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鑽石的戰爭

「真假」鑽石的戰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ADYMAX」(ID:lmfashionnews),作者為 Drizzie,愛範兒經授權發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愛範兒立場。

作為將鑽石與情感捆綁的始作俑者,戴比爾斯成為最大受益方,也奠定了其作為頂級奢侈品的地位。

在嚴格壟斷鑽石行業 150 年後,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作為天然鑽石擁躉的 De Beers 戴比爾斯集團首次面臨外部威脅。隨著人造鑽石的技術逐漸成熟,有望量產的人造鑽石正在打亂平靜許久的市場節奏。

今年 9 月,戴比爾斯集團(以下簡稱戴比爾斯)將在全球最大的珠寶市場美國推出全新人造鑽石品牌 Lightbox,消息公佈即引起業界一片譁然。集團稱該系列將為珠寶行業帶來突破創新,以實驗室合成的粉色、藍色和白色鑽石為特色,推出一系列價格低廉的耳環和項鍊設計。

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本處於市場的對立位置,在此之前,戴比爾斯曾堅決捍衛天然鑽石的地位,強調天然鑽石才是 「真正」 的鑽石。公司高層曾誓言堅持宣稱絕不會銷售實驗室合成的鑽石,甚至發明了一種能夠辨別出實驗室合成鑽石的儀器。

2015 年,戴比爾斯還聯合其他 6 家世界級鑽石公司成立鑽石生產商協會 DPA,啟動 「真實是稀有的,真實是鑽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的推廣項目。這一口號,正式取代了戴比爾斯從 1948 年沿用至今,名垂廣告史的口號,「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Diamond is forever)。

DPA 協會 CEO Jean-Marc Lieberherr 當時表示,修改廣告語的原因是原來的說法已不適應今天的情況。對於新一代而言,鑽石需要被注入新的象徵和情感意義,才能延續它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不過,戴比爾斯越是強調鑽石的 「真實」 性,越是證明人造鑽石對天然鑽石形成了切實的威脅。

需要強調的是,人造鑽石並非新興技術。1954 年,通用電氣首次製造出人造鑽石,但由於成色不佳,成本高昂,人造鑽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僅用於工業用途。直到近年來,大量人造鑽石被製造出來,特別是在高效的中國企業推動下,人造鑽石已蔚然成風。

斯坦福畢業的 Martin Roscheisen 2012 年創立了初創公司 Diamond Foundry,希望在實驗室中生產出真正的鑽石,與合成的鑽石不同,這些鑽石由天然開採的金剛石作為基材生長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的區別僅僅是製造手段的不同,其成分和結構完全一樣,人造鑽石甚至品質較天然鑽石更高,而成本則隨著技術的不斷精進而下降,導致人造鑽石的價格更低。

作為天然鑽石巨頭,戴比爾斯此番佈局 「敵對陣營」,被認為是借擴張業務之名,通過低價策略干擾日益壯大的人造鑽石市場,並最終實現對這一市場的控制。Lightbox 實驗室生產的鑽石零售價的確極低,據彭博社報道,目前市場上一克拉人造鑽石均價 4000 美元,一克拉天然鑽石均價 8000 美元,而 Lightbox 售價卻約為 0.25 克拉 200 美元或 1 克拉 800 美元,不到高品質天然鑽石的十分之一。

「真假」鑽石的戰爭


▲ 業界分析幾乎普遍認為,這是戴比爾斯對近年來攪局天然鑽石市場的人造鑽石的一場圍堵

戴比爾斯高層向媒體澄清時表示,人造鑽石是一項有潛力的盈利業務,成立 Lightbox 絕不是報復性或防禦性的行為。集團 CEO Bruce Cleaver 表示,人們購買人造鑽石並不是了慶祝生命中最偉大的時刻,僅僅是出於好玩和時尚,時尚的人造鑽石不會衝擊天然鑽石業務,兩者服務的對象截然不同。

但業界分析幾乎普遍認為,這是戴比爾斯挑起的一場降維戰爭,是對近年來攪局天然鑽石市場的人造鑽石的一場圍堵。戴比爾斯充分認識到人造鑽石市場的發展勢不可擋,因此從最初的圍堵人造鑽石市場,到現在終於決定儘早入局。

事實上,戴比爾斯早已涉足人造鑽石的生產製造,只不過早前一直讓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保持距離。旗下 Element Six 是有 50 年曆史的業內領先的人造工業金剛石供應商,而 Lightbox 也將成為唯一一家使用 Element Six 人造鑽石製造珠寶的品牌。為確保沒有轉售價值的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不會混淆,集團表示 Lightbox 品牌首飾中使用的人造鑽石將包含一個小標記,表明它們是由 Element Six 製作。

在棘手的人造鑽石面前,戴比爾斯正陷入兩難。一方面,人造鑽石的普及必將對戴比爾斯核心天然鑽石業務形成威脅,因此戴比爾斯要盡一切可能劃分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之間的界限以維持前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人造鑽石正在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趨勢,而戴比爾斯害怕錯失未來。

這門生意的核心,是鑽石的價格控制,戴比爾斯對鑽石價格操縱的行為一直是經濟學教科書上研究壟斷的經典案例。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被視作 「永恆」 代名詞的鑽石,其作為 「寶石之王」 的歷史實際上非常短暫。雖然人類發現鑽石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2500 年的古代印度,並且鑽石這種碳元素組成的無色晶體,是目前已知的自然存在的最硬物質,其自身具有優良寶石的性質,但是在 18 世紀以前,鑽石並未在眾多寶石中脫穎而出。

在很長時間內,鑽石的產量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直到 1870 年人們在南非 Orange River 發現了大量鑽石礦藏。彼時的英國資本家很快意識到,產量的迅速提升將使鑽石市場飽和。為了防止鑽石價格下跌,1888 年,由這群英國資本家組成的戴比爾斯聯合礦藏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壟斷全球鑽石供應,包括開採、加工到銷售,並通過旗下的國際鑽石推廣中心 Diamond Trading Company 從事全球性的推廣工作。

從供給端看,戴比爾斯通過嚴格控制鑽石產量,從而在源頭上控制鑽石的價格。巔峰時期,戴比爾斯的開採業務高達全行業的近 80%,它還成為行業各項標準的制定者。1939 年,戴比爾斯為消費者引入 4C 標準。鑽石原石全部由戴比爾斯以倫敦為基地的中央統一零售機構售出,只允許 125 個珠寶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購買鑽石原石。該機構通過每年舉辦的鑽石鑑賞活動將原石打包賣給切割公司。

長期以來,戴比爾斯嚴格控制鑽石價格,一旦有小型鑽石商企圖開採原石,戴比爾斯便要求其中央統一零售機構在短時間裡釋放出大量的鑽石儲備,鑽石價格隨即大跌,讓小型鑽石商在價格戰中覆滅。

從需求端上,鑽石開始從眾多寶石中脫穎而出並形成龐大的金融價值鏈條,離不開 20 世紀市場營銷的興起。1938 年,戴比爾斯找到美國廣告公司 N.W. Ayer,該公司通過研究消費者需求,將鑽石的投資屬性隱藏在情感屬性之下,瞄準了人性對於真愛與婚姻的普遍嚮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切中了結婚這一場景,以及人們希望真愛永恆的消費者痛點。

「真假」鑽石的戰爭


▲ 2015 年,戴比爾斯從 1948 年沿用至今的廣告語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Diamond is forever)被 「真實是稀有的,真實是鑽石」 推廣項目正式取代

搭上了 20 世紀營銷文化的快車,鑽石產業憑藉一句廣告語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在 20 世紀中期迎來高光時刻。通過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鑽石為自身地位打造了堅固的護城河,這成為鑽石定價的基礎。而作為將鑽石與情感捆綁的始作俑者,戴比爾斯成為最大受益方,也奠定了其作為頂級奢侈品的地位。

2001 年,集團順應趨勢與奢侈品集團 LVMH 合資成立戴比爾斯珠寶 De Beers Jewellers,雙方各佔一半股份,主要銷售鑽石珠寶產品,第一家專營店於 2002 年在倫敦 Old Bonds 大街作為品牌旗艦店開張。藉助 LVMH 龐大的資金與資源,該品牌迅速發展壯大,並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認可。鑑於戴比爾斯珠寶的奢侈品定位,它還成為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工會成員,自 2015 年開始在巴黎高定時裝週展示其高級珠寶系列。

不過在去年 3 月,戴比爾斯結束了與 LVMH 的合作關係,收回剩餘的 50% 股權。 現在該集團和博茨瓦納政府、納米比亞政府共同擁有 Namdeb 鑽石公司,另外持有 De Beers Marine Namibia 70% 的股權,掌控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天然鑽石資源。

只要人們對於真愛與婚姻的嚮往依然堅定,戴比爾斯通過鑽石向消費者造的夢就足夠穩固。然而近年來,這個護城河遭遇挑戰,因為人們購買鑽石的理由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對待婚姻觀念的變化,消費者對鑽石的需求也從最初的婚慶鑽戒為主逐漸升級到整體的形象搭配階段,鑽石的內涵也逐步從愛情衍生至時尚與自我犒賞。

戴比爾斯珠寶首席執行官 Francois Delage 曾在專訪中向時尚頭條網透露,鑽石首飾不再只限於紀念家庭或戀人關係的重要時刻,還可以銘記任何時刻的喜悅和成就感,比如,找到了新工作,或者獲得晉升。而更大的經濟參與度以及更高的收入,鼓勵著女性為自己購買珠寶和其他的奢侈品。據戴比爾斯去年 9 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女性角色的變化催生新的鑽石首飾需求,其在中國有 26% 的鑽石珠寶由女性消費者購買,這一數據每年以 12% 的速度在增長。

集團 CEO Bruce Cleaver 則認為,儘管大部分的珠寶購買動機都是要贈送鑽石以作為愛和承諾的象徵,但女性的自購消費需求將成為未來鑽石行業的主流趨勢。

千禧一代也成為重要的消費群體,他們提出了新的消費需求。根據戴比爾斯發佈的《2018 年鑽石行業洞察報告》,2017 年鑽石首飾需求達 82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消費者共佔據全球總銷量的 2/3。在中國,這個比例接近 80%。Z 世代是更大的消費群體,他們佔全世界總人口的 35%,在今後一二十年內,將成為鑽石消費的生力軍。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 70% 的鑽石消費來自 18 歲至 34 歲的年輕女性,遠高於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其他的主要鑽石消費市場。比起上一代對玉和黃金的喜愛,年輕消費者更偏好充滿個性的鑽石首飾。

種種變化正證實了 DPA 協會 CEO Jean-Marc Lieberherr 所說的,「原來的廣告語已不適應今天的情況」。更大的恐慌來自於人造鑽石對年輕消費者與女性消費者的吸引力。數據顯示,雖然現在人造鑽石市場規模只有 1.5 億美元,約為整個鑽石市場的 2%,但據花旗銀行預測,人造鑽石佔鑽石市場的份額在 2030 年將達到 10%。

中國突飛猛進的製造技術也在人造鑽石的擴張中起到推動作用。

早前,中國已孵化出了不少工業用途為主的人工鑽石企業,以豫金剛石、黃河旋風、中南鑽石等為代表。據悉,全球已經投標和在建的人造鑽石產能,90% 以上集中在豫金剛石,黃河旋風,中南鑽石 3 家企業。目前國內最大的人工鑽石生產企業豫金剛石,年產寶石級鑽石 200-300 萬克拉,其中消費類人造鑽石佔 50% 以上。越來越多人造鑽石企業也瞄準了珠寶用途的鑽石業務。今年 3 月,華晶金剛石展開企業資產重組,預備向消費端產業鏈業務拓展。

中國製造的人造鑽石已經引起全球的注意,這些企業還背靠目前最具潛力的鑽石市場,中國。據戴比爾斯於 5 月 17 日公佈的全球鑽石行業最新數據,2017 年全球鑽石珠寶消費需求量增長 2% 至 820 億美元,其中中國內地已是全球第二大鑽石珠寶消費市場,按美元計同比增長 3% 達到 100 億美元。

與人造鑽石規模不斷擴大相比,戴比爾斯的原石開採業務在過去 30 年已經從佔行業的三分之二急劇下降至 30%。據今年 9 月的最新數據,在今年第 7 個銷售週期,戴比爾斯的全球鑽石原胚銷售額環比減少 5.5%,是 2016 年有統計以來的最差數據,業界紛紛猜測傳統鑽石行業進入寒冬。此外,該公司不再打包銷售原鑽,再加上 Lightbox 系列的上市,令市場擔憂鑽石價格將下跌。

「真假」鑽石的戰爭


▲ 除了環保問題和礦工童工化問題,天然鑽石被高價變賣的現象由來已久

另一方面,消費者似乎越來越不在意人工鑽石與天然鑽石的區別,對人工鑽石好感度甚至不斷提升,因為人工鑽石價格更低、成色更好,同時還更加環保。這與天然鑽石的道德爭議密切相關。除了環保問題和礦工童工化問題,天然鑽石被高價變賣的現象由來已久,這一現象還曾被拍成電影《血鑽》。相較之下,人工鑽石合成成本低、價格低廉且環保,同時避開了道德爭議。

無論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天然鑽石都受到人造鑽石的擠壓。人們最擔心的是,天然鑽石的價格受到影響,而價格是戴比爾斯死守的底線。如今,戴比爾斯佈局人工鑽石業務,就是為了通過價格鴻溝向人造鑽石商施壓,同時強化人造鑽石平價,只適用於日常場景,同時不具有特殊情感內涵,甚至不是 「真」 鑽石的消費者印象,從而維護產品的奢侈品形象。

今年年初,戴比爾斯宣佈推出鑽石行業首個區塊鏈平臺 Tracr。該平臺將使消費者可以追蹤鑽石的每一次流向。Tracr 將為每顆鑽石創建一個數字證書,而每份證書將在平臺上註冊幷包含關鍵屬性和交易屬性,從而驗證鑽石的真實性,確保鑽石是天然且產地不是來自衝突地區。

同時,戴比爾斯還尋求進一步加深鑽石作為一種奢侈生活方式的印象。集團 CEO Bruce Cleaver 去年表示,中國消費者在奢華旅遊方面的支出成為了中國鑽石行業銷售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了爭取更多的鑽石銷售,戴比爾斯決定開始積極參與到旅遊市場,希望分得一杯羹,戴比爾斯正在尋找可以將奢華旅遊和鑽石產地非洲聯繫在一起的可能性。

紅寶石、鑽石、藍寶石和祖母綠被稱為世界四大寶石。即便紅寶石的價格漲幅超過鑽石,鑽石在大多數人中知名度依然最高。這得益於戴比爾斯長達一個世紀對產品形象與價值的小心維護。如今,入局人造鑽石既是戴比爾斯的積極防禦,卻也是邁出妥協的第一步,今後這個鑽石巨頭是否會陷入左右互搏的局面,目前依然不得而知。

有業內人士直言,戴比爾斯當年守住了市場沒讓鑽石價格崩潰,但是價格崩潰或許早晚會來一次。

「真假」鑽石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