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無邊原野上,任何一點火星兒,都可能綻放萬丈光芒。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許多事物誕生時看似微不足道,卻孕育著強大發展基因。遙想20年前,阿里創立之初,誰會想到其能打開如此大的市場空間,深刻改變消費方式、甚至是產業模式;21年前,騰訊誕生,相信也很少人想到,QQ、微信能顛覆數千年的溝通模式,讓社交變得如此簡單又豐富。

更鮮活的體現,還在乳業。從無到有,由弱至強,中國乳業40年的旺盛生長力令世界矚目:在強敵環伺的市場中,挺過三聚氰胺劇痛、國際巨頭碾壓,產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品質創新成為關鍵詞,不斷崛起走上振興之路。那麼,支撐這股生長的動能來自哪裡?

每一個優秀乳企的星火燎原,繪就了國產乳業的壯美煙火。比如,剛剛引燃資本熱情的

新希望乳業(新乳業, 002946.SZ),1月25日強勢登陸A股,成為國內第12家乳業上市公司。相比2001年成立之初的區域一隅,新希望乳業以“鮮戰略”為核心,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整合創新,探索出多區域全產業鏈協同的發展模式,給處於洗牌期的眾多乳企帶來啟迪。開市4天,4個漲停的背後,支撐這股資本熱情的核心要素是什麼?新希望乳業是否具備了“大牛股”的潛質?資本勢能下又為行業帶來哪些改變呢?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自古至今,每逢大事,敲鐘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儀式。對於企業而言,最激心魂的鐘聲,莫過於資本市場的那一敲。

2019年1月25日上午,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迎來了這個時刻。

新乳業( 002946.SZ)在深交所舉行敲鐘儀式,又一顆資本新星亮相A股市場。開盤僅6分鐘,新乳業股價漲幅達43.85%至7.84元,市值輕鬆突破67億元人民幣。截止2019年1月30日收盤,股價升至10.45元,總市值89.21億元。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開盤4天,4次漲停,資本市場的熱情可謂高漲。而深交所提供的數據,早有預兆:新希望乳業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1282.1742萬戶,有效申購股數約為1.27636661億股。由於網上申購戶數過多、申購股數過大,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4983.67倍,高於150倍。

坦白說,新希望乳業上市連續爆紅,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目前區域性乳企的平均表現相對平淡,例如同為區域性上市乳企的燕塘乳業,預計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降40%—70%;科迪乳業的股價更是跌至不足3元。對比之下,新希望乳業上市的大漲令人側目。

那麼,憑什麼新希望乳業得到資本的青睞呢?仔細梳理之下,新希望乳業的核心競爭力成了重要考量,連續飄紅的背後有五大要素的支撐。

首先來看新希望乳業的發展戰略,與其他區域性乳企偏安一隅,深耕本地相比,新希望乳業從一出生,就踏上一條不同尋常的新道路。即選擇與多品牌協同發展,依託區域優勢市場建立消費者忠誠度的差異性競爭策略。同時,依靠低溫巴氏奶產品優勢主打“鮮戰略”,即在城市150公里“鮮半徑”內,主攻低溫奶產品的生產及全冷鏈運輸。正是這一差異化策略,讓新希望乳業核心競爭力與日俱增,滿足消費者痛點需求的同時,也奠定了國內市場的重要地位。這是其受到資本青睞的第一個要素。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教科書式的併購之舉

上述差異化策略的打造,離不開新希望乳業一系列戰略整合併購作為支撐。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最終歸於晉的歷史告訴我們:天下之事,雖合久必分,但分久也必會融合。

縱觀國內外的大型企業,要想快速發展,都或多或少有過併購經歷。但併購絕不是簡單的買賣行為,數據顯示,國際上企業併購的成功率一般只有30%,70%都效果不明顯或著失敗,主要問題在於行業、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

我國乳業中,併購行為業十分常見,但真正實現雙方共贏的也不多見,新希望乳業這方面有著較為充足的話語權。

將目光聚焦2001年,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開始乳業佈局,對其業務定位便是組建一支乳企聯合隊伍。也就是說,自誕生之日起新希望乳業就有了天然的整合基因。

從2002年開始,新希望乳業先後將四川陽平乳業、重慶天友乳業、安徽合肥白帝乳業、河北保定天香乳業、杭州雙峰乳業、青島琴牌乳業、雲南蝶泉乳業、昆明雪蘭、朝日乳業等15家區域乳企收編。截至目前,新希望乳業旗下共有35家控股子公司、13個主要乳品品牌、15座乳製品加工廠,12個自有牧場。其中包括西南最大的低溫生產基地郫縣工廠以及京津冀區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低溫工廠滿城工廠,整合“華西”、“雪蘭”、“雙峰”、“白帝”、“琴牌”等區域優勢品牌。

不難發現,新希望乳業併購的這些企業,規模、產品結構、盈利狀況、企業文化都有不同,並分佈在全國各地。如何有效整合、如何提質增效、發揮真正的協同效益呢?

這就要來談新希望乳業頗具特色的“快慢結合”理念。具體操作路徑上,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表示,併購整合方面,新希望乳業韜光養晦,從業務、品牌、團隊、文化各環節,一項一項捋,厚積薄發。市場反應及技術創新方面,遵循新、鮮、快原則,向用戶要靈感、向同行要經驗、向歐美要技術、向澳新要資源,用開放共生的姿態做有競爭力的品牌。

正是這一快一慢結合的戰略前瞻理念,讓新希望乳業打造出“1+N”聯合體模式,並延伸到了“基礎設施”與“價值體現”兩個維度上。

一方面,依託高度集中化的產業優勢,新希望乳業將其“鮮戰略”和食品安全管理經驗進行全國化複製,通過深入的產業鏈改造,推動當地乳品生產的智能管控和品質升級,實現統一的優質供應生態;另一方面,在資金、資源和技術扶持上加重本土化建設,在尊重當地市場的基礎上,實施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改造,高效響應區域市場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同時激活區域老品牌,發揮地緣化優勢。

不難發現,新希望乳業用類似“求同存異,兼收幷蓄”的併購思維,結合中國乳業市場體量大、分散廣、差異性大的產業特點,讓自身得以成功的全國性發展。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高門檻的競爭壁壘

這便是新希望乳業上市後股票一路飄紅的第二個要素。在銠財看來,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永遠是高成長性的未來。

部分區域性乳企之所以不被資本看好,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渠道、市場、產業鏈,員工等核心要素只在本地,或周邊地區佈局,這對自身成長性有很大侷限性,在資源開拓完成,當地市場進入飽和期,固有模式又無法複製,未來增長空間會越來越小,資本自然不會看好。

反觀新希望乳業,成功突破了這一發展瓶頸。“1+N”聯合體模式具有自身極強的複製性,以重點區域性市場為焦點,並向全國佈局,形成區域與全國互補的局面,成為自身獨有的競爭優勢。

更為主要的是,這種複製模式,難以被對手模仿。也就是說,這個模式入局門檻很高,有很強的競爭壁壘性。

由於乳企產業鏈較長,資產較重,併購對企業資金、技術等方面要求很高,一般乳企很難做到,如果僅進行品牌關聯合作,又可能出現類似煙臺完達山爆雷的隱患。新希望乳業之所以能成功做到,兩個因素是重要考量:背靠實力雄厚的新希望集團,資金方面可高枕無憂。同時,在關鍵的技術方面,優勢更大,這是資本青睞的第三個要素。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技術創新的力量

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指出:創新對一個企業來講特別重要,創新意味著積極地面對變化。“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對外界新事物的變化變得不敏感,或者應對變化的速度降低,就容易成為“溫水中的青蛙”。新希望乳業有一個特點註定我們無法成為“溫水中的青蛙”,我們多區域、多品牌的分佈,在每個區域其實都面臨著巨大壓力,這種壓力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我們的動力。為了更好適應變化,我們必須把產品做得更新鮮、更快捷,更能夠貼近當地用戶需要。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敲鐘前表示,新乳業,新在以質量為核心的優質乳工程建設、新在鮮人一步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新在一批具有創業精神和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乳業人。從 000876 新希望到 002946 新乳業,是新希望以科技創新和人才創新引領,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新乳業的‘新’也更代表著‘新鮮、新潮、新技術’”。

兩位核心人物的發言,體現出了新希望乳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希望此次募集資金投資的項目中,就有一項屬於對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投資,使用資金僅次於生產基地的搬遷和擴建,足見新希望對於創新的重視。在如此強大的創新能力下,從2015至2018年,新希望乳業培育出了諸如“24小時鮮奶”、“活潤”等10餘款主要創新產品,並取得了良好銷售業績。

根據新希望乳業的招股說明書,公司目前在成都擁有產品研發中心,在上海擁有產品創新中心,同時為更貼近一線前沿市場和人才集中區域,還計劃在京津冀地區新建產品研發中心,上述研發中心均包含完整的配套設備及專業的研發檢測人員,以確保公司持續、獨立的產品研發能力。

同時,通過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荷蘭王國萬豪勞倫斯坦大學、新西蘭皇家農科院、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研發合作,依託於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及已建立的全球化產學研平臺,全面服務於公司科技創新,新希望乳業進一步提高產品研發的先進性。

得益於持續高研發,新希望乳業在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領先優勢。僅以優質乳工程為例,從2016年9月開始,新希望乳業推動參與優質乳工程,對原奶、生產工藝等產業鏈條進行升級改造,以保留牛奶中更多的營養物質。

自新希望雪蘭成為全國首家“中國優質乳”驗收企業以來,新希望乳業旗下已有8家企業通過優質乳工程審核,覆蓋西南、華東、華北、華中,成為通過品牌最多、覆蓋區域最廣的企業,不僅讓更多消費者受益,更展示了中國乳業挖掘本土優勢的品質實力。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優質乳工程的驗收標準極其苛刻,遠比歐美牛奶生產標準更嚴格,承載了民族乳業負重攀高的迫切願景,被行業視作中國乳業深耕“中國製造2025”,也是實現“中國質造”的重要舉措。

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表示:“整合我們旗下的乳企業,以用戶思維作為出發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鮮優質為抓手,實現區域乳企聯合戰艦的賦能共振。”

從參與優質乳工程到席剛的言論,都不難看出新希望乳業併購背後,實際上是以消費端為核心,打磨產品品質,塑造核心競爭力的系統發展戰略。可以說,這種系統創新精神,也正是目前我國一些乳企所欠缺的特質。隨著新希望乳業上市,影響力提升的同時,或將對中國乳業產生示範效應,帶動整體產業的創新共振。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資本端的痛點

這種持續創新力,無疑對新希望乳業的產品品質打下了基礎,也成就了其低溫紅利期的成功卡位。

一位大師曾說過,營銷創造消費衝動,產品才能決定消費粘度。

新希望乳業不斷技術創新、利用整合併購塑造全產業鏈,從市場角度看,是因為不同區域的人們在選擇乳製品,特別是低溫乳製品時,有二個重要考量:安全、品質。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不少全國性品牌都被波及,新希望乳業在內的許多區域性乳企卻未受影響,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本地乳企具有相對穩定可靠的供應鏈系統。在這條供應鏈的參與者中,大多都是當地居民,安全度高出很多。

同時,隨著振興乳業、消費升級,我國乳製品已由追求“安全”昇華至追求“品質”。而鮮活,便是品質的最高層級。

眾所周知,巴氏鮮奶的新鮮程度是乳製品中最高的。這種工藝的特點是採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不僅有效殺死原奶中有害微生物,還能保存包括多種功能因子和免疫活性因子在內的“天然活性營養”。

只是,打造這種“更營養”的乳製品並不容易。不僅對奶源要求極高,也考驗著乳企的冷鏈系統。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銷售、存儲等各環節,都要求在4℃左右環境中冷藏。

一定意義上說,新希望乳業的併購戰略、全產業鏈打造、持續技術研發,正是為了從源頭上控制奶源質量,堅持自有及可控奶源經營,利用科技最大限度的保持產品的新鮮、營養成分。雖增加了不少成本,卻大大提升了乳製品的安全性與新鮮度。

具體而言,通過DHI管理系統,可有效保證飼料和牛奶的質量安全;密封加工工程,嚴格規範的工作人員準則,保證鮮奶的優質、安全。此經營戰略與“鮮戰略”相輔相成,進一步鞏固了新希望乳業低溫乳製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冷鏈運輸環節,為縮小運輸半徑,新希望乳業在核心經營城市周邊布建了牧場及工廠。原奶採購主要來自自有牧場、合作大型奶源基地或規模化養殖合作社。利用包括第三方大型牧場及專業合作社牧場等,將奶源基地半徑控制在100公里-150公里範圍內,形成了獨特的“鮮半徑”。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乳業有11個自有牧場,每個牧場都建在當地生態環境絕佳的地點-四川洪雅牧場、杭州千島湖牧場、昆明石林牧場等;至於最關鍵的牛,絕大部分都是從澳大利亞、烏拉圭和新西蘭進口。

萬事俱備,更具市場爆發力的產品自然就會產生。新希望乳業順勢推出了創新產品“黃金24小時”。其採用A+級黃金奶源,指標遠遠優於歐盟標準。通過專利技術實現了72℃,15″的巴氏殺菌過程,使“黃金24小時”在免疫球蛋白IgG保留率50%,乳鐵蛋白40%以上。可以說,這把牛奶的活性營養標準拉昇到了全新層級,也被視為中國奶業品質提升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告訴銠財,新希望乳業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優質乳,已有八家工廠通過了優質乳工程的驗收。希望通過優質乳工程來倒逼自己提升,也提醒自己達到優質乳工程的目標。新希望乳業目前做的是24小時鮮奶,但產品保質期是5-7天,超過24小時後,鮮奶就要下架銷燬或通過贈送將產品處理掉,這使新希望乳業必須提升管理管控能力。

可見,新希望乳業打造的高品質巴氏鮮奶十分嬌貴,但也正是這份嬌貴,讓新希望乳業在產品端有著極強的話語權。

在銠財看來,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食品安全永遠是行業的最大紅線,這也是食品業投資回報率高但風險性也高的重要原因。這種行業敏感性,在經歷三聚氰胺的乳業更為重要。以此來觀,抓住產品質量、品質的新希望乳業不但讓消費端有了更高粘度,也樹立了更深更寬的競爭護城河,精準抓住了資本端痛點。這也是資本青睞的第四個重要因素。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低溫紅利期的遐想

站在更宏觀的視角,對資本市場而言,新希望乳業的利好還有更多維的表現。

政策端看,加持利好不斷。日前九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生產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製品,積極培育鮮奶消費市場,滿足高品質、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市場端看,成長空間和速度巨大。數據顯示,發達國家低溫奶消費量佔到乳品消費的90%以上。而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牛奶供應不足,城市周邊奶量有限且低溫供應鏈不完善,牛奶企業熱衷發展高溫滅菌奶,這也養成國內消費者多年飲用高溫奶的習慣。

隨著消費升級、低溫奶具備更符合消費者健康品質需求,市場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發佈報告顯示,消費者在購買乳製品時,生產日期越近越好,保質期越短越好,2017年主打短保鮮期的低溫牛奶銷量同比增長近100%,低溫鮮奶品類成長速度是乳製品行業的近10倍。

公開資料顯示,相比歐美9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目前還不到30%,巴氏殺菌奶在我國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再來看產業端,隨著國產乳業實力增強,全產業鏈打造及創新力提升,也給低溫奶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這也是國產乳業抗衡國外乳業產品競爭的利器。國產乳業佔據時空優勢,利用低溫奶取得更多消費者認可,這是一條差異化路徑。

最後從趨勢端看,把有限的資源轉化成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中國乳業振興的必須之路,也是民族乳業彎道超車的必須之路。

以此來看,乳業充分利用“新鮮”優勢進行生態化產業佈局,是大勢所趨。這也是伊利、蒙牛等國產巨頭紛紛佈局低溫奶的原因所在。

顯然,新希望乳業強勢佔位了這一“新鮮風口”。據新希望乳業招股書披露,從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低溫奶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重從47.31%提升至57.97%,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

這一數據也印證了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專注做正確的事情,是抓住風口保持高速奔跑的動力。”這一觀點的前瞻性。

結合產品端、消費端、資本端、政策端、市場端、產業端的多維度觀察,可以感受出一股低溫奶的週期生長動能正在持續釋放。

顯然,先知先覺的新希望乳業,引領主導了這次產業風潮。憑藉多年積累沉澱,做好了迎接‘低溫紅利期’的準備。無論消費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有不小的遐想空間。成功的行業週期卡位,這是新希望乳業受到資本青睞的第五個重要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新希望乳業4個漲停的背後

乳業第二個黃金十年

五個重要因素分析下來,新希望乳業的資本邏輯也就清晰了許多。只是,作為“牛股”的潛質,似乎還是一些更深更遠的考量。

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曾提出過著名的“三芯理論”:“乳業要開闢更大的市場藍圖,首先在於‘民芯’,品質是一切發展的底線;接下來是‘核芯’,把技術優勢轉化為消費者實實在在喝的到、用得上的乳品成果;最後是‘同芯’,整個行業要抱團前行,合力提升中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的確,中國乳企的一切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實現“振興乳業”的宏偉目標。新希望乳業的成功上市,打開了更高層次突破的推動空間。作為乳業的行業引領者,其發展視野也必須是全國性、行業性、長期性的。這從新希望乳業的募資用途中,可以看出端倪。

新希望乳業募集資金總額只有5.04億元,所募集資金中,半數投入安徽白帝乳業擴建,其他分別投入營銷網絡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這說明新希望乳業並不是因為“缺錢”才上市。除研發外,新希望乳業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安徽新希望白帝乳業有限公司搬遷擴建項目,預計投資21,986.26 萬,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19,601.80萬。以滿足公司在合肥及華東周邊區域的市場需求。

眾所周知,合肥在華東地區位置優越,距離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大城市距離不遠。可見,新希望乳業正在系統佈局華東市場,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利用資本力量,加快國產乳業的快速振興。

這對行業來說,有著重大意義。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新希望乳業的上市,會進一步促進其在終端市場銷售,進一步壓制其他區域乳企的市場份額,也會給現有區域乳企市場格局帶來變化。一方面,新希望乳業可能攜資本優勢進一步整合區域龍頭乳企;另一方面,可能會推動區域乳企間的進一步聯合甚至整合。

可見,新希望乳業聚焦的,絕不僅僅是區域,逐鹿全國或許才是其真正目標。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背靠新希望集團的新希望乳業發展空間不可小視。一方面是在立足西南區域市場的基礎上,藉助安徽白帝項目向華東和華南市場進一步加強輻射;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上市進一步強化新希望品牌,對原有各自分散的區域品牌進行整合,進一步形成品牌上的全國化,也為下一步從優勢區域市場進一步擴張做鋪墊。

回顧2008年-2018年,這是中國乳業公認的黃金十年。行業群雄並起,一大批優質乳企脫穎而出,產品質量品質不斷提升,市場話語權也不斷加強。伊利、蒙牛等龍頭乳企憑藉自身優勢,在行業洗牌中能夠處於主動地位,整體乳企數量減少的同時,乳業整體競爭力增強。專家表示,這種強者恆強的趨勢還將繼續,甚至還會快速。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乳企眾多,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市場分散、技術落後,導致乳業大而不強,產品質量品質落後於洋品牌。可以說,乳業振興的過程,就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其成敗的重要考量,就是是否產生一批有世界競爭力的優秀乳企。這些乳企的標準是:全國乃至全球性視野、掌握核心技術、產品高品質、全產業鏈保障、領導者前瞻力強等。以此來觀,新希望乳業未來或將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乳製品產量達到3077.9萬噸。專家預測,未來五年,乳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還將高達5.65%。也就是說,新的發展大幕又將拉起,在消費升級及自身實力增強背景下,中國乳業可能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引領主導了技術創新、全產業鏈整合潮的新希望乳業,在資本加持下,顯然正在迎接新一輪低溫紅利期的到來,又會給消費者、投資者乃至整個乳業帶來哪些改變呢,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