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篡位之後為什麼不學司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將其誅滅?對此你怎麼看?

賀皞


應該說,劉裕開啟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自他以後前朝末帝再無善終。漢獻帝禪讓曹丕,受封山陽公,獻帝一脈一直傳到東晉,曹奐禪讓司馬氏,得封陳留王,傳嗣二百餘年。一直到南齊。但劉裕誅殺司馬氏一族,這既是最醜陋的表現,也是劉裕不自信的體現。

都說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劉邦,一個朱元璋。其實還應該有一個就是劉裕,只不過劉裕沒有統一華夏而已。所以才沒有提他。劉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會最底層出身,他們殘忍,寬厚,惡毒,仁慈。各種難以融合的性格在他們的身上完全體現出來。但就個人能力,軍事才華,治理國家,駕馭百官,劉裕比起朱元璋還是差的很多。 公元420年劉裕已經58歲了,此時的劉裕已經沒有了當年大擺卻月陣,滅南燕,平盧循,定蜀中的氣魄了,此時的劉裕是志得意滿,肆無忌憚。在朝中無人臣之禮。劉裕之前的權臣都是貴族出身,如王敦,恆溫,謝安,廋亮等等對皇室還有一個面子上的尊重和擁護。但劉裕草莽出身,軍痞起家,對於貴族和豪門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厭惡(和朱元璋相仿)。就本身而言,劉裕已經老了。就好比一個守財奴一樣,就希望把自己開創的基業傳給兒子,也是因為自己太老了。怕熬不住。也就就加緊篡位登基。


劉裕在公元421年。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馬德宗。封建歷史上就兩個傻子皇帝,正好東西二晉一朝一個,劉裕毒死皇帝,當時的世家門閥屁都不敢放,可以說,自劉裕秉政以後,高門大戶,豪門士族是一輩不如一輩。而且自身隨時都會被抄家滅族的危險。寒族與平民逐步登上歷史舞臺。劉裕毒死安帝司馬德宗以後,立司馬德文為皇帝,史稱恭帝。恭帝登基以後,恭帝加封劉裕為宋王,但宋王劉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書令傅亮腦瓜靈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劉裕要當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禪讓,天命在宋的把戲。


公元421年六月,東晉皇帝司馬德文禪讓於劉裕。至此東晉立國103年,經十帝而亡國。劉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國號宋,改元永初。劉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 司馬德文禪讓以後。認為自己會是第二個漢獻帝,蜀漢後主劉禪,北魏的末帝曹煥。交除皇帝位,安度晚年。但現實很殘酷,僅僅一年以後,劉裕派人要毒死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漠然道:自殺不可轉世為人,幾個殺手用棉被把司馬德文活活悶死,時年36歲,從此以後,劉裕開始了一個最惡劣的先例,歷朝末帝再無善終者。有樣學樣,齊國滅宋的時候,劉裕的子孫也被毒殺。一報還一報。而且還有劉裕後世子孫的那句名言:"來世投胎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


劉裕自所以殺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門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樣,強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穩全感,使得劉裕想把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恆玄,以及謝安,王敦都是貴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貴的氣質。使得他們不願也不想,更不懈於這樣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處理方式的不同。再就是南朝是世家門閥頂峰時期,如果不把司馬氏剷除的話。一旦有世家門閥的野心家藉機造反。劉裕完全有可能失敗。但劉裕的作為開啟最無恥的先例,華夏貴族的最後一絲氣息就此斷絕。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司馬家經過三代,篡了曹魏江山

說厚待皇族,那是說笑

249年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殺了曹爽三族,除了曹爽,還有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曹家重臣也被夷滅三族。三國志記載:

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251年,逼反王凌,又是多家三族盡誅,順帶還弄死了曹操兒子曹彪,廢掉魏帝曹芳,重新立了傀儡皇帝

幾番族殺,曹家的江山也就敗壞的差不多了

260年間,魏帝曹髦不幹當傀儡,自個兒衝殺在前,讓司馬昭手下的成倅成濟兄弟弄死。本來這兄弟倆看皇帝衝過來,不曉得怎麼辦,但司馬家心腹賈充的一句“畜養汝等,正謂今日”讓二人下定決心,手刃曹髦。事後,司馬昭誅了成家三族,那兄弟倆死不瞑目

髒活都讓祖輩幹完了,這才有了司馬炎厚待曹家之事,全遷往鄴城軟禁

劉裕對待司馬皇族其實並不虧欠

用末帝司馬德文的話說,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東晉經過桓玄掃蕩,國祚其實已經亡滅。只因為劉裕異軍突起,滅桓玄,復司馬帝位,才又讓東晉延續了二十年江山

十餘年間,劉裕對內平孫恩、擊桓楚、滅盧循,收荊襄……對外滅後秦、南燕……盡收失地,開創東晉建國以來從所未有局面。論政績戰功,可以說,天下就是劉裕打下來的,後來以宋代晉,也是眾望所歸。司馬德文禪位時,也不得不說: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死在劉裕手中的皇帝有好幾家

比如後秦的姚家、南燕的慕容家、還有早期的桓家,司馬家兩皇帝都排不上。相對於司馬家的東晉,桓玄的桓楚,才是前朝,因為最後掌控北府軍的是桓玄,桓玄內部清除北府勢力才導致劉裕的起兵

其實,劉裕之所以幹掉那些個皇帝,實因前秦苻堅的前車之鑑,老苻善待了慕容家,善待了姚羌家,善待了西涼張家……結果呢?善待只不過換來了背叛,臨死前,恨未聽大臣言誅滅羌胡……

前車如此,劉裕殺司馬皇帝是必然選擇

當然,也僅僅殺了司馬皇帝,他的兒媳婦,還是司馬家的公主司馬茂英,劉裕死後,登上皇后位置

對於司馬家,劉裕算是善待了,枝葉和主幹,總要削除一個的


靈石蘊珠寶


這個和劉裕與司馬炎出身不同有關。

司馬炎是潁川大族,其祖父司馬懿兄弟幾人在漢末是靠才能、更主要是靠崇高的門第被已進入政權鞏固階段的曹操“霸府”(以丞相、魏公、魏王名義開府,獨立於傀儡朝廷之外以幕僚班子名義實際行使政府職能的機構,此後直到隋,鼎革之際權臣專權幾乎都沿用這一套)所徵辟,從而沿著快車道迅速進入政治核心階層的。也就是說他原本就是士族大姓,門戶地位很高,有相當的政治基礎。等到了司馬炎執政、打算奪取皇位之際,曹魏實權落入司馬氏之手已經歷了三代四人,天下人都知道司馬氏已經是不叫皇帝的皇帝,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且蜀漢已滅,東吳又衰,曹氏宗室早被曹丕、曹睿父子弄得欲振乏力,忠於曹氏的實力派也在幾次清洗後幾可忽略不計,在這種情況下“得位正當性合法性”成為司馬炎考慮最多的難點,因此不但曹氏一族要厚待,禪讓的儀式也要儘量隆重正規,否則就免不了身後之譏。這種做法被他們取代的曹氏當年篡漢也做過——曹丕篡漢時已是曹氏專權第二代,地位已相當穩固,而劉備又動輒以“漢”為由,甚至孫權那邊都有人要孫打出“漢上將軍九州伯”的旗號,因此他不擔心殘漢皇族反貪彈,卻非常擔心篡位程序不正當,所以才善待漢獻帝一家,並舉辦了非常華麗的禪代典禮,實際上,司馬炎不過是搞了個曹丕模仿秀而已。

而劉裕呢?他是北方流民,出身寒微,甚至未必說得清自己的家世,起家時不過是個大頭兵,桓玄叛亂時他也不過是劉牢之和桓修的參軍,即便在北府軍中都不是頭號人物,實話說若非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一度流亡南燕避難,他都未必能成為討伐桓玄的盟主——倘若當不上這個盟主他連日後專權、稱帝的最基本資本都沒有。劉裕起兵是在元興三年二月(公元404年),稱帝是元熙元年(419年),中間只有區區15年,且外有敵國(後秦、北魏、南燕、大夏)和造反者(盧循、徐道覆),內有泱泱不服的司馬皇族和士族大姓,這些勢力還相互糾結,對根基淺薄的他構成複合威脅,甚至當初和他一起起兵的劉毅等人,也因為家世出身更顯赫對他毫不買賬,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快刀斬亂麻,迅速、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可能自己起兵、或被人借用作為起兵符號的威脅。當然,此後照搬劉裕做法的篡位者未必有劉裕那麼兇險的處境,但先例一開就不好辦了。

其實司馬氏和曹氏在大局已定前也並不那麼“慈祥”:曹操誅殺伏皇后一家,廢三公,殺孔融,甚至連追隨自己很久的二荀、毛玠、崔琰,一旦被他認為有可能不積極推戴自己繼續專權,也或貶或殺,毫不留情;至於司馬氏,“高平陵之變”都是小兒科,曹芳之廢、曹髦之死,做得也並不比劉裕廢殺司馬德宗、司馬德文更“溫和”。


陶短房


內因:劉裕個人性格原因。

劉裕出身行伍,識字不多,一生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這樣一個人必然是殺伐決斷之人,由於其出身和知識水平,他個人沒有太多的道德束縛,不會像士族大家一樣,還要追求一下表面的名聲之類的東西。

劉裕殺了六個皇帝,在歷史上也是不得了了。

再從劉裕的後代子孫來看,互相殺戮,對自己的父子兄弟都是非常殘忍,在中國王朝史上這樣對待自己的皇族血親,劉宋王朝可以排的上名的,所以作為開創者劉裕,骨子裡是不是有著喜愛殺戮的基因?

外因:形勢所迫。

①士族政治。

東晉自建立起,皇帝其實就沒有太多實際權力,而是一直被世家大族掌控,皇帝這個位子,對於世家大族而言,只不過是一個可以操縱的棋子游戲而已,劉裕直接將棋子殺了,斬草除根,從根子上斷絕了世家大族的念頭。

②劉裕根基太差。

劉裕代表的是寒門政治,骨子裡是不為士族所容的,他沒辦法,只能把事情做絕,不然他一不留神,就會被世家大族打下去,死無葬身之地。

曹魏代漢,司馬代魏,都能厚待前朝君主,那是因為他們在建立新王朝的時候,本身家族勢力都經過了三四代人的苦心經營,根基深厚,有底氣。

劉裕驟然從社會最底層爬上高位,他沒有這個底氣和根基。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創一代與富三代的區別》

為何說宋武帝不如晉武帝那樣善待前朝皇室,而是盡其誅滅呢

原因很多,暫不復述。單從二者的身份背景談起。劉裕出身寒族,身份低下,崛起於行伍走卒,是憑真刀真槍打下來的家業。什麼滅桓楚,滅起義軍,滅南燕,滅後秦,打敗北魏,嚇得大夏都不敢招惹,這些赫赫戰功,都是劉裕憑自己本事獲得的,名副其實的創一代。

晉武帝,可謂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如同秦始皇,家業太豐厚。只要想幹點正事,輕輕鬆鬆就能篡位做皇帝,甚至消滅吳國,統一天下。不見得晉武帝比宋武帝厲害多少,但是司馬炎是名副其實的富三代。家業自爺爺輩確立,自父親,伯父輩做大,到了自己這兒,只是想著如何去吃啦。

那些豪門士族,都被治得服服帖帖,統治力根深蒂固,這就是富三代,故而任性到接下來富四代的傻子司馬衷都能做皇帝,還愣是沒有亡國,只是出現了八王之亂,國力迅速衰落了而已。

故而,司馬炎有資本厚待前朝皇帝,司馬氏三世而代魏自立,憑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早已把江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魏國皇室早已是植物人啦,有或者無,都威脅不了霸業。死了豈不可惜,還賺個罵名。活著,而且還要好好的活著,才能為司馬家賺臉面,賺個仁義道德什麼的,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反觀劉裕,自己是創一代不說,而且還出身低微,沒有宗族幫襯,也沒有交好的士族親戚朋友,只是上下級隸屬關係而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太忙了,國內平叛,國外戰爭,都得自己親力親為。一個草根,取得這麼大的家業,這麼大的輝煌,那是官三代曹操與士族大佬司馬懿沒法比的。所以說他們倆不篡位是怕擔罵名,以及可以留給後代篡位登基。

劉裕則等不起,這樣的輝煌家業,必須由自己來先當這一把皇帝,畢竟要不是沒有他,桓楚早就滅晉多少年了,要不是沒有他,東晉連起義軍都平不了叛,還哪裡來的大好河山。

所以劉裕親自篡位稱帝啦,之所以殺盡司馬氏家族,那是根除後患,打擊士族,畢竟要不是士族大佬們支持,司馬氏早就被匈奴滅亡了,還哪來的東晉呢?

創一代成功上位了,但是底子薄,只能根除。不能放任,遺憾他屠戮人家,自己的後代也被他人屠戮,自此後世紛紛效仿。





浪漫主義詩人張柄


主要是面臨的環境不同。

公元420年6月,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東晉滅亡,南朝劉宋政權開始。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

零陵王生怕自己被殺,連做飯都在臥室裡,由王妃褚秀之親自料理。然而終究還是沒能逃過毒手。

9月,褚秀之的兄長來看望,將褚秀之引到了其他房間。屬下士兵乘機翻牆進入司馬德文房間內,要求司馬德文喝下毒藥。司馬德文以自殺者不能再投胎為人為由拒絕,士兵便用棉被將其悶死。

劉裕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從此以後那些被奪位的君主再也不能善終。

劉裕之所以殺零陵王,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司馬氏還有相當的力量

西晉代魏的時候,司馬氏經過三代人的經營,權力非常鞏固,而曹氏已經沒啥影響力了。

劉裕建立宋的時候,司馬氏的影響力還很大。比如說逃到北方的司馬休之,司馬休之在江漢時,廣得人心。劉裕稱帝前幾年,率軍西征,擊敗了司馬休之。但司馬休之和一部分宗室逃到了北方。

零陵王的存在,無疑給了北方的司馬氏希望,北方司馬氏完全可以以此為藉口,號召大家反對劉裕,甚至是從北方借兵南征。對劉裕來說,只有殺掉才能省心。

二、擔心士族門閥擁戴其復位

東晉政治格局中,其實皇權力量很有限。東晉從建立初期,就是“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說東晉實際上是由門閥士族主導政治的格局。

東晉末年,一系列戰亂之後,門閥士族已經逐步失去了政治和軍事領導權,但他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劉裕自身起於行伍,身邊可用人才很少,建立政權後不得不依靠門閥士族來施政。當時門閥士族是看不起劉裕的寒族身份的,他們當時更加看好被劉裕殺掉的劉毅。

但是出身是沒法改變的,劉裕很清楚這一點,他也沒法改變士族門閥對他的鄙視。因此他深信,總有一天,如果有機會的話,士族門閥會把他踢掉。如果門閥士族要重新擁戴一個人,零陵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所以零陵王必須死啊。

三、東晉舊臣的懷念

劉裕建立宋朝後,一些東晉的舊臣對晉朝還很留念,這跟司馬氏代魏時完全不同。

晉恭帝禪位時,徐廣淚流滿面,謝晦勸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徐廣回答,你是宋朝新任命的,而我是晉室舊臣,受的是晉朝恩惠,咱倆的體驗不一樣啊。

徐廣後來還被劉裕任命為中散大夫。可見劉裕建立宋朝之初,不得不留用東晉舊臣。

而這些舊臣心中對東晉依然是有留念的,劉裕自然會擔心這些舊臣反水。

總而言之,劉裕從底層小軍官一路走上來,經歷了各種戰亂,才建立宋朝。建立之初,劉裕經營的時間還不夠長,出身和威望也不足以壓倒一切,政權並不穩固,對任何有威脅的人他必然要事先扼殺。


<strong>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strong>


迷蝶夢文史社


先說清楚,劉裕誅殺的不是前朝皇族,而是禪讓皇位給他的皇帝,之前的司馬炎和曹丕善待的也是禪位的皇帝,至於前朝皇族下場如何,他們並不關心。

以司馬炎為例,曹魏末帝曹奐堪稱最幸福的亡國之君,不僅得封陳留王,在鄴城享清福,還在臨終前看到了八王之亂的苗頭,遇見了仇家的滅亡,其封國更是傳承兩百餘年,劉裕建立的南朝宋滅亡了這個封國都還在。

司馬炎善待曹奐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沒什麼威脅,經過父祖兩代人的屠戮,曹氏皇族能夠威脅司馬氏的人都死絕了,炎善他還能獲得個寬厚美名,何樂不為?

話說回來,東晉末帝司馬德文對劉裕也沒威脅,他哥哥司馬德宗好歹是為劉裕加緊篡位而死,司馬德文已經禪讓了,為何還是難逃一死?因為劉裕不相信他沒威脅。

談及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世家大族是怎麼也繞不開的,從漢朝就開始崛起的士族是魏晉時期影響力巨大的政治團體,本質上來說,皇族也不過是一個士族,只不過是其他士族的代言人罷了,其他士族要是不滿意,皇族可以換的,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如此頻繁,更是造成了皇權的衰弱與士族的壯大。

司馬氏本身就是一個大士族,在取得其他士族的支持並打壓掉反對的士族後,司馬氏的首領司馬炎登上了帝位,但王朝本身是一個士族共治的體制,皇帝威權受制,尤其是在東晉,這個由士族支持建立起來的王朝,皇帝基本就是空架子。

從建國伊始的“王與馬共天下”算起,東晉百餘年的歷史先後經歷了王氏、庾氏、桓氏、謝氏等等大族的門閥統治,皇帝說話反倒不怎麼管用。

如果說劉裕也能夠獲得士族的支持,上位那是輕而易舉,但問題在於他出身底層,士族看不上他,他也不想分權給士族,其實他的權力有一部分就是從士族手裡奪過來的。

按理說,東晉士族力量無比強大,對付劉裕不是難事,但之前桓玄篡位給東晉的士族政治造成了巨大打擊,幾個士族掐在一起,劉裕則是在平亂中崛起,逐漸掌握了軍權。

劉裕作為南朝第一帝,眼光和手腕都絕非常人能比,而他那個時期各個士族的人才都不多,一個個被他砍瓜切菜似地輪過去,他建立的南朝宋也是寒們崛起、打壓士族的朝代。

一句話,劉裕跟士族的關係遠不如司馬氏跟士族融洽,雖然他打壓士族,但也擔心這些士族拼死一搏,把前朝皇帝拉出來跟他拼,這事他當年對付桓玄的時候就做過,還是名正言順的征討逆賊。

此外,在劉裕前幾十年,北方有個血淋淋的例子,前秦苻堅對前燕慕容氏這些亡國之君那是相當優待,結果淝水之戰一敗,前秦立刻土崩瓦解,苻堅也最終身死。

出於種種考慮,劉裕在稱帝后不到一年,就派人毒死司馬德文。

這其實有點壞規矩了,之前殺亡國之君的不是沒有,秦王子嬰太遠,西晉的晉懷帝可還新鮮著,但這些都是投降後被殺,禪讓的劉協、曹奐日子過得都還挺好,司馬德文退位時還滿心以為自己能跟他們一樣呢,結果他成為被吃的第一隻螃蟹。

劉裕篡位倒沒什麼道義壓力,就跟曹魏篡漢一樣,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的,漢室只是個名頭,東晉最後的二十年也是劉裕打的,他不僅滅了桓玄光復晉室,還討平了孫恩、盧循這些內部反對勢力,更是揮兵北伐,滅後秦、南燕,氣吞萬里如虎,要不是他年紀大了又忙著篡位,北伐說不定能夠完全成功。

可話說回來,口子一開,規矩就換了,從此之後的亡國之君,無論是投降還是禪讓,能夠善終的實在少之又少,劉裕自己的子孫也沒能倖免。


平沙趣說歷史


劉裕在沒篡位之前就殺了兩個皇帝,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

按照《晉書》的說法,劉裕殺了這兩位皇帝就因為一句讖語:昌明之後有二帝。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的父親晉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根據這句話,劉裕認為昌明之後就剩倆皇帝了,自己就要上任了。不過,不能等到這倆皇帝自然死亡,那得猴年馬月啊。心急的劉裕就早早的結束了這兩位皇帝的性命,自己走馬上任了。

其實,到了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的時候,晉朝的權利已經不在司馬家族的手裡了。劉裕本可以用晉武帝逼迫曹魏擅權一樣,用禪位的方式解決權利的交替。而且,司馬德宗還是個傻子。司馬德文也是無用之輩。本可以不用殺人這種方式的。或許是劉裕太相信迷信了,必須得讓這兩個皇帝徹底消失,自己才心安理得。也有可能是劉裕想進入社會頂層階級,讓權利階級重新洗牌。畢竟在那個時代,出身是很重要的。劉裕一個最底層的人民,即使當了皇帝,身份在那個時代看來也是尷尬的。


殺了兩個皇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也就有了殺皇族的行為。劉裕實在是開了一個不怎好的先例。這個先例很快在他的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東東歷史


司馬炎是司馬氏的第三代,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司馬家族在朝廷根深蒂固,魏國皇帝早已成為傀儡,且沒有敵對勢力,善待魏國皇帝既有禪讓的美名,又可以不流血最大限度的保障社會穩定。同時,魏國代漢也採取的禪讓制度,有一個榜樣在前頭,也能體現晉朝傳承漢朝,得位正統。而劉裕誅殺晉國皇帝,一方面是形勢使然,各方反對勢力尚且存在,晉帝不除,很可能成為各方諸侯起兵的理由,另一方面,劉裕本身軍閥出身,並未完全掌握東晉大權,消滅東晉皇族也是在消滅敵對勢力。當然,劉裕貧民出身,和司馬氏的權貴身份不同。


相忘於江湖


年齡大,即任時己屬高齡,58歲了,在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下,己是朝不慮夕的年紀了,實在無暇顧及太多了,只能赤裸裸的行事,不計後果,遺患於子孫。

劉浴出身貧寒,靠浴血拼殺積累的戰功,及東晉為內憂外患為他創造的機會,而上位,在西晉東晉那個門閥土族佔據話語權的社會里,武力及殺是劉裕的優勢和本錢,也只有揚長避短了。

後來:南朝殺殺不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