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春節檔過去了,大家還在等21分鐘。

為什麼?

《流浪地球》片長125分鐘,但網傳原片長146分鐘。

這不是空穴來風。

舉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例子。

有一個30秒的預告片,吳京和俄羅斯宇航員來到艙門前,俄羅斯人說:“全世界的空間站都是我們造的。”

吳京點點頭:“我同意。”

下一個鏡頭,艙門銘牌上寫著——

“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這個包袱一抖,彈幕應聲就笑成了一片。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然而在電影院裡,俄羅斯人的話說完,吳京那句意味深長的“我同意”不見了。

“Made in China”也一閃而過。

沒有人反應過來,此處有梗。

為什麼刪掉?

推測的原因是,縮減片長,增加排片。

然而,缺少了這些調劑和鋪墊,也成了《流浪地球》的一大硬傷——

災難場面過於緊湊,感覺像是戲趕戲;

人物動機殘缺,形象不豐滿。

也就是說,在如何評價《流浪地球》的問題上,缺席的21分鐘是一個最大的變數。

所以今天,Sir試圖通過種種蛛絲馬跡,還原《流浪地球》到底被摺疊了什麼。

1

災難

聽說,有這樣一本書。

它只屬於《流浪地球》劇組——

《流浪地球:世界觀概述》。

寫著電影時代架空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情況,還有百年編年史。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其中的很多東西,你沒有直觀看到。

但它卻是構築起《流浪地球》的龐大基石,也是解答疑惑的指南。

電影版有兩個時空,跨越17年。

17年前,地球準備出發;17年後,地球來到了木星附近。

17年前,劉培強帶著兒子在海邊玩;17年後,地球上已經沒有海了。

這17年,地球發生了什麼?

電影裡,這幾乎是一段消失的歷史。

但它的慘烈卻有很多暗示。

預告片中,有一幕沒有出現在正片裡。

一個掃過一張桌子的長鏡頭,上邊全是殘骸、灰塵、照片、還有破書。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其中一頁寫著:“傷亡人數超過……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超過多少?

片中,王磊盛怒之下說過一句話:“地球上35億人,全他媽白死了!”

35億,地球一半,一筆帶過。

不過,導演還藏了很多細節,暗示那17年的噩夢。

抽籤。

電影中的父子矛盾就和抽籤有關。

“抽籤”時有多慘?

別去猜測圍繞這個“籤”的憤怒、嫉妒、仇恨了,它可以毀掉一對恩愛的夫妻,黑化一個慈愛的父親,乃至顛覆整個地球的關係概念。

就說這一句話:

“未通過抽籤者,嚴禁進入地下城”。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截圖出自《流浪地球預告片5:定檔版》


一個招牌,一聲嚴禁,就能讓沒抽中的人情緒穩定地等待死亡嗎?

電影裡,這場戲的人群前方,有幾個全副武裝的特警。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我們的環境當然不允許細講這種警民矛盾,所以電影裡,這場戲剩下不到一分鐘。

如果好奇,Sir建議看看斯皮爾伯格的《世界大戰》。

它就著重刻畫了,災難當頭下的集體性格——

恐慌、狂奔、無腦、自相殘殺。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士兵攔住人群


回到《流浪地球》。

那17年間還發生了海嘯

電影中以新聞播報的形式,對這個事件一帶而過:“全球海平面將升高XX米,我國南部最先遭到海嘯侵襲”。

唯一的海嘯場面,是韓子昂在洪水裡撿到小女孩(韓朵朵)。

“好多雙手將一個小女孩推到了我面前,她沒有父母,那水下的每一個人都是她的父母。”

這句臺詞的力道很重。

因為它內含的故事不止拯救,還暗示了流浪地球計劃的悲壯——

活著的人,要為更多死去的人而活。

可惜,這場戲完全沒有付諸影像,只在韓子昂的獨白裡蜻蜓點水。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海嘯戲拍攝現場

還有極寒

主角四人從倒塌的派出所逃出後,在路邊發現一個跪著的人,韓子昂上前一扶,那人順勢倒了下去——原來已經凍成了冰。

預告片裡還有類似的內容,可能考慮到太過恐怖,刪去了。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網傳還有一個震撼人心的刪減鏡頭是,冰面以下有無數向上遊的屍體

有沒發現,《流浪地球》刪減的一個邏輯——

與“負能量”有關的鏡頭,很大幾率被刪掉。

然而,劉慈欣的小說裡,前半部分都在說,地球踏上流浪之旅,人類面臨種種滅頂之災的心理狀態。

刺眼日出、巨大木星、岩漿淹城、永夜海洋……

我正處於地球最黑暗的部分。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廣闊的星空和向四面無限延伸的冰原組成的,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盡頭,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盡頭。而在無限的星空和無限的冰原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個人!雪崩般的孤獨感壓倒了我,我想哭。

有的畫面,越恐怖,越有深刻的美學。

刪了,可惜。

2

地下城

電影中,地下城的戲份超短。

劉啟拉著韓朵朵,一來,一去,沒了。

但劇組實際建造的地下城空間,有這麼大。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地下城本該成為電影的重頭戲。

因為這裡承擔著,搭建世界觀、交代未來社會秩序、營造末世氛圍的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由於要把時長更多留給災難場面,地下城被簡單帶過。

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個樂不思蜀的小桃源——

煙照抽,舞照跳,麻將照樣搓。

把地上整套市井文化搬到了地下,只不過寒磣了點。

只有在一些細枝末節中,你才能看到地下城更靠譜的樣子。

比方說,吃。

韓朵朵在一家蚯蚓店停下來,說:“咦,榴蓮味的蚯蚓幹。”

客串的甯浩也是一位蚯蚓廚師。

從他背後的那一大堆菜裡,我們可以推測,地下城能種菜,卻幾乎沒法養畜。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截圖出自《流浪地球》優酷獨家幕後記錄


貨幣系統也變了。

劉啟的家裡,就貼了個“信用點兌換信息”。

人們靠信用賬戶,獲得日常配給。

錢已經成為古董。所以姥爺才會說:“那個時候沒人關心地球,人們只關心一種叫做錢的東西。”

娛樂活動也變了。

小說裡寫到:“學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了。

在極端的集體主義生活中,個人休閒娛樂也成為一種地下活動。

所以,電影裡能看到——

壯男看守,麻將和兔女郎,還有雷佳音這種玩魂鬥羅的黑幫分子。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人們的希望還是有的,只是有點畸形。

比如說有個正片裡沒有的鏡頭。

先是一棵樹,然後鏡頭倒過來,照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原來樹是倒著長的。

這說明啥,說明泥土在上邊嘛。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可惜正片裡幾乎看不出來這棵倒長的樹

導演還在地下城裡埋了一個有點危險的集體心理。

懷念。

開頭,韓朵朵讀書時,她其實上的是一節體驗課。

課室上方有個屏幕也寫著“黃金時代體驗課”。

在地下城,還有一個招牌,上邊寫著類似“黃金年代博物館”的字眼。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出自《流浪地球》優酷獨家幕後記錄


為什麼說懷念危險?

因為你越懷念,越可能引發對現狀的不滿。

無怪乎《1984》中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未來。

這,顯然是《流浪地球》無法去展開的。

只能一筆帶過。

3

戰爭

電影開頭的地下城,Sir注意到,有個男人,舉著一張紙。

紙上寫著:“太陽不會氦閃”。

太陽氦閃,吞沒地球,是整個流浪地球計劃的起因。

但劉慈欣原著的後半部分,卻著重描寫了人類戰爭。

為什麼?

就因為這句謠言:“太陽不會氦閃”。

在電影版,因為有木星,人類有了共同的敵人。

所以內部矛盾不存在。

真不存在?

那,救援小隊每個人都隨身佩槍,怎麼回事?


精華都被審查掉了《流浪地球》被強刪的21分鐘竟然這麼精彩和重要


那,李一一第一次出場時,拿刀挾著韓朵朵,大喊“別過來”,又是怎麼回事?

推測,李一一把韓朵朵誤當成了叛軍。

聽說,片中還有槍戰,只不過最後被刪去了。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結尾。

那是劉啟成為了英雄之後,他在地下城裡散步,跟每一個人都點頭示意,自帶慢鏡,牛批轟轟……

Sir聽到背景傳來集體吶喊的聲音:

“還我陽光,還我陽光,還我陽光……”

何出此言?

在原著中,人類面對危機分為了地球派和飛船派。

飛船派主張以諾亞方舟形式,承載人類文明的小樣本去尋找新家園。(類似於電影中Moss的“火種計劃”)

而地球派則主張,人類不能失去地球的家園,要和整個地球一起流浪。

一開始,大家都在理性探討,各自求證。

但後來,陰謀論佔了上風——

飛船派認為,太陽氦閃只是地球派編造的謊言,地球被綁架了,人類應該重新回到太陽系。

就在叛軍攻入聯合政府,將最後的地球派處死之後。

太陽,氦閃了。

人類再一次被自己的愚蠢閃瞎了眼……

這或許也就是電影《流浪地球》與原著最大的區別。

戰爭,被掩飾了。

取而代之的是團結一致、一往無前的救援行動。

如果說劉慈欣的原著小說,是人類終將在猜忌中分裂的巴別塔寓言的話;

那麼電影,則是全人類緊密團結在集體意志之下的烏托邦。

你能接受嗎?

不得不說,這種樂觀的設想,對於整個宏大的主題來說,簡單得有點想當然了。

但簡單,不也正是《流浪地球》的策略嗎——

它要規避審查難點;

它要縮減時長,增加排片;

它要回避分歧,讓感情的爆點更燃更中二……

《流浪地球》的146分鐘和125分鐘,或許就是一部電影在“更好”和“更成功”之間的取捨。

遺憾。

然而,Sir也想問,為什麼我們的環境,常常會讓“好”和“成功”如此難以調和呢?

比起看到《流浪地球》的21分鐘。

我們更想看到的其實是,不再有這樣壁虎斷尾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