不是單單法國有多強,主要問題還是在德國自己身上。過於狂妄自大的德國人沒有HOLD住自己的國家姿態,更沒有把握住世界的脈絡,活生生的把自己玩成了拿破崙的覆轍。

歷史繼續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局勢又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本就讓列強流盡了血,甭管勝者還是敗者其實都是輸家。最要命的是這幫人心底深處還沒打夠,勝了的覺得自己沒撈到好處簡直虧了,敗了的覺得自己輸的一點都不客觀不服氣。再加上戰後的分贓不均,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在一戰結束後就已經埋下了,世界遲早還會打一仗。

但是相比起趴在地上直哼哼的英法,戰敗後的德國卻有上進心的多。戰敗後的德國是相當悲慘的,不僅國家被打回原形,自身還被N多條約各種限制,這邊割走國土,那邊搞“非軍事區”,一眾以前眼皮都能砸死的阿貓阿狗騎在頭上屙屎屙尿。要知道沒多久前德國還是地球上排頂尖的強國啊?這麼搞能咽的下氣?

結果就是德國人憋屈的蠅營狗苟了許多年後,突然就炸了,民族主義暴漲,各種類社會主義學說亦是激增。思潮湧動下一個奧地利美術生崛起,這個人很快帶領德國衝破困境,依靠自身的工業基礎以及民族義憤走出了陰霾。甭管什麼煽動還是主義,總之希特勒的前半部執政史絕對是充滿閃光點的,整個歐洲對他都是讚譽連連,稱之為“最有為的政治家”。

法國那邊則死氣沉沉的多,他們倒也不算差,但是法國人這時候確實保守了,可能是被德國人打跪打太多次的原因,法國人有點受夠了德國這個鄰居,所以他們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怎麼一勞永逸呢?建立超大工事,把德國人擋在外面。

於是法國人投入了巨量的金錢和社會力量修築了“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開始到1940年,法國投入了50億法郎才堪堪初步建起這座防線。甭管今天怎麼嘲笑這個被德國人繞過去的工事群,單論規模的話馬奇諾防線堪稱人類之最。什麼長城、齊格飛、大西洋壁壘、巴列夫防線都不如它,可能也就經營了幾十年的三八線能與之媲美。如果不是世界軍事發生變革,理論上法國人只每年撥出一部分錢出來,就能靠不斷加固和升級這道防線,讓德國人只能往東邊發展。

馬奇諾防線擁有漫長的隧道與永備工事群,各方面進行了科學的設計與計算,考慮了大炮的輪番轟炸。各個堡壘群之間有分層的人員生活區,考慮了海量部隊的生活、指揮、娛樂。戰鬥方面可以互相輔助,擁有能升起的自動炮臺與金屬堡壘,就算今天的氫彈也未見能將之輕易毀滅。

不能說法國人傻,馬奇諾防線的確起到了阻滯德國人的作用,雖然工程巨大消耗了法國人太多的精力、金錢與時間,但德國人長久以來也的確陷入了“如何攻破要塞”的痛苦。許多名將從黑髮揣摩到白頭,堆積如山的計劃足夠參謀部燒一個冬天的鍋爐。最後德國人相當程度上靠的是法國未來領導人戴高樂的書籍啟發,才發現了防線的破綻和法國的軟肋。

說起來也不算軟肋,馬奇諾防線本就要修到比利時,但是比利時對這種行為比較牴觸,認為自己有列日要塞和山區的防線,法國人沒必要小題大做,還很警惕法國人的行為,生怕他們動了歪心思。結果就是比利時方向的要塞因為山路崎嶇與比利時人的不信任而拖延了。當然,法國人因為常年的修築工事,確實也有點捉襟見肘,見到比利時人那麼有信心,再加上對世界軍事變革不那麼敏感,色當的延長線就這樣鬆懈了。

偏偏壞就壞在比利時這玩意兒身上,德國人直接從阿登山區翻越,穿破比利時,衝過了並不完備的色當防線延長線,於是後面的我們都很清楚,猝不及防的法國人被一刀兩斷,英法比聯軍在一番抵抗後雲集敦刻爾克海灘,由英國牽頭把法國給放棄了。

這裡面法國人英法都有問題,他們一貫的綏靖政策不斷放縱了德國納粹,一門心思的玩驅虎吞狼之計,想讓德國法西斯去懟東邊的蘇聯。結果納粹德國乾淨利落的合併了奧地利,吞併了原奧匈帝國領地,最終染指了整個東歐。

奧地利、捷克本就較強的軍工業,再加上德國自己的軍工水平,完全就是催生出一頭世界頂級的怪獸。偏偏這頭怪獸還挺有文化,擁有頂級的兵法和謀略以及為了國家崛起無所畏懼的士兵。

不過這時候法國並不算失敗,本土雖然丟了,但德國人也沒有對法國人太過趕盡殺絕,由老帥貝當擔任的維持會…咳…維希政權繼續運作著法國,而廣袤的殖民地則由戴高樂領導,在剛果一呼百應的建立了“自由法國”。法國要滅亡,那會兒基本等於要赤道非洲人死絕。

等到德國人打完仗,突然發現自己TM又掉坑裡了,法國基本上毫髮無傷,施施然的將“國聯”的材料交給美國,在英國力挺下成為聯合國五常,然後繼續人五人六稱霸世界。反倒德國需要靠法國人的“原諒”和《愛麗舍條約》的扶持才重新成為歐洲的發動機。

也許法國這就是老牌國家的生存之略,不見得能永遠在世界的頂端站立,也不能保證永遠不犯傻或者倒黴,卻總能發揮出一些無從道哉的潛質,令自己一次次從倒下中存活與爬起。這種特質中國人早就會了,英、法都只是個步後塵的成功者,而德國,恐怕得很久才會明白法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當一個浪漫的吃貨。


王司徒老百科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一戰中單憑法國自身的力量,沒有戰勝德國的把握;並且一戰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也不過打了個平手。因為歐洲各國曆來各個皇帝打仗,打不過就投降,賠點錢,割塊兒地,得機會再打!可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打破了這個規則,估計德皇自己都不知道後果會是自己下臺。因此,在二戰晚期;有前車之鑑的希特勒才頑抗到底!

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法國會輸,一個叫“馬其諾防線”的東東,既成了法國人的笑話,也證明法軍在軍事思想上的落伍!不輸才怪!不僅法國,包括當時的英國,當富勒提出裝甲理論時,都不感冒。

唯有德國和當時的蘇聯,結合諸多西方裝甲軍事著作,衍生出自己的方案!德國是“閃擊戰”;蘇聯的“大縱深作戰”。

當時法國政局動盪,是致命因素。而在軍事上,諸多老將軍因循守舊,德國人都開始磨刀霍霍了,他們還認為德國需要一到三個月的動員,然後開向前線,擺兵佈陣,一個星期的炮擊,然後進攻……

尤其是形式非常明朗,德軍依舊入侵中立的低地國家,依舊採用“右鉤拳”分割包圍時。老將軍們還說:本國全部動員需要多少多少時間——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在軍事史上成為了笑柄,也是當時迂腐的法國政府的佐證!

還有,將坦克分散到各步兵部隊,不形成拳頭。雖然在二戰初期,法、英、蘇的個別型號坦克堅固異常,如T-34坦克甚至與德軍坦克形成了代差優勢,但腦袋錯了,兵器是無力迴天的......






玻羊車界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一戰法國可以戰勝德國。而二戰時期法國只堅持了短短六週的時間便投降了。短短十多年裡剛滿二十年,在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法國說了“不是我軍無能,是德軍太狡猾”。

其實一戰時期法國的勝利也是慘勝。雖然法國戰勝了德國,但法國和德國的傷亡人數比例大約為1:3。而法國在一戰之所以能戰勝德國與當時法國控制了德國的工業和礦產業有關。在加上英法本身就是利益共同體,由於英國的加入,德國和法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天平被打破。德國也因此戰敗。而勝利之後的法國就開始放鬆了警惕。並且鬥志磨滅了。開始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反觀德國,由於一戰後被英法等國殘酷剝削。德國下上都憋著一股著火。而這股復仇的怒火促使著德國不斷強大。



一戰後法國為了防止德軍入侵修築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從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可以看出,法國是有多麼的暮暮沉沉。總以為有了堅固的防線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但法國貌似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二戰爆發之後德國繞過法國馬奇諾防線偷襲阿登高地,隨後又一舉擊潰英法聯軍把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德國的戰略戰術已經開始進入到新的領域的作戰方式,而法國依舊停留在一戰的壕溝戰術當中。就等著被動挨打,法國焉有不敗之理。



在加上當時古德里安制定了對法國的閃電戰攻擊計劃。法國從來沒見過如此的進攻方式,德軍猶如迅雷暴雨一般輕而易舉的撕破法軍的防禦。在強悍的閃電戰攻勢之下,法國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就已經失敗了。再加上法國當時普遍人家的對抗意識就不強烈。所以法國很快便投降了。從很多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法國人在戰敗之後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從法國平民的反應中你也可以看出法國人的抵抗意志基本上已經喪失了。這樣的法國怎麼可能不敗。



感謝閱讀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在民心,法國百姓厭倦了。從法國大革命開始,法蘭西民族意識覺醒,迅速成為世界強國,民族意識支撐下,圍繞法國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家庭一百多年間幾乎每代人都有死在戰爭中,因此法國人民從根本上厭倦戰爭。尤其是一戰血腥超出法國人的承受能力,基本上消滅了一代法國年輕人,非死即傷,而二戰距離一戰很近,法國根本沒從戰爭中緩過來。所以說,法國人一旦看到馬奇諾被繞過,根本就不想抵抗。若要大規模抵抗,憑藉法國的能力,還有很多海外領地,最少也能打打游擊戰。

此外,法國人口偏少,法國持續的戰爭,致使男性不足,加之法國人愛浪漫,少生育,人口增長緩慢,法國人口與德國人口相比幾乎差一倍,所以法國戰爭潛力也不足,這人口因素也是現代法國大規模引入移民的動因,也從根本上決定,法國再難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彼岸晴天hero


一戰其實不算是法國戰勝了德國,而是協約國這個陣營贏得了勝利,二戰也是同理。一戰德國並不是打不過法國,而是綜合原因下不得不投降,其一一戰時爆發了西班牙流感,前線士兵爆發了大規模的感染。其二一戰戰場非常殘酷,打的是壕溝戰。毒氣彈,噴火槍全都用上了,傷亡極高,戰爭進行了四年德國國力耗盡,國內甚至爆發了革命,一戰俄國就是國內爆發了十月革命被篡了權,上位的蘇維埃政府立即退出一戰向德國單方面投降,有這種例子在眼前,德國自然不想戀戰了。其三德國本想通過施裡芬計劃速攻法國,趕在美國宣戰之前拿下法國。可惜計劃流產,戰爭陷入了僵持,美國一登陸,德國就完全沒打頭了。直至戰爭結束戰場也沒進入到德國境內,而法國卻成了一片焦土,要知道德國扛的是英法美三國聯軍,初期也是兩線作戰,故如果單挑一個法國德國還是沒問題的。二戰,則是希特勒模仿施裡芬計劃利用機械化部隊巧妙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利用先進的武器高效的部隊迅速打蒙了法國。




冷陽Pougire


一戰初期,法國在德軍的“施裡芬計劃”打擊下也是節節敗退,連政府都從巴黎遷都到波爾多去了,法國幾乎要亡國了,後來在法國衛戍區司令加里埃尼對德軍側翼發起的攻擊中僥倖反轉打贏了“馬恩河戰役”,平庸的德軍總參謀長毛奇也沒能更好地貫徹執行“施裡芬計劃”,否則一戰中法國會早早嗝屁朝涼。二戰中法軍慘敗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比較多了,法國政府被動的綏靖政策,法軍統帥僵化思維主導的防守計劃,把希望都寄託在貌似強固的“馬奇諾防線上”,把主力英法聯軍部署在比利時邊境一線,結果被高超的“曼施坦因計劃”抄了後路導致全面潰敗,法國亡國。


尼西123


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一戰之後,法國全國上下有一種很強烈的厭戰情緒。一戰是一場典型的消耗式戰爭,法國雖然和盟國一起打敗了德國,但它明白單靠它自己是打不贏德國的,而且戰爭使法國元氣大傷,尤其是人員傷亡巨大,幾乎使它支撐不住,再也不想讓自己的子弟送命了,所以竭力避免和德國開戰,戰鬥意志非常脆弱,整個國家都是如此。

第二,對現代戰爭的認識嚴重落伍,死抱著一戰時早已過時的戰略戰術,對現代空軍的威力,特別是裝甲部隊的使用大大落後於德國,沉迷於僵化的防禦戰略。結果,被德軍一擊致命,幾乎無還手之力。

第三,法國的地形沒有戰略縱深,也無險可守,加上舉國上下既沒有堅定的抵抗意志,也缺乏有號召力的主戰派領袖,人民也受不了長期抗戰的苦,所以,很快投降,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法國的崩潰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的,和法蘭西民族當時的精神狀態也有很大的關係。英國很多方面在當時和它很像,但英國多了一條海峽和一個人,,,丘吉爾。所以結局大不一樣了。


熱海風光


二戰時法國不是退卻了而是被打懵了。兵敗如山倒,戰爭就是這樣,戰爭是藝術更需要技術,一場關鍵的戰爭決戰就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從來如此。一戰時德國沒有希特勒法國沒有馬奇諾防線。二戰時不光是法國好多國家都被德國打得焦頭爛額。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希特勒是最有可能最接近能統一世界的人物,畢竟世界很大。法國輸的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