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淮海戰役紀念館

回望歷史的天空,七十年前那場戰爭的硝煙已經消失地無影無蹤。古語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追溯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或許是今天最有意義的紀念。

1948年秋至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展開震驚世界的戰略決戰,即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是役,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軍進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歷時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個軍56個師,共55.5萬人,其中:俘虜32萬餘人,斃傷17萬餘人,投降3.5萬餘人,起義改編2.8萬人;國軍將領被俘124人,陣亡6人,投誠22人,起義8人。該戰役,共產黨稱此“淮海戰役”,國民黨稱之為“徐蚌會戰”。

這次戰役中,蒲江有兩名國民黨將軍相繼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俘虜。這兩名國民黨將軍是誰呢?他們為什麼參加到淮海戰役?

李家英(1898-1953),字蘊長,四川蒲江大興鄉人,著名抗日將領李家鈺之三弟。1927至1929年,留學法國、比利時、德國,主修炮兵。返國後,於南京中央炮工學校研究班肆業,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少校重兵器教官、中校教官、炮兵科上校研究員。抗戰軍興,初任重慶防空司令部炮兵團長。隨後,赴河南前線任李家鈺部第47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第178師副師長、師長。李家鈺將軍犧牲後,任第36軍暫編第15師師長,參加長衡會戰和湘西雪峰山反擊戰。

張光漢(1900-1983),字純臣,四川蒲江敦厚鄉人。1924年,投軍四川邊防軍李家鈺部。抗日戰爭爆發,隨李家鈺北上抗日,相繼任第47軍104師623團上校團長、311團團長。張率全團2000餘將士與日軍長期激戰于山西、河南前線,該團曾3次全部打光,3次重新補充。1945年春,率部參加湖北老河口保衛戰,擊斃日軍甚眾。

據李卓夫《第四十七軍出川抗日史料》(《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30輯,1983年)記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第47軍在湖北均縣整編,把該軍的104師、178師分屬於第22集團軍第41軍和第45軍,第45軍改用第47軍番號,178師改為127師。李家英任127師師長,張光漢任127師381團團長。

據周公輔《回憶四十七軍整編與覆滅經過》(《越西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1988年)記載,1946年4月,第22集團軍改為第五綏靖區,第47軍改為整編第47師,轄125、127旅。李家英任127旅旅長,張光漢任127旅副旅長。1947年9月,李家英兼鄭州警備司令、城防工事委員會主任,至次年8月。1948年2月,國防部命令,以孫元良為軍長組成整編第47軍,轄41、47師,6月李家英任整編第47師師長,張光漢任127旅旅長。7月,李家英任整編第47軍少將副軍長。10月,整編第47軍改為第16兵團,所轄整編41、47師及整編122、124、104、125、127旅恢復為軍、師番號,李家英任47軍少將副軍長,張光漢任127師少將師長。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

淮海戰役爆發後,1948年11月為解徐州之圍,蔣介石令第16兵團開赴徐州。12月1日,國民黨徐州“剿總”奉令撤離徐州。5日,第16兵團經蕭縣到達孟集,兵團司令孫元良召集各軍、師長傳達向商丘方向突圍,爾後在潢川集結的指示。是時,解放軍已將棄徐州西逃的第2、13、兵團,重重包圍於永城之青龍集、陳官莊、李石林地區。6日,孫元良突圍心切,命所屬第十六兵團將重武器和裝甲運輸車悉數破壞,切斷與指揮部的電話電臺聯絡,把炮兵牽引騾馬改為乘騎,鑽隙迂迴。該兵團從邱清泉兵團第5軍陣地越過王引河潛躍而出,卻在薛家湖一帶遭解放軍迎頭痛擊,夜幕之中又誤遭第5軍強烈火力阻射。隨即,該兵團全軍潰散,參謀長張益熙陣亡,軍長鬍臨聰、汪匣鋒,副軍長陳遠湘、李家英,師長張光漢、陳玲等被俘,兵團司令孫元良脫去軍衣換上老百姓衣服,晝伏夜行僥倖逃到武漢。其中,6日張光漢於安徽永城東北之李石林地區被俘,9日李家英於安徽亳縣之蘆廟(一作盧廟子)被俘。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淮海戰役解放軍殲敵態勢圖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淮海戰役戰果統計表

1949年1月15日《人民戰士》第12期《一支新生的武裝—豫皖蘇三分區戰鬥通訊》,刊載:“西江大隊一營把四十七軍軍部七百多人,包圍在張莊,敵人雖然組織了數次反衝鋒,結果都被一營的勇士們打退了,最後敵人被迫繳了槍。經過十一個鐘頭的激戰,被我主力圍殲漏網的蔣匪四十七軍副軍長李家英以下一千六百多名,全部乾淨地解決了。”1949年2月17日《中原日報》刊載,人民解放軍淮海前線司令部發表公報,公佈全殲杜聿明部三個兵團的初步戰果,其中:殲敵孫元良第16兵團之41軍(轄122、124師)、47軍(轄125、127師缺兩個團),俘敵41軍軍長鬍臨聰、副軍長陳遠湘、47軍軍長汪匣鋒、副軍長李家英。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廣大人民支援淮海前線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版畫:孫元良兵團全軍覆滅

多年過去,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交戰雙方的親歷者對李家英、張光漢被俘的細節仍然記憶猶新。

時任商亳鹿柘縣委書記兼縣長孫清淮的《商亳鹿柘縣人民支前活動》(《人民軍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回憶“盧廟子殲滅戰”,記載:“一天忽然接到前方司令部的通知,調我縣大隊到永城前線去,同時告訴我們,孫元良兵團有向西南亳州方向突圍的跡象,要密切注意”,“上午9時許,部隊即出發了,大概兩個小時後,縣大隊騎兵送來了指導員的信,我看了信,聽了騎兵的口頭彙報的情況,知道在盧廟子遇上了國民黨的突圍部隊,已將敵人殲滅了。”

王紀鳳口述、馬傳福整理的《蘆廟戰鬥—活捉敵四十一軍付軍長李家英》(《阜陽史話》第3輯,1984年)一文,記載:“在我指戰員的英勇衝殺下,敵人再也無力抵抗,只好一個個放下武器,繳械投降。敵四十一軍付軍長李家英化裝成國民黨士兵,也被我們俘虜了,後在審查戰俘時,方知其是付軍長。這次戰鬥斃敵一百餘名,俘敵三百餘名,其中包括付軍長以下官佐二、三十人。並繳獲敵電臺一部,各種迫擊炮六、七門,輕重機槍二十多挺,衝鋒槍、步槍、短槍近二百支,還有一批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1987年欒方庚編纂的《中共周口地區黨史事件人物簡介》有“活捉國民黨中將軍長鬍臨聰、副軍長李家英”,據親歷者講述:“1948年12月9日,商亳鹿柘縣大隊在蘆廟子發現從淮海戰役突圍潛逃之敵孫元良兵團四十七師殘部,縣大隊即向敵人發起攻擊,將敵人全部殲滅。這次戰鬥計俘敵四十七軍副軍長李家英及師、團、營等校級以上軍佐十三名;尉官十名;士兵三百餘名。受到軍區通報表揚,給縣大隊記大功一次。”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國軍第47軍副軍長李家英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時間是1948年12月9日,地點是安徽亳州市譙城區蘆廟鎮蘆廟子,俘獲部隊是解放軍商亳鹿柘縣大隊。

時任第41軍軍長的胡臨聰《孫元良第十六兵團被殲記》(《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回憶:“除兵團司令孫元良、一二二師師長張崇文、一二四師師長嚴翊逃走外,計被俘的有第四十一軍軍長鬍臨聰、副軍長陳遠湘、參謀長劉伯余,第四十七軍軍長汪匣鋒、副軍長李家英、參謀長李傳林、一二五師師長陳玲、一二七師師長張光漢等以及官兵四萬餘人。”

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魯中軍區特務營機槍連連長的張德勝在《一塊手錶和一頭騾子》(《星火燎原》叢書之七,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一文中,回憶:一次戰鬥結束,兩個俘虜牽來一頭騾子,其中一個俘虜是伙伕、一個是馬伕。馬伕叫張冒,經他交待,那個伙伕裝扮的人就是孫元良兵團的師長張光漢。他化裝為炊事員,準備騎著這頭日行一百五六十公里的騾子逃走。

時任第47軍127師379團的團長周公輔《回憶四十七軍整編與覆滅經過》(《越西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1988年),回憶:“四十七軍軍長汪匣鋒和一二五師師長陳玲率三七五團走了。一二七師師長張光漢向我說:‘三八零團已向陳官莊去了,現在就是你這個團了,我們一道走吧!’部隊倉惶突圍,失去指揮,各自行動無次序,都在一條向商丘的道路上行進,爭先恐後,擁擠混亂不堪,受到解放軍連續截擊,部隊被衝散,約午夜,張光漢和我同時被俘。”

據李治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六軍征戰紀實》(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8年)之“馳騁淮海戰場”一章,記載:“6日19時,孫元良兵團由劉集、右巖第八縱隊第二十二師、二十三師陣地結合部地段向西突圍”,“經兩個小時激戰,殲敵大部,少數突出八縱包圍圈,被冀魯豫軍區、豫皖蘇軍區部隊聚殲”,“此次戰鬥,八縱俘敵第四十一軍少將副軍長陳遠湘、第一二七師師長張光漢以下5700餘人”。

鄒義開選編《安徽大事記資料》(皖志資料叢書之三,1986年)引《淮海戰役大事記》,記載:“12月6日,我軍對杜聿明集團壓縮包圍圈。傍晚,敵猛力突圍,戰至午夜,敵孫元良兵團四十一、四十七軍大部被殲,俘敵軍、師長汪匣鋒、陳遠湘、張光漢等。”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1948年12月12日《大眾日報》(轉引自淮海戰役史料彙編之二,戰役中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中的“淮海前線10日電”,報道:“在永城東北李石林地區首先被殲滅的國民黨匪軍孫元良第十六兵團,下轄四十一、四十七軍,原均為四川系部隊”,“此次孫元良兵團隨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棄徐州西逃,行至永城東北之李石林地區即被我軍完全包圍,7日孫兵團企圖向永城突圍,乃被我聚殲殆盡。”

國軍第47軍127師師長張光漢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時間是1948年12月6日,地點是今安徽宿州市蕭縣石林鄉李石林村,俘獲部隊是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審查部隊是魯中軍區特務營。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華東局、華東軍區、中原局、中原軍區電賀淮海戰役勝利

1949年夏,國民黨收攏殘部新組建第16兵團,孫元良任兵團司令,川鄂邊區綏署副主任董宋珩與兵團副司令曾甦元被排擠,一直未到職視事,長期居住成都賦閒。是年12月21日,董宋珩代行兵團司令之職與副司令曾甦元等將領率部6萬餘人在四川什邡舉行起義,積極響應人民解放軍解放四川。

淮海戰役結束,1949年春李家英、張光漢與國民黨大批被俘將軍轉移到山東濟南,編入華東軍區解放軍官教導團,1950年4月轉到華東軍大學習。

李家英,1950年12月轉至南京軍事學院任教員。1953年鎮反運動時,南京軍事學院以“政治嫌疑”將其逮捕,送交河南省公安廳被鄭州市人民法院定為反革命犯被判死刑。1983年,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交《關於李家英反革命一案複查結案報告》,查明:“該軍屬孫元良兵團,淮陽戰役時突圍,至亳縣蘆廟,被當時商亳鹿柘縣大隊包圍,經過戰鬥,雙方派人‘火線談判’我們交待了政策,他們就投誠了。”該年,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批覆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予以平反,宣佈:“李家英原系國民黨軍隊少將副軍長,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安徽省亳縣投誠。一九五三年判處李家英死刑不當。故撤銷原湖南省人民法院一九五三年省一字第132號通知,按照既往不咎政策,對李家英按投誠人員對待。”

張光漢,被解放軍列為戰犯,長期關押。1975年3月17日,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毛澤東、黨中央提出的關於特赦釋放全部戰爭罪犯的建議,決定對全部在押戰爭罪犯實行特赦釋放,並予以公民權。是月19日,張光漢將軍被特赦,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83年6月,去世於重慶,享年84歲。

《左傳》語:“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攜手共同打敗日本法西斯,李家英、張光漢將軍戰鬥在前線,是抗擊日寇的民族英雄。然而,解放戰爭時期,李張二將軍所在的第16兵團被蔣介石綁上內戰的戰車。“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淮海戰役李張二將軍之被俘,絕非個人與國民黨之命運,此乃歷史、國家、民族命運的必然選擇。

回顧歷史,淮海戰役最大的史鑑,或為時代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魯迅詩云:“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日,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需要全體國人精誠團結、努力奮鬥,共同擔當去實現兩岸的最終統一。

揭開塵封的歷史:淮海戰役蒲江二將軍成俘虜

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