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納米探針可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

據麥姆斯諮詢報道,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孫耀、李海兵和楊光富團隊與猶他大學教授Peter J. Stang合作研發出一種新納米探針,可用於腫瘤診療與抗腫瘤藥物效果的評估。該成果於1月22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實時監測和評估癌症治療過程中腫瘤病理信息的動態變化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基礎,診療一體化熒光探針在這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論文通訊作者孫耀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已有的診療一體化熒光探針往往存在光穩定性差、組織穿透能力有限、時空分辨率低和活體診斷圖像信噪比低等方面的缺點,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為此,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組織穿透能力強的新型近紅外二區熒光分子SY1100(發射波長為1100 nm),同時還設計合成了一種具有顯著抗腫瘤活性和高度體內穩定性的大環鉑化合物,進而採用基於DSPE-mPEG5000的脂質體包覆技術,製備得到了首例基於大環Pt結構的近紅外二區診療一體化納米探針。

實驗表明,該納米探針具有良好的光穩定性、被動靶向能力和高分辨率,不僅可以實現癌症的精準診斷,而且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釋放出抗腫瘤活性的大環鉑化合物,從而實現腫瘤的診療一體化。

進一步活體動物實驗證實,該探針不僅克服了ICG(FDA批准在臨床應用的診療一體化熒光探針)光穩定差和組織穿透能力低的缺點,而且比臨床廣泛應用的順鉑藥物具有更高的抗腫瘤效果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此外,由於該納米探針具有高度的體內穩定性,藉助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技術,該探針還可以對腫瘤發生發展進行長期監測,並評估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

該探針的設計策略還可以為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精準可控釋放、藥代動力學研究以及腫瘤發生發展精準監測技術開發提供借鑑,為靶向抗腫瘤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提供了一種更精準的活體檢測分析手段。

延伸閱讀:

《微流控技術的即時需求檢測應用》

《液體活檢:從分離到下游應用-2018版》

《器官芯片-2017版》

《賽默飛世爾科技DNA測序芯片:Ion 520》

原文鏈接:http://www.mems.me/mems/microfluidics_201901/7649.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