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幾乎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頭部平臺們就把Vlog推上了炙手可熱的位置。

先是B站在首頁上發起了30天Vlog挑戰,並在頻道頁給了Vlog一個和“廣場”版塊並立的單獨分區,這個位置顯然已經說明了B站的態度;隨後微博“V影響力峰會”上繼續加碼,宣佈在2019年的視頻扶持策略中,要給Vlog工具、培訓、流量、商業化等多方面的扶持。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實際上,從Vlog教父在youtube上的作品爆火到引入國內,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了,但Vlog一直比較小眾,像冬瓜、cbvivi、井越、飛豬這樣的知名度較高,且起步比較早的Vlogger,也沒有為大眾所熟知。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直到歐陽娜娜、李易峰等成為創作者,平臺也開始加入進來,才使Vlog火了一把,大有跟抖音、快手一爭高下的氣勢。不少投資人也在問,有沒有看到比較好的Vlog矩陣?會不會成為風口?

但真正置身於這個領域的內容創作者們並沒有那麼樂觀。他們認為,Vlog正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商業模式不清晰,而在內容創作標準上,要比短視頻要求更高。

早期Vlogger冬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Vlog會火,但不會成為風口;另一位創作者cbvivi也不太看好vlog與資本的結合,他表示,Vlog不適合內容創業。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要知道,與一般的短視頻相比,Vlog要求有故事性,要記錄一個連貫完整的事件,可以理解為非虛構類視頻。這就比抖音、快手這些工具性產品有更高的門檻。

也許,Vlog只是一場由平臺推動,自上而下的狂歡。

Vlog元年:平臺加碼,迎來第一個小高潮

半個月前,就在一年一度的微博“V影響力峰會”論壇上,擁有200萬微博粉絲的竹子,在眾多行業媒體,以及互聯網圈大佬面前做了一場名為“一個Vlogger的成長史”的演講。

當天的主論壇裡,一共有六場大V演講,但相比於其他的短視頻紅人、明星乃至圖文博主,竹子則顯得比較特別,因為她代表的是一個上一年還未曾在微博峰會出現過的新品類:Vlog。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電話那頭的竹子笑聲爽朗:“這短時間找我採訪的人還挺多的,尤其是峰會之後,感覺知道Vlog這個詞的人越來越多了。”

去年11月末,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的矩陣號營銷娛子醬曾經報道過Vlog(點此藍字進行復習)。彼時雖然已經出現瞭如一閃、Yoo視頻這樣的垂直尾部平臺,但頭部平臺動作寥寥。但短短一個月以來,微博、B站或甩出自己的扶持措施,或進一步加碼。就連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也開始測試內測長視頻,被業內解讀為,有可能是為了向Vlog和豎屏劇方向發展。

事實上,單從國內Vlog的發展曲線來看,2018年確實是它落地中國以來的第一個高潮。

竹子算是國內第一批Vlogger,從2016年3月她就開始玩Vlog,在此之前她已經是擁有幾萬粉絲的攝影博主。“已經做了兩年半,直到2018年才感覺到自己因為Vlog走紅,而不是之前攝影博主的身份。”

竹子的經歷對應也正是Vlog的發展曲線,據B站COO李旎對外公佈的數字,今年,在B站上,Vlog2018年的投稿量比2017年增長了16倍,播放量增長了18倍。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Vlog大受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是因為這種記錄日常生活的形式非常真實,在內容上本身就有區別於PGC的特點;二則是現代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孤獨和焦慮,持續真實的生活分享,能夠讓他們產生被陪伴和參與他人生活的感覺,如果說15秒短視頻的“快”能給大眾高強度的刺激,Vlog日常化的“慢”則能緩解現代人的焦慮和孤獨。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至於在變現模式上,據竹子表示,其實跟一般的短視頻變現區別不大。粉絲達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通過廣告進行變現。“我有個朋友八月份開始玩Vlog,半年左右積累了五六萬粉絲吧,到現在已經接了三四個廣告了。”

或許正因為這些特點,在2018年,Vlog不僅經由一批頭部Vlogger在用戶中有了一定的小爆發,也吸引了一批全新的視頻創作者入局。

剛剛嘗試Vlog三個月的可可男孩告訴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此前他是活躍於微博上的圖文博主,從來沒有想過嘗試視頻。但到今年,他突然發現,身邊不少圖文博主和攝影博主都開始嘗試起了做Vlog,也正是那個時候,他感覺到這股風突然起來了。

頭部Vlogger數量少,普及程度低

但和平臺熱捧,媒體關注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Vlog在大眾當中還依然“小眾”的現狀。

竹子目前在微博上擁有兩百萬多粉絲,基本已經代表了目前微博頭部Vlogger當中粉絲數量的頂端,大多數頭部的Vlogger粉絲數基本上都集中於一百萬左右,而在微博上,目前認證的Vlogger人數才不過3000+,無論從數量還是粉絲量上來說,目前的Vlog普及度依然很低。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而在另一主要陣地B站上,Vlog甚至很難算得上是一個獨立的內容生態。和微博不同,B站上的Vlog文化,並非由純粹的Vlogger帶動,而更多的是源於各個垂直品類KOL,尤其是那些在海外生活,同時在Youtube和B站上同步更新的博主。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用戶Smarticle告訴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她對Vlog這一品類的瞭解,最早源於她喜歡的幾個海外美妝博主Vickey,Rainie等等。而讓她持續觀看這些博主的Vlog的動力,根本上還是源於粉絲對KOL生活的好奇心,而非內容的有趣。

而如果打開B站的Vlog專區,就會發現裡面除了部分Vlog內容,還摻雜了許多美妝測評,並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分區。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除了B站和微博兩大頭部陣地之外,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平臺也將自己的,比如原本是攝影工具屬性的小影、VUE,又比如騰訊短視頻的“十三阿哥”Yoo視頻,甚至頭部Vlogger 飛豬還專門做了Vlog社區“一閃”。但半年過去,這些產品當中,甚至尚未跑出一個短視頻行業的腰部產品。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頭部Vlogger數量少,普及程度低,賽道上尚未跑出一個有機會的垂直平臺,這些事實都足以讓人覺得,Vlog實際上仍是一個尚未落到大眾的內容品類。所謂的的風口之談,不過是被熱捧出的假象。正如有人評價的,這似乎更像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但一位MCN機構的高管和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聊到此事卻坦言:“所謂風口本就是平臺造出來的,就像短視頻一樣,都是平臺看到了機會,通過助推才讓風吹起來的。”而對短視頻行業的入局者們來說,它們現在正急於尋找到一個新的內容品類,來改寫行業當前的困境。

畢竟在過去的半年裡,短視頻也進入了下半場。而無論是上半場的贏家,還是輸家,都面臨著新的瓶頸。

頭部短視頻焦慮於用戶規模增長放緩,企圖爭奪新陣地。例如快手推出了宇宙視頻和Uget、蹦迪等產品,試圖在月活增長陷入放緩後,在文藝風和潮流掛中攻佔一二線年輕人的市場。而腰部短視頻則苦於在格局已定的情況下,究竟從何處突圍,才有可能創造機會。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此外還有想再造一個類似於抖音的產品,但結果已然宣告了這種同質化競爭模式的失敗。因此,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各家又開始轉換思路,試圖通過主攻各個垂直類的領域,來和頭部形成差異化的競爭。陌陌推出了語言類的短視頻,昔日巨頭美拍則宣佈轉型為泛知識類視頻平臺,淘寶推出了導購短視頻鹿刻,就連B站都在日前推出了二次元短視頻“輕視頻”。

無奈的是,這些新產品,幾乎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在上述MCN高管看來,之所以一些平臺試圖扶Vlog上馬,就是因為這一品類可能是和原有的像抖音這樣的頭部平臺調性不是同一類,因此有可能成為其他平臺狙擊的突破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抖音試圖拓展自己的產品形態,去在Vlog這樣的新內容形式上尋找機會,也無可厚非。尤其是在國內目前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一個“說到Vlog就能立刻想起的”的代表性平臺,這個領域仍然還是一片藍海。對平臺們來說,一旦能夠將這個風口“造起來”,或許就會帶來新的流量池。

Vlog塵埃未定

行業格局未定,或許正是讓不少平臺急於在這個新品類上施展身手的根本原因。但要把一個品類“造起來”,靠的可不是平臺對它前景的看好,而是對它當前侷限性的對症下藥。

如果細究這個仍處於初階的市場,就會發現Vlog的“小眾”首先來源於國內外視頻發展階段的差異。

此前有媒體分析,相比較於國外從長視頻—Vlog—短視頻的發展歷程,國內直接從長視頻跳到了短視頻,迅速降低了大眾的拍攝門檻,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短視頻能夠在近兩年迅速下沉,滲透到大眾人群當中的本質原因。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相比於短視頻,長度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Vlog顯然在拍攝門檻上和製作成本都會更高。在向大眾的創作普及上,也會更為困難。

因此,想把Vlog這個流量池做大,讓更多人參與進來,首先可能就需要平臺想方設法在拍攝剪輯工具和內容形式上降低門檻,才有可能讓這一舶來品真正落地。

其次,作為新生事物,國內創作者對這種內容形式的瞭解也比較有限,優質內容創作者更加稀缺。在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和多位Vlogger的對談中就可以發現,他們在最初製作Vlog的時候,甚至都還不瞭解這一形式具體要包含哪些要素,個人在嘗試的時候,也基本上是處於緩慢的學習中。

這種不瞭解,就導致了國內雖然也有一些博主嘗試了Vlog,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比如知名美妝博主認真少女顏九在B站上的Vlog內容,就遠低於她所發的美妝視頻播放量。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在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採訪的MCN高管中也有人表示,雖然他們也想要趁著平臺的紅利期,去嘗試這一新形式,但是面對這個新品類,他們也還在摸索當中。

除此之外,在內容質量上,與Youtube上的頭部Vlogger相比,國內的Vlog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對平臺們而言,除了目前給予的流量和廣告變現上的扶持,更為重要的可能是為創作者提供內容形式上的普及和幫助。

事實上,在2018年的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就已經率先宣佈了未來將成立Vlog學院,併成立Vlog導師團隊,定期為對Vlog有興趣的內容創作者,提供線上和線下的定期培訓。與此同時,微博還會聯合校園,面向學生群體發起“校園VLOG大賽”活動,邀請導師在線社群交流,未來還將聯動微博其他垂直領域展開更多線上線下活動。但在這一方面,其他平臺還尚未有更多的動作。


平臺造風口,Vlog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狂歡?


對這個才剛迎來第一輪快速增長的新品類來說,談爆發顯然還為時過早,但它顯然已經被選中在下一輪短視頻行業的競爭砝碼之列。而它是否真能緩解平臺的焦慮,改寫短視頻的格局,讓平臺把風吹起來,就要看各個選中它的平臺能否補上它的硬傷,讓它真正在國內落地生根。

“目前國內的Vlog在創意和形式確實和國外有不小的差距。這句話不太好聽,但你不能否認它中肯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