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高考狀元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每年高考查分時,便是狀元誕生季。

高考狀元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各省高考狀元誕生後的短短數小時,關於狀元的學校,家庭,學習方法等便會在網上迅速傳播,成為人人爭相搜索查閱的熱點。

不同的人生階段,關注的信息重點也不盡相同。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我們更多的是留心狀元秘笈中的學習方法,奢望能得到狀元的“真傳”,求一個考試高分。

當我們結婚生子後,我們的重心轉移到了狀元的家庭教育上面,自然是希望得到狀元父母的“真傳”,培養一個“高分”的孩子。

狀元年年有,年年很相似。和過去的幾年一樣,今年大部分的高考狀元出自於經濟條件比較好,父母學歷比較高的家庭。這些家庭有一個共同點,比較重視和在乎孩子的教育。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那些年,那些高考狀元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一.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上海高考最高分626分,出自復附的周天嘉同學!然而,今年的上海,有一個同學卻比“狀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他,就是上海盲童學校的王蘊。

盲童王蘊考分623,只差3分問鼎魔都!王蘊因早產後吸氧過多損傷視網膜,視力逐漸下降,4歲完全失明,不過,分別是東華大學教授和副教授的父母從來不把他當做特殊孩子對待。王蘊從小與視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父母也從不因為覺得孩子特殊而包辦代替,而是會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歲上幼兒園後,王蘊就開始自己吃飯、穿衣,洗襪子和短褲。

正是因為王蘊的父母捨得放手,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擁有了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今天,孩子因為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成為了高考的“贏家”,明天,孩子也會因為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成為人生的“贏家”。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最近,上海名校碩士大衛在家啃老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大衛,性別男,上海人,48歲。6年前從國外回國後,一直沒有出去工作,靠82歲老媽給的生活費生活。

兒子大衛更是把自己經歷的種種不順歸咎到老媽丁阿婆的身上,說是媽媽當初的溺愛毀了他的前途。

面對現在的局面,大衛的媽媽丁阿婆悔不當初:“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一個名校畢業的碩士,即使擁有讓人豔羨的學術皇冠,但缺乏最基本的自力更生能力,他的人生還停留是在一個低矮的起點,更無任何高度可言。

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不會養孩子一輩子。對孩子最好的富養不是溺愛他,不是事事替他代辦,最好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生活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父母都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意識。孩子自己不吃飯,家長就追著餵飯;孩子不會洗衣服,家長就長期代勞;甚至,孩子的書包也是家長代為整理……“勤勞”的父母扼殺了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

前幾天,大學舍友群裡姐妹們都在吐槽孩子難帶,唯獨曼說她家孩子很省心。大家都嚷嚷著讓曼傳授經驗。

曼說孩子1歲半就開始鍛鍊讓孩子自己吃飯。即使孩子會弄得衣服上,桌子上到處是食物碎屑和湯水,那也沒有關係,孩子吃完家長再收拾就是了。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自己吃飯。

如果到了吃飯的時間,小孩子不吃飯,曼也不管她的女兒,曼不會像大多數父母一樣追著孩子餵飯。曼會把家裡的零食都收起來,放到小朋友找不到的地方。這樣,如果小孩不按時吃飯,等她餓了,她也沒有別的東西可吃,她就會乖乖吃飯。有了幾次這樣“殘酷”的經驗後,小孩就知道了到吃飯的時間就要好好吃飯,否則會捱餓。

正是曼的放手教育,讓她的女兒擁有了很強的自理能力。雖然曼的女兒現在才4歲,但小姑娘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洗小衣服,幾乎不用曼操心。

大家都在群裡感嘆:曼真會教育孩子。

從娃娃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就是給孩子的精彩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好的家庭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那些年,那些高考狀元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二.用心陪伴,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要的並不多,除了陪伴”。

父母從孩子小的開始,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會帶給孩子高質量的人生。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說:“書讀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當然,從小的閱讀習慣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引導。從小,我媽媽就非常愛給我講故事,所以我對於閱讀的喜歡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很多習慣不是天生而就,而更多是需要後天父母的引導。

大多數父母,我們都要養家餬口,很少有機會全天陪伴著孩子。所以,當我們下班回到家裡,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不要把孩子扔給玩具或電子產品,而你自己窩在沙發上刷手機。

當孩子小時,我們可以陪伴孩子閱讀一些繪本,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親子游戲,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情感溝通,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當孩子逐漸長大,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寫作業,和孩子溝通在學校的情況,引導孩子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父母也可以為孩子的“煩惱”出謀劃策。

今年,安徽文科狀元鄭辰筱取得了678分的好成績。鄭辰筱說,母親是她生活中的親密夥伴,對她而言,日常的減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母親聊天。生活上,她和媽媽可以說是“閨蜜”關係,不僅一起旅行,也一起面對人生路上所有的困難。

高考,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賽事,拼的不單單是智力和體力,還有心態的較量。良好心態的養成,在於心裡壓力的及時正確紓解。善於向父母傾述,親子關係融洽的孩子,大多數都能笑贏賽事。 因為父母的開導就是對孩子如影隨行的陪伴,孩子會擁有直面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從現在開始,用心陪伴你的孩子,相信你的陪伴會帶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那些年,那些高考狀元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三.多努力,多學習,給孩子一個有見識的成長

父母的見識,一定程度上了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安徽高考狀元鄭辰筱除了學習,也實在算是一個愛玩的女孩。喜歡音樂,喜歡看文藝的三毛,更喜歡旅行。國內諸多城市就不提了,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美國等近十個國家她都留下了足跡,訪名城、看名校。“旅行可以接觸不同的人、故事、知識,走的越多感受越豐富,這對自己的眼界、寫作和體悟都是有幫助的!”

談到女兒,母親蘇雲竹眼中是滿滿的疼愛與自信,“她12歲就自己參加遊學到了美國,後來又帶她去了歐洲,劍橋、牛津這些名校她都去過。所以這次擇校選專業,我完全讓她做主,相信孩子沒有問題的!”

從鄭辰筱和媽媽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鄭辰筱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為她提供了很多出國旅遊的機會。同時,她的父母也注重為孩子提供與經濟條件匹配的教育,安排孩子到美國參加遊學等。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努力工作掙錢,經濟條件好了,才有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多除了生活苟且之外的詩和遠方。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了自身的成長。要多學習,既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也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鄭辰筱說“小的問題母親完全信任我,但是大的方向和決斷她會給我好的意見。母親平時也喜歡關於心靈脩養方面的知識學習,在心理輔導方面幫助我很多。”

鄭辰筱的媽媽經商,平時應該非常忙碌。但她沒有因為忙碌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和自身的成長,業餘時間學習心靈脩養方面的知識,對女兒的心理輔導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年6月,浙江師範大學的校園裡,有一對母子畢業生,即將一起跨出校門。兒子是體育學院的學生,名叫顧帥;他的母親呂程潔,是人文學院的畢業生。 

“我學習的動力其實來自兒子,也以兒子為學習榜樣。因為他的努力,使媽媽有一種緊迫感,跟兒子差距越來越大,以後怎麼跟兒子溝通?”呂程潔說。

母親的努力,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如今,顧帥成功考取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他的母親呂程潔參與了浙師大的成人自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春秋四載,他們相互勉勵,共同邁向人生新高點。

當紅作家馮塵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互相滋養。我原本以為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是自己。”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就是互相成長,彼此成就的過程。

父母無法參與孩子人生的全部,但父母給孩子的教育卻會滲透到孩子人生的每個階段。父母教育的成效,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為了孩子的未來,請從娃娃開始,給孩子用心的教育。你的教育,會書寫孩子未來的精彩。

那些年,那些高考狀元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