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電子化招投標採購,想暗箱操作難了!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加快了推進電子招投標步伐。這意味著,全國高達數十萬億元的公開招投標採購市場即將迎來新的面貌。

“為什麼要推電子招投標這樣的模式?因為互聯網+模式招投標有益於我們改進或者創新。”在近期在京召開的第三屆“採購鏈生態發展論壇”上,易招標CEO張利江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說,這種模式,有利於招投標全流程的公開化。

有參會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還分析,招投標採購過程最容易滋生腐敗和暗箱操作。“但是通過電子化招投標採購的方式,這種亂象就能夠得到很好的遏制。”他說,“也就是讓過程透明化。”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印發的《國務院有關部門2018年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採購,著力破除制約電子化招標採購深度推廣應用的制度機制障礙,加快推進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採購。同時,鼓勵交易服務創新。

此前,2011年11月《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出臺,2013年2月《電子招標投標辦法》頒佈,為招標採購領域的電子化制定了依據與標準。這推開了“互聯網+招標投標”的新時代。

今年的《工作要點》發佈後,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全國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了有關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的政策,強調了加快推進電子化招投標採購步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中,山西省發佈的《山西省“互聯網+”招標採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明確指出,2018年7 月1日起,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全面實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招標人自主選擇依法建設運營並已與省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的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開展招標採購活動,實現“項目平臺外無交易、信息平臺上全公開”。

在上述第三屆“採購鏈生態發展論壇”上,參會人員普遍認為,連接、大數據已經成為採購創新的驅動輪,企業應當迎頭趕上,主動融入互聯網採購鏈生態,以期在採購端獲取更大競爭力。

參會者認為,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增強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潛在供需雙方相互瞭解的可能性,提高彼此信度評估的準確性。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網絡信息”和“網絡信度”,比單個企業獲得的“孤島信息”和“孤島信度”更加全面、準確、及時,因此有利於更好地開展采購活動。

但大數據也存在需要克服的問題。

“通過互聯網獲取的數據,終歸有其侷限性,例如很少會包括價格、總額、履約績效這樣

的商業機密。”張利江在會上表示,企業還需要把內部的信息和信度,同網絡信息和網絡信度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全景信息”和“全景信度”,進而在此基礎上賦予“全景信用”。

張利江說,如果更多企業使用同一個平臺,或者不同平臺的數據可以共享,那麼可以更加準確地刻畫出各個交易主體的全景畫像,讓每一個主體得知自己相對於整個行業所處的地位,這樣智能匹配和智能交易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張利江認為,這樣不僅能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還可以採用集中批量採購模式等創新模式,以更大地規模吸引更優質的供應商,獲取更低的採購價格和更好的服務。

上述支撐眾多交易平臺實際應用就是第三方交易平臺。第一財經記者在會上獲悉,易招標所開發運營的“招採進寶”交易平臺系統,已經河北、山西、山東菏澤、福建等地政府招投標採購上有較多應用。

目前,部分交易平臺已經開始嘗試將“交易”與“大數據”技術相連接。

比如,設計信息精準推送功能,交易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投標人用戶的瀏覽信息、關鍵詞記錄、歷史投標記錄、歷史中標記錄等關鍵信息進行分析,為投標人推送其感興趣的項目,並預測中標概率。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減少投標人找尋項目信息的時間浪費,還能減少投標人盲目投標的人力、資金等資源浪費,進而減輕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的工作難度,提升招標採購效率,促進招投標行業的良性發展。

面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企業有必要改變過去的信息獲取、信度評價和信用管理的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更好地使用數據。寧波賽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全在出席此次論壇時強調,構建定向搜索及數據採集產品體系,使得供需雙方以及標的物都有非常準確的“網絡畫像”,使得“數據決策”不再空談。

對未來大數據與採購結合模式的未來期許,王洪全說,隨著大數據的深度應用,採購模式將從現階段的全程數字化採購、線上招投評定標轉變為供需雙方智能匹配、採購標的智能匹配、全程智能採購推薦等,實現採購模式創新。

易招標總經理徐禕表示,隨著數據量的不斷積累,數據的價值會呈現非線性的快速增長,目前易招標正加大研究和產品構建力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真正提供採購大數據服務,幫助平臺用戶創造採購的新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