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滅蜀後,劉禪投降放棄抵抗,為何唯獨太子劉璿卻要被殺掉?

Three-C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鄧艾之後,身處劍閣前線的姜維就和滅蜀總司令鍾會玩到了一起,並鼓動他造反,割據蜀地稱王。

在大軍出發之前,司馬昭已經明確下令:不許殺害劉氏一族。可劉禪是沒事了,他的長子——也是蜀漢原太子的劉璿卻最終被殺了。


劉璿之死

《三國志》裡僅僅記載了:“時會作亂於成都,劉璿亦死於亂軍之中”幾個字,在鍾會作亂到被殺身亡的這段時間裡,劉璿到底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我認為劉璿之死是受到了鄧艾的拖累,被滅蜀監軍衛瓘害死了。鄧艾接受後主投降後,以曹魏天子的名義,私封劉禪為驃騎將軍,太子劉璿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其他蜀漢舊臣各自都有安排,並約束部隊,安撫百姓,於是“蜀人稱焉”。

鄧艾在成都建立了不小的威信,而面對這樣的大國將領,成都舊主人自然也需要和他打好關係了。那派誰去勞軍好呢?劉禪親自去是不合禮制的,派個官吏去又難免寒酸了一點,而姜維此時又在鍾會軍中。那麼唯一一個適合的人選,就是地位尊貴、舉止得體的原太子——劉璿了。

自延熙元年正月正式冊立,到景耀六年蜀漢滅亡,劉璿一共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太子,而且勤勤懇懇、十分稱職,沒犯過什麼大錯(劉禪可不止劉璿一個兒子)。兼地位尊貴(蜀漢第二號人物),由劉璿去接待鄧艾大軍是最合適不過了。

後面鄧艾上表司馬昭,希望把劉禪家族都留在蜀地,不要遷往洛陽,並授予官職、王位,以降服東吳孫休。鄧艾此舉是出於穩定局勢方面提出的,是一個很合理的建議,但同時也從側面可以看出:鄧艾對劉家確實有好感。而此好感從何而來?我認為大概就是在劉璿勞軍一行中的表現得來的。劉璿和鄧艾,兩人朝著穩定益州局勢的方向而共同攜手努力著。

直到鍾會入成都,以鄧艾“私立官員,違旨行事”等做法,與監軍衛瓘一起上書誣陷鄧艾謀反,解除了他的兵權,把鄧艾和其子鄧忠押往洛陽。鍾會自己則和“親信”姜維,共同往割據益州、自立為王的方面前進著。


之後監軍衛瓘策反了鍾會的部下丘建等人,於鍾會、姜維不備之時,率軍殺死了兩人,而原太子劉璿也在這次亂戰中被殺。但奇怪的是,鍾會謀反,立自己為益州牧,打的是曹魏郭太后的旗號,又怎麼會把蜀漢太子劉璿抬出來呢?

而姜維謀反本意是要借鍾會之手,再行復國之舉,所以他也沒必要勸鍾會把劉璿搬出來。因為時機還不到,這樣做的話不止會害到劉家,更會讓鍾會起疑心。再說了,要論號召力的話,劉璿怎麼比得上劉禪呢?所以劉璿不是因為參與叛亂被殺的,而是因為當時平亂的主導者衛瓘,他害怕劉璿會替鄧艾申冤,害怕自己會擔上“知情不報”的罪名。

鄧艾本就沒有謀反之心,可鍾會卻為了自己的野心而陷害鄧艾,這其中的內情曲折,衛瓘是清清楚楚的。對於鄧艾被誣陷下罪,鍾會密謀造反一事,衛瓘不止知情不報,還助紂為虐(鄧艾被捉就是衛瓘親手辦理的)。這事要是捅上去,那衛瓘就會從平亂功臣,變成陷害忠良、協助內亂的逆臣。這是他最不想得到的結果,所以即使已證明鄧艾無罪,衛瓘依舊派了和鄧艾有過節的田續去解決掉他,殺人滅口。

同樣的,劉璿之死也是如此,以劉璿和鄧艾的關係,極有可能為鄧艾上書喊冤,老劉家裡不怕死的人還是不少的(北地王劉諶一聽說父親投降後,就殺妻殺子,自殺了)。而就算劉璿不主動說,但難保司馬昭會問,到時引起他的疑心那就更可怕了(這傢伙狠起來可連皇帝都敢殺的)。

為了一勞永逸,衛瓘決定借平亂一事,把當時所有有可能透露內情的人統統殺光。鍾會、姜維、劉璿已經死在亂軍之中了,而鄧艾正在押往洛陽的路上,則派遣田續去殺掉鄧艾鄧忠父子,一切陰謀也就此死無對證。


狐史首丘


劉璿是劉禪的太子,他的死與姜維的復國行動有關,姜維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鼓動鍾會謀反,又暗寫密信給後主,要他忍耐幾天,管教日月重光,復國有望。在正月十六這天,鍾會召集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國的舊官,假借曹睿的皇后郭太后臨終遺詔命討伐司馬昭,舉起反旗,眾將不聽都被囚禁,魏將胡烈的兒子及部下偷偷放出眾人,鍾會姜維措手不及,奮力反抗被殺,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等也死於亂兵中。


劉禪有七個兒子,最有氣節的屬第五子北地王劉諶,在鄧艾兵圍成都時,斥責勸後主投降的譙周,並對其父劉禪說,國運會有終了時,這個時候正是君臣奮力一戰的時刻,死後也好有面目地下見昭烈皇帝,怎麼可以不戰而降呢?劉禪不聽,劉諶便哭著走到劉備的昭烈廟中痛訴,殺妻殺子然後自殺。劉璿是劉禪長子,是王貴人所生,王氏是張飛大女兒的婢女,張大小姐進宮當皇后時隨侍入宮,不知何時與劉禪勾搭上,隨後有了身孕,生下劉璿。在張飛大女兒去世那一年,劉禪又迎入張飛的小女兒立為皇后,同一月,封庶長子劉璿為皇太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238年劉璿當太子,剛十五歲,立太子這件事有點奇怪,大張皇后的婢女生下皇子,而皇后無所出,估計主婢關係從此不大好,生有阻隔,才有劉禪多年不立太子的情況,而太子之立,又在大張皇后死後不久,卻又同時迎立小張皇后,以妹繼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要是後主夫婦感情甚篤才如此行事,卻又為何同時立了劉璿為太子,堵了小張皇后的後路,如果小張皇后生下兒子,又該如何處理?


從史書看,小張皇后入宮後可能真有生下兒子,因為張飛的老婆是他在徐州打獵時搶來的,沒想到搶的是夏侯淵的侄女,木已成舟,後來各為其主,戰場爭戰不留情面,而到249年曹魏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誅殺曹魏宗室,夏侯淵的第二子夏侯霸正在對蜀前線,懼禍投奔蜀漢,劉禪親自迎接他,並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藉此撫慰拉近距離“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可見小張皇后已有兒子,其中迷雲重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史載劉璿頑劣,喜愛騎馬射箭,出入沒有節制,在霍峻子霍弋的苦諫下才有所收斂,在劉禪和各屬官的嚴厲教導下,情況有所好轉,郤正說劉璿侍奉雙親虔誠恭敬毫不怠懈,接待群臣時,舉止言行顯示出仁義寬恕之心,有點劉備的味道。


南方鵬


  

  司馬昭派遣大軍征討蜀國,大將軍鄧艾出奇策,由小道進軍突襲成都。蜀漢國主劉禪放棄抵抗,已經向鄧艾投降。為何蜀漢太子劉璿還是會被殺死呢?

  那是因為蜀漢太子劉璿圖謀復國,不想投機失敗,方才被魏軍殺死!

  雖然說,《三國志》中只是簡單記載劉璿死於亂軍之中,但是,當時蜀漢國主劉禪已經投降,其安全還是有著最基本的保證。為何劉禪的其他子嗣都無恙,偏偏皇太子劉璿死於非命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皇太子劉璿參與了鍾會、姜維兵變。

  鄧艾破蜀之後,鍾會接管了魏軍。他一面將鄧艾送走,一面與姜維商議割據蜀地自立。要想割據蜀地,鍾會要得到兩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魏軍的支持。這方面他是魏軍主帥,有兵符在手,在他看來並無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蜀漢的支持。在軍隊中有姜維支持,可是,若無蜀漢皇族的支持,蜀漢文武也未必肯歸順鄧艾。

  此時的劉禪已經明確降魏,他基本不可能再次叛魏,這樣風險太大。但是,鍾會謀反又必然要求裹挾蜀漢皇族。

  因此,或者是皇太子劉璿主動請纓,或者是蜀漢皇帝劉禪暗中下令,劉璿應該與姜維一起,與鍾會達成了某種協定。

  鍾會叛變本來有幾率成功,但因為他做事優柔寡斷,致使消息洩露,反被部下殺害。鍾會被殺之後,魏軍無人約束。各部人馬四處劫掠,不僅鍾會麾下數百心腹被殺,姜維妻子兒女一家人也被殺死。

  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軍殺死。

  我們細看這個名錄可以發現,這些被殺的人基本都是蜀漢的實權派,也是真正忠於蜀漢皇族的一派。他們這幫人確實有可能與姜維聯手,在魏軍出現內訌時,圖謀再次振興蜀漢。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姜維不惜自汙投降鍾會,蜀漢皇太子劉璿、車騎將軍張翼等人協助,最終還是無力迴天。

  姜維投機失敗,皇太子劉璿、車騎將軍張翼等人被殺,也就意味著蜀漢最後的反抗力量慘敗。蜀漢皇帝劉禪後來在魏國當眾表演樂不思蜀,實在是已到絕境,無可奈何。


葉之秋


準確來說不是司馬昭滅了蜀國,而是大將鄧艾最先攻進成都滅蜀。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璿,字文衡,王貴人(原本是張皇后的侍女,張皇后即張飛的長女)所生,是蜀國後主劉禪的長子,公元238年被立為皇太子,時年15歲。

當鄧艾破蜀時,劉禪的6個兒子(劉璿、劉瑤、劉琮、劉瓚、劉諶、劉恂、劉璩)中,僅有北地王劉諶不甘於受亡國之恥,“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而太子劉璿最初是跟著老爹一起投降,等到魏軍大將鍾會取代鄧艾坐鎮蜀中後,姜維使計說服鍾會叛亂,結果事機洩露,鍾會被部將所殺,成都陷入混亂,《三國志》記載劉璿死於亂軍,對於具體的原因則沒有作過多闡釋。從姜維、張翼、關彝等同時被亂軍所殺來看,劉璿或許是曾參與到了姜維意圖復國的密謀中。


海研會



路遙lgy


越劇演員徐玉蘭的《哭廟》高亢激越,摧人淚下!講的是阿斗決定開城投降,太子到太廟痛哭後全家自殺殉國的故事! 到這裡怎成了被殺了?


山騾


太子是將來會登基的,也就是先皇衣缽的繼承人,不滅太子,等劉禪死了,司馬炎死了,難不成等著劉禪的太子再起兵造反?滅了你的後代,比滅了本人更狠,因為你都沒有繼承人了,誰還會在將來替你報仇?


半亡人小楊毛毛


司馬昭滅蜀後殺現太子以滅星星之火,而善待投降劉禪意為收買天下人心。


流年似水8444



用戶4759218800280


劉睿是劉禪的兒子,雖然自己的父親執意投降,還殺了自己的哥哥拒不投降的劉堪,但劉睿是恨透了晉朝,總要找機會反抗。

蜀國大將姜維執意復國,就派人聯繫劉睿,無奈復國戰爭失敗,劉睿和姜維都被鍾會所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