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這是一隻猴子,這是展翅的老鷹。這是雕的一個筆架,這是做的一個小凳子”。第一次見到陳明,69歲的他頭髮花白,儒雅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陳明說話聲音不大,他小心翼翼將這些木頭拿到我們面前。大到茶几傢俱,小到一雙筷子,只有30平方的客廳裡堆滿了這些根雕作品。

“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根雕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是以樹根為原材料進行創作。“在別人眼裡它可能就是一根沒用的枯樹木,但是在我眼裡,就真是個寶貝。”這麼多年來,為了找素材,陳明常常一個人到附近的山上轉悠。“一般的竹子都是筆直的向上長,但總有那麼一兩根從一旁長出來,也許就那麼巧,長著長著遇見了一塊石頭,然後又從石頭那往回生長。這樣的造型,真是可遇不可求。”說起他所見過的奇形怪狀的樹木,陳明不禁感嘆,大自然才是最厲害的雕琢師。

“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陳明家住重慶萬盛,在他的記憶中,還是孩童時期就對根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個年代,沒有條件進行系統學習,更多的是看別人的作品和自己摸索。根雕的基礎是樹根,一個好的根雕作品,不僅取決於形狀各異的原材料,還考驗著雕刻師的想象力。“這隻猴子,我第一眼看到這根樹木時,我就覺得它像只猴子。這兩根樹枝分支像猴子的兩隻手,在這個基礎上我再進行創作。”去皮清汙、雕刻、打磨和上色,陳明習慣夜晚雕刻,安靜、沒有人打擾,一隻栩栩如生的猴子就這樣在他手裡誕生。“根雕的魅力在於它自然的美,它的獨一無二。你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隻一模一樣的猴子了。”

“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當年,陳明參加工作後,上班的地方附近有個磚廠,他就利用磚廠的泥巴自己練習,常常在泥巴、磚塊、木板、竹籤、樹根上進行雕刻。如今退休了,他幾乎將所有時間用在了根雕上。“我不吸菸,不喝酒,不打牌,我就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守著這些木頭,慢慢精雕細琢。看著這些樹木變成我想要的樣子,真是一種享受。”

“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因為創作根雕每下一刀,就無法反悔,為了鍛鍊自己雕刻的準確性,陳明也練習畫畫。他畫畫不用鉛筆打草稿,就用簽字筆,每一筆都要求自己能精準的表現出頭腦中想象的畫面。陳明出門遊玩看到喜歡的景色和事物,不像朋友們用相機拍照,他仔細觀察每一個細節,然後把眼前的景象刻在腦海裡。回家後,再用手中的筆一點一點的描畫還原。“以後老到走不動了,我就把這些畫再拿出來,給他們塗上顏色,一定更漂亮”。也許多年後,陳明再找出這些畫,當時的場景依然記憶猶新,因為畫中的每一筆都曾經刻在他心上。

“化腐朽為神奇”,50年與樹根為伴,枯樹根在他手裡都“活”了!

“好多根雕都被人拿走了,他們喜歡就送他們了,自己都沒有留太多。”陳明愛好根雕50多年,但他為人低調,沒有加入協會,也沒有參加太多比賽。就算這樣,他在萬盛依然小有名氣,常常有人來找他想做根雕作品擺放在家裡。妻子就想為陳明辦一個根雕展,讓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以前收過兩個徒弟,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沒有堅持下來,這的確是一個很枯燥的工作。”比起辦展覽,陳明更願意把這門傳統藝術繼續傳承下去。時間能讓樹根腐朽,但根雕卻讓藝術永存。


露一小手”——熱愛生活的中老年朋友都喜愛的短視頻社交APP!

感謝大家的閱讀,既然相遇就是緣分,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歡迎點贊,評論,也歡迎加入QQ群互動:7105037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