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文、戎章榕

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書畫家與禪師的禪墨一味

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典故,一般人都耳熟能詳,由此衍生出“禪茶一味”。對此,本性禪師也寫過一篇《禪茶一味》的文章,並進一步延伸為“禪墨一味”。

本性禪師的書法在佛教界說不上獨樹一幟,但至少是別具特色,頗具法度,自成一家。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當佛教與書法藝術結合之後,佛法的傳播更為普及;書法家們受到佛教的影響,常以佛教為題材來豐富書法的內容,又使得書法藝術更增意趣與內涵。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佛教僧侶擅長書法者,多不勝數。比如,南北朝的智永禪師奠定了唐朝以來千餘年草書的筆法,開後代書法家愛寫“千字文”的風氣;唐朝的懷素禪師,是我國僧侶中對書法藝術史影響最大者;近代有被弘一大師稱讚的 “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以及弘一、明暘、趙樸初……

說起對書法的興趣,還得追溯到本性禪師的青少年時期。剃度出家後,他在興福寺養成練書法的習慣。來到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又欣遇常務副院長茗山法師。茗山法師的佛學素養、修持功夫及書法造詣,令本性禪師深為崇仰。本性禪師開始向茗山法師學習魏碑。佛學院設於六朝古剎棲霞寺,有石窟佛雕,有石塔,有巖刻書畫,本性禪師悉心揣摩,潛移默化,書藝精進。進而又到中國佛學院研習,再向白光上人學習隸書。

將書法作為修證之道。本性禪師認為練書法雖非修佛法,但練書法通於修佛法。為此,他將書法的練習列於止觀的修行項中,時間一般安排在午餐與晚餐之後。他說,常言道,書法通禪,是道是法,是心性的流露;也是聞思修、戒定慧的過程;寧拙毋巧,寧樸素勿華麗;講究灑脫、自在;其境界應是清虛、脫俗。他擅長書寫的“禪”字,尤見功力、有個性、顯境界。

一日,他將書法作品在微信中曬出,並說民族英雄林則徐以抄經為日課,可見,書道契於禪道。其實,作為一種修行方式,歷代書法名家,大多都抄寫過相關佛教的經典或碑文書帖的。王羲之曾書《遺教經》,張旭抄過《心經》,柳公權亦書有《心經》《金剛經》和《清淨經》,蘇軾所書的更多,有《心經》《金剛經》《華嚴經》等經、序十餘種傳世,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米芾等概莫能外。書法易於收攝身心,它不同於一般寫字,從磨墨、執筆到下筆,都必須專注,不可輕忽。因此,在書法中,即可收攝精神,達到一個靜穆的境界,身心安泰舒暢。所以,書法也是一種修行方法。書法是心靈的跡化,是修心的結果,是禪師心靈境界的昇華。

書法有助於弘法。本性禪師的書法自成風格後,向他索要書法作品的朋友日漸增多。一般情況下,本性禪師都是來者不拒,欣然應允。翰墨因緣,普利眾生。他以書法為媒介,以佛教內容弘揚正氣,教化人心。他題寫最多的是“佛”“禪”“和”“福”“吉福”“如意吉祥”“福慧俱足”“止於至善”“為善為樂”等內容。

2018年將至,本性禪師又提前作了準備,用筆墨向四眾弟子祝福,在他最喜歡書寫的“家和萬事興”“吉福”中,又多了“吉善”。“吉福”與“吉善”是他為僧理念,也是他廣結善緣的不二法門。每當辭舊迎新之際,他就將祝福的墨寶印刷幾萬份,2017年更高達7萬多份,有求必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本性禪師偶然從他人的門扉上瞥見自己書寫的對聯或條幅,甚至在莊重的公眾場合上也見到,他的內心是何等欣慰!這正應了那句話,予人快樂,於己快樂。

本性禪師的書法不僅在國內有相當的擁躉,而且在國外也有一定名氣。泰國僧王智護尊者上座、日本國會眾議院議長伊藤宗一朗先生等不僅欣賞他的作品,還樂藏他的大作。他的翰墨作品,還被美國、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灣地區的有關機構、團體和個人收藏。

這大概是他因禪墨佛事、禪墨心影的緣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