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龍袍,皇帝的朝服。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及受漢文化影響的藩屬國、附屬國和周邊國家國王君主均有穿著。龍袍上繡有龍形圖案,屬帝王衣著之禮服類,又稱龍袞,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龍袍的形制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其特點是圓領、方心曲領、對襟、右衽、闊袖。歷代又有冕服、袞服、禮服、弁服、常服、吉服、青服、罩甲、齊腰甲、便服、通天冠服等眾多款式分類。龍袍的做工有刺繡、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對複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龍袍之上。歷史上,隋文帝首次用蠶絲中最好的輯裡湖絲(簡稱輯絲)作為龍袍的經緯線。

龍袍的顏色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我們都學過“黃袍加身”的故事,典故出自於宋太祖趙匡胤。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部下給他披上黃袍,高呼萬歲,遂擁立他為天子。此後,黃袍也成了龍袍的代名詞。其實,早在漢文帝劉恆時龍袍便改用過黃色,漢文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身穿黃色龍袍的皇帝,但皇帝服黃色龍袍並沒有因為漢文帝而真正流行開來。

直至隋唐時期,人們崇尚“以黃為貴“,黃色“龍袍”方真正開始流行。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黃色並非龍袍的唯一顏色,相比較黃色,紅色龍袍更為多見。古代皇家講究五行承運的學說,凡朝代為火德都,則皇家一般便以與其相對應的赤紅色為貴,但也不盡然。最早服紅色龍袍的皇帝,還是漢文帝劉恆。因此說,漢文帝劉恆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穿黃色龍袍和紅色龍袍的雙料第一人。此後晉朝、宋朝的皇帝均服紅色龍袍。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根據《禮記》的記載,周朝時“天子著青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的袍服就跟貨幣一樣五花八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選定黑色龍袍,而且整個秦朝“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此外,龍袍還有選用素色(白色)的。

龍袍的裝飾圖案

十二章紋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十二章紋,又稱十二章、十二文章,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服飾等級標誌,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分別為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日、月、星辰,意照臨;山,意穩重、鎮定;龍,意神異、變幻;華蟲,羽毛五色,意有文彩;宗彝,意供奉、孝養;藻,意潔淨;火,意明亮;粉米,意有所養;黼,意果斷;黻,意辨別、明察、背惡向善。十二章紋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至周代正式確立,成為歷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近代袁世凱復闢帝制為止。

”九進龍“龍章圖案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據史籍記載,皇帝的龍袍上都繡有九條進龍,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裡面。

繡九條龍是因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響,崇尚”九五至尊“。將一條龍繡在裡襟,是因為九是奇數,很難在佈局上做到均衡對稱,於是,將一龍繡在裡襟。這樣,龍袍的實際龍紋不少於九條,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後都能看到),正好與九五之數吻合。

”九九至尊燕弁服“與”緙絲十二龍袞服“

說說古代龍袍上的那些事兒

有一般就有例外。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七年,創制了一款“燕弁服”,由弁帽、袍服、玉帶、襪子和絲履構成。其上面龍紋竟呈九九之數:前身一個盤龍團紋,後身兩個盤龍方紋,領子和袖子上的龍紋加在一起是四十五條,衣襟上的龍紋是三十六條。

隨著現代考古的發現,1958年出土的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年間製作的”袞服”,就有十二條龍,被繡在一個圓形的中間,俗稱“團龍”。十二條龍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位於袞服前胸和後背的龍,是正身的龍,也就是面向外的龍,被稱為“正龍”或者是“坐龍”;側身的龍叫做“行龍”,行龍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為升龍和降龍。

九九之數尚好理解,十二象徵什麼,十二章紋或十二地支?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還會不會有其它數目的龍章袍被發現?諸多疑問,還是留給“專家們”去解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