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政績不能靠材料“包裝”

歲末年初,正是各單位寫總結、匯材料的集中時段。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在為此忙碌。然而,有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許多地方依然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思想影響,熱衷表面文章,注水抄襲,甚至弄虛作假,讓成績單打了折扣。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制定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開始,全黨上下糾正“四風”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某些地區和部門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大搞“材料出政績”,就是典型表現。年末寫總結材料,理應盤點成績、分析不足,但很多地方卻把材料看得比實幹重要,一門心思撲在上面:明明可以統一總結,非得一事一結,要有體例有文采,動輒幾千字;明明一張表格就能解決,卻流行做成精美的PPT,還要視頻、照片等多形式傳播。結果,工作壓力層層下壓,基層人員“一肩多挑”。“包裝”得好,就會佔用大量時間和精力,使該做好的工作沒有做好,倘若“應付”,就會出現花拳繡腿,甚至層層抄襲、弄虛作假。不僅容易形成“重材料、輕落實”導向,還有可能將材料“注水”,這些東西足以造成負面影響是一定的。

“材料出政績”的現象持續存在,原因多種多樣。有的領導幹部要求不切實際,當地沒有的工作也要寫報告,導致材料造假;有的交接工作缺乏延續性,換一次領導,就要重新寫一份報告;有的實際工作有主次之分,考核卻不分主次。還有一種把材料比落實看得更重,真正做事的,如果沒有形成材料,領導就不會重視,沒有做但有材料的,反而可以“漁利”。其結果,就是催生了大量形式主義,“兵馬”未動,“材料”先行;“實幹不行,材料來補”。一項工作剛剛開始,“成果”就整理好了;任務才佈置,“成效”就彙總好了;會議精神才公佈,“經驗”就總結好了……甚至,這種用材料“說話”、拿材料“邀功”的錯誤政績觀,進一步刺激了“材料出官”的念頭,一些部門熱衷於“秀材料”的背後,就是將年終總結、PPT視為具有高度表現價值的載體,好像做得越漂亮就越能贏得領導的青睞。

種種“材料出政績”的亂象背後,是一些領導幹部政績觀的跑偏,是政績考核方式的不夠合理,需要針對性解決。首先要真正突出問題導向。轉變作風,不是看寫了多少材料,發了多少文件,而是要看解決了多少問題。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攬鏡自照,找找“四風”中的“我”,抓住主要矛盾,拿出過硬措施,紮紮實實地改,查擺表現,尋找差距。其次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能僅僅停在材料表面上,而要善於聽取群眾對工作的看法,進行自我反思,重視群眾的感受和評價,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群眾關切的地方做起。第三要在考核方式上作出切實變化。比如,有的地區在日常工作中運用手機APP,要求基層工作人員實時上傳開展相關工作的照片,有的地區強化日常實地督導,改變年終報告“一紙定勝負”的局面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查擺表現,尋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別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紮紮實實地改。”“材料政績”架空落實,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只有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不鬆勁、不停步,才能持續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扶 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