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升級 健身成社交?

互聯網+運動行業最近好不熱鬧。日前,國內一款健身App獲得過千萬美元的D輪融資,成為互聯網+運動領域關注的焦點。今年上半年以來,有公開數據顯示,多款運動應用獲得資本的青睞。不同於早幾年,只是單調地計步、跑步公里數、測算心率等,如今互聯網+運動的功能已變成一種社交、一種潮流。此外,廠商們亦意識到,未來要讓互聯網+運動行業深入發展,生態閉環是重要的手段,因此,眾多廠商開始著力打造線上+線下的融合,務求採用亮眼的、具有科技感的運用配件,配合軟件應用,來吸引用戶以及投資者的眼球。

 健身App獲資本青睞

線上+線下融合

據悉,國內運動科技公司keep日前宣佈完成了1.27億美元D輪融資,此前,它共完成五輪融資,累計融資6000萬美元。互聯網+運動早在十年前已成為移動行業的焦點話題之一,與運動相關的互聯網應用、數碼產品層出不窮。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內運動健身行業至少有8家獲得融資,其中有5家與移動互聯網密切相關,業務領域主要屬於線上應用、互聯網技術,其中3家則擁有線下健身房,亦是將傳統健身與互聯網、智能化相結合。

當前互聯網+運動的模式大多數已走向線上+線下,其中有的先從線上起家,再推出硬件、設立健身房;有的則是先有線下健身場地,再從其中融入互聯網元素,包括在健身房通過手環、跑步機、手機對運動數據進行檢測,收集這些數據並生成個人運動數據反饋給用戶,隨後定製個人課程、視頻,甚至科技硬件。

從風投的背景來看,其中不乏資本巨頭,例如Keep此次D輪融資是高盛集團領頭,騰訊、貝塔斯曼亞洲基金等跟投。早在今年4月,阿里體育宣佈完成A輪融資,超過12億元人民幣,估值超過80億元人民幣,該輪融資由雲鋒基金領投。它還宣佈戰略併購互聯網健身運動品牌樂動力,這是阿里體育第一筆全資收購。

國內部分大型的互聯網+運動應用,如咕咚、悅跑圈等亦完成了C輪、C+輪融資。隨著全民健身的觀念日益深入,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運動健身的行列,互聯網+運動應用將會更受資本市場青睞。

 運動變社交 成個性化定製

隨著互聯網市場的不斷推進和技術的提升,互聯網+運動健身已經從當初的單純測量步數、檢測心率、測量卡路里等,逐漸走向類型細化、數據深度分析、個性化定製以及社交屬性細化,在這一年多時間內,更加入了當下熱門的人工智能(AI)。 據瞭解,已升級到第三代的Apple Watch配合WatchOS 4已經可以可“主動”地完成運動感知與監測,也就說你佩戴智能手錶進行運動,無需提前設置運動類型,它就能根據內置感應元件感知你當前正在做什麼類型的運動,從而開始計算運動時間、運動量。

記者瞭解到,未來全新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中,運動不再是個體,會變成一種“社交”,例如你跟小夥伴一起在健身房騎單車或練瑜伽,首先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發起“挑戰”,對方的設備上同時能收到邀請,在設定挑戰時間後(5天或者7天),誰完成的目標更高就能獲得勳章。又比如在一款應用裡,記者發現,當中有個社區的功能,用戶可在裡面圖文並茂地“曬出”自己的運動裝備,分享運動飲食、成果、運動心得等。設備商表示,希望利用這種方式來鼓勵更多人做運動,讓運動、健身不再枯燥、單一。

在數據大量採集後,廠商與應用開發者亦開始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當然,這也是貼合用戶的運動需求,有鍛鍊者表示:“簡單地告訴我跑了多少公里、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作用不大。我們更需要的是告知每天的運動量應達到多少才有效”。因此,設備商會結合移動手機端的應用,提供每天、每週、每月等不同時間段的鍛鍊計劃提醒、目標設定,並且可以精細到根據鍛鍊者要求的不同效果,比如是減脂、塑形、肌肉鍛鍊還是日常健身等來提供訓練指引。

 未來:

硬件與軟件深度交互

運動融入社交元素是眾多科技企業選擇的方向,然而,這僅是開始,因為只有建立生態閉環才能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生態閉環的兩大元素:軟件+硬件,兩者捆綁逐漸成為業界“共識”。

前幾年,互聯網+運動仍是“簡單粗放”地發展,硬件與軟件是自家顧自家,這讓雙方都變得尷尬。一方面是應用軟件“變現”困難,因為許多運動健身App都是支持移動手機端或平板端免費下載使用,雖然有些App因較為人性化的功能能夠獲得用戶黏度,但是盈利模式卻成為瓶頸。另一方面,對於硬件產品,大部分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群體中“一腦熱”的購買之後,隨後被閒置在家中,因為它只能簡單地與手機連接,完成計時、計步、時間提醒等簡單的功能,更不要說升級換代。

經歷了行業洗牌與市場檢驗後,有廠商以及創業團隊意識到,軟件與硬件、課程的深度融合是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近日App Store公佈的數據顯示,自從Apple Watch發佈以來,健康關懷類App的下載量增加了75%,Keep、One Drop糖尿病管理、Yoga Glo等App備受用戶關注。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智能硬件與軟件應用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有互聯網+運動的創業人士認為,真正的智能運動健身是將整體的過程與結果緊密結合,做到實時的檢測和反饋,將採集的數據輔助課程的優化和更新。簡言之,就是要做數據分析——根據硬件採集到的數據,實時顯示的同時給予用戶運動建議與規劃。比如有一款智能跑步鞋,可以通過內置的智能芯片記錄每天運動數據、卡路里消耗,自動區分走路、健走模式等,並且通過App界面顯示出來,綁定App後,還可定製有氧健走燃脂等專業課程以及實時語音指導。

在物聯網趨勢下,家中、健身房的運動器材都能與移動設備互聯、及時採集數據,甚至傳到雲端進行分析,這讓互聯網+運動看到更多的空間與前景。然而,有長跑專業戶卻提出了一個本質的問題,運動硬件在深度考慮外觀設計、互聯功能的時候,最好能兼顧到硬件的續航,“尤其是使用於戶外的可穿戴運動硬件,長續航性是相當必要的”。

記者觀察

互聯網+運動還需紮實的產品為基礎

互聯網運動與社交融合,無疑是當下流行的話題。尤其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馬拉松、健身、瑜伽等運動不僅是為了鍛鍊身體,更是一種社交方式、一種生活態度。

互聯網運動以及可穿戴廠商經歷過上輪的行業洗牌後,逐漸摸索到盈利模式,但這僅是新一輪行業競爭的開始,因為大部分運動與社交融合方式仍處於簡單的領勳章、交流經驗、曬成績單等的階段,如何能讓這種社交形態深入是行業值得探討的方向。

另外,利用線上付費課程、推進消費者在智能硬件、穿戴產品的升級換代,以及打造線下健身房等模式,是科技品牌、創業團隊打造線上線下生態,現實模式“變現”的主流手段,然而,記者留意到,部分互聯網健身產品打造所謂自身品牌的運動鞋、運動內衣、跑步機、運動手環等,無論從外形設計、產品材質,還是運動性能方面仍未如理想,這又怎樣能讓市場買單?

有國內的互聯網運動健身創業團隊曾坦言,希望能將品牌打造成如當今數個全球一線運動品牌,讓外界提起時不再認為是一家互聯網應用公司。縱觀目前全球一線運動品牌,除了不斷強調運動是一種時尚和生活的態度、理念外,歸根到底,需要紮實的產品質量、時尚外形設計以及良好的運動性能為基礎,然而,這些都是對互聯網運動創業團隊、科技廠商這類運動領域“新手”,在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品牌打造上的內功考驗。全媒體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