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馬主任有話說

批判國學熱,很多人會不服氣說,我們知道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問題是我們認為大部分是精華,糟粕很少。再說能流傳至今的東西,怎麼可能大部分是糟粕呢!這個邏輯看似沒錯。

可是,大家可以細看一下,如果流傳下來的東西全都是,你應該如何如何,而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那麼教育的邏輯就是,我告之,你執行就可以了。這和機器人執行指令有什麼區別?長期被這樣馴化的孩子,有一天孩子碰到沒有人教的領域,他就是個傻子了。

我承認裡面很多道理都是對的。比如文中說的:寬轉彎,勿觸稜。這不就是我們家長常常提醒的:小心點別碰到桌角了。這像極了操作指導書。工廠裡操作指導書式的提醒適用人群是隨時可以被替換的流水線工人。

你們見過部門經理操作指導書嗎?老闆廠長操作指導書嗎?你的孩子是個有靈性有總結能力有創造力的人,而你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殘忍的用操作指導書式的提示去滅了他的那些靈性和創造力。如果只要正確的東西就必須教給孩子的話,不如來個呼吸口訣:多呼吸,不憋氣。

我深知很難叫醒一個不想醒來的人。每個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套自認為對的好的絕對不可撼動的理念。一切都是緣分。

馬主任:家長們口中的“婦女主任”馬迪,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講師。

真沒想到都2019年了,我們還要喊“救救孩子”,還是明星的孩子。

前兩天,我被某視頻大號的一條推送給深深吸引了。

說的是明星夫婦放棄了北京的浮華生活,帶著孩子們去到三線小城徐州,租了個700塊的房子,送孩子們上國學班,全家人過上了粗衣布袍、歲月靜好的日子。再仔細一看,原來丈夫是孫楠啊,紅極一時的歌手,而出鏡講述的妻子是潘蔚,原旅遊衛視的主持人。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該視頻一如既往地獲得了粉絲的大量支持:留言區塞滿了“更加堅定內心的安靜才是富足”、“心歸自然,一切安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是平靜”等評論。

但細細評來,更多的敏感群眾們,發現這個短短的視頻裡有什麼不對。

比如說通篇旁白都是潘蔚一個人在講,當然她要推銷自己的那本《素心映照》,可以理解,但是誰也沒有聽到孩子們的反饋;

比如孫楠彈著吉他跟孩子們合唱的畫面顯得有點尷尬;比如要4個孩子擠在一個房間是不是適當;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4個孩子一起居住的房間

比如潘蔚對孩子的評價很古怪。對孫楠和前妻所生的兩個孩子原話是這麼說的:

“女兒寶瑤,她經歷過體制內的學校和國際學校,慢慢變得有些厭學,也喜歡玩遊戲。兒子雖然年齡小,但那時候很容易抱怨,遇到事情不願意承擔。”

我當時看到這裡的第一反應是,奇了!聽說過在體制內學校厭學的,還從沒聽說過在國際學校有厭學的。(這裡沒有抬舉國際學校的的意思,但國際學校比國內公立學校氛圍寬鬆卻是不爭的事實)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再往下聽,潘蔚倒是把正面評價全留給了自己生的女兒,誇她背《弟子規》背的溜:

“(孩子們學習國學後),小愛寶背了很多的經典,跟哥哥爭吵的時候都會說‘道人善,即是善’……”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親爹孫楠也曾跟北京某媒體說過,

“我覺得寶瑤從小學到初中是個失敗的教育,她換了四所學校卻都不喜歡,覺得很累,在學校就是睡覺,我覺得那不如回家睡,於是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教育方式的問題。”

據悉,寶瑤曾在北京英式國際學校、普通小學、美式國際學校呆過,最後才被送到了徐州的一所中國漢文化學校,至於這所學校,下文會詳細說。

有沒有發現這對夫婦對孩子教育的理解驚人地一致:孩子厭學,都是學校的問題?除了換學校,沒從別的地方找找原因?

畢竟寶瑤在10歲不到的年齡就經歷了父母離異,父母又在媒體上打過口水仗。這一切都確定對孩子沒有影響?

此視頻一出,主人公穿再多的粗布長袍,講再多的溫良恭謙讓,也不能阻擋網友們深挖和吐槽的腳步了。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大家一開始的爭議焦點對準了潘蔚,“自己的女兒送去國外,卻把繼子繼女送去沒資質的國學學校,可以說是誅心了。”畢竟“後媽式偏心”是大家最信手拈來又易於攻擊的梗。但這種攻擊,揣測大於事實,我認為不可取。

仔細捋一捋,孫楠在背後的作用力更大。

微博上搜索“孫楠”,同時跳出來的還有“孫楠和他的國學日常”,開設於2018年11月,每一條發的古人名言都打上一個“楠氏物語”的標籤。至於“楠氏物語”是什麼,網上一搜,那是孫楠創辦於2017年的“國學IP文化品牌”(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源氏物語”的啟發)。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綜合各個媒體的報道,該IP文化品牌的商業版圖計劃有汝窯、紫砂、薰香、炒茶、竹編、服裝、動畫片、禪意酒店等等一批文創產品。在上海外灘22號貌似還有一個實體店。淘寶上也有個同名的店鋪,賣六千多的汝窯茶具,三千多的中式衣服,近一個月的成交量為0。

雖然不懂孫楠同學為什麼好好的歌不唱了,要跑去做文化IP這種很有前途的產業,但從他這三年一系列的操作看來,他對國學文化的信仰肯定是確鑿的了。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孫楠2015年和2018年的微博截圖

再加上舉家搬遷、夫唱婦隨、送女讀書的行動,他到底把女兒送去的這個“創辦了28年的傳統文化學校”到底是何方神聖啊?

很快有人扒出來了,叫“華夏學宮”,一聽名字就讓人有種不祥的預感。

打開華夏學宮的官網,全繁體字,製作精美,首頁就是潘蔚的著作《素心映照》,她說的傳統文化學校肯定是此校無疑了。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再瞭解一下學校的靈魂——課程吧。官網介紹,主要開設《黃帝內經》、《孝經》、《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還借鑑“六藝”,開設古琴、書法、繪畫、泥塑、茶、女紅、武術、音樂、舞蹈等課程。

再一翻還有驚喜,一則名為“婉妗雅音女學堂招生簡章”裡,不出所料出現了“女德”二字。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先不論這課程設置完全沒有現代科學的蹤影是不是OK吧,資深槓精愛老師想先問一下:

這個“華夏學宮”有教育資質嗎?能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並開辦全日制教學嗎?

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相關規定,民辦學校涉及盈利性質的不得進入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這個“華夏學宮”,光一個暑期學校就要收費12000元,據說全日制學生一年學費10萬元,確定沒有存在事實上的盈利行為嗎?

同理,家長把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送去接受教育,是否也算違反義務教育法呢?

我覺得整件事情裡,不怕什麼後媽論,親爹事業轉型論,怕就怕,孫楠兩口子是發自內心地、真誠地信仰這個所謂的“國學”學校能讓他們的孩子脫胎換骨。

來,八卦到此為止,我們今天好好聊聊國學。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說到國學,一定有人會像鄙視中醫那樣,認為“國學”全是垃圾,但也一定有人會喊冤,說國學才是他人生的瑰寶,他在國學中找到了無處安放的靈魂。

但是到底什麼是“國學”?

假如說中國有“國學”,美國是不是該有“美學”?日本是不是該有“日學”?

首先,“國學”這個詞,定義非常不嚴謹,暗含著某種自卑心理,主流學界早就不用了。易中天就說過:“我很反感‘國學’這個詞,那是過去針對‘西學東漸’而提出的。國學作為學術不可能熱,哪有‘學’熱的呢!只能叫傳統文化熱。”

他認為,之所以會有“國學熱”,是因為30年改革開放,大家找不到北,形成了“道德沙塵暴”信仰危機,於是有人就想在傳統中尋找藥方。

中華傳統文化裡真能有解決現代社會一切問題的藥方嗎?究竟哪些該取,哪些該扔?這個問題,想必不僅僅是學界該思考的問題,更是學校、家長該思考的問題。

就像易中天說的:

“傳統社會沒有公民,只有臣民、草民、小民,怎麼可能有‘公民’?這種社會的文化和道德,又怎麼解決得了公民社會的問題?不能因為它們在傳統社會管用,就以為是靈丹妙藥,包治百病。老實說,這叫‘病急亂投醫’!”

不過,“國學”的定義還沒整明白,“國學生意”反正是被人看到商機,紅紅火火地整起來了。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現如今遍地開花的“國學培訓班”,提供的教材真是驚人地相似:無外乎《弟子規》、《二十四孝》、《三字經》、女德、綱常……

辦學的套路也是驚人地一致:

校長必然出自名門,不是孔子第58代傳人就是張之洞的後代;

校園必定樹立孔老莊之一的雕像,洋氣一點的搞不好給你來個中西合璧魔幻主義(參考河北霍格沃茲學院建築風);

學生到底能讀多少四書五經再議,人手一套的漢服那是萬萬不能省的,必定在二十四節氣或是畢業典禮上拍到大家集體Cosplay的照片以留檔備用宣傳材料。

至於什麼寫毛筆字、給父母端洗腳水、學武術,那都是早年的套路,過時了。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啥是《二十四孝》?

你隨便搜一下“埋兒奉母”、“臥冰求鯉”、“嘗糞憂心”,再來告訴我它們不是恐怖故事。

再說《弟子規》,你仔細品一品它裡面的內容,再來告訴我它不是愚孝。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搜了《二十四孝》中的“埋兒奉母”釋義,點擊可查看大圖

各位,以上都不是什麼國學,是過去兩千多年的陳舊社會體系與舊道德。如果這是國學,那種姓制度就是印度的國學,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就是美國的國學。與國學(中國學術)沒半毛錢關係。

國學,是中國的學術,它可以是先秦經典,是諸子百家,是駢文,是漢賦,是唐詩,是宋詞,是元曲,是明清小說,更廣義一點,更可以是中醫、農學、書畫、音樂,但悲劇就悲劇在,它的概念太寬泛了,以至於被“國學培訓班”的生意人們鑽了空子,讓莊子和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相遇,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荒謬的事?

從豫章書院、撫順傳統文化教育學院到溫州女德班......讓人不禁感嘆:“國學”之爭,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就已經來了一輪,原以為魯迅先生的一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已經達成共識,沒想到,100多年後,咱們又要從頭爭起,該掉的坑一個沒拉下!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弟子規二十四孝女德等“偽國學”這麼有市場?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某寶搜《弟子規》就能搜到月銷量過萬的國學啟蒙套裝

因為它暗合了國人家長的無知、無能和權威主義至上的心理,與其說他們願意“教育”孩子,不如說他們想“馴化”孩子。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崇文的家長送孩子去國學培訓班,尚武的家長就直接送他們去楊永信那裡接受電擊了,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拿潘蔚的這本書來說吧,本來我還在疑心,人家也許真的開悟了,得了教育子女,完美生活的真經呢?

然而她的書裡是這樣寫的:

懷孕的時候抄寫唸誦《地藏經》,將來的孩子會健康聰明,現代研究發現,誦讀經典能產生能量波,直接推動生命趨向良善光明!

五星紅旗代表金木水火土,對應仁義禮智信,所以五星紅旗本身就是對五德的弘揚!(???)

女孩兒生來只能做女兒做妻子做母親,卻不能做自己;如果家裡有什麼問題就是女孩的坤德不夠,還要向自己的丈夫懺悔;女孩兒就應該做飯煮茶柴米油鹽相夫教子……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看來網友並沒有冤枉她。這些缺乏科學常識卻言之鑿鑿,以及散發著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言論,並沒有跳出我們熟悉的“偽國學”的範疇。

可家裡幾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們,拋棄了綜合學科的素養、拋棄了高考、拋棄了國際學校、海外留學,而去接受這種毫無思辨精神,充滿腐朽氣息的洗腦言論,這是進步還是倒退?這是滿足了父母的臆想還是真正的學習?就算家裡有礦,將來有能力繼承嗎?

最後:拋開“國學”二字,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選擇中國傳統文化?

我認為,

第一是創造性地去學,不要條條框框,不要沉重的歷史負擔。抖音已經席捲世界,微信人人在用,我們的少年面對世界的時候,不用再拿出舞獅、旗袍、餃子、燈籠這種古董元素了吧?

第二是批判性地去學,不要偏聽偏信,分清什麼是垃圾什麼是精華。現代教育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批判性思維”,而我國學術裡早就有這個思想了。《中庸·第二十章》對此已有非常經典的論述,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這就是批判性思維最早的解答。

孫楠送女兒上女德班:國學也許是一門生意,但別拿孩子做實驗

青年學者押沙龍說得好:

用好奇的心態學東西,會越學越聰明;用崇拜的心態學東西,會越學越傻。國學愛好者往往讓大家學習之前先有一個崇拜的心態,這就容易學傻。為什麼有些家長覺得學國學有大用?因為不懂。為什麼有些專家也覺得學國學有大用?因為職業。學國學可以讓孩子變孝順麼?有可能,但代價是讓孩子變傻。

1月23日,徐州市教育局回應表示,華夏學宮具備的是培訓資質,並非辦學的教育資質,學生若處於義務教育的年齡,應上義務教育的學校。

據悉,徐州市、銅山區兩級教育部門組成的調查組,目前已進入“華夏學宮”展開調查。

網傳孫楠也有 “華夏學宮”的股份,那反倒好,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為了推介他國學大IP而說的一個故事,故事講得拙劣,顯然已經崩了,但是孩子的前程呢?

愛娃,“爸爸真棒”兼職記者,混血娃媽,資深媒體人,某國際化教育刊物前主編,國際化教育研究愛好者,她認為所有關於教育的追問都會回到我們自身。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爸爸真棒 ID:babazhenb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