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限投”新規劍指中國

欧盟“限投”新规剑指中国

歐洲議會2月14日通過了一條歐盟新規,即當來自第三國的投資者對歐盟的某個敏感產業感興趣時,在歐盟委員會的支持下,歐盟成員國之間須加強合作。圖為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中心。(圖片來源:法新社資料圖)

【歐洲時報周文儀編譯】由於歐盟一些大國對非歐盟大企業集團——譬如中國華為——的擴張擔憂,歐盟在戰略投資方面將設立一套管理框架。

據法新社2月14日報道,歐洲議會當天以壓倒性多數(500票贊成、49票反對、56票棄權)通過了一條歐盟新規,即當來自第三國的投資者對歐盟的某個敏感產業感興趣時,在歐盟委員會的支持下,歐盟成員國之間須加強合作。

這條法律規定應於18個月後生效,然而其效力有限。歐盟委員會不可能阻礙某項投資,無論如何,最後的決定權仍操在成員國手上。

歐盟貿易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öm)指出:“當然,歐盟的這條法律完全中性,不是歧視性措施,但是我們面對與中國有關的問題,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秘密。”

法國、德國以及此前的意大利,注意到外國尤其中國的一些大企業集團,以較低的花費和它們看來不正當的手段收購其國內的某家企業,從而獲得一項專業鑑定或關鍵技術,因此長期以來要求歐盟制定相關法律,以便能夠篩查某些交易。

2016年,中國美的(Midea)家電集團以46億歐元價格收購了德國庫卡(Kuka)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著名的“德國製造”技術轉移到了中國。當時德國和歐盟只能興嘆,無能為力。

這條法案的報告人、法國籍歐洲人民黨(PPE,右派)歐盟議員弗朗克·普魯斯特(Franck Proust)當天在歐洲議會強調:“獲得基礎設施、戰略技術或戰略利益變成了一個政治目標”。“儘管這個問題敏感、有人有保留意見,而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歐盟決定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保持開放的態度。”

間諜活動

人工智能、自動化、納米技術、遠距通訊或農業土地,都屬於與這條新的歐盟法律有關的產業及行業。

具體來說,在某些條件下,如果外國投資涉及“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相關國家必須向其他成員國提供外國在自己本國投資的相關信息。

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可對這項投資提出意見,這可能對相關國家施加壓力,但最終決定權仍在這個相關的國家手中。

在歐盟國家擔心的中國企業中,華為是其中之一,這些國家懷疑中國可能通過華為的設備竊取使用國的機密。

馬爾姆斯特羅姆在表決前指出:“在關鍵科技基礎設施中投資(譬如華為在5G中投資),確實是這條新的法律可能討論的一個問題”,但“歐盟委員會對華為這樣的一家公司沒有立場”。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安德魯斯·安西普(Andrus Ansip)去年12月曾指出:歐盟應該對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擔憂”,因為在安全問題上可能有風險。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當天強調:“我們得以迅速達成一個協議,說明我們迫切需要在歐盟範圍內制定一些新的規定。”

目前歐盟中有14個國家在自己本國內設有一套篩查機制,可以反對有關的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