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材料分析閱讀必考知識點,熟練掌握,事半功倍!

題型及各部分分值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教育法律法規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二、工作方針

總的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1.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

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

3.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教育公平的

關鍵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

4.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職業理念

教育觀之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各項規定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當代中國的教育思想導向即為發展素質教育。

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是(素質教育)。

(二)理解素質教育應理解以下幾點

1.宗旨:提高民族素質

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素質等。其核心是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創造力。

素質教育是以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為出發點的教育,它是要將群體素質轉化為個體素質,並通過個體的完善達到提高群體素質的目的,從而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

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

我國在新世紀謀求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戰略是(素質教育)。

2.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與實踐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1)實踐不僅是能力培養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創新精神萌芽和成長的沃土。

(2)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心智操作提供了交流機會。

(3)實踐活動的豐富性能有效地調節大腦功能,充分挖掘大腦潛力。

3.全體性:面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隻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隻注重少數人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每個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素質教育(面向全體)的要求。

某學生園分班佈置畫展。張老師精心挑選部分“好的學生作品”展出,李老師則將每個孩子的作品展出。兩位老師的做法中(李老師對,應支持每個學生的繪畫表現)。

4.全面性: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促進學生專業發展)。

不屬於素質教育任務的是(促進學生能力的平均發展)。

現代教育、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人為核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5.發展性: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終身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正規學校已經不再是一個學生為一生準備一切的地方,知識和技術需要時時追加和更新,學習伴隨人的一生。因此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不僅要給學生知識,而且

要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定的基礎。

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定的基礎)。

6.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不是把學生看作知識的被動接受器,而是看作知識的主人;不僅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主體,更重要更本質的是把學生作為包含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其主動學習

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正確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其能動學習)。

7.教育內容的基礎性

相對於專業性、職業性的定向教育而言,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內容是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基本行為規範、基本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讓受教育者擁有“一般學識”,而不是使其擁有“一技之長”。

8.教育空間的開放性

課堂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和機械地強化訓練的場所,而是安排靈活與組合適當的生動活潑的開放性教育場所;教育不侷限於課堂和書本知識,而是積極開拓獲取知識的來源和獲得發展的空間,重視利用課外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和諧發展。

9.教育價值的多元化

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滿足學生個體生存與持續發展的需要;其次必須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其特長及潛能,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充滿創造的活力。素質教育既重視個體實現

個性化,又重視其實現社會化,既有利於個體適應社會,又有益於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0.評價實行多元化

(1)多維度橫向評價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際上是通過橫向比較才發覺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橫向比較時,不能使用統一固定的指標、單一的校內活動、唯一的校方資源去評價學生,而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指標、校內校外的多種活動,學校和家庭、社區的各種資源去評估學生。

(2)多視角縱向評價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評價中得到鼓勵、看到希望,教師要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對同一個學生進行縱向比較。

無論是橫向評價還是縱向評價,教師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活動的

過程中和學生所付出的努力上。

學前班學生髮展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的。

對某一數學題,小衛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樣的答案。周老師沒有簡單判斷孰優孰劣,而且請他們上臺陳述自己思考、推理、證明的步驟。這一做法體現了周老師具有(關注過程的教學理念)。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1.應試教育的教育觀

應試教育體現了以應對考試和進行選拔為基礎的教育價值取向。

(1)只重視少數學生,只教授應對考試的知識,強調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唯一性,忽視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而造成學生片面、畸形的發展;

(2)把教育視為社會分層和選拔的工具,教育的選拔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人的發展僅僅是適應選拔的手段;

(3)把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簡化為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進而簡化為簡便易行的“紙筆測驗”,事事分等,整齊排序,競爭本位。

班主任孫老師經常對學生說:“知識改變命運,分數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錢設立了“班主任基金”,用於獎勵每學期末前三名的學生,孫老師的做法(不正確,考試成績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

2.素質教育的教育觀

素質教育則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宗旨。

(1)著眼於學生的發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的宗旨;

(2)承認發展的多樣性,倡導個性發展;

(3)認為發展的動力是內在的,強調發展的主體性;

(4)注重潛能開發。

3.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1)從指導思想上看,應試教育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是以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舉,限制了不擅長考試但有能力的人的進一步發展,容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素質教育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也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

,是一種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的教育,它為廣大學子繼續深造提供了廣泛平臺。

(2)從教育目的上看,應試教育是為適應上一級學校的選擇需要,以應試訓練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根據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需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和學會審美的全面發展教育。

(3)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則面向全體,是重在“普及”,促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通才教育”。

(4)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輕“德”、缺“體”、少“美”、砍“勞”;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

(5)從課程結構上看,應試教育是單一的學科課程,且只重視少數所謂的“主科”,輕視所謂的“副科”;而素質教育則以現代課程理論為指導,把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程等幾個板塊,把它們都納入課表,作為正式課程平等對待,有的學校還十分注意開發“隱性課程”,如:環境教育、校風建設等。

(6)從學生課業負擔上看,應試教育為了應付中高考,作業較繁重,較多采用“題海戰術”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質教育則要求著眼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嚴格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

(7)從師生關係上看,應試教育迫使教師選擇適合教學的學生,強調師道尊嚴,師生之間是一種管與被管、教與被教、灌與被灌的關係;素質教育則強調尊師愛生,師生民主平等,雙向交流

。要求教師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扶植每一個學生,教師選擇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發展的教學藝術。

(8)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實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的教育

(9)從教學途徑上看,應試教育把課堂和書本作為教學的唯一途徑,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脫離實際;而素質教育為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新型素質,要求實現教育的社會化,建構學校與社會的“雙向參與”機制,使得教學途徑增多,教育視野廣闊,有利於從狹隘的完全同升學“指揮棒”對口的自我封閉中解脫出來,實行開放式的現代教育。

(10)從評價標準上看,應試教育以“分”為導向,以“率”為標準,以“考”為法寶,並以此來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實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忽略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素質教育則確立

社會實踐的評價權威,淡化分數的警告、懲戒作用,把學生的差異作為資源潛能優勢,對學生評價是為了激勵學生,使學生個性健康、完善發展的教育。

某小學取消了各種形式的統考,廢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評語+特長+等級”的評價標準。學校的做法(正確,體現了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

(評價)不是為排隊,而是為了促進發展。

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此作為學生優劣的判斷標準。

改革評價方式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其核心價值取向是(發展性取向)。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對知識經濟向人才培養提出挑戰的回應。它是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育。

1.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

創新能力離不開智力活動,離不開大量具體的知識,但創新能力更表現為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並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

2.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區別於應試教育的根本所在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在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

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樹立正確目標

素質教育有三個主要特點,一要面向全體;二要全面發展;三是創新

2.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正確教育觀

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人才觀。在教育學生活動中,從領導到教師,要樹立學生是“人”的觀念,要學會認識學生,尊重學生,做孩子的朋友。

3.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的整體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是

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在於提高教師的素質

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是(教師自身的條件)。

我們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探索教師的教育素質,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心中有目標,時時有教育。倡導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第三,面向全體,因人施教。教師必須具備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瞭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不同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孩子以不同的發展機會和條件。

董老師上游戲課,小明愛舉手,但總是答錯,小強不愛舉手,但老師點名總能答對,老師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啟發小明多思考,鼓勵小強多舉手)。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實現集權與放權的結合。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確立,有助於教材的多樣化,有利於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

為發揚教育改革的精神,某學校決定開設校本課程,下列做法正確的是(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優勢,發揚學校傳統開設“我愛閱讀”課程)。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學生觀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觀的科學內涵

(一)學生是人

學生作為人,具有和成人一樣的人格和尊嚴,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差異性,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學生是人,他不是教育的“白板”,更不是“小大人”。

人們常說“教師不要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這要求(善於換位思考)。

(二)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指學生有發展的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髮展的過程。

軍軍的英語成績比較差,每次考試都不及格,這次考試及格了。軍軍本以為老師會表揚他,沒想到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他:“你這次考得特別好,不是抄來的吧?”老師的這種做法忽視的是(學生的發展性)。

(三)學生是權利的主體

學生與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價值,法律賦予了學生基本的人權。

1.學生和成人一樣,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價值

學生是權利主體,意味著把學生看做與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基本人權的積極主動的、人格獨立的人,是擁有權利並能行使自己權利的自由主體。

2.學生作為權利主體擁有權利

學生享有的基本權利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

3.學生作為權利主體的特殊性

學生和成人一樣平等地擁有法律保護的權利。

(1)學生權利的行使需要社會的教育和保護

(2)學生作為權利主體擁有權利,但不

連帶與成人一樣的責任和義務

4.兒童期有自身的價值

外部功利目的規範教育,無視生長本身的價值,其最直接、最有害的結果就是否定學兒童期的內在價值。實際上,學生期不僅是成人生活的準備階段,兒童期自身還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5.學生是獨特的個體

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含義:

(1)人的全面發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每一個人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但人的不同方面的發展並不能以同樣的水平來要求

(2)人的全面發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發展

全面發展的學生觀,承認人的發展的差異性和個性

(3)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句話提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關注(學生的獨特性)。

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我們還要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不能違背學生的發展規律。

學生在發展中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學生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順序性。

1.身體的發展:個體的身體總是按照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四肢,從骨骼到肌肉的順序發展的。

2.心理的發展: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一般情感到複雜情感。

(二)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不同發展階段之間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上一階段的發展水平影響下一階段發展方向的選擇。

(三)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年齡階段發展不平衡。

(四)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指身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時,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於生理機能與心理機能之間。

(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年輕一代在興趣、愛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著個別差異,教育工作應該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使每個學生都能迅速切實地提高。

某幼兒園把小學一年級語文、數學知識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這種做法有違(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人們常說“聰明早慧”、“大器晚成”,這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

“十個手指有長短”這句話表明,在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性)。 

高中一年級入學開始,班主任王老師通過各種渠道,深入瞭解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並據此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這種做法表明王老師關注(學生髮展的差異性)。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教師觀

幼兒教師職業理念之主觀題

一、如何閱讀材料

1.認真仔細逐句閱讀材料

2.人——找出關係,師生關係、生生關係

3.動詞——教育行為

4.情感態度——發怒、無法控制情緒

材料:亮亮喜歡打人,經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師吿狀。今天,小朋友們坐在餐廳等待吃飯時,明明經過亮亮身邊,順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還手打了明明一下。這時,王老師經過,看見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戳他的頭,推得他直搖晃,並生氣的說:“看你還打人!”見到此情景,小朋友紛紛數落亮亮曾經打了自己,王老師聽後更生氣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同時生氣地大聲吼道,說:“你真是討人嫌!長得人不像人!”

問題:請從兒童觀的角度,評價王老師的教育行為。

二、答題思路

1、表明觀點

2、逐件事情進行分析

(1)積極的行為——贊同,分析教師該教育行為的意義。

(2)消極的行為——不贊同,分析教師該教育行為不符合那些職業理念,並指出正確做法。

3、總結並結合自身

【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教育行為是不恰當的,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兒童觀。

王老師見亮亮打人抓住亮亮、戳他、並對亮亮大聲吼“你真是討人嫌!長得人不像人!”,這些言行體現了王老師沒有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沒有看到兒童人格的獨立性。兒童作為人,具有和成人一樣的人格和尊嚴。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尊重幼兒及其獨立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王老師生氣的說“看你還打人”,說明王老師並未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亮亮,而是武斷地以亮亮之前的行為來解釋。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兒童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髮展的過程。兒童發展的潛力只有通過適當的環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來。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徵,他們會對同一個環境作出截然不同的行為反應。王老師應當傾聽亮亮的表述,並且用恰當的語言與亮亮民主平等溝通。

王老師批評亮亮後,小朋友紛紛數落亮亮曾經打了自己。老師的批評導致孤立一些表現不好的幼兒,會使幼兒萌生牴觸情緒,使幼兒幼小的心靈產生自卑感,同時不利於幼兒在成長中建立自信心。久而久之,教師和幼兒就形成了一種“非對稱”甚至“對立”的關係。王老師應該傾聽亮亮的意見,體諒對方的心靈感受。

王老師應該考慮到兒童的獨特性,意識到亮亮經常有打人的行為一定有背後的原因。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王老師應該因材施教,找出亮亮行為的原因,幫助亮亮取得進步。

材料:今天的午點是香蕉。拿到香蕉後,王浩馬上雙手握住香蕉,眯著眼,“啪”地向吳老師開槍,小朋友們都笑起來了。老師沒有生氣,而是問小朋友們:“王浩覺得他的香蕉像一把槍,你們的香蕉像什麼呢?”

小朋友們低頭看看手裡頭的香蕉,紛紛說“像小船”“像彎彎的月亮”“像香腸”……

吃香蕉的時候,吳老師問:“香蕉吃到嘴裡是什麼感覺啊?”小朋友搶著說:“很香很甜”“吃到嘴裡很軟”“香蕉有點粘牙齒”“和吃橘子不一樣,它沒有核”……

吃完香蕉,吳老師問:“大家說說看,香蕉皮像什麼啊?”小朋友看看桌上的香蕉皮,高興地說:“像降落傘”“像一朵花”“像一隻大章魚”……以往老師會要求小朋友們把香蕉皮丟到垃圾桶裡,可是

今天,吳老師卻要小朋友們把香蕉皮放在桌面上,並給小朋友們提供了繩子、透明膠、剪刀等工具,大家興趣盎然地加工起來。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理念,評析吳老師的保教行為。

【參考答案】

吳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育人為本”的兒童觀。

幼兒的保教活動是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完成的。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幼兒教育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

小朋友王浩拿到香蕉後,向吳老師開槍,小朋友們都笑起來了,但吳老師沒有生氣說明吳老師情緒積極穩定。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使得其情緒波動會直接影響幼兒,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應以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投入教育活動中。

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總是找恰當的時機提問,吳老師的提問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指導作用。吳老師的言語指導和幼兒的主動回答相結合,體現了吳老師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並充分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幼兒教師面對著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感情、主動發展的人,兒童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由於教育對象的主動性,教育情境各不相同,決定了教師在實施教育時不能一成不變,因循守舊,而要靈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吳老師在吃完香蕉後給小朋友們提供了繩子、透明膠、剪刀等工具進行加工活動說明王老師善於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地指導幼兒愉快地開展實踐活動。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引導幼兒幫助幼兒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幼兒發現所學東西的意義,幫助幼兒營造和維持遊戲的積極氛圍。

吳老師設計的加工活動,體現吳老師能抓住幼兒的認知方式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特點,使實踐活動與幼兒的生理、心理活動交融為一體,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自我意識;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實物操作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

三、思考維度

1、兒童觀:發展中的人,有差異性、獨特性,需要被尊重。

2、教師觀:教師的角色,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愛、包容、情緒穩定,尊重信任兒童,因材施教,創造性,開發課程的意識,幼兒一日活動的整合性原則。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單選、閱讀寫作必考知識點,輕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