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隨筆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

隨筆的魅力在於,用個性化的語言將內在性的記憶重生。但任何定義只有約束才有意義,隨筆也不例外。在其豐富的可塑性之下,隨筆的四大要素讓作家經歷變成更豐盈的思緒。

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電影 |《Trois couleurs: Bleu 》

>>>

個人隨筆具有短篇非虛構文學作品的基本形式。它不長的歷史可以從16世紀晚期算起,這時蒙田開始寫隨筆,嘗試將主客觀融入一種新的散文形式中。

蒙田當時住在位於多爾多涅的自家農莊中,作為一個退休律師,為了讓自己忙碌起來,他開始創作隨筆,描繪他身邊的一切事物,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不拘泥於形式。

他相信“每個人身上都負有全部的人性”,因此他的作品老幼咸宜。他在隨筆中會與看不見的鄰居對話。這些文章讀起來感覺就像他正在對我們說話,如此直接,如此親切。他既給了我們他自己的觀點,同時又使我們感到新鮮和愉快。

轉眼到了20世紀,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隨筆平衡了主題和風格,使二者顯示了同等重要的作用。總之,“隨筆自成一格,是一種最接近真實的利器。”菲利普·洛佩特將隨筆中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描述為“一個人說給另一個想聽的人”。

我們應該怎樣定義個人隨筆,或者被稱為非正式的、文學小品文這類東西呢?在1988年出版的《美國最佳散文選》的前言中,羅伯特·阿特萬就已經說明,寫手們之所以對隨筆抱有持續高漲的熱情,是因為這種形式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他指出了個人隨筆的四個要素:筆調,形式,戲劇性和真實。

1.筆調:隨筆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並且以第一人稱寫作。它不足以完全呈現出經歷的全貌;作家必須設定他或她自己的視角。

作為作家,你沒必要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點上,你可以向多麗絲·萊辛學習,她在《金色筆記》中寫道,處理主觀性問題的方法是將每個個體都視為一個微觀世界,同時把個體經驗昇華,使人物具有普遍性。當你誠實地分享某種你的深層體驗時,它就會觸動讀者,這樣就可以使個人經驗具有普世性。

2.形式:隨筆處於小說和詩歌的交界地帶。作家會將他的個人體驗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用詩歌的技巧對其加以潤飾。

將故事娓娓道來會使得陳述聽上去不那麼唐突,而富有詩意的文字則擴展了其中的深意。正是對故事和詩歌的平衡才使得隨筆如此富有魅力——既靈活,能夠適應任何多變的形式;又不失深刻,能夠展現精彩的個人經歷。

3.戲劇性:正如狄勒德曾經寫道的,沒有什麼主題是不可涉及的。整個世界都可以作為呈現的主題——只要這個主題足夠有戲劇性。

隨筆可不是板起面孔的以前學校裡教的那種八股文。阿特萬回憶說,當他有一次向學生們朗讀狄勒德的一篇隨筆時,學生們認為那簡直不叫隨筆,因為它對於隨筆而言實在太富於戲劇性了。

但是,個人隨筆就是這樣一種對於真實生活的講述,只能說真實生活本身就充滿戲劇性,而作家只是經歷其中。

4.真實:隨筆將真實同時留給了作者和讀者。正如弗吉尼亞·伍爾夫所言,“隨筆自成一格。”故事沒必要為讀者留下一個真相,但是隨筆卻不同。這就是短篇小說和隨筆之間最大的差別。

通常大家認為隨筆是一種偽裝起來的短篇小說,或者相反,短篇小說是一種偽隨筆。但根本不是這樣。隨筆通常基於某件真實發生的事情,作者對此會有充滿深意的內在解讀,但並不會說透,讀者必須自己去辨別。

正如羅伯特·安特萬在《重拾隨筆》這篇文章中所說的,“隨筆的價值就在於,不斷翻飛的思緒。”

凱瑟琳·諾里斯在《美國最佳散文2001》的序言中寫道,一篇精彩的散文就像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當讀過第一段,讀者就會找到他想聽的內容。

隨筆會告訴他以前並不知曉的世界,通過一種散文主義的體驗,帶給他一種思想,一段回憶,一種經由隨筆作家的經歷而變得更加豐盈的情緒。諾里斯在此特別強調,共鳴是這一切的關鍵。

那麼隨筆作家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篇精心架構的散文。這是一篇由喬治·R·克萊創作的題材並不新穎的小隨筆,選自《第四種類型》(2001年春季號)。

《萬物開始的地方》

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6月9號,星期二,大約11點半,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早晨。我遇到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但仔細想想,似乎又沒有什麼。

這裡是劍橋市,我本來以為垃圾是在每週三早上清運的,不過好像弄錯了。不管怎樣,我駕車順著Mass大道一直開到頭,然後轉進Lee街,打算找一個停車的地方,結果發現自己被卡在了環衛垃圾車的後面。

Lee街不是主幹道,所以是一條單行線。路兩邊停的都是車,根本超不過去。垃圾車是橘黃色的,是那種工程車。

兩名工人正在整理收拾——街道兩邊一人一側。在西側(我的左邊)工作的男人是個小個子,灰白頭髮,帶著金絲邊眼鏡,簡直就是一個助理辦事員的形象,除了沒有支著胳膊和一副“別盯著我看”的表情。

另一個人長得奇醜:下巴上有個十字形的印(詹姆斯·邦德電影裡常有這種人),有點像費爾納德爾·朗,沒精打采又很強壯,做事慢悠悠。他對那些垃圾箱極富耐心,動作優雅地舉起它們,輕拿輕放,不帶一點怨氣。儘管臉上稍有嫌惡,也表達的只是“這種工作確實味道不好”的意思。

在清理完Lee街東側這一邊過半的時候,他停在了一所帶花園的房子外面。在人行道上左右看了看,發現沒別人注意自己;又向窗戶裡看了看,確保屋裡沒人;然後,他小心翼翼又意志堅定地,抬起他那長長的右腿跳了進去,越過沿街很長的一段路,來到了花園的中間——那裡種了許多長著巨大的葉子,還開著顏色各異的花朵的植物。(是萬壽菊?我說不好。)

他把身子伏低,伏低,再伏低,然後突然把臉埋在了那片最大的葉子裡——深深呼吸了好久,至少有半分鐘都沒抬起頭來。整個過程看不出他情緒的任何變化,既看不出高興或不高興,也看不出緊張兮兮怕被發現的樣子。

他就那樣面無表情地站著,然後小心地退出花園,回到他的工作中。我想弗蘭納裡·奧康納(美國小說家和評論家,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言人)是對的——這就是萬物開始的地方:去感受。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意蘊豐富的故事。克萊是怎樣做到讓你跟著一輛環衛垃圾車然後就領悟出“萬事源於感受”這個道理的呢?讓我們審視一下四個要素:

筆調:克萊在對你講話;早上發生了一件事情,他說。不怎麼重要,但是非常奇妙。作為讀者,你會立刻服膺於這種筆調,因為這就像一個朋友在對你講話。

形式:全文敘事清晰。整個故事在一段內完成——從橘黃色的垃圾清運車開始,帶有富有詩意的細節——兩個男人,小個子男人灰白頭髮,帶著金絲邊眼鏡;大個子男人懶散邋遢。故事繼續,場景一個接著一個,每個細節都被精心構築。

戲劇性:作為讀者,你會覺得故事的開頭很老套,但是當懶散的大個子男子出現,走上人行道,然後寫到他彎腰,越彎越低,越彎越低的時候,你開始被吸引了。他在幹嗎?直到他突然把臉埋進最大片的葉子裡然後吸了至少有半分鐘,這個大個子開始讓你動容了。

真相:克萊在這裡急停。男人回到他的工作中,面無表情,但是煥然一新。然後引用了弗蘭納裡·奧康納的觀點,萬物源於感受。

克萊用這四種元素寫了一篇既吸引人又很有力的個人隨筆。

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在写随笔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要素

“故事寫作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