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四個小故事一起來學習!

很多父母都心有慼慼焉:“我就希望孩子幸福”,那如何才能讓孩子真的幸福呢?西方父母經常提到的一個詞unconditional love,無條件的愛。但無條件的愛,並不是“什麼都允許的溺愛”,更不是“什麼都保護的愛”。

一起來看讓Lili媽咪非常難忘的這四個故事:

故事一:早晨的“戰鬥”

寶貝不願意去幼兒園。每天早晨賴在床上撒潑、哭。父母可能的做法是:1,不停催促,你快點你快點,你不要搞,一定要去的。

2,強硬拉起,強硬刷牙洗臉送走。

3,板起臉來責罵或者恐嚇,你再不起來我打了哦!我放老虎來咬你了哦!

如果你想學會感受孩子:

你應該試著去和他“感同身受”,一些可以讓他情緒穩定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不想去幼兒園,我知道現在讓你去特別不開心”。不要小看這隻言片語的力量,孩子會因為感到你和他“同一戰線”而願意平靜地來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父母可以試圖深度瞭解下,他不想去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再因勢利導。

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四個小故事一起來學習!

故事二:孩子是“強”還是“弱”

小朋友站在高高的臺階上,流鼻涕了。大人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奔上去幫他把鼻涕擦了,這時候孩子是“弱”。

另一種是,和孩子平靜地說:你流鼻涕了,走下來吧,這有紙巾。

孩子走下來,慢慢從你手裡拿了紙巾,自己擦乾淨,這時候孩子是“強”。所以,適當地放手,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變“強”。

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四個小故事一起來學習!

故事三:我很愛你,但這就是不可以

小朋友想要玩危險的水果刀,他和媽媽發嗲、他和媽媽發脾氣,緊緊握著水果刀一定要把刀抽出來。媽媽的眼神和口吻應該都是nice but firm:我很愛你,但是這很危險,不可以玩,這是規矩。在這樣的注目和引導下,媽媽可以溫柔地把水果刀從孩子手裡拿回來,而非很緊張地強硬抽回。這和unconditional love沒有矛盾,這是有疆界的愛。

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四個小故事一起來學習!

故事四:如何激發你對一個東西的興趣

孩子對於樂高完全沒有興趣,他更愛那輛會發光卻很吵的小汽車。媽媽的做法可能是:“唉呀你不要玩這個汽車了,你看樂高多好玩,你看呀你看呀!”被硬生生拽過來的孩子不會覺得樂高好玩,只會覺得你的強硬讓他不開心。媽媽可以做的“引導”依然是利用平靜的力量,坐在旁邊自己搭一個城堡玩,甚至好像自言自語地說:哇,可以搭的這麼高,要不要請王子公主住進去呢?孩子可能的反應是,看一眼,繼續小汽車;再看兩眼,再看看小汽車;但只要他內心有一點搭築的興趣,就會被媽媽平靜的引導所喚醒,繼而饒有興致地參與進來。而他參與進來的時候,媽媽可以轉身為觀眾,給予欣賞和鼓勵。

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四個小故事一起來學習!

自從做了父母的那一天,我們所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怎樣讓自已的孩子獲得一生的幸福,可是,怎樣才能讓孩子獲得幸福呢?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成長是需要力量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可是孩子的力量來自於哪裡?是靠媽媽的一日三餐嗎?是靠爸爸媽媽不遺餘力的關懷嗎?答案也不確定,因為所有的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但這份愛怎樣才能給孩子力量,有的父母由於不瞭解,反而用愛奪走了他們孩子的力量。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明確的傳導給我們獲得力量的方法,沒有用他們有力量的愛給我們力量,那麼我們面對我們的孩子時,需要學習怎樣用愛給我們孩子力量,需要學習在危機面前怎樣讓我們孩子獲得力量。我們還在需要了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怎樣說怎樣做,能把危機化解成為成長的機會和力量給與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