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為什麼那麼輕易就奪得了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麼?

錢塘安東陽


楊堅可以說是最被忽視的大一統王朝皇帝,而英國《劍橋中國古代歷史》把楊堅評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個最偉大君主(另外兩個是秦始皇與李世民)。而楊堅之所以被忽視原因在於隋朝立國時間太短。喪失話語權,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印記。第二就是楊堅得天下太速太易。用《大唐雙龍傳》裡,黃易借宋缺之口所說: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過於楊堅,寇仲則大拍岳父馬屁,大概是時運到了。楊堅,即隋文帝。鮮卑姓氏普六茹。是漢化鮮卑人。出身關隴集團。是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應該是瞎認祖宗)大隋朝開國皇帝,在位23年。最大的功績就在於結束了長達265年的南北朝分裂。確立三省六部制,但楊堅是如此發家篡位的呢?

北周實際開國皇帝是宇文泰。楊堅的父親楊忠關隴集團。而當時5歲的楊堅就被加封為縣公,16歲晉封為驃騎大將軍,一代權臣宇文泰對於同殿稱臣的楊虎的兒子也是十分感慨,此子日後絕非池中物。

公元578年,周武帝駕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時39歲。可以說,如果周武帝宇文邕不死,一定是統一天下的皇帝,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楊堅,這是楊堅運氣。周武帝駕崩以後,宇文贇登基做皇帝,時年20歲的宇文贇當皇帝以後,讓自己的死黨鄭譯為大將軍,也就是此人日後投靠楊堅,矯詔輔政。幫助楊堅篡位,成為新朝功臣。當了皇帝的宇文贇天天是胡做非為,國家法令朝令夕改,弄的朝臣無所適從。由於宇文贇作的太厲害。公元579年22歲的太上皇宇文贇駕崩。8歲的皇帝宇文衍與太后孤兒寡母惶惶不可終日,就在此時,宇文贇的第一寵臣鄭義假傳聖旨,讓宇文贇的岳父楊堅輔政。為宰相。這一決定得到了皇后的支持,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實際上楊皇后和楊堅是名義上的父女,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北周隋唐一脈相承,三朝皇室皆出自於關隴貴族。都是關隴集團的核心層。而皇帝本身很弱。只要楊堅控制了關隴集團基本上當皇帝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可以說,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立即展開就開始了篡位計劃,當時的周靜帝拜楊堅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皆聽命於他。以鄭譯為長史,劉昉為司馬,設置丞相府官僚。可以開衙建府。楊堅當大丞相後,減輕律法,為政寬和,崇尚節儉(楊堅真是節儉了一輩子),一個八歲的孩子又如何掌管江山,宇文贇在位 的時候,為了防止宗室造反,基本上不授予宗室實權,而幾個有能力的宗室也被楊堅給殺了,(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都死於楊堅之手)。南北朝時期篡位比比皆是,北周自己也是篡位登基,別人也是有樣學樣,而朝中各個勢力,和天下之人心無不歸附於楊堅了。在581年,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 同月,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登基為帝。時年40歲。楊堅生性殘忍,在登基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把北周宇文氏皇室宗親誅殺的乾乾淨淨。節閔帝后裔子孫6家,周武帝后裔子孫12家,北周末帝自己的外孫宇文衍被殺時候才9歲。北周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而且留下統一雄厚的經濟和政治基礎,楊堅篡位控制了北周的龐大疆域,隨後完成了統一。楊堅本身功績不大。

自公元581年。楊堅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楊堅伐陳成功。天下重歸一統。大隋經三帝,歷時38年,也是一個短命王朝。但楊堅的功績無疑是巨大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楊堅本是外戚,是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麗華的丈夫、北周皇帝宇文贇早就看楊堅不順眼,多次起念殺楊堅。楊堅心頭也十分懼怕,便請求到外地去做官,遠離皇帝。可動身之前,宇文贇突然死了,宇文贇死的時候22歲,史書記載宇文贇沉溺女色,荒淫過度。楊堅矯詔,做了總知中外兵馬事,也就是全國兵馬總司令啦,輔佐宇文贇長子宇文闡做皇帝,宇文闡只有八歲。

楊堅要坐穩攝政的位置可不容易,因為宇文皇族樹大根深,哪會容他踏實安寧。北周開國者宇文泰有13個兒子,老四武帝宇文邕就是宇文贇的父親,此時在世的兒子尚有五位,都是分封在各地的親王,是宇文皇族的樑柱子,如果這些親王得知楊堅攝政,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於是楊堅隱瞞宇文贇的死訊,召五位親王入京朝見。說是千金公主要外嫁到突厥了,你們呢都到京城來慶賀這件大事吧,也順便給千金公主送行什麼的。千金公主是老七宇文招的女兒,那老七自然是要來了,其他親戚嘛,老九,老十,老11,老13也就都來了。五位皇族的大佬來了,來了自然就再也走不了啦。在京城,楊堅給宇文家的人官做,還讓宇文闡的叔父宇文贊當右丞相,宇文贄當上柱國,只不過都是些有名無實的虛職罷了,旨在把他們穩住。

困住了五位大佬,他們留在封地的兒子們也就翻不起什麼浪來。只有宇文泰外甥、相州總管尉遲迥鬧了一鬧,折騰了兩個月兵敗自殺,尉遲迥鬧騰的時候,尊奉宇文招的小兒子為皇帝,並以這個小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到了這一步,宇文皇族基本上沒什麼後勁了,楊堅呢自然就開始動手殺人啦。半年之內,五位親王以及他們所有的兒子以謀逆等罪名誅殺。

拔除了鋒利的釘子,楊堅自導自演一出禪讓大戲,做了大隋的開國皇帝。將宇文闡降封為介公。

可這並沒有完。宇文泰有13個兒子,在世的五位以及他們的兒子都被楊堅殺了,可早先已經去世的八個兒子還育有許多兒子,這些兒子是隋國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萬一某個野心家擁立一個出來作對也是未可知的,於是楊堅就用這許多的宇文家兒子們的人頭來祭祀大隋開國,儘管這些兒子們許多尚且年幼,最後將宇文闡也毒殺了。

這是宿命,是君主專制時代每逢改朝換代帝王家的宿命。

楊堅共屠滅宇文皇族男丁六十多口。38年後,這宿命也落到了楊堅的頭上,他的子孫合計三十多口也被後來的帝王屠滅。不過這是後話。



從甲午到抗戰


“最是無情帝王家”。楊堅雖然被後世稱為仁君,但他的帝位是從外孫手中搶過來的,為了不留後患,還殺害了自己的外孫。

楊堅最初可以進入朝堂,得益於自己的父親隨國公楊忠,楊忠死後,楊堅就承襲了他的爵位,正式進入權力中心。當時的周武帝很是器重楊堅,為了拉攏他,將他的長女楊麗華聘為太子妃,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



當時有人看出楊堅相貌有帝王之像,勸周武帝儘快剷除他。周武帝回了一句,“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這件事傳到楊堅耳朵裡,那是讓他心驚膽戰啊,開始了一段夾著尾巴做人的時期。

周武帝死後,楊堅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贇即位,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國丈,那皇帝的老丈人不能虧待了啊,先後升任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大後丞等職位。職位上來了,脾氣可能也就上來了,有時候都不給女婿面子了。時間一長,女婿也不滿了,你這是功高震主啊,對自己的老丈人也越來越不放心。關鍵你心裡想殺楊堅也就算了,你還告訴別人,告訴別人也就算了,你還告訴楊堅的女兒,那你這不等於告訴楊堅了嗎?楊堅大概從這兒開始有了造反之意吧。

話說這個周宣帝也是坨爛泥,本就是是個無能的傢伙,各種壞毛病層出不窮,當初周武帝為了拯救他,各種方法都用了,但還是沒用。他繼位之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懶得過問朝政。為了自己可以尋歡作樂,把皇位傳給自己6歲的兒子,自己窩到後宮,而此時他僅僅才當了一年皇帝。



都知道酒色對人體的損害有多大,這位“太上皇”年紀輕輕身體就不行了。某次外出之後,就一命嗚呼了,後事什麼的都來不及交代。

皇帝年幼,楊堅作為皇帝的姥爺,理所當然的承擔起輔政的職責。控制朝堂以後,楊堅就開始動手了,多年佈局開始按部就班的執行。先是將宇文家族的五位外地藩王騙到京城,藉口殺掉。又開始部署收復地方武將的兵權。當時還是有人看出了楊堅的心思,率兵對抗楊堅,楊堅那是不慣著你,直接給你滅了。

致此軍政大權盡在他手。北周的小皇帝那是戰戰兢兢。楊堅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為了體現皇權的合法性,當時的朝堂上演了一出“禪讓”的鬧劇,有點兒像我們現在過年收紅包,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小皇帝乖乖讓位,心裡還對這位姥爺心存幻想,企圖平安的過一生。可惜啊,不久之後就被害死了,不知道他死前在想什麼呢。



假如當時周武帝聽從建議,殺掉楊堅,不知道歷史會改寫成什麼樣子。話說周武帝泉下有知,會不會直接給氣活了呢→→

我是歷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讚


歷史伶俜者


看了兩集《獨孤皇后》,翻了下正史,終於弄清楚了!來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北周→大隋→大唐,四大家族(宇文泰\\獨孤信\\楊忠\\李虎)扯不斷,理還亂!獨孤信7子6女,三女做皇后!大女嫁宇文泰長子宇文毓,四女嫁李虎之子、李淵之父李昞,七女獨孤伽羅嫁楊忠之子楊堅!獨孤信獲古今中外最牛老丈人稱號!楊忠子楊堅奪其外孫宇文闡江山,37年後,宇文家族宇文化及殺楊堅子楊廣奪大隋江山,楊堅姨侄李淵重奪宇文江山,建大唐!李世民是宇文泰女兒襄陽公主的外孫(宇文泰曾外孫),又是獨孤信女兒的孫子(獨孤信曾外孫),李虎的曾孫,楊忠兒子楊堅的姨侄孫!看來大唐李家300年江山不容易哦!多少親朋好友、社會名流大伽在做鋪墊?從公元181黃巾軍起義,至公元1227年元朝建立,1000年來篡位在中國基本沒少過,尤其是在王朝更替上!成王敗蔻,沒有對與鍇!


楊六郎202


楊堅輕易奪得宇文家的天下其實也並非易事,楊堅一開始或許並沒有想過要篡位,野心幾乎都是在風向有變自己又大局在握的時候起的。首先楊堅本身就是一個不一般的人物,父親楊忠位列公侯,據說在楊堅孩子時有尼姑就說此童不可當做一般孩子養,再其讀書時更是表現出了少年老成,少言寡語,在班裡不怒自威。

楊堅父親楊忠死後楊堅繼承了爵位,襲封隨國公,接著就把自己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當時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贇,在隨國公之上又添加了一成皇親國戚的身份。嫁女給皇太子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他後來掌控大權大局邁向皇權,打下了夯實基礎的。

在被周武帝宇文邕有所猜疑,一些小人暗中詆譭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起楊堅不會久居人下後,楊堅便韜光養晦,從不出頭,打仗也是表現出與以前能征善戰截然相反一面,似乎有種好漢不提當年勇的感覺。就這樣不僅打消了宇文邕的猜疑還重新獲得了宇文邕的信任。

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後,周宣帝宇文贇登基後不僅貪圖享樂,殘暴不仁,更是荒唐至極,在已有楊堅之女楊麗華皇后的情況下,連立了四位皇后,還在當了一年皇上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楊麗華好意勸阻了一下,宇文贇竟然大怒要滅了楊家,同時真的把楊堅騙進了宮,欲殺之。

楊堅明白處境後面色平靜,表現的逆來順受,讓宇文贇一時找不出殺他的藉口,後為保全性命,以退為進,不惜自貶提出願意去鎮守藩地。

待到宇文贇把國家搞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楊堅就成為了大家擁護的對象,或許這時楊堅才有了造反之心,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實權,排除了異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絆腳石大局在握萬事俱備後,才真正的取代了宇文家坐上了皇位。其核心原因即在於楊堅的審時度勢,也在於周宣帝宇文贇的殘暴不仁,荒淫無道,沉迷酒色,不得人心。





歷史卍縱橫


隋文帝楊堅,弘農郡華陰人。隋朝開國皇帝,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楊堅接受宇文家禪讓:

一、與其說是奪取,不如說是宇文家贈予的。

1、昏君未有如宇文贇者。

宇文贇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將蒸蒸日上的北周國力生生打住。後禪位於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同時變本加厲愈加荒淫無道。因為縱慾過度宇文贇二十二歲便英年早逝。真的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比之隋煬帝也不遑多讓。朝中許多正直的大臣都對這個皇帝失望透頂。


2、限制宗室權力,重用外戚大臣。

北周的強盛離不開宗室的支持。但是,瞭解北周歷史的都知道,北周的宗室也給國家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就是連殺三位皇帝的宇文護。所以宇文贇不信任親王宗室。以其殺害皇叔齊王宇文憲為標誌,北周宗室逐漸遠離了核心權力。這在當時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客觀上使得重用身為外戚的楊堅成為了必然選擇。當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


3、歷史難題,主少國疑。

宇文贇二十二歲便去世了。因為其的荒唐,他的繼任者早已確定為長子長子宇文闡,根本不給宗親們另立長君的機會。但是他去世的時,宇文闡不到七歲。而親王宗室早已經遠離權力核心,反倒是作為外戚的楊堅大權在握,逐漸控制了朝政。

二、楊堅本人能力拔尖。

1、楊堅姿容甚偉,讓人見之傾心。

對手的評價才是最客觀的。史書中有記載,齊王宇文憲曾對北周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我每次見到他,都不覺自失,我怕他不會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內史王軌曾向北周武帝:"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可惜遇到的雄才大略的周武帝(是狼是虎,在武帝面前都只能臥著)。宇文贇繼位後更加不會理睬宗室的意見。從反面證明楊堅的姿容甚偉。

<strong>

2、楊堅本人性格穩重,善於施恩於人。

楊堅小時候因為讖語被常年寄養在寺廟之中。這也便造成了楊堅從小沉默寡言,成熟內斂讓人覺得成熟穩重。所以,在官場上甚至受人器重。本人又懂得韜光養晦。再加上宇文贇當政時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宰相。讓楊堅可以假借宇文贇的名義大肆收買人心,手下聚集了一批能臣猛將如高熲、賀若弼都以他馬首是瞻

3、楊堅本人鮮卑化的漢人的有利地位。

南北朝到了末期,北朝之中漢人的總體勢力已經超越鮮卑人。相比較一心恢復鮮卑化的宇文皇室,深受鮮卑文化影響的漢人楊堅似乎更適合作為這個新的朝廷的領路人。所以,在楊堅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大部分人無論種族如何都是樂見其成的。事實證明,楊堅當政後與民休息,降低賦稅,寬於刑法,使得兆民歸心,大大降低了改朝換代的陣痛

綜述

楊堅的成功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只能說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楊堅就是這個順天應人有準備的傢伙。


歷史的拐點


說楊堅得天下容易的怕是趙翼說“古今得天下之易者,未有如隋文帝者”吧。他懂個屁。其實隋文帝得天下非常不容易,而且還是十分艱難的,可說是如履薄冰。

楊堅至少有三次直接來自北周朝廷的死亡威脅

  • 第一次,在楊堅還只是個小宮伯(禁軍侍衛的小領導)時,掌管朝政的宇文護就非常忌憚楊堅,還多次想謀害他,多虧了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保護才倖免於難。
宇文護執政,尤忌高祖(楊堅),屢將害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
  • 第二次,北周齊王宇文憲曾經對北周武帝宇文邕說過:楊堅相貌非同一般常人,我每次見他都非常害怕,恐怕他不肯居人之下,請儘早殺了他。
普六如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宇文憲說罷,內史王軌也突然對宇文邕說皇太子不是社稷之主,楊堅有反相。

內史王軌驟言於帝(宇文邕)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如堅貌有反相。
  • 第三次,周宣帝宇文贇對皇后楊麗華說:我一定要殺你全家族!於是召楊堅進宮,又對左右侍衛說,楊堅來了後要是臉色有變就立馬殺了他。

高祖(楊堅)位望益隆,帝(宇文贇)頗以為忌……帝每忿怒,謂後(楊麗華)曰:必族滅爾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在古代,一旦被皇帝忌憚上了那是非常容易掉腦袋的事,但是隋文帝能化險為夷,不得不說他是有本事的,要不然早被一刀斬了,趙翼還說得天下容易,我說他是走過了無數個刀尖才當上的皇帝。

似夢蝴蝶


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歷史上開國帝王中比較輕鬆就取得天下改朝換代的人,隋文帝楊堅以隋代周(北周),然後坐鎮中央派出軍隊就統一了天下,而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宋代周(後周),也是派出大將平定了周邊諸國,這兩位開國帝王的改朝換代都是相對比較輕鬆的,不用白手起家南征北戰就坐擁天下,但相對而言隋文帝楊堅更容易一些,而且他也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輕鬆改朝換代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帝王(北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也是外戚稱帝中的成功者。


隋文帝楊堅史書記載為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弘農楊氏,但陳寅恪先生考證其本為山東寒族,楊家的發跡開始於楊堅的四世祖楊元壽,其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但陳寅恪先生認為這件事也是虛構的,所以比較靠譜的是楊堅的老爹楊忠,它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於關西起義,因功勞較大被宇文泰賜姓普六茹氏(鮮卑姓氏),所以楊堅也姓普六茹,而且有個鮮卑名字叫那羅延,所以如果有人問你普六茹那羅延是誰?你可能會一頭霧水。

楊堅的老爹楊忠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死後被追贈太保,諡號桓,楊堅子承父業,繼承了老爹的爵位,又比較能幹,所以深得北周朝廷信任,而且他本又是漢人,又因之得到朝廷中漢族官員的支持和擁護,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

但是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他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還喜歡對人濫施刑罰,導致北周國勢日漸衰落,不過還在余文彬任太子的時候,就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太子妃,這才是楊堅最大的政治資本,可以說他也是父因女貴,而且他的女兒楊麗華給宇文贇生下長子宇文衍,也就是說楊堅既是北周皇帝的老丈人,也是太子的姥爺,是純粹的北周外戚。




而且宇文贇懶得管理朝政,他於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北周靜帝,時年8歲,後被楊堅改名為宇文闡),這個時候楊堅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帝的姥爺了。但是21歲已經做了太上皇的宇文斌仍自稱天元皇帝,他也仍然掌控朝權,並於全國大選美女充實後宮,結果導致縱慾過度健康惡化,於次年病逝。

在宇文贇病危之時,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時任隨國公的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這其中被認為有陰謀。宇文贇死後第2年(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楊堅廢外孫皇帝宇文衍而自立為帝,他改國號為隋,也就是說隋文帝楊堅實際上是搶了自己外孫的皇位。

當然,這其中楊堅也少了很多手段,比如周宣帝宇文贇看楊堅就不順眼,甚至多次想殺掉他,楊堅為了自保就請求到外地去做官,周宣帝就讓他做亳州主管,後來又改任揚州主管,但是在即將赴任之時,楊堅突發足疾無法行走,這個時候正逢北周宣帝宇文贇病重,很快就死掉了,楊堅因為矯詔取得先機,並且做了總知中外兵馬事,相當於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這時候他就非常想自己當皇帝了。

但是此時北周宇文家皇室的力量還很厲害,他們肯定是容不下楊堅攝政的,於是楊堅就設計除掉他們,他隱瞞了周宣帝病死的消息,將各地的宇文氏藩王召回,然後以新帝(北周靜帝)繼位的名義給他們大官兒做,穩住他們之後,又以小皇帝的名義在半年之中將他們全殺掉,這樣楊堅稱帝之路上的絆腳石就沒有了,於是他就讓他的外孫北周靜帝配合著唱了幾齣禪讓的大戲,自己就當了皇帝,是為隋文帝。



但是楊堅對宇文氏皇族還是很不放心,稱帝之後他的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降為介公,後來又將其殺掉,並將所有的宇文氏皇族後裔全部殺掉,他也稱得上是第1個將前朝皇族趕盡殺絕的開國帝王。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後來隋朝亡國,他的後裔也被趕盡殺絕了,也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啊。

不過楊堅是一個極具治國才能的人,他稱帝之後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他恢復了漢姓楊姓,廢除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恢復漢姓,而且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在人才選拔上廢舉薦制實行科舉制,他還解放奴婢,建立了完善的戶籍制度,並使得全國人口大幅增加,農業生產迎來了大發展,20餘年中就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因此他又被公認為歷史上的好皇帝。


科普大世界


任何一個篡位者都是不簡單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九死一生,明成祖朱棣同樣付出許多心血,即使是隋文帝楊堅,他奪取宇文家的天下,看似非常簡單,實則深思熟慮,經過多番思考,時機成熟才敢下手,那麼隋文帝楊堅能夠奪取宇文家的核心原因又是什麼?

先看看楊堅篡位的起因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朝的大臣,楊忠去世之後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周武帝認為宇文憲言辭有理,便開始疏遠楊堅。

楊堅雄心壯志,他早就想發動政變,奈何實力不允許,待到周武帝去世,宇文贇繼位,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從此楊堅一路高歌猛進,因為宇文贇整日飲酒作樂,22歲便去世,宇文闡繼位時也只有7歲,朝中大權全部落入楊堅之手。

顯然楊堅隨著權勢的增大,又有許多政黨支持,他逐漸開始肅清北周宗室的勢力,先後將趙王、陳王、越王等人騙到長安將其殺害,一步步剷除阻礙自己的勢力,公元581年,周靜帝主動禪位,楊堅改國號大隋,自此宇文家的天下便成了楊家的天下。

楊堅能夠輕易奪取北周宇文家天下的核心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北周朝帝王的正統性不夠強,沒有威望,宇文泰被推舉為首領之後,只是八柱國之一,雖說是權力相對大,但是還沒到絕對實力的那種,而後宇文泰殺害北魏孝武帝等人,同樣不夠地道,況且北周五帝中真正掌權的只有宇文邕,其他帝王就像是曇花一現,龍椅還沒坐熱乎就被趕下去。

其次:宇文家族自相殘殺,尤其是宇文邕和宇文贇,他們分別將自己的親弟弟和皇叔殺害,自古以來,宗室力量可以適當打擊,但是打擊過了頭,沒有了宗室力量的支持,皇位也坐不穩,看看在宇文憲死後,宇文達等人根本就不是楊堅的對手。

最後:楊堅的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掉,那也是有準備的人才能接到,楊堅贏得關隴集團大部分人的認可,甚至有韋孝寬、楊素等人的支持,關隴集團的核心關中長安,可以說在楊堅的努力下全是他的支持者。


羽評郡主


首先從歷史大架構上分析

在封建制度下皇帝權利至高無上,這就導致政治架構不穩定,權利過於集中,當上位者把控不了,下位者很容易奪權。

縱觀中國歷史上皇位被篡,基本上都是老的權利核心突然消失(老皇帝去世),而新權利核心(新皇帝)無法控制和平衡權利結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少國疑,尤其是在政治權利上層出現能熟練把控和運行這套權利規則的次核心(如霍光,王莽,楊堅等等一類能把控朝堂,有追隨利益集團的)

而運行和掌控這套權利規則,需要熟練的經驗,足夠的政治威望,卓越的政治能力和強有力的政治手腕,而年紀小的新皇帝根本沒法把控和運營高度集中,高速運轉的權力架構,這就給了權臣把玩的空間了,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替代新皇帝,成為暫時或者永久的最高權利核心。

而在權臣想要取代新皇帝成為權利架構下新的核心,那麼一般有兩條,要麼擁有絕對軍權的,像南朝的皇位更替,南朝宋的劉裕,齊的蕭道成,梁的蕭衍,陳的陳霸先,後來北宋的趙匡胤,他們都擁重兵的軍閥。

要麼擁有絕對政權,如新的王莽,隋的楊堅,他們都是強大的外戚,他們在老皇死後,直接快速成為權傾朝野的政治核心。這些篡位成為權力新核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篡位者對於朝廷,或者說他們所在的利益集團有著重大貢獻或者有著極大功勞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得到利益集團其他人的追隨和擁護,權力集聚才能有效。

再從當時歷史局勢的現狀上分析,楊堅是如何輕易篡位成功。

1.宣帝早逝,靜帝6歲繼位,新權利核心未形成(至少要皇帝成年,新核心才穩定),更加致命的是,楊堅利用這段最高權力的空白期,實質上已經成為了新核心,所以他篡位這套權利系統反應很小。

2.楊堅被靜帝任命為大丞相,在除掉宇文氏五王,尉遲迥和王謙後,楊堅成為朝堂上絕對的政治權利核心。

3.楊堅大敗北齊,平定內亂,對社稷(北周這個權利集團)有大功勞,威望十足,很得權利勢力支持。

4.政治手段高超,拉攏一大批,打擊一小批,施政能力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5.宇文氏和楊家都是關隴集團最高權利階級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而關隴集團是北周權利系統的最重要的勢力,取代宇文氏,楊堅受到內部勢力的阻力小。

6.楊堅是北周的外戚,利用禪讓的制度,大名義上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天下人都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