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我們在看房、選房時,售樓顧問經常會提到各種面積,什麼建築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使用面積、進深、開間等等,聽得人是一頭霧水。

今天,老金就跟大家聊一下關於房屋尺寸的那些秘密。

各種“面積”別再傻傻分不清

1、建築面積:指的是戶型圖中建築物各層水平投影面積的總和。

這裡包括了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附屬部分。只要有上蓋的樓板和維護的牆壁,且層高≥2.20米時,都算作建築面積之內。建築面積也是開發商的銷售面積,我們買房之後,印在房產證上最醒目的面積也是建築面積。

2、套內面積:即“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是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相加得到的。

注意,套內陽臺建築面積都是按一半來計算,因此平時開發商常說的“贈送一半陽臺面積”,其實贈送的是沒有計入套內面積的另外一半陽臺而已——這就是開發商的小套路。

目前,我國只有重慶市是按照“套內面積”計算面積單價的。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3、套內使用面積:顧名思義,即可供我們使用的面積大小,也稱“地毯面積”——能鋪地毯的地方,就能實際使用。

為什麼套內面積比建築面積小很多,但我們還要按照建築面積去掏錢購買,中間的面積被誰“偷”了?答案就是“公攤面積”。

4、公攤面積:即建築面積與套內面積的差值。在商品房銷售時,計入銷售的公共建築空間的面積,主要包括樓梯間、電梯井、設備間、公用走廊等。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公攤面積,多少最合適?

公攤面積如果太大,則意味著套內使用面積太小,買房時多花一筆“冤枉錢”。但如果公攤面積過小,則意味著公共空間被壓縮而變得侷促,並影響業主之間的私密性。

那麼,公攤面積多少最合適呢?一般來說,衡量公攤面積是否合理,主要看對應樓盤、房屋狀況與“公攤係數”。公攤係數 = 公攤面積÷建築面積。

六層及以下的建築,大多沒有配置電梯,因此公攤係數相對較小;而高層住宅由於有地下儲藏層,且電梯、機房、消防過道等公攤較多,係數會比較大。

再者,如果整棟樓都是大戶型,牆體就相對比較少,因此公攤係數也不會太大。

一般來說,別墅的公攤係數是最小的,一般只有1%~8%;7層以下的住宅,公攤係數約在7%~12%之間;7層~11層,公攤係數約在10%~15%之間;12層~33層,公攤係數約在15%~30%之間。

如果住宅樓出現高於35%的公攤,則屬於非常不合理的情況,大家在看房選房時一定要自己算一算。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戶型“尺寸”的秘密:開間、進深與協調係數

說完了房屋的面積,我們再來聊聊戶型的“尺寸”。

在買房時,有經驗的購房者都講究戶型要“方方正正”,這個“方正”就涉及兩個尺寸:開間、進深。

我們把房間的主採光面積稱為“開間”,與其垂直的長度稱為“進深”。您也可以簡單理解為,

開間就是房間主採光的面,即房間的寬度;進深就是房間的長度,相當於從房間門走向最裡面那堵牆的距離。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些朋友喜歡大房間,但理論上講,為了保證住宅擁有天然良好的採光與通風條件,進深不宜過大。在層高和開間已經確定的條件下,如果進深設計得過大,則很可能讓房間過於“狹長”,甚至光線也無法覆蓋一半的房間。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鎮普通住宅的進深,都限制在5米左右。當然,我們要對戶型按功能進行分區,然後單獨分析。比如,有人希望臥室越大越好,但過大的臥室會影響居住的安全感,私密體驗也相對較低。拿主臥來說,3.2~3.6米的開間,4.5~4.8米的進深是合適的。臥室面積,最好不要超過20㎡。

重點說一下客廳和餐廳。由於這二者通常鏈接在一起,合計的進深如果超過15米,則中間部分容易出現“黑廳”,採光、通風效果會大打折扣。為了避免這種現象,進深最好保持在13米左右,相對比較合理。

開間的話,給大家一個實際的參考:普通住宅的客廳,如80㎡左右的住宅,客廳的開間最大不超過3.9米;120㎡左右的住宅,開間應在3.9~4.2米是比較合理的。

在選房時,還應注意戶型的“協調係數”,即進深和開間之比,該係數在1.0~1.5之間是合理的。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大體來說,小於1說明開間太大,保溫效果有限,大於1.5說明太大,採光不好。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書房為了追求採光,進深可以小一些,戶型的協調係數可以小於1;而衛生間和廚房,由於人活動的時間較短,所以可以適當降低採光性,協調係數可以大於1.5。

層高與淨高:高度影響舒適度

層高,指的是下層樓地板面,到上層樓地板面之間的距離;淨高,指的是層高減去樓板的厚度。

商品房的層高大多是2.8米,如果層高過低,會影響採光和通風,進而影響室內溫度和溼度,而且在專修時基本無法使用吊頂、吊櫃,否則房間就會更顯壓抑,這都會影響我們居住的舒適度。

更誇張的是,有些30層以上的超高層住宅,按照建築規範需設置滅火噴淋設施,天花板下會裸露一根根鋼管,進一步吃掉層高。這些戶型,如果做完吊頂,再鋪完地磚,原先2.8米的層高一般只剩不足2.2米,個子高的業主甚至都無法伸直手臂,你說憋屈不憋屈。

公攤、開間、進深、層高……選擇房屋尺寸有門道

對於層高,還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我們人的“感知”。

比如,住慣了老房子2.4米、2.5米層高的人,搬到2.8米層高之後,肯定覺得寬敞高挑;但曾經住在3米甚至3.3米房子的人,如果搬到2.8米的住宅裡,肯定會覺得壓抑。

所以說,選房的過程,就是逐步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的過程,也是取捨的過程。沒有100%合適的房子,只有100%合理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