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從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幾乎沒有哪一件事可以和李鴻章脫離關係:從翰林院出來回鄉督辦團練,接著組建淮軍,鎮壓太平軍、平息苗亂,督辦洋務,籌建北洋艦隊,遣學生赴美留學(其中包括後來京張鐵路的設計師詹天佑等人),馬關議和,簽訂辛丑。可以說,李鴻章,是晚清政府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是慈禧肆無忌憚的資本。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李鴻章

他在處理國內事情,可以說是處處受打壓,他所要做的事情,很多都會觸及到頑固派的既得利益,儘管有慈禧罩著,但君臣間的猜忌總不會少,如修建鐵路,頑固分子以破壞京城風水為由,一直被壓著,甚至後面還出現“馬拉車”的鬧劇。

但在處理外交事務上,李鴻章可以稱得上是晚清外交第一人,他也是中國近現代“兩個半外交家”中的一個(周恩來一個,顧維鈞算半個),晚清海外諸國,“只知有李”,對於處理外交,李鴻章可是比他的老師曾國藩要聰明得多。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天津望海樓教堂

1870年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險些晚節不保,在同李鴻章交接時,曾問李:“你於洋人交涉,準備怎麼辦?”李回答說:“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只同和他的痞子腔。”靠著這種痞子腔,李鴻章成功處理好了“天津教案”。

此外,李鴻章還是近代保護華工的第一人。

在接到在秘華工發出的求救信和控訴信後,李鴻章通過外交手段,在1874年同秘魯方面簽訂了《中秘查辦華工專條》,並且後來還派容閎、陳蘭彬到秘魯去調查條約的履行情況,得知在秘華工的實際情況沒有多大改變後。在1875年,同秘魯使臣艾勒莫爾交涉,表示如果不能保證在秘華工的合法利益,將取消和秘魯方面的一切合作。

再後來,在秘華工的權益得到了保障,有了屬於自己的私人財產,儘管還是會受到一些壓迫,但相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天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重裝亮相!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受邀遊歷世界諸國。

在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兩次秘密召見李鴻章;

在德國,德國舉行盛大儀式歡迎李鴻章,德皇親自邀請李鴻章閱兵;

在荷蘭,皇太后親自設宴邀請李鴻章;

在比利時,軍火商送其一門新式大炮,比利時國王設宴款待李鴻章;

在法國,7月17日,法國外交部在埃菲爾鐵塔設宴款待李鴻章。

在美國紐約,正在休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得知李鴻章到來,馬上結束休假。

以當時清政府的綜合國力以及在世界諸國中的地位,李鴻章能有此待遇,可想而知,李鴻章的外交能力有多強。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史料展

李鴻章為後人所詬病最多的,莫過於簽訂馬關和辛丑條約了。簽訂馬關,每當日本提出賠償內容後,李鴻章都會發電報請示光緒帝,只要沒有光緒帝同意,李鴻章是絕對不敢在條約上簽字的,可以說,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只是清政府的“替罪羊”,因為朝中誰都知道,誰簽了這個名,誰就將為世人所唾棄。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

七十多歲的老人,在日本還被一個小浪浪打了一槍,這一槍,將賠款的金額足足減少了1億白銀,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時,可以說是儘自己全部能力去減少賠款了。

簽訂辛丑,八國使臣指名道姓要和李鴻章談判,要知道,此時的李鴻章已經病得非常嚴重了,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把原本10億白銀的賠償直接減少到4億,4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數字,當時中國人口號稱四萬萬,七十多歲的老人含淚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鴻章:晚清外交第一人,卻被無數後人所誤解,甚至被罵成賣國賊

李鴻章被外國人稱為“東方俾斯麥”,可他一生卻以悲劇收場,自己也落了一個“千古罪人”的罵名。少年科舉,中年戎馬,老年洋務,悲國事飄搖,無奈自詡糊裱匠。生於晚清,可以說是李鴻章的無奈吧,但也鑄就了李鴻章的成就。

臨終前,李鴻章寫下了一首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亂,八千里外弔民餐。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就是這樣一位晚清外交第一人,卻因為中學期間不繫統的歷史教學,使得很多人對李鴻章的瞭解只停留在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簽訂《馬關條約》的“賣國賊”上,這不得不說是應試教育的一個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