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大家最想吃到家鄉什麼小吃?哪種食物是你最懷念的又念念不忘的?

裡裡楊


回家過年我最想吃的無非有兩樣:一樣是家鄉的土豬肉臘肉,另一樣是大糯米粑粑。

那煙火燻烤過的臘肉口感味道都很地道,肥而不膩,香味四溢,使人流連忘返。在各大城市流轉這些年,我都沒有吃過比家鄉更好的臘味,也沒有找到比家鄉更美味的糯米粑吧。

農村人過年條件沒有城裡那麼好,拿得出手的年貨也就這兩樣了。

一、臘肉是自家豬欄養的土豬釀製的,製作方法也很接地氣,值得向朋友們介紹介紹。

每戶人家,一年到頭養就兩三頭,喂得滾肥,賣去一兩頭,補貼家用,剩下的一頭就留過年。殺豬過年在我家鄉是件大事,湯豬那天,爸爸拂曉就起來燒香祭祖,然後請來族裡的叔叔伯伯一起來幫忙,剛矇矇亮的時候,他們已經把豬燙好,將豬肉一掛掛切好掛在兩根竹竿上,媽媽則坐在傍邊用生柴燒一堆火慢慢燻烤,兩杆豬肉就架在火煙上方。

這樣的燻烤要持續三四天,等那肉外層變成了黑黃黑黃的,臘味就出來了,然後就可以掛在屋簷的牆上晾著。

吃的時候,用熱水將熏製過肉洗乾淨,然後切成片,直接放下鍋頭打湯,那味道非常美味,而且一點不肥膩。男女老少都愛吃。走親訪友,就提著臘肉去,相當有面子哦!

工作以後,我離開了家鄉,每當憶及家鄉,那臘肉的美味就飄進我的夢裡。

二、家鄉的大糯米粑粑也令我陶醉。我們那裡打糯米粑粑的過程簡直是熱鬧非凡,全程都是純手工。一家一戶輪著來,輪到我家做,鄰居就全過來幫忙。蒸好的糯飯放在一口石臼裡,兩個氣力好的男人舉著木樁你一下我一下對打,打到糯飯碎到勻勻的粘粘在一起,婦女們就把它取下來放在簸箕裡,我們小孩就一窩蜂用過去,搶著將它扭成一個個圈擺好,一邊扭粑粑,一邊往嘴裡塞,香甜可口,柔韌性極好,QQ的,美美的,該大歡喜!這個在家鄉是年裡送禮最好的禮物。

如今,人到中年,那打糯米粑吧的場面依然令我難以忘懷。臘肉和糯米粑吧詮釋的是濃濃的家鄉的味。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嘗試這樣之作一些年味哦!

不知朋友你那裡的年味都有哪些?不妨介紹一下。








遠方的事件


我們家鄉,年二十五到年二十八這幾天,就是做一些小吃的時候了。準備好的粘米粉、糯米粉、紅糖按一定的比例提前一天晚上和在一起,搓成團。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始油炸一種叫“油果”的食物,有點類似廣州的煎堆,只是沒有芝麻還有是實心的,就是將粉團再捏成一個個小小糰子,放到油鍋裡炸,這個很考究火候,我們用的是柴火灶,火大了容易焦黑,裡面還不熟,火小了,大半天都炸不熟。另外還有一種叫做“鐵勺撻”的小吃,是用粘米漿放到一個平平的鐵勺裡,再加上浸泡開的黃豆一起油炸而成。

一種叫做“打糙米”的小吃,這個小吃工序十分繁雜,先是要用當年的新糯米浸泡、蒸熟,晾曬至六七分幹,拿到舂米的地方,將米舂扁,越扁越好,之後再曬乾,再炒爆類似爆米花這樣炒。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打糙米了,街上買了麥芽糖,熬到可以拉絲的時候,將爆好的米花與麥芽糖攪拌均勻,之後壓平,切塊,用白色的紙封好,保存的好的,放一年都不會壞。做這個小吃前前後後加起來得要半個月,還要是天氣好,現在已經沒有幾家做這個東西了。

實際上這些小吃在現在看來既油膩又不好消化,實在算不上是一個好吃的東西,但是,對於我們小時候零食匱乏的情況下,那是相當吸引人的。

我們鎮的豆腐很出名,據說是我們那裡的水好,別的地方一樣的人用一樣的方法就是做不出一樣的味道來。直到現在,都是外出回鄉的人們必帶的手信之一。那時候,物質並不豐富,豆腐也算是比較奢侈的東西了,大多過年節才能吃到。

豆腐有兩種,一種是山水豆腐,每家每戶過年前都自己家做,如果要放得久點就油炸了,加上大量的鹽醃製,吃到年後的三四月份的都有。還有一種是放到灶上炕乾的豆腐,我們叫豆腐乾,這種就只有一部分祖傳的人才會做,大多是做來賣的,這樣豆腐乾比山水豆腐更出名一些,就我們家那邊才有的特產,很受歡迎。這兩種豆腐都可以做成的客家釀豆腐,非常的美味。






裡裡楊


飆飆是我最喜歡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