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馬耳他又叫馬爾蒂斯群島,是地中海的一個小國。馬耳他共有38萬人口,面積316平方公里,主要由馬耳他島、科米諾島和戈素島等5個島組成。它距離意大利的西西里島90公里,距非洲大陸300公里,是連接兩個大陸的海上橋樑。由於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馬耳他又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為把馬耳他當作通向東方的中途島,在那裡建立了海、陸、空軍基地。經過一個半世紀前仆後繼的鬥爭,馬耳他於1964年贏得了獨立。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這裡全年平均氣溫攝氏20度,一年四季可以游泳。海島的四周是潔白如雪的沙灘,若從空中俯視,宛如一顆碩大的珍珠鑲嵌在海藍寶石中間,珍珠周圍環繞著閃亮的碎鑽。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地中海上的馬耳他(Malta)島,位於利比亞與西西里島之間。1902年,在這裡的首府瓦萊塔一條不引入注意的小路上,發生一件引起世人轟動的大事。有人蓋房時在地下發現一處洞穴,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裡埋藏著一座史前建築。它由上下交錯,多層重疊的多層房間組成,裡邊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間,旁邊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孔。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中央大廳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的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和小支柱,支撐著半圓形屋頂。整個建築線條清晰,稜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架也不例外,沒有發現用石頭鑲嵌補漏的地方。天衣無縫的石板上聳立著巨大的獨石柱,整個建築共分三層,最深處達十二米。這些不可思議的史前地下建築的設計者是誰?在石器時代,他們為什麼花費這麼大的精力來建造這座巨大的地下建築?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馬耳他島的面積很小,僅246平方公里。但在這樣一個小島上,從1902年開始,人們卻發現了30多處巨石神廟的遺址。這種精心設計的巨石建築遺蹟在馬耳他島上不止一處。在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亞、哈爾薩夫里尼,考古學家們也發現了幾座經過精心設計的龐大建築物。它們都用石灰石建成,有的雕琢粗糙,有的琢磨光滑,有的建築物的牆上有粉飾,有的則精雕細刻,各有特色。哈加琴姆的廟宇用大石塊建造,裡面發現了一些石桌,它們排列在通往神殿門洞內的兩側,有些石桌至今未能肯定究竟是祭臺還是柱基。考古學家在神殿裡還發現了多尊母神的小石像。這座建築是最複雜的石器時代遺蹟之一,許多謎團有待進一步考證。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穆那德利亞的廟宇又是另一番景象。它大約建於4500年前,由於建在海邊的峭壁上,可以在上面俯瞰蒼茫無際的地中海。它的底層呈扇形,是典型的馬耳他巨石建築的特徵。那些大石塊由於峭壁的掩護,很少受到侵蝕風化,保存得相當完好。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最令人感到神秘莫測的是名為“蒙娜亞德拉”的一座神廟。這座廟宇又被稱為“太陽神廟”,它的結構很奇特,人們在驚歎之餘又覺疑霧重重。一位名叫保羅·麥克列夫的馬耳他繪圖員曾對這座廟宇進行了仔細的測量,根據測量出來的數據,他提出一個驚人的假設:這座廟宇實際上是一座相當準確的太陽鍾!保羅·麥克列夫指出,根據太陽光線投射在神廟內祭壇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準確地顯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節令。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座神廟是在前10205年建成的,也就是說離2013年已經1.2萬年了!

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

1.2萬年以前,神廟的建造者們居然能有那麼高深的天文學和曆法知識,能夠周密地計算出太陽光線的位置,設計出那麼精確的太陽鍾和日曆柱。這一切該怎麼解釋呢?石器時代的馬耳他島居民真有這麼高的智慧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們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為什麼他們在其它領域卻沒有相應的發展?是什麼因素激發了他們建造巨石建築的瘋狂熱情?而這些知識又為什麼莫名其妙地中斷了?這一切至今仍沒有人能夠回答。巨石無言地聳立著,把一切高深莫測的疑問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