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美國社會哲學家邁克爾·古裡安指出:男女大腦不同,相應開展的學習方式不同,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樣。

在養育兒子和女兒的過程中,父母要想少走彎路,以下幾點忌諱,越早知道越好。

1

養男孩的三大忌


1.忌在公共場合對男孩大喊大叫

我所在的小區有個現象,每到傍晚時間,總聽到男孩父母的各種嘶吼:「回家吃飯啦!趕快寫作業啊!你的耳朵是聾了嗎 ,啊?」

隨後就是男孩們哭倒一片。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男孩父母組團抱怨:「跟男孩說話太累了,怎麼吼都沒用!」

但是,男孩真不是故意的。

科學研究發現,女孩大腦中負責「語言和情感交流」的區域開發較早,男孩大腦中負責「運動和空間」的區域開發更早。

所以,男孩對聲音的敏感度比女孩差。

如果男孩父母不明白這一點,以為男孩故意作對,於是採用「反覆嘮叨」和「提高音量」的方式來制敵,甚至當著很多人的面批評男孩,往往會打擊男孩的自尊,激發出他們的強烈反抗。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因此,要和男孩溝通,建議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話,而不是在公共場合對他們大喊大叫。

不在公共場合責備孩子,因為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保護。

當一個男孩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傾聽,會形成自尊自信的品格,長大後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2. 忌不讓男孩哭

前不久,一位小男孩抽血的視頻走紅。

男孩不敢看針頭,一個勁地自我鼓勵:我是男子漢,一定要勇敢。

隨即用手擋住要打針的胳膊,哭喪著臉對醫生說:可是我好怕。

看到小男孩拼命忍住眼淚的樣子,我有些心疼,很想告訴他:哭一下也沒事的,因為哭泣並不意味著不勇敢。

我們習慣鼓勵女孩大膽表達情緒,卻經常告訴男孩,不許哭,否則就不是男子漢。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殊不知,哭泣只是男孩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已。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麥克•湯普森認為:

阻止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妨礙男孩的情感發展,是引導男孩遠離自我內心的一種錯誤情感教育行為。

所以,請把哭泣的權利還給男孩。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3. 忌不願意放手

近段時間,哈爾濱22歲的男孩晨宇登上熱搜。

晨宇從小性格孤僻,18歲被母親送到國外讀書,兩年敗光200萬,回國後終日與遊戲為伴,吃飯竟要奶奶端到跟前,一口口地喂!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22歲,一個本該有擔當的年齡,卻為何成了巨嬰?

一是晨宇父母疏於陪伴和教育,二是奶奶無微不至地照顧,不捨得放手,讓晨宇失去了獨立的機會。

不禁想到曾被譽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本是前途大好,卻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學校勸退。

而這一切的源起,是魏永康有個不願意放手的母親。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她認為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為使兒子騰出時間看書,她包辦了兒子的一切事務:洗衣、做飯、洗澡、洗臉,甚至兒子高中時還給他餵飯。

於是,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照顧,獨自到大學讀書,隨即進入失控狀態:天熱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穿著單衣和拖鞋就往外跑,房間堆滿髒襪子和髒衣服,甚至忘記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晨宇和魏永康的家人,剝奪了孩子的探索機會,也折斷了他們獨立的翅膀。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對男孩來說,獨立自主和承擔責任是成熟的基本要求。

如果父母不捨得放手,往往容易養出巨嬰,影響男孩的成長與發展。

2

養女兒的三大忌

1. 忌只給女兒買女孩的玩具

BBC有一項測試《性別偏見很可能抹殺孩子天性》。

實驗人員將女寶寶和男寶寶互換衣服和名字,請志願者陪他們玩。

結果顯示,志願者根據他們看到的性別,潛意識地為寶寶們選擇了適合他們性別的玩具。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比如:

被打扮成男孩的瑪爾妮,得到的是機器人、玩具車和益智遊戲。

而被打扮成女孩的愛德華,被引導玩耍的是哄洋娃娃睡覺的遊戲。

得知真相的一刻,志願者們非常震驚。

他們坦言:

一直以為自己思想開放,其實還是有性別上的刻板印象。

下次我陪孩子的時候,會公平公正對待他們,給每個孩子一個做自己的機會。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千萬別小瞧女孩的玩具,父母給女孩提供的玩具,影響著女孩的選擇,蘊藏著女孩的未來。

女孩的樣子,本應是豐富而多元的存在。

比起只給女兒提供適合女孩的玩具,父母不妨給女孩提供她自己選擇的玩具,引導女孩拓寬思維,勇於探索。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2. 忌只向女孩表達感受,而忽略事實

有研究發現,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男孩和女孩說話的重點和談論的內容完全不同,而這些不同,則影響著孩子們的自我認知。

比如,同樣是兔子,

對男孩會說:「那裡有三隻兔子」,強調數字和理性感受。

對女孩會說:「兔子多可愛啊」,強調直覺和情感體驗。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臨近放假,表姐為一雙兒女的特長培訓班而忙碌著,給兒子選擇了圍棋和編程,給女兒選擇了繪畫和舞蹈。

她給出的理由是:女孩理工思維弱於男孩。

然而,女孩的理工思維真的弱於男性嗎?

美國第一位女宇航員薩利·賴德用她的經歷否定了這個說法。她說自己非常感激父母從小鼓勵她勇敢探索,培養她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才有了她日後的突破與成就。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畢淑敏說: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父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他們的喜怒哀樂和行為方式,會以一種近乎魔法的力量,種植在我們心靈最隱秘的地方,生根發芽。

父母的暗示,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很強的影響力。

如果想要女孩全面發展,比起只和女孩談論感受,不妨多跟她談談數字和空間,多鼓勵她在搭建樂高積木時的出色表現。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3. 忌千依百順,令女孩恃寵而驕

父母總是覺得女孩要富養,需要被保護,絕不能受半點委屈。

《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對孩子的疼愛,就到了溺愛的地步:

帶孩子到菜市場,孩子一接觸到菜,她就以「不乾淨」為由制止孩子。

女兒上學時哭鬧,她心疼得一度崩潰,甚至想去幼兒園照顧女兒……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即使孩子的要求多麼不合理,只要一哭,馬雅舒立馬妥協。

她坦言:在孩子眼中,我應該是個很好退讓的媽媽。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然而,在這樣的教育下,三歲的米婭不能獨立吃飯和上廁所,連褲子都不會提。

反觀《爸爸去哪兒》中的夏克立,他對女兒夏天的教育是有原則的愛:

夏天犯錯後,他讓女兒罰站以反思自己的錯誤。

夏天不喜歡做運動和吃水果,他陪女兒做運動,耐心告訴她水果的好處。

夏克立說:不能因為女兒哭,就遷就她,否則很容易養出公主病。

深以為然。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真正富養女兒,是精神上的富養。

比起千依百順,父母更應該引導女孩獨立思考,帶女孩見識更開闊的世界,用愛和理解,來養出女孩富足的人格。

3

給女孩愛,給男孩尊重


對於男孩和女孩,最根本的教育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我非常喜歡:

女孩是粉色屬性,需要愛的滋養,

男孩是藍色屬性,需要尊重的力量。

養兒子和養女兒各有“三忌”,越早知道越好


男孩和女孩與生俱來的不同,決定了我們養育時需要不同的方法,也要規避不同的誤區。

下一次,當兒子奔向你的時候,請記得給藍色屬性的他尊重,尊重他哭泣的自由,尊重他獨立的渴望,尊重他不怎麼聽話的可愛特質。

下一次,當女兒奔向你的時候,請記得給粉色屬性的她滿滿的愛,鼓勵她自我選擇、自我突破、自我負責,當她精神被富養,就有創造幸福的能量。

只有用愛來滋養女孩的內心,用尊重來給予男孩力量,他們才能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逆風翻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