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我要從南走到北,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卻不知我是誰。——崔健《假行僧》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2017年,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唱火了這首《假行僧》。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在那之後王健林也開始了苦行僧般的“自我煉獄”。

2018年關於王健林的報道少了很多。王健林指揮萬達持續“瘦身”,這一年也是萬達集團“走鋼絲”的一年。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2018年2月,萬達以5000萬歐元賣掉馬德里競技俱樂部17%的股份;5月,以3.15億澳元賣掉澳洲黃金海岸項目及悉尼項目;10月,又以62.81億元將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出售給融創。

在海外地產項目、文旅項目相繼被“甩賣”後,王健林的“出海夢”、“文旅夢”成一地雞毛。

步入2019年,可能讓王健林捨不得卻又不得已放棄的是,萬達的另一個夢也在悄然破碎。在1月份舉辦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不再放聲高歌。

萬達金融“大躍進”,王健林:力圖三年IPO

時間回到2015年4月,王健林宣佈萬達開始第四次轉型,其中金融作為一項支柱產業被提上日程。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萬達歷經三次轉型:

1993年走出大連,萬達由地方企業向全國性企業轉型;

2000年,由住宅向商業地產轉型;

2006年,大規模進軍文化旅遊產業,使萬達由單一的房地產企業發展為綜合性企業集團。

對於第四次轉型,王健林曾高調錶態,金融將會是萬達集團未來最有價值的一塊業務。2016年1月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上,王健林進一步明確萬達金融業務的KPI:3年內萬達網絡金融實現IPO。

實際上,為了成功實現金融業務的加速佈局,萬達從2014年就開始籌備,不惜重金從建行投行部挖來王貴亞擔任執行總裁。

2014年年底,萬達獲得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68.7%的股權,金融業務邁出實質且關鍵的一步。隨後三年裡,萬達全線發力,在保險、財富管理、網絡小貸、徵信、眾籌等領域接連“落子”。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3年期限已至,與“小目標”漸行漸遠

有些諷刺的是,如今距離王健林設定的金融小目標已經過去3年了。2019年1月12日,在萬達集團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萬達金融成績平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文化產業卻成了四大產業中名副其實最有價值的一塊業務。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除了業績並不亮眼之外,萬達金融的版圖也在悄然“縮水”。

2019年1月8日,百年人壽官網披露股權變動信息,萬達以27.18億元將百年人壽9億股股份轉讓給綠城中國,這意味著萬達將全面退出保險業務。1月18日,據澎湃新聞報道稱,王健林擬出售萬達徵信業務,已有意向買家恰談。1月23日,萬達金融更名為萬達投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萬達支付業務快錢的推廣似乎也不盡人意。早在2017年3月,萬達就與銀聯戰略合作,萬達集團方面稱,萬達及其合作商戶將陸續全面受理銀聯雲閃付,共同拓展客戶服務渠道。近期有傳聞指出,萬達計劃出售支付牌照,儘管萬達方面否認了該傳聞,但億歐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萬達有意向暫停支付業務。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支付寶在前、微信在後,萬達線下支付的出路在哪裡?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支付市場分化為線上、線下兩個場景。對於萬達來講,其原有的資源都根植於線下商圈,從線下切入自然順理成章,但賦能線下商家的萬達也 “有苦難言”。

對於商家來說,接入一家支付平臺需要考慮兩點:一是費率,二是支付之外包括營銷、財務管理、信貸等一整套解決方案。

費率的比拼實質上是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價格戰背後考驗的是資金實力。目前支付寶和微信為了拓展線下,會承諾給商戶很低的費率,有的甚至是零費率。而代表國家隊的銀聯雲閃付自2018年以來開啟“燒錢”模式,返現補貼公交、校園、商圈等各個支付場景。對於不斷出售資產、降低負債率,要“活下去”的萬達來講,比拼費率這條路似乎“行不通”。

那麼整合性的全套服務似乎是萬達佈局線下支付的突破口。

目前來說,萬達的困境在於,在以“收租”為主的盈利模式下,用戶、商家的數字化難以實現,因此也就難以獲得支撐營銷、信貸等增值服務的數據。萬達廣場雖然入駐了眾多商家,每天擁有大量客流,但萬達卻難以掌握商家的經營數據和用戶數據。

相比之下,支付寶和微信更有創新支付附加服務的優勢。支付寶在服務商家的過程中,可以整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內部資源,從而提供會員、營銷、信貸、保險等一整套服務;微信支付則以公眾號、小程序為入口,幫助商家積累粉絲,提供一系列營銷等服務。

放不下的電商夢,扶不起的支付王國

對於線下推廣支付的難度,王健林似乎早有預料,可能也正因此,王健林對電商有一種執念,畢竟在線上場景中,電商是最需要打通支付環節的場景之一。

從2013年萬達上線服務於萬達體系內的萬匯網,到2014年萬達與百度、騰訊成立飛凡電商“騰百萬”,再到2016年“騰百萬”瓦解後重組飛凡到萬達網科,王健林始終放不下“電商夢”。

但自建電商,萬達OK嗎?億歐金融認為,萬達在電商上多次碰壁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1)類似的實體企業轉型普遍缺乏互聯網基因和電商基因,渠道思維很容易佔主導,以速度為本,對既有核心業務進行包裝整合,很難做好。暫且不提萬達從房地產跨界轉型的難度,目前蘇寧自建的蘇寧易購業績表現也並不出色,其很大一部分盈利來自購買的阿里股票,甚至一度被外界戲稱為“炒股王”。

2)萬達實體產業非常龐雜,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建電商考驗的不僅是平臺的聚合能力,更考驗的是對資源的調度與分發能力,在內部資源協調整合方面,萬達勢必會遇到諸多困難。

3)王健林作為萬達掌舵人,處於絕對的決策中心。作為萬達的改革先鋒,王健林骨子裡還是個傳統的生意人——做買賣一開始就是要賺錢的,而互聯網的打法常常是先免費後付費,先投入後“收割”。

4)另外非常值得思考的一點是:萬達的組織管理是否有效適用於當下新經濟體,是否契合消費互聯網的路徑,是否融於產業互聯網的血液?

無法以線上和線下交易場景帶動支付業務發展,加之外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巨頭近乎“壟斷”的凌厲攻勢,導致萬達在金融鏈條最為關鍵的支付環節中節節敗退。

“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黃粱一夢

撐起萬達網絡金融半邊天,信貸業務到底如何?

萬達金融此前主要以萬達投資、萬達網絡金融(萬達網科)、百年人壽為主。

轉讓保險、出售徵信、失足支付,億歐金融發現萬達網絡金融帝國最大的實體只靠兩家貸款公司了。

目前萬達依靠網絡小貸和小額貸款兩張牌照佈局了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業務,上線了萬達貸、萬e貸、快易花和萬達普惠四款APP。

其中,“快易花”的客服向億歐金融表示,萬達貸、萬e貸、快易花和萬達普惠是四個獨立的產品,業務有交叉,同時在信貸策略和風控上會有差異。

“萬達貸”包含商戶貸款和消費分期業務,授信額度在1000元-20萬元之間;“萬達普惠”業務包含現金貸(信用分期、萬達業主貸)、消費金融(裝修分期)、供應鏈金融(生意紅、發票貸、醫貸通);“快易花”主營現金貸業務,最高授信金額為5萬元。

相比於消費金融10多倍的槓桿,網絡小貸和小額貸款的1-3倍槓桿對於資金的撬動能力較弱,天花板較低。因此,除了自有資金,萬達方面也接入了南京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等銀行授信額度進行放貸。

事實上,從萬達集團過去三年的工作總結看,2016年-2018年,萬達金融集團的收入分別為:213.5億元、321.2億元、433.6億元;2017年-2019年萬達金融目標收入分別為:265億元、408億元、496.4億元。在2017年工作總結中,王健林特別提到:

金融集團淨利潤完成年計劃的1961%,創萬達完成計劃指標的歷史紀錄。但對於萬達金融真實的經營業績和細分收入結構,萬達從未披露。如果要實現1961%這一驚人的增長率,萬達金融的利潤目標不是定的不高,就是利潤非常豐厚。

億歐金融從萬達金融的前員工處瞭解到,萬達金融以投資和保險業務為主,網絡金融板塊還在發展中,其中快錢支付業務目前處於萎縮狀態,因此主要還是以信貸為主。對於集團金融板塊的收入其表示,“這個都是集團意志,至於這部分究竟裝了哪些收入進去,事實上就是一個黑盒。”

值得關注的是,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快易花、萬達貸、萬達普惠也曾出現目前消費金融飽受詬病的暴力催收等行為。據21聚投訴數據資料顯示,有用戶投訴“萬達貸”對用戶進行暴力催收,催收方為青島北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包括謾罵、短信轟炸、騷擾通訊錄等。

折戟金融,下一個小目標靠“醫療”?

在2018萬達年會上,王健林除了肯定文化產業在萬達的支柱地位外,還正式提出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

對於可能引起的外界爭論和質疑,王健林給出的解釋是:“近年來萬達推進輕資產戰略聚焦優勢產業,對一些非優勢產業採取了退出瘦身的策略,但萬達絕不是放棄發展新興產業,對於不是傳統產業、科技含量高、又看準了的新興產業,萬達還是要進入,而且全力推進。”

從“勇闖冒險島”到“搶灘鬼門關”,於轉型中的萬達而言,每走一步都異常沉重。從結果反推,我們依然能夠感覺到的是探索有餘,但遠瞻不足;佈局很大,但精細欠佳。

時局易把人拋,碎了昔日夢,亂了既定路,跌跌撞撞的萬達,何處是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