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背景:第十次俄土戰爭之後,巴爾幹半島的均勢形成,波黑受奧匈帝國保護;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斯拉夫人國家暗中得到俄羅斯的支持,英國則是支持希臘,同時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為了對抗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則積極拉攏土耳其帝國。進入20世紀,英德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兩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對抗成為主旋律,而在巴爾幹地區,則成為鬥爭的前沿陣地。

1878年俄土兩國簽訂合約後,雖然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相繼獨立,但是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南部仍控制著相當大的一塊領土,領土內的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希臘人還受到土耳其的政治壓迫與經濟壓迫。

獨立後的巴爾幹諸國,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背後列強的支持,在實力增強的同時對領土的慾望也地上升,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訂立盟約,黑山也在8月參加。與此同時土耳其與意大利爆發了爭奪利比亞的戰爭(見圖一),四國利用這個時機向土耳其宣戰。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戰爭過程:1912年10月22日,門的內哥羅軍隊與為的塞爾維亞伊巴爾部隊共同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土耳其軍隊進攻,保軍越過保土邊界向南推進。(見圖二)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10月24日,保軍突破保土兩國邊界擊敗土軍後,進抵安德里安保。(見圖三)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10月24日塞爾維亞發起總攻,在馬其頓擊敗土耳其軍團。11月希臘軍在葉尼傑附近獲勝,並攻佔薩洛尼卡。(見圖四)由於塞希兩軍匯師於馬其頓,阻斷了土耳其與阿爾巴尼亞的聯繫,效忠於蘇丹的歐洲穆斯林國家被迫在其它列強的干涉下獨立。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現在戰局是土耳其可能隨時被趕下歐洲的趨勢,在俄國、德國等大國的調停下籤訂了停戰協定。但是在1913年1月,土耳其境內發生政變,新政府拒不接受屈辱的和約條件。2月,巴爾幹聯盟各國重新開戰。3月希軍在亞尼納擊阿爾巴尼亞的土耳其軍隊,保塞聯軍攻陷亞得里亞堡。4月22日,阿爾巴尼亞的斯庫臺奧斯曼帝國軍隊投降。(見圖五)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土軍在接連遭到幾次失敗後,不得不於4月重新簽訂第二次停戰協定。條約規定埃內茲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線以西的土耳其歐陸屬地和克里特島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國家;阿爾巴尼亞獨立,但須受俄、英、法、德、奧、意6大國監督;愛琴海諸島問題則由德、奧、英、俄4國處理。

從戰爭來看,保加利亞獲得的領土(淺綠色)最多,塞爾維亞雖然佔領了大部門的巴其頓地區,但由於列強的干涉沒能吞併阿爾巴尼亞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出海口,希臘僅獲得了部分島嶼和薩洛尼卡,沒有得到要求的色雷斯,因此大部的參戰國對結果並不滿意,因此為次年的巴爾幹戰爭埋下了種子。

俄土戰爭後續兩次巴爾幹戰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