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西漢是個特殊的朝代,與唐朝一樣代表了中國曾經的強盛和榮耀。西漢湧現的眾多名人廣為人知,有為官的楷模,有武將的典範,昔日風流數之不盡。漢文帝時期的名臣張釋之,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標杆式“大法官”。

惜字如金的《史記》為張釋之作傳,與另一位賢者馮唐的列傳放在一起。張釋之生卒年月無法考證,他官至廷尉(最高司法部門一把手),由於他的廉潔奉公,正直無私,時人談起“張廷尉”,百姓讚不絕口,不守法紀的高官貴人則既恨且怕。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漢文帝與張釋之畫像

張釋之是河南南陽人,他的仕途並不順暢。早年他與兄長住在一起,兄長家境較好,“以訾(zī,錢財)為騎郎”,出錢為他謀了個“騎郎”的差事(那時西漢的一部分低級官爵可以捐錢得到),就是皇帝出行的隨從。這個差事薪資太低,還得靠兄長的接濟才能過活,一干十年也不見升遷,張釋之過意不去,打算辭官回家。

此時他的命中貴人袁昂出手相助,袁盎也是西漢大名鼎鼎的人物,時任漢文帝劉恆的侍衛統領(中郎將)。袁盎覺得張釋之人才可惜,就向文帝推薦了張釋之擔任謁者。張釋之成為文帝的近身侍從,有了面見皇帝進言的機會,之後終於被文帝賞識提拔。

在歷史上,漢文帝看似作為不大,其實他對西漢發展的貢獻舉足輕重。“文景之治”暫且不說,正因為文帝的器量和眼光,眾多人品才能兼優的仁人志士們,才有了身居要職、施展抱負的舞臺。張釋之遇上文帝,當真是風雲際會。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漢文帝伺母

張釋之善於講大道理,文帝欣賞他的正直和才華,不久後就將他升為公車令,監督朝臣進出宮門的禮儀等事宜。這是個容易得罪人的差事。張釋之上任沒幾天,就遇上兩個大人物不守規矩。一個是太子劉啟(漢景帝),一個是太子的同母弟梁王劉武。

按規矩,臣下無論乘車騎馬到達“公車司馬門”,一律要下車。太子和梁王沒當回事,駕車直入。張釋之當然知道二人是誰,但他並沒有沉默,而是立即命人將下一任帝國首腦和梁王攔下。此處《史記集解》有註釋:“諸出入殿門公車司馬門,乘軺傳者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不管是誰,違規就得罰款。

太子和劉武的罰款交沒交是小事,關鍵張釋之向皇帝告了二人一狀,彈劾他倆不遵守皇宮禮儀,有不敬之罪。文帝劉恆的生母薄太后得知,問怎麼回事,文帝摘掉帽子道歉,說自己管教不力。薄太后派人赦免了太子和劉武,兩人方得進入宮內。事後文帝更加欣賞張釋之,任命他為中大夫(監察官)。但張釋之得罪了下一任皇帝是肯定的,景帝上臺後將他貶官,這個不再多說。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漢景帝劇照

後來張釋之當上廷尉,掌握了帝國最高司法大權,充分說明了文帝的胸襟和眼光。張釋之也向皇帝證明了他不負重託。不管是誰,就算皇帝不照章辦事也是不行的。

有一次文帝出行,張釋之陪同。途經一座橋,皇帝車駕的馬兒突然嘶鳴,前蹄揚起,幾乎把帝國首腦顛下車去。原來是一個人正好從橋下上來,驚到了御馬。文帝很生氣,命人抓捕了此人,交付廷尉判決。

張釋之親自審理了此案,問明情況,得知驚到“聖駕”的鄉民不是故意的,依照西漢法律“一人犯蹕,當罰金”,判了罰款了事。《史記集解》有註釋說,“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也是罰四兩金。至於罰的是黃金還是銅,可以參閱: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天子車駕雕塑

但這回文帝不樂意了,從他當時火冒三丈的情況來看,明顯要治這鄉民重罪,不死也得脫層皮那種。見張釋之處理得輕巧,文帝生氣地說:“這個鄉下人好大膽子,幸虧我的馬兒訓練有素,換了別的馬,我豈不要摔傷?你處理如此之輕!”

張釋之神色從容,解釋說:“法律本就是天子與臣民共同遵守的。這個案子判決依照的就是漢律,條文如此。如果改為重刑,大漢律令就要失信於民了。”文帝默然半晌,等氣順了點,最後說道,廷尉是對的。

張釋之堪稱百世罕有的司法楷模。他的剛直不阿、公平無私留下事蹟很多,不再贅言。這裡再說一件小事,無關法律。此事張釋之同樣得到文帝肯定,但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似乎有待商榷。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南陽方城縣張釋之祠堂

那時候張釋之獲得文帝賞識不久,還是個謁者僕射(pú yè,侍從領班)。有一次跟著文帝去上林苑看老虎。上林苑的位置在今天西安郊外,地方很大,方圓幾百裡。史載上林苑除了有“上林令”,還設有“八丞十二尉”,再往下才是勤雜人員,那時候叫“嗇夫”。

文帝一行抵達虎園,虎園除了老虎,還有各種飛禽走獸,各種動物的數量都登記在冊。文帝隨手拿起登記簿,問旁邊一個陪同的虎園尉:這裡各類動物都有多少,你說說看。也不知道這個虎園尉是緊張還是真不知道,支吾半晌,答不上來。文帝當然不滿意。

這時候有一個嗇夫主動說,臣下知道。文帝看了看登記簿,讓他說。嗇夫對答如流,一個不錯。文帝很高興,批評虎園尉說:“你看看,身為這裡的負責人,不就應該像嗇夫一樣,對情況瞭如指掌嗎?”當場下令,要把嗇夫提拔為上林令,交給張釋之辦理。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上林苑繪畫

張釋之不以為然,先打發走園內的閒雜人等,對文帝說:“陛下您認為開國功臣周勃和張相如這兩個人怎麼樣?”文帝愣了一下說,自然都是有本事的長者。

張釋之說:“這兩人都是有大本領的,但他們同樣回答不出瑣細問題。今天這個嗇夫不過有點小聰明,伶牙俐齒,周、張二人是不屑於這種本事的。如果您給嗇夫升官,就是鼓動天下人都學口舌之利,而不注重真才實學呀。”文帝一聽十分贊同,沒有提拔那個嗇夫。

張釋之提到的周勃答不上問題,是當年周勃擔任廷尉時候,文帝有一次問他,全國一年有多少案子要審理,周勃答不上來,大為尷尬。這就是“周勃汗流浹背”故事的由來。張相如的事情找不到記載。

西漢名臣張釋之公正無私,堪稱一代楷模,唯有一件小事美中不足

周勃入獄

我們試著討論一下虎園這件事。絳侯周勃是軍將出身,刀山火海闖出來的,大大咧咧慣了,讓他擔任廷尉本來就不符合他的專業。他可能從來沒留意過廷尉官署的文件,答不上來問題情有可原,為此陳平也安慰過他。

虎園的嗇夫就不一樣了,他就是個最底層的勤雜工,也沒有什麼國家大事可操心的。所以可能早有準備,心細還不怯場,等待領導視察工作時候表現一下。機會也確實不多。好容易見到了帝國首腦,秀了一把,卻被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張釋之一句話給否掉了。張釋之不喜歡他這種表現欲。

嗇夫肯定是有點小聰明,也不能確定他人品如何。但就此打落了他改變命運的希望,多少有點可憐。一下子提拔到“上林令”當然有點過頭,不如給這個嗇夫小升一級,先做個“尉”官試試如何,說不定也是個可造之才。

張釋之幾乎是個無可挑剔的好官,唯有這件事略顯小氣,有點美中不足。

參考書目:《史記三家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