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擲出窗外事件


題主的六萬滿洲八旗兵是不準確的,六萬只是八旗的騎兵。而根據相關記載,皇太極準備入關時,在太廟舉行祭天,可以動員的兵力就達到了15萬,為了策應吳三桂“獻關”,傾巢而出,號稱20萬大軍,彼時,滿清已經是對中原志在必得了。

網上總有人說,滿清是吳三桂放進來的,明朝是李自成滅的,滿清就是撿了一個“漏”。須知,但凡要成就霸業者,必有高人相助,努爾哈赤、皇太極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外因方面:

其一,以漢制漢,籠絡人心。


眾所周知,滿洲人作為遊獵民族,最擅長的就是“劫掠”,打仗野蠻勇猛,搶到手就是強者。經常以劫掠“人畜”多少炫耀戰功。但是,光靠野蠻殺伐搶掠是不能佔領中原的。從努爾哈赤時代一直到皇太極時代,他們都很重視漢臣。先是重用范文程,再就是使出百般解數成功招降洪承疇。

尤其是,洪承疇的問鼎中原的諫言被多爾袞採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進,直趨北京”,擊敗李自成。

當江南戰事不利之際,洪承疇被寄以厚望,被授予“招撫江南各省總督軍務大學士”之職,成功安撫江南。可以說,滿清入關能夠運籌帷幄之中,還真少不了這些漢臣的鞍前馬後的獻計獻策,洪承疇居功至偉。

其二,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如果說,後面吳三桂充當了清軍入關的“帶路黨”,無疑,洪承疇等漢臣起到了定海神針、指路明燈的作用,這些人的作用不啻於大海航行中的舵手,讓清軍在入關之前,就完成了“滿蒙漢”集團的聯手,如同打完了一艘超級“航空母艦”。

與此同時,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祖孫三代滿洲首領,能成功問鼎中原,更源於為“滿漢蒙”軍事集團賦予的一個超級殺手鐧。

這個超級殺手鐧就是努爾哈赤創建的滿洲八旗。

八旗內部極其團結,這是其壯大取勝的關鍵。而當時的滿族統治者將滿漢蒙三旗軍隊整合成一個利益鏈條,規定:“凡是兵丁在作戰中擄掠奴隸,就可以上升為奴隸主階級。這和秦朝的軍功制度相似,只要你打仗能夠擊潰敵人,殺傷敵人就獎勵給你土地,獲得侯爵封賞”。其實都是要激起戰士內心的戰鬥慾望,使他們為了巨大的利益而不顧性命的奮勇殺敵。

“長期的狩獵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他們的戰鬥力得到了天然的鍛鍊,所以在與明朝軍隊的作戰中,往往捨身不顧命地奮勇拼殺,連連取勝。”

這些都讓滿洲八旗爆發出洪荒之力,尤其是數量遠超明軍的騎兵,如同一支移動的機械化坦克軍團,日行一百公里決戰千里之外。

復旦大學知名歷史學者侯楊方教授研究後認為:“光靠步兵,炮兵,野戰中如何衝鋒、追擊? 松錦大戰時的追殺,山海關的衝鋒,都是騎兵,即使明清第一次決戰的主力仍然是騎兵,一次性投入就有三萬多騎”。強大的騎兵詮釋了“騎射乃滿洲之本”的用兵思想,併成功獲得戰爭主導權。

自此,滿洲有了龐大的軍事集團,那麼以此為開端,滿清如何收買人心、網羅中原豪傑呢?

其三,“懷柔手段”,恩威並施。


為了籠絡明朝抵抗勢力,滿清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欺騙世人。

正是受益於漢臣的諫言,入主中原必須清除各種障礙中,最大的障礙不是他們眼中的流寇,而是訓練有素的殘餘明軍。

眾所周知,闖王李自成犯下了一個最大的失誤是逼死了崇禎。當然,這並不是李自成想要的結果。崇禎帝一死,群雄並起,他們紛紛把矛頭指向了逼死崇禎的李自成。

值此混亂之際,滿清迅速調整政治手段,以“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搶關多隘,抵抗勢力,望風而降。這其中,不但有洪承疇、吳三桂等人投靠清廷“輕車熟路”引發的多米諾效應,更有他們倆人,一文一武,將明朝殘餘勢力的動搖分子瞬間吸收到麾下。

很多人以為這是報仇的機會,以為他們滿洲人不是來爭奪天下的!

但事實證明,世人被欺騙了!

儘管洪承疇之流,為滿清立下了“開清第一功”,但諷刺的是,若干年後,康熙將其列入《貳臣傳》,留下後世罵名。時至今日,其後人不知羞恥為其搞隆重的祭祀慶典,實在不可理喻。

既然嚐到了“懷柔”的甜頭,滿清如法炮製,以“聯姻”為名,將蒙古各部落王公們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形成鐵血聯盟,徹底解除了滿洲人的後顧之憂。於是,滿人成為蒙古的姻親,蒙古成為滿人的幫兇。再用八旗制度,讓蒙古成為滿清的鐵桿死忠粉。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滿洲狼來了,就這麼走了?沒那麼容易!

內因方面:

其一,國庫空虛,透支嚴重。


明朝自從萬曆三大徵後,雖然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但是自身也損失巨大。不僅軍事實力損失巨大,更因為援助朝鮮,戰爭曠日持久,導致國庫虧空嚴重。

在這場大戰中,明朝遼東邊軍損失了一多半的精銳力量。從最初的十萬之眾打到勝利後僅僅不足四萬軍力。而這場戰爭消耗了大明朝有限的國防預算,當時一年的國庫收入在四百萬兩,而實際戰爭支出卻達到了七百萬兩白銀。

其二,饑荒不斷,稅賦加重。


如果說建州女真的外憂是主因,那麼,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導致的內患則讓明朝雪上加霜。

國庫空虛後,為了維持和遼東後金的戰爭,各地加大了農民的稅賦,而當時正值小冰河時期,災害嚴重,不僅饑荒不斷,顆粒無收,一億多人口的生活無法保證。

而明末引進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還在福建等地試種,正在逐步推廣,但是這個時間和空間都沒有留給明朝。偏偏各地饑民太多,食不果腹,他們紛紛鋌而走險啊,揭竿而起,由於饑民源源不斷,起義軍從來不缺兵源,這也是為什麼明軍越鎮壓造反的人反而越來越多,根源在於,人口與自然災害下的有限資源嚴重不成比例。

反而滿清通過這場戰爭,在屠殺了七千萬人後,暫時緩解了人口和糧食短缺引發的最突出矛盾,在後期將土豆紅薯玉米推廣後,恢復人口就很快了。

其三,南明政權,內訌不斷。


內部紛爭,黨爭四起,山頭林立,無法號令天下,不能形成合力,被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如果說,滿清軍隊打進來,是一個強有力地攻擊力量,那麼,事實上,還不至於將明朝徹底打倒。

因為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


南明建立的幾個政權,都無法做到讓天下人“歸心”。雖然都標榜自己是正統,但崇禎帝死後,這些政權的實力都不能完全掌控明朝殘餘勢力。比如,鄭芝龍就完全架空了隆武帝,他大權在握,不僅掌控兵權,而且早年就很擅長海上貿易,中飽私囊,根本沒有興趣抗清,更別說收復明朝破碎的山河了。他不僅對隆武帝敷衍塞責,抗清是假,撈政治資本才是真,更是善於趨炎附勢,審時度勢,被清廷拉攏很快就叛變了,不但毀滅了隆武政權,最終自己也落了個被清廷斬首的下場,好在兒子鄭成功爭氣,矢志抗清,收復臺灣,成為堅持抗清的民族英雄。

再比如,左夢庚。他是明朝名將左良玉之子,手握重兵,投降清軍時精銳最保守有二十萬之眾,號稱80萬。兵可謂多,糧也足,兵精糧足,可是卻偏偏向比他更弱的清軍投降了。而來受降的阿濟格率領的清軍人數只有他的一個零頭,一萬人!這得有多諷刺?

據不完全統計,明軍前前後後投降的兵力達到了百萬之多,降兵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剃髮易服,作為歸順新朝的標誌。而同時,人數並不佔優勢的滿洲八旗軍,總是作為督戰隊、側翼包抄力量出現,為這些漢旗軍“打雞血”,攻城奪寨,肆無忌憚。他們燒殺搶掠,用殺戮激發出恐怖的戰力。

雖然,整個南明政權先後湧現出了無數英雄豪傑,如史可法、李定國、張蒼水、鄭成功、李來亨、閆應元、夏完淳、黃得功等等,但在“覆巢之下”,都沒能力挽狂瀾,他們給我們留下了一曲曲英雄悲歌,傳頌後世。

總之,天災人禍,內憂外患,饑荒不斷,讓明朝不堪重負。而滿清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依靠合理正確的軍事策略,分化瓦解明軍殘餘勢力,殘酷鎮壓中原抵抗勢力,憑藉“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成功入主中原。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滿清竊取了明朝的政權,依靠暴力手段入主中原,尤其是為讓中原百姓歸附新朝,採取極端殘酷的屠戮手段,實施“剃髮易服”,給中原百姓帶來了一段長達268年、黑暗的血淚歷史,是必須受到批判的!這也時刻警示後人,任何時候,只有團結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大家好,我是艾米,如果喜歡我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點贊”我!你的“關注+點贊”,是我前進的助推動力,你的“轉發+評論”是我進步的堅實後盾!

“感恩有你,有你更精彩!”2019讓我們超越夢想,再造輝煌,一起飛!


卓爾艾米


滿清能夠征服大明和蒙古不是因為某個人的魅力,也不是某項優惠政策的吸引力,更不是純憑武力征服。清朝成功征服明朝和蒙古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內部原因

1、滿清八旗強大的戰鬥力。

國際歷史界認可,明末清初的時代,滿清八旗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團體。一直有"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的說法。相比於大明和蒙古,女真(滿清的前身)處於更加原始的部落制下,部落之間殺戮不斷,民風更加彪悍。滿清的軍事實力強大也有一場場輝煌的勝利支撐起來的。最艱辛便是努爾哈赤,那時候的滿清形勢極為惡劣。北方是未開化的野女真,東邊是明朝的東江軍和附庸朝鮮,西邊是大明的盟友察哈爾的林丹汗,南邊則是最大的對手強大的大明朝,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滿清依舊屹立不倒,還越戰越強,由此可見滿清八旗驚人的戰鬥力

2、內部制度的改良,緩和了民族矛盾。明朝統治下的遼東,實際上施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很少有少數民族將領能在明朝當上大官。努爾哈赤時期更是將俘虜的漢人直接變為了滿人家庭的奴隸,矛盾進一步激化。皇太極繼位後,做了兩件事情,籠絡了遼東漢人的心。一方面是設立漢八旗與蒙八旗,給了原來的奴隸合理翻身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習中原開科取士,籠絡了遼東文人的心。於是遼東變的上下一心,既給滿清補充了兵源,又穩定了國家,爆發出更大的戰鬥力。


3、邊拉邊打邊撫,解決蒙古問題。皇太極真是個梟雄。為了江山社稷他一輩子只娶了一個正妃,四個側妃,而且全部出身蒙古貴族,加強與蒙古的姻親關係。封王賜爵同時不忘記捅對方"軟刀子"。攻撫並用,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大大削弱蒙古整體實力。並一以貫之,滿清每代皇帝堅持不懈。徹底將一個四分五裂又相對安定的蒙古納入自己的版圖。


二、外部原因

1、承平的大明朝遇到最大的危機。崇禎皇帝確實是位倒黴的君王。他在位期間,遇到了小冰河期,整個北方糧食減產,餓殍遍野。北方爆發了嚴重的農民起義。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先是閹黨清流之爭,後有東林黨排除異己。這樣的內憂外患下,最終強大的大明走向了滅亡。

2、大順的崛起,吳三桂暴走。明朝走向衰敗,大順作為新的勢力登場。因為明朝政府無法解決饑荒問題,所以北方農民起義根本無法解決。再加上滿清總在關鍵時期橫插一槓,打亂明朝的戰略佈署。最終大順的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煤山自縊。這便將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吳三桂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必須站隊了。好運加身的滿清獲得了吳三桂的投靠,徹底打開了他們殺往中原的道路。

3、北方動盪,南方內鬥,文人愛財,武將惜死。明朝已經爛到了骨子裡。中原北方因為饑荒和戰亂,早已經是十室九空。一片石大戰後,大順甚至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整個北方淪陷了,而原來明朝的官員為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集體投降滿清,為其的統治出謀劃策。南明政權卻限於內鬥以及以文制武的眼光。致使大量漢軍將領畏敵不前,或者乾脆帥軍投降。清軍後期的戰爭中都是少量的八旗軍負責衝鋒指揮,大量漢軍綠營反倒成了攻城略地的主力。漢奸太多,圖之奈何。

結語

正是這麼多內因外因共同作用下,滿清征服了人口是其百倍的大明與蒙古,發了筆橫財


歷史的拐點


首先軍事上,清軍天下無敵。

誠如洪承疇所言: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寇可一戰而除,宇內可計日而定!八旗軍野戰能力天下無敵,皇太極時期,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航海來歸,助清軍建立起強大的炮兵部隊,使清軍攻城野戰能力都非常強大。松錦一戰,13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明朝必亡矣!

清軍入關後,以20萬八旗軍為核心,先後消滅了李自成100萬軍隊、消滅張獻忠40萬軍隊、消滅南明60萬軍隊,完成了國家統一。

其次戰略上,佈置得當。

清初統治者,先聯姻蒙古(一部)合力進取中原,再聯合南明消滅李闖,然後收降江北四鎮和左夢庚,令其為前驅,驅兵南下剿滅弘光政權、隆武政權、紹武政權等。清軍在統一天下進程中,充分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總體看是比較成功的。

其次政治上,內部相對團結。

南明擁兵百萬,清軍南下卻土崩瓦解,關鍵在於南明內部四分五裂。清軍內部相對團結,上層統治者具有高超的統治技巧,注重拉攏漢族上層精英,予以高官顯爵,予以統兵大權,共同鎮壓反清起義。比如吳三桂,本是明朝高級將領,降清後被封為平西王,一路斬殺大順軍和南明軍,將川陝雲貴朱姓人家幾乎全部殺絕。再比如李成棟等,亦是如此。

最後,清軍殘暴嗜殺,武力震懾。

百姓稍有反抗即行屠城,婦女老幼,雞犬不留。不肯歸順,全家誅殺,毫不留情。起兵造反者,千刀萬剮,手段極其殘忍。在強大的武力震懾下,大量城鎮郡縣望風而降,百姓戰戰兢兢,反抗意志被泯滅殆盡。


擲出窗外事件


大清入主中原時,是崇禎未年了。朱明朝人口本來就不多,當時戶籍記錄,永樂年初為6100萬,人口峰值是明成化年間的7100多萬。崇禎初年,只有人口6050萬,加上流民,怎麼也不到七千萬。到末年,經十多年的屍塞原野的饑荒戰亂,人口高集區中原已百里無一村,十里無一戶,全國總人口已不足二千萬。歷朝換代,少不了中原決戰,而清軍入主中原,基本沒受到什麼抵抗,因為中原人口已不足成軍抵抗,清軍可以直抵江南。說清軍六萬人,打敗一億多人的朱明朝,目的就是吹逼明朝的人口多,並不是說清軍的英勇善戰。希望明粉今後少吹牛逼,多尊重史實。


安平144796971


為什麼清妖以六萬八旗兵,就能夠擊敗擁有一億多人口之巨的明朝和蒙古諸部,從而定鼎中華呢?

造成清妖以微弱之身,卻吞併了龐大富裕的明政府本部和蒙古各部的第一罪魁禍首,是劊子手崇禎。這廝在剛即位時,明政府直接統治區雖然已經爆發了規模不小的農民起義,但總的來說,局勢還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那時候,明政府在中央和地方,忠直而又有才能的官員,還是不少。如果崇禎是一個知人善任、胸懷雅量的人。那麼,在這些忠臣良將的輔佐之下,明政府還是能夠克服它所遭遇到的嚴重危機,重新走向繁榮強大。



但是,崇禎這廝卻是一個對下屬求全責備,得理不饒人,不得理也不饒人、心無雅量的殺人犯、劊子手。在崇禎的眼中,是不會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概念的。這廝只會一味的嚴格要求下屬,希望他們每一件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卻不給他們以自由發揮的機會。下屬做對了就是他崇禎的功勞,做錯了輕則貶官去職,重則刑場上了斷此生。在崇禎這個劊子手殺人犯求全責備的心理要求下,無數的忠臣良將,不是戰死沙場,就是瘐死於獄中,或者慘死在刑場上。崇禎這種親痛仇快、自毀長城的愚蠢做法,只是便宜了朝中的奸佞小人,和在關外羽翼日益豐滿的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妖。


崇禎的愚蠢短視,和後金的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的雄才大略、目光長遠、求賢若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崇禎還是一個“左傾機會主義者。”這廝完全不懂也就不會必要的戰略進攻和戰略防禦。當遼東在袁崇煥等人的艱苦努力下,由被動的戰略防禦向戰略反攻開始轉變時,崇禎的屠刀,卻揮向了犯下一些可以饒恕的過失的袁崇煥。至此,遼東就重新陷入了被動的戰略甚至戰役防禦的勢態,直到明朝滅亡。當崇禎在煤山自決於人民時,明政府在富庶的江南,還保持著相當大的實力。但是,被統稱為南明的明朝繼承者諸政權,要不就是由於君主的昏憒無能,要不就是君主被權臣架空,成為有名無實的傀儡。並且,儘管大敵當前,南明各政權之間,南明各政權的內部,內訌卻從來沒有停息過。劊子手崇禎雖然早已一命嗚呼,但他所造成的明政府的“逆陶汰”的規律,依然在南明各政權中橫行。終於,內訌不止的南明為清妖所滅。而清妖,卻憑藉於貧瘠之地起家的微弱力量,在中國的大地上,上演了一出以小搏大、以弱滅強的蛇吞象的好戲。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孤獨的人209381559


首先,滿八旗到底多少人,這個沒有確切數字。其次,滿人沒有徵服蒙古,頂多是和蒙古東部的部落通過聯姻確立了關係,漠北和漠西只是名義上臣屬關係,不然你們問問漠西和漠北的蒙古人留不留辮子,而且蒙古人每年從滿清得到大量好處,不像漢人地區每年交鉅額的賦稅。至於漢人的數量,滿遺需要的時候,明朝的人口數可以按照需求改變。比如,提到明清人口對比,一般會說明朝最多隻有幾千萬,而滿清有幾億;如果是為了凸現滿人牛逼,那麼漢人的數量往往突破一億。至於滿人能以少數人征服人數眾多的漢人,這其中有漢人自己的因素,也有兩個民族處於不同時期的因素。滿人雖然人口少,但是男性幾乎全部是戰鬥人員,自幼參與戰爭,而且都是從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自然篩選出來的;反觀漢人呢,經過幾十年的農民起義、對外戰爭,男丁都被抓丁抓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員以老弱病殘為主,而且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從小沒有接觸過戰爭的人,有做各種小本生意的(磨豆腐、剃頭匠、裁縫等等、等等),真正的有戰鬥力的人員有多少?在軍隊四分五裂、精銳部隊投降敵人的情況下,不用別人打,內耗都耗死了!同樣的情況可以看看滿清末期,也是人家幾條船,下來幾百個人,就可以把滿清打服並且簽訂一堆不平等條約的。


黑又壯的爸爸


據說明朝文臣武將各個都是曠世奇才,舉國上下都能把孫子兵法倒背如流,據說明朝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建立了兩個規模浩大的工廠,一個是東廠,一個是西廠,而且紡織業非常發達,就連當時的武警,公安,便衣,輔警都穿著綾羅綢緞,被稱為錦衣衛,那個時代老百姓的言論超級自由,只要說一句抨擊政府的話,立刻就會得到廉租房,免費食物供給,享受地獄式的全身保健,那個時代政通人和,上下同心,政府不會向百姓收取任何稅費,而百姓寧可自己挨餓受凍也要捐贈自己的收入,那個時候百姓非常愛國的,無論李自成的軍隊經過那裡,哪裡的老百姓都會主動的夾道抗議喊口號,口號的內容是:‘夾道抗議李闖王,闖王就是白眼狼’對於清軍的入侵,明朝全國上下更是同仇敵愾,軍民一心,很多明朝軍隊佯裝失敗,引導清軍東奔西走,令清軍筋疲力盡,疲於奔命,最後清軍走遍全國之後再也走不動了,再也不能撤回山海關外了。咳咳咳,原諒我才疏學淺,沒法再編下去了。


13846965618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沒有有長存的王朝,只有不變的輪迴。

無論滿蒙藏漢,都是炎黃子孫,都是華夏民族。

我們屹立在世界有別人無法企及的優勢:5000年的歷史,無數個興衰交替,4000年的點點滴滴,都被祖先記錄在冊,以給我們這些後人吸取經驗教訓,我們要感謝已遠去祖先,讓我們現在可以遊刃有餘。

改革才是時代不變的主題,向前才是明天的方向,人民才是永遠的主體。

近代300年,一個王朝的興衰輪迴,歐美才剛剛走上一個,已是王朝的末期。歐美兩黨之爭,慢慢會走向朋黨,只為反對而反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才是我們的精神!!

在古代,我們爭的是天下,

在現在,我們要的是世界,

在未來,我們想的是寰宇!!


艾莫來


一個國家要想保持一直強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不能出阿斗皇帝,第二是武器裝備要世界一流領先!但第一個條件是根基,原因什麼樣的皇帝什麼樣的國家,蜀國曹阿斗和蘇聯阿斗就是例子,一個阿斗皇帝的危害比核武器更厲害,阿斗皇帝會讓一個國家的一切智者的努力都灰飛煙滅!但武器裝備水平必須世界一流!就像蘇聯解體後一群人想分食它,但想想他的上萬枚恐怖的核武器,都忍住了慾望野心不敢硬來,只能有嘴炮計謀外交手段去佔取其利益,不敢動其國土國體,這就是武器裝備的威懾作用。

在武器水平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明朝和蒙古的失敗說明了,明朝和蒙古人的領袖,在識人用人才能方面比滿人領導人能力弱,這樣在制定大戰略規劃時眼光就差遠了!一旦出現巨大失誤就會不停失敗,就像蔣介石的戰略眼光也很厲害,把中國軍閥收復的服服帖帖,但和毛主席的統治情商相比就差一些,所以看不懂毛主席的智謀,而毛主席能看懂他的下一步計劃,所以蔣介石老是失敗,最後大敗。這也是明朝和蒙古失敗的原因。

看看蒙古人和滿族人的入侵中原戰略就知道,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就是財力人力不夠,剛起步時不主動和中原對抗,蒙古則一路向西橫掃過去,不停積累財力人力,搞定以後,慢慢蠶食統一中國,滿人也是一樣統一蒙古,合縱連橫大破中原。這裡不少是漢人軍師的功勞,這就是靈活的戰略。而中原就是一招,那就是被動挨打守,所以失敗是註定的。


什麼樣皇帝什麼樣的國


努爾哈赤制軍的確有一套,苦寒地方出來的部落人的確利害!與當年兇奴剽騎毫無兩樣,但凡看過《大漢天子》電視劇的人就知曉兇奴人的厲害了!…這種馬背上的遊牧人,在遊牧與狩獵中,免不了要與狼群或者西伯利亞虎對仗,煉就了一付野人般的神奇武功和騎射箭術,估計,二十個中原大漢也打不過這擬似野人的其中任何一個年輕級別的男人吧…?!再再由這種人組成的軍隊可以說是應該無堅不摧吧?因此,我是不敢小視這六萬八旗輕騎的,缺點,也是致命傷,再狠的武功也不可能放得過子彈頭或者炸藥!聽說,當時明軍已掌握了少量熱火器,可惜了,數量太少了,槍炮手多數被對方清兵箭矢所殺的確太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