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球員成亞洲盃新“潮流” 中國足球何去何從?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包括中國隊在內的全本土陣容,竟然成了本屆亞洲盃裡的少數派。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0日電(王思碩)亞洲盃1/8淘汰賽戰火重燃。在綠茵場刀光劍影的間隙,不妨讓我們靜心思索,本屆比賽有怎樣的信號值得國足留意。仁者見仁,不過,歸化球員一定是那道繞不過的命題。

所謂歸化球員,是指在出生國籍以外自願、主動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球員,與技術移民相似,吸引合法化“外援”。本屆亞洲盃,各隊總共徵召了86名歸化球員,佔參賽球員總數的15.4%,曾經的“少數群體”,如今漸成舞臺主角。

未來,歸化之法註定會被更多球隊效仿,待到下屆亞洲盃開戰,歸化球員只多不少。中國足球到底應該懷著何種心態,面對這股亞洲足壇新潮?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埃裡克森執掌的這支菲律賓隊中,只有兩位土生土長的菲律賓人。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17支參賽隊徵召歸化球員

2019年,亞洲盃正式完成擴軍,入圍正賽的球隊由此前的16支增至24支。而在擴軍背後,也蘊藏著球隊兩極分化降低比賽質量的風險。除了擁有歸化球員傳統的強隊之外,一些實力並不佔優的球隊為快速提升硬實力,也紛紛走上歸化球員的“捷徑”。據統計,本屆亞洲盃24支參賽球隊中,有多達17支球隊徵召了歸化球員,這無疑也創造了亞洲盃新紀錄。

相較之下,包括中國在內的4支東亞球隊對球員歸化問題較為保守,而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球隊均已將歸化政策納入“常規操作”。

與中國同處C組的菲律賓三戰皆墨小組墊底,但他們卻至少佔據了一個亞洲盃“頭名”之位。球隊23人大名單中,包括21位歸化球員,只有首次入選國家隊的第三門將比亞諾瓦和替補前鋒貝迪克是土生土長的菲律賓人。比誰家的歸化球員更多?菲律賓人的字典裡沒有“怕”字。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2018年11月20日晚,中國隊在海口主場被巴勒斯坦逼平,幫助巴勒斯坦扳平比分的11號亞瑟·伊斯拉姆便是一名歸化球員。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與菲律賓“一家獨大”不同,西亞球隊成為歸化球員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巴勒斯坦(12人)、卡塔爾(11人)、約旦(9人)、黎巴嫩(8人)等隊都手握大批歸化球員。上屆亞洲盃上一戰成名的“海灣梅西”奧馬爾同樣是阿聯酋的歸化球員。甚至,近年飽受內戰之苦的敘利亞都從荷蘭國少隊挖來歸化中場奧斯曼。

歸化球員也需“因地制宜”

亞洲盃擴軍,令不少亞洲盃稀客曙光重現。但亞洲地區足球發展現狀參差不齊,很多實力國家為了實現衝入亞洲盃的既定目標,方才將目光投放到海外球員身上。不過,通過大賽檢驗,歸化球員效果高下立判。倚仗“外來人口”衝擊亞洲盃的球隊中,只有卡塔爾與約旦順利殺入淘汰賽階段,反觀菲律賓、巴勒斯坦、黎巴嫩,則只能在小組賽中充當“炮灰”。

信息化時代裡,世界各地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即便遠隔萬里,好苗子也會在極短時間裡被公之於眾。再加上招攬外地球員早已不是新鮮事,真正優秀的球員大多“名花有主”。剩餘球員中,免不了“魚龍混雜”,如何確保歸化球員的高水準,又是擺在一眾國家面前的難題。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亞洲不同地區之間風格迥異,比如此前在與澳大利亞的交鋒中,國足在身體對抗方面居於下風。

即便找到了心儀的目標,新的煩惱又會不請自來。亞洲各地球風迥異,歷史、文化等因素共同影響下,菲律賓能夠近乎全盤接受歸化球員的“大雜燴”,除此之外,各隊基本保留了自己本土化的足球元素。這時,想讓歸化球員順利融入環境,與本土球員無縫銜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視自身定位,“對症下藥”尋覓歸化球員,才是各隊最高效的引援方式。一味依靠數量累積堆砌而成的“大雜燴”,只會為球隊當初的盲目選擇付出代價,這也是亞洲盃給中國足球上演的生動一課。

中國足球“歸化之路”前景幾何?

一個月前,中國足協召開2018年職業聯賽總結大會,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在會上明確表態:“足協將出臺關於歸化球員的實施政策,協助俱樂部試點歸化具有較高水平的優秀外籍球員參加中超聯賽,積極推進優秀外援的歸化工作。”這段表述背後,是足協對待歸化球員的態度轉變。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完敗韓國一戰,再次暴露出中國與亞洲最高水準之間的差距。

亞洲盃三場小組賽,國足兩勝一負基本達到外界預期,但與韓國一役,國足攻防兩端被全面壓制,最終0:2完敗,證明我們依然和亞洲最高水準相去甚遠。而看過澳大利亞、伊朗、日本等隊的比賽之後,這種實力鴻溝更加清晰可感。這時,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足協關於歸化球員的表態,或許未來,中國隊陣中真的會出現一張與眾不同的面孔。

如果球員歸化由足協層面進行,無疑對國家隊的整體實力產生直接影響。除此之外,還存在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從俱樂部層面開展歸化工作。如此一來,聯賽競技水平會得到迅速提升,甚至青訓方面也會因此受益,而俱樂部本身也可以規避聯賽外援政策的限制。

如果能吸引適應國足特色、擁有極強個人能力的“外籍軍團”加入,國足確實能在短時間內縮短與亞洲乃至世界頂尖球隊的差距。不過,在討論國內應該如何看待歸化球員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一道限定標準——歸化球員的加入對國足、對中國足球都有利的前提,不僅僅是他們已經達到了國家隊人員選拔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外界看到,他們能夠為中國足球帶來什麼。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日本歸化球員自上世紀便已做出嘗試,圖為有著巴西血統的三都主(14號)與隊友慶祝。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日本足球成功崛起的歷程中,歸化球員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也是我們值得借鑑的現實案例之一。拉莫斯、三都主、田中斗笠王等等,這些名字老球迷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了,而他們都是日本成功歸化的巴西血統球員,其中,拉莫斯對日本足球發展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日本對歸化球員的使用並不浮於表面,而是將歸化與青訓體系捆綁。

放眼國際足壇,在文化深度融合的歐洲,規劃行為早已司空見慣,世界盃衛冕冠軍法國便是其中的最佳典範。憑藉吸收優秀足球人口,法國足球近年來重回巔峰,而奪冠陣容中的核心成員都值當打之年,未來若干年,他們現有的競爭力還將繼續保持下去。

在遵守中國法律、按照相關規定辦事的前提下借鑑足球先進國家的成功案例——中國足球如果有意歸化球員,除此之外別無他途。相對歐洲國家“簡單粗暴”的歸化方式,日本曾經的嘗試似乎更適合國足現狀。畢竟球迷和足協都不願意將國家隊的未來全數交給“外援”決定。

归化球员成亚洲杯新“潮流” 中国足球何去何从?

資料圖:世界盃衛冕冠軍的歸化之路並不適合中國足球。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歸化一事得以納入議事日程的話,從年齡分層、培養方式、如何反哺中國足球等等,統統需要足球主管部門充分考量。如果歸化成熟球員,那便是“一錘子買賣”,未來的國足更像中超俱樂部,或許進入了依靠“外援”打天下的傳統模式。歸化年輕球員從小培養,若將他們置於國內足壇發展,必須警惕被大環境同化,而放在國外培養,又要把控“放任自流”的風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