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瀰漫在醇香的臘味中(散文)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作者簡介】蔣道榮,筆名首木,種瓜得豆。1949年3月23日生於安徽省蕪湖市,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馬鞍山市作家協會會員,馬鞍山太白詩社會員,安徽省文藝家協會會員。1985年開始從事新聞寫作,曾從事專職新聞報道工作12年。1985年以後,開始文學創作,30餘年筆耕不輟,主要是散文,隨筆,報告文學和詩歌體材。在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上共發表各類文章3000餘篇,達300餘萬字,曾有多篇文學作品榮獲馬鋼、馬鞍山市和安徽省級獎勵。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strong>母愛,瀰漫在醇香的臘肉中

臘肉,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日光曝曬所製成的加工肉類。臘肉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並增添特有的風味,這是與鹹肉的主要區別。我特愛吃冬天的“醃臘肉”,母親每年進入臘月,就為全家醃製很多的臘肉。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裡透紅,吃起來味道醇美,肥不膩口,瘦而不僵。

宋代大詩人蘇轍在《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雪》寫到:孤舟四鄰斷/餘食數升糗/寒虀僅盈盎/臘肉不滿豆……寒冬的臘肉是古代人追求的稀少美味佳餚。

臘肉也是我家追崇的一道好菜。冬天是個自然大冰箱,寒冽的西北風是臘肉的佐料,屋簷下風乾的臘肉,吃到嘴裡進入腸胃還留住了淡淡的鹹中帶甜的味道,那是好日子的味道,是人們抗擊嚴寒的取暖器,我家對臘肉“情有獨鍾”。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從我記事起,我家每年都有醃製臘肉的習慣,母親是醃製臘肉的好手,每當冬至前後她總是早早起床,到市場肉案前購買10多公斤的豬肉,有肋條,五花肉,豬大腿。回家後,將這些肉清洗一番,然後按照每十斤豬肉,放六兩中籽鹽的(10:0.6斤)配比方法進行醃製。即用中籽鹽將肉全部在豬肉上“喜擦擦,喜擦擦”,直到擦得豬肉微微發紅,然後放入缸孟內壓緊,讓豬肉在缸孟裡安安穩穩睡大覺,二、三天讓它們翻身一次。一週或十天以後將深藏閨閣的“肉姑娘”取出來,架到鐵鍋內,將缸孟中醃製的滷汁全部傾入鍋內,然後加水用旺火燒開,在燒煮中不斷撇去浮沫和血汙,直到清湯淨水。然後放入糖,味精,生薑,蔥把子及花椒,燒透後母親一邊哼著廬劇小調,一邊將肉一掛掛拎起來冷卻,母親累並快樂著。直到到第二天,肉冷透了,母親再不厭其煩地把取出的肉放回缸孟內冷滷中,用石頭壓起來,讓滷汁漫過肉面,再醃製十天左右。母親在期盼中,將臘肉又一次拎起來掛在院子裡,讓日光曝曬,她拉長聲調喊著:“肉姑娘出嫁啦——!”臘肉在滷汁的浸泡中,顯得水靈靈的,酷似出浴的美人,亭亭玉立在屋簷下涼曬,涼幹了就“鳳凰涅槃”變成香噴噴的臘肉了。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每當冰天雪地,大雪封門的天氣,我們全家的晚餐都是圍坐一爐,父親喝著老酒,我們吃著大蒜、辣椒炒臘肉,津津有味,特別下飯<strong>。全家吃著笑著,父親還吟誦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全家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小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波瀾不驚地安穩過著,一直吃到炎炎夏日<strong>,母親要讓我吃個夠<strong>,那香甜的臘肉滋味悠長,是好日子的蔓延。

那時,千家萬戶懸掛各種臘肉是生活殷實的象徵;臘肉是宣言書,宣告冬天的來臨;臘肉是冬天的菜庫,成為人們饕餮大餐的主打菜;臘肉是春節的預報,千萬人把喜悅的興致高高掛在“醃臘肉”上,人們把把迎接春節的氣氛喧鬧在太陽的光芒中。

<strong>如今,我也學會了母親醃製臘肉的方法並且有所創新,每年冬天都要親自動手醃製臘肉,那臘肉的滋味別有一番風情,在原來的基礎上加添一點“古井貢酒”,略帶微辣的酒香,吊起舌尖上的味蕾,但當年充滿濃郁母愛的臘肉味道,是土豬肉的味道格外的醇香,永遠瀰漫在我的心田。

<strong>2019年元旦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領取大福利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母爱,弥漫在醇香的腊味中(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