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雷東寶興辦鄉村企業的過程真實嗎?

《大江大河》雷東寶興辦鄉村企業的過程真實嗎?

熱播劇《大江大河》很多朋友都在追,本劇劇情的開展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場景:雷東寶在小雷家村帶領群眾興辦企業,發家致富。宋運輝大學畢業後被分派到金州化工廠,從而利用自己的專業施展抱負。還有一個就是楊巡,一個特別有商業頭腦的小夥子做生意的故事。

那麼雷東寶帶領群眾興辦的企業都有哪些?有磚廠、預製板廠、建築隊,還有後來力排眾議興辦的電線廠。其實,磚廠、預製板廠以及(面向農村的)建築隊,技術含量都不高,的確都是可以由一幫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輕而易舉就可以辦起來的項目。

而電線廠就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了,所以雷東寶到處去挖技術人員,給予當時來說的高薪待遇。本村人和技術員發生了衝突,還讓本村人給其下跪賠禮道歉。後來,他們的電線廠終於在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這應當是真實的,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都是由當年小型的、和雷東寶他們的企業性質一樣的集體企業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比如現在鼎鼎大名的海爾集團等等。

《大江大河》雷東寶興辦鄉村企業的過程真實嗎?

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農民興辦企業發家致富,《大江大河》中體現的是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靠像雷東寶這樣的能人(也是強人)帶領。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有一種方式也使很多農民發家致富了,而這種方式似乎主要不是靠能人的帶領。

本人的鄰村很多人家都生產泡沫塑料,就是那種白色的、很輕的隔熱建築材料。他們在全國各地開廠子做這種建材,有的還開到了國外,賺的錢當然也很多。有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問他們村的一個熟人:你們村咋就開始做這個了?因為我覺得農民種地行、養殖行,但開辦工業項目,哪裡懂技術啊!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做這個呢?而且還做的挺成功。

沒想到這個熟人說:其實原來有生產隊那會兒,我們村就做這個,那會兒屬於副業。後來生產隊解散了,還有一些人堅持做,現在終於做大了、也賺了不少錢。原來如此!他的一席話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大江大河》雷東寶興辦鄉村企業的過程真實嗎?

我是70後,小時候見證農村過生產隊是什麼情形:壯勞力下地幹活,婦女、老人從事畜牧業以及生產隊的副業,其實就是技術含量不太高的手工業。比如我們三隊的副業是做放中藥丸子的小藥盒,二隊做啥您猜猜!做保險櫃!都是不需要太多精密儀器設備以及多高深的技術就能做的項目!

我們鄰村剛才說了做泡沫塑料、鄰縣做絲網,他們都做成了全國知名的產業基地,而最初他們都是從生產隊那會兒就開始做的!而我們村的種種副業,都在生產隊解散後敗落了,假如能夠堅持做下去,那會是怎樣的景象?如果堅持做下去,也不需要能人的帶領,反正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最多幾個當家子兄弟一起做就行了。

換個角度說,早在生產隊那會兒,上層就對農村的產業佈局、產業結構的升級有所考慮,讓農民就地城市化,也就是現在經常說的城鎮化!《大江大河》中小雷家村的壯勞力其實後來都不用下地幹活了,而是在本村的廠子中當工人。當然了,還是那句話劇中小雷家村村民身份的轉化,需要一個能人的帶領。可問題是,哪裡有那麼多的能人啊!沒有能人,就不能發家致富了?

《大江大河》雷東寶興辦鄉村企業的過程真實嗎?

在現實當中,前人給鋪好的路,很多地方或者大部分地方沒有一直走下去,還把原來的設備砸吧砸吧分了、當廢鐵賣了。而且本村也沒有像雷東寶那樣的能人,所以收入也很一般,遇到子女上學、疾病或者其他天災人禍都抗不過去,經常是負債累累。而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的地方,真的是發家致富了。

而這種致富的方式,是《大江大河》所沒有表現的。也許該劇編導認為,後來者的發家致富,和前人沒有半點兒關係,可現實果真如此嗎?

今天,謹以此文紀念老人家的誕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