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萬億元!1月新增信貸創歷史新高,會不會降息?央行迴應來了

3.23万亿元!1月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会不会降息?央行回应来了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央行15日公佈了1月金融數據,亮點頗多:

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創單月曆史新高;

1月末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

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4.64萬億元,比上月多3.0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

對於是否有降息的可能,央行回應稱,首先要更加關注實際的貸款利率的變化,去年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各種貨幣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貨幣市場利率是下行的。同時也要看到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推動基準利率和存貸款的市場利率兩軌合一軌。

1月新增信貸為何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1月貸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於宏觀調控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傳導出現邊際改善和一些季節性因素影響。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人民銀行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銀行信貸供給存在的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銀行普遍有‘早投放早受益’、爭取‘開門紅’的經營傳統。”孫國峰表示,從歷史規律看,1月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屬於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慮到春節因素,應把1、2月甚至一季度的數據統籌考察,不宜對單月數據過度關注。

從市場和監管環境看,中信證券固收首席研究員明明表示,資金面持續寬鬆疊加資產荒,銀行去年年底的部分投資項目開始啟動;另外,對永續債的鼓勵緩解了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銀行信貸投放能力提升;監管對小微及民企貸款的鼓勵也使得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此外,2018年以來票據融資火爆,為了補充大量存量票據的到期,銀行年初對票據投資的規模仍保持在高位。

明明表示,一般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較多,主要受信貸額度和盤點結算的影響,前一年擠壓的融資需求一般會在下一年1月釋放,為了避免優質客戶流失,在年初優先對其投放信貸。另外,在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則下,1月銀行衝信貸的動力較大。

央行回應會否降息

當前穩健貨幣政策的取向並沒有發生改變。孫國峰強調,貨幣條件要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緊。要根據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要求,實現總量適度,優化信貸結構,同時還要兼顧外部均衡,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

孫國峰說,從總量看,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體現了逆週期調節的要求,節奏上也有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宏觀槓桿率保持穩定,談不上“放水”;從信貸結構看,主要是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製造業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明顯加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提升,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同時,較好地處理好了內外部平衡的關係。總的來看,貨幣政策探索並積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經驗。

對於是否有降息可能,孫國峰迴應稱,要更加關注實際的貸款利率的變化。去年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各種貨幣政策措施,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可以看到貨幣市場利率是下行的。

債券市場比如企業債券利率、貸款的利率走勢是下行的,特別是在去年最後4個月,貸款利率下行態勢比較明顯,尤其是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今年1月數據繼續保持這個趨勢,可以看到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利率是下行的,企業的融資成本是下降的。

孫國峰強調,推動基準利率和存貸款的市場利率兩軌合一軌,這個過程中要更多發揮央行的政策利率對市場利率和信貸利率的傳導作用。從實際效果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這兩個角度看,可以多關注實際銀行貸款利率的變化。

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美國經濟運行有所放緩,“鴿”派聲音增強。對我國而言,這減小了央行定向釋放流動性或是降息政策後可能導致外部壓力增加的顧慮,為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偏松調整,提供了新的空間。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隨著主要發達國家央行相繼轉“鴿”,我國央行貨幣政策調控靈活度進一步增加,預計央行一方面會繼續使用數量型貨幣政策,通過定向降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等,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啟用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即通過調降OMO、MLF、T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降息,同時逐漸建立從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傳導的有效機制,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為何社融增速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月多3.0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高0.7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委託貸款降幅縮小,信託貸款由負轉正。這是今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出現的新特徵。1月委託貸款減少699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減1511億元和10億元,下降勢頭明顯放緩;信託貸款增加345億元,是連續十個月減少後的首次增加,比上月多增833億元。“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受結構性去槓桿影響,表外融資經歷了快速回落。從數據趨勢來看,預計表外融資增速雖仍在下降,但降幅會有所收窄。”

多位專家表示,社融增量超預期主要源於人民幣貸款的大幅增長。明明認為,在細項上,非標收縮態勢有所放緩,其中委託貸款降幅收窄、信託貸款由降轉升,未貼現承兌匯票規模回升幅度繼續擴大。在政策引導及資金面持續寬鬆的影響下,信用債市場信心有所恢復,企業債淨融資繼續增大,同比多增4990億元。

連平表示,1月信託貸款由負轉正,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延續上月的增長勢頭,長達10個月連續負增長的表外融資由負轉正。這可能意味著前期金融去槓桿和監管加強的影響已經減弱,過去一些與新規衝突的業務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處置和清理,表外融資功能未來將逐漸得以恢復。受外部環境影響,美國經濟預期調低,美聯儲本輪加息可能逐漸步入尾聲,人民幣近一段時間以來對美元的升值,可能是外幣貸款由負轉正的主要動因。

M1與M2的剪刀差擴大原因何在

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

“1月M2增速回升是前期貨幣政策效果的集中體現。”阮健弘表示,一是央行適度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在2018年多次出臺政策釋放流動性的基礎上,今年1月再次降準釋放流動性1.5萬億元,開展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這些措施都有利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商業銀行加大資金運用,表內信貸、債券投資和股權及其他投資增加較多,推動M2增速提升。

數據顯示,1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54.56萬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個和14.6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M1增速創新低,主要與春節前的季節性特徵有較為密切的關係,較多企業活期存款可能由於節前大額支付行為轉移至居民賬戶,並不代表企業經營活力不足。

阮健弘表示,M1增速回落主要反映全社會流動性的結構變化,不代表流動性總量規模的變化。1月底臨近春節,是企業發放薪資、獎金的高峰期,當月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2.03萬億元。這一點從個人存款和M0的大幅增長也能得到印證。1月個人存款大幅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5.5%;M0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2%。應該說,今年春節老百姓持有資金較以往更多,手頭更寬裕。

3.23万亿元!1月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会不会降息?央行回应来了

➤巴菲特索羅斯最新持倉曝光:一位“追漲殺跌”,一位清倉蘋果微軟,所有機構都在賣科技股

➤又一城市加入!深圳擬發佈電子菸禁令,千億資本難上風口?

➤【中證盤前】道指跌逾百點;新湖中寶大幅上調回購金額;兩公司獲舉牌;停牌3年,*ST新億申請復牌“被否”;ST康得新付息存不確定性

➤重磅!中辦國辦發文,銀證保齊上陣,民企融資迎“黃金十八條”

➤綠地121億接盤!3000億中民投甩賣資產,或引入資產管理公司戰投

3.23万亿元!1月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会不会降息?央行回应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