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有哪些製造芯片的大公司?

用戶60827662467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2018年產業規模約為5740億元。2012年以來平均每年增長率超過20%。其中設計行業佔40%,製造和測封各佔30%。



但是和集成電路進口金額比起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簡直是小巫見大巫。2018年全年集成電路進口總金額達到2.06萬億元人民幣,佔我國進口金額總額的14%左右。集成電路是我國進口金額最大的產品,原油只排在第二。

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我國較為知名的企業是海思半導體、豪威科技、比特大陸和匯頂科技。其中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是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387億元。但是這個規模和國際巨頭相比,我不值得一提了。高通是國際上最為知名的芯片設計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高達223億美元,是海思的3.4倍。


在集成電路製造領域,最為知名的企業莫過於中芯國際,2017年營業收入31億美元。臺灣省的臺積電,是全球最為知名、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2017年營業規模高達321億美元。

在測試領域,排名第一的是江蘇新潮科技2017年銷售收入242億元,緊隨其後的有華達微電子、華天電子、威訊聯合半導體等企業。

整體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並不算大,產品數量和質量都滿足不了本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大量從美國、韓國、日本、臺灣進口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是國產規模的三倍多。



目前在A股市場上,有幾十家集成電路上市企業,但它們的市值總和還抵不上一家臺積電。臺積電的最新市值1882億美元,摺合高達1.27萬億元人民幣。


財經知識局


芯片有設計、製造、測封幾個環節。國內都有公司在做。

目前測封環節技術上沒有問題。設計上雖然弱,但是這幾年發展很快,把韓國一些二流芯片設計公司搞倒了一大批。目前最弱的環節是製造。

製造關鍵是卡在光刻機上。臺積電目前主流做10納米工藝的芯片。我們中芯國際馬上投產的是14納米生產線,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投產。但是臺積電今年將投產7納米的生產線,還是差了兩代。

設計方面的公司有:

第一名海思:芯片主要自己使用。有手機處理器麒麟,還有基帶芯片、另外還有安防、智能電視、物聯網等等。業務隨華為集團的增長而增長。

現在做手機處理器的,有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高通,聯發科,展訊。海思目標是超過高通。現在高通是海思的3.5倍。從長遠看,高通在走下坡路,這希望有希望實現。

第二名紫光展銳:展訊,銳迪科合併之後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機處理器和基帶芯片除自家產品之外的最大供應商,展銳的任務是戰勝聯發科。展銳是海思之外國內唯一一家營收超過100億人民幣的公司。三星手機,中低端系列,裡面的芯片是紫光展銳的

第三名中興微電子:主要是中興自己的通信設備用的部分芯片,主要是基站和路由器芯片。手機芯片外購

芯片設計獨角獸:寒武紀,做人工智能芯片,是目前國內芯片設計領域唯一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公司。產品剛剛出來不久。

其他還有:

華大半導體:隸屬於CEC(中國電子信息集團產業集團),CEC是世界五百強,是中國電子產業的國家隊,是中國大陸唯一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EDA工具等積體電路完整產業鏈的企業。這主要是在國家安全角度,保障各國敏感領域的芯片自主供應。

很多關鍵領域的芯片,如:二代居民身分證、中石化加油卡、社保卡、稅控IC卡、北斗系統芯片等等都是華大做的。

另外華大還有完全自主的、集成電路設計軟件。

北京智芯微電子:主要做智能電網,充電樁芯片。

匯頂科技:指紋識別芯片,做得不錯,世界第二。僅次於給蘋果供貨的AuthenTec公司。現在我們國產手機大部分都是匯頂科技做的。

杭州士蘭微電子:主要做LED照明和變頻電機芯片。具有完整的設計、生產、封裝能力。

大唐微電子:主要做身份證、社保卡、交通卡、金融卡芯片,還涉足新能源汽車芯片。

中星微,主要是做圖像處理芯片,攝像頭芯片等

製造方面的公司:

目前10納米的生產線是空白。

比較大的有:

中芯國際:目前14nm技術開發進展順利,這是國內現在在開發的最領先技術。

新昇:今年大硅片,40-28納米集成電路製造用300毫米硅片投產,打破國外壟斷。

華虹集團:正在建設12吋生產線,估計明年投產。現在有3條線。

還有合肥睿力,華潤微電子等。

另外臺積電、海力士等在大陸都在建設新的生產線。

全球新建的芯片生產線,超過三分之一在大陸。

在存儲芯片方面:

這是國內的弱項。現在有武漢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閃存、福建晉華的32納米DRAM利基型產品,以及合肥長鑫(睿力)的19納米DRAM。預計2018年年底前開通生產線。如果再計及紫光分別在南京和成都剛宣佈再建兩個存儲器基地,總計已有5處。

紫光同步上3個生產線,有挑戰三星的意味。不過難度很大。


仁觀天下


幾乎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從設計芯片到生產到封裝測試所有步驟的,在這個產業鏈分工明確的時代,讓我們來看看芯片製造步驟中我國有哪些優秀的公司。

芯片設計公司

海思半導體


華為旗下子公司,前身為1991年成立的asic設計中心,致力於華為通信芯片的研究,與2004年正式成立海思半導體

清華紫光展銳

紫光收購銳迪科微電子和展訊通信過後,於14年合併兩家公司成立紫光展銳,17年基帶芯片市場穩居第三,世界前十的IC設計企業

華大半導體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整合旗下集成電路產業集合的子公司,專業從事集成電路設計以及解決方案,16年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排名第四

中興微電子


前身為96年成立的中興通訊IC設計部,與2003年正式成立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除了支持自己芯片研究以外,對外出售芯片產品,提供解決方案,世界IC設計前五十強

芯片加工製造公司

中芯國際

創始人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2000年成立,15年中芯國際正式成為全球第四大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幾天前正式上線一條28nm製程生產線

其他的還有上海宏力半導體,天津摩托羅拉半導體集成生產中心,上海先進半導體生產製造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技術方面相對落後,而且體量不大。

封裝測試公司

飛思卡爾半導體

原摩托羅拉半導體部,92年開始在天津開展業務,目前擁有天津,北京,蘇州三個研發,封裝和測試部門近3000員工。

深圳賽意法半導體

中外合資企業,國家重點高科技項目,公司只要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國內封裝廠商領域領軍企業之一。

江蘇新潮科技


成立於2000年,便於2003年成立國內第一家芯片封裝測試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半導體芯片開發和智能儀表生產,聯繫過年獲得中國電子百強企業。

中國目前的半導體行業在芯片設計領域和封裝測試領域世界一流,不過芯片的加工製造還比較落後,這也是為什麼不能自己生產高端芯片的原因,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如鯨向海鳥投林


樓主的題目很好,在芯片產品這一塊,除了設計有著非常高的壁壘,其實,對我國來說,製造的壁壘更是非常的高。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在1945年後,國際社會分為了前蘇聯派系和美國派系,兩個派系在國際上有著激烈的競爭。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際,自然對以中國和蘇聯為代表的東方國家非常的記仇,很多好東西都不帶這些東方一起玩。

1996年7月,

在美國的操縱下,以西方國家為主的33個國家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了《瓦森納協定》(簡稱“瓦協” Wassenaar Arrangement),決定從1996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的控制清單和信息交換規則。它涵蓋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9大類;另一份是軍品清單,涵蓋了各類武器彈藥、設備及作戰平臺等共22類。

由於這個協議,中國被列于禁運國家之列。按理說,製造芯片的這個機械,並不一定可以用來大戰,但美國害怕中國科技上超越他,雖然現在中國非常非常的有錢,甚至願意花數十倍的價格去買ASML等荷蘭的光刻機,但對不起,人家不賣。

那是不是人家不賣,大陸就沒有芯片製造公司了呢,不是的,厲害了,我的中國,在2000年後,中國發布了促進集成電路發展的18號令,在這個號令下,我國的很多優秀人士,特別是臺灣的優秀人士,在血濃於水的感染下,前赴後繼赴大陸投資。因此,中國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廠是臺灣人幫助新建的,我們必須感謝他們。

1.張汝京搞的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4月,是香港和紐約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芯國際”,紐交所代號:SMI,港交所股份代號:981),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芯片。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28納米制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榮獲《半導體國際》雜誌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目前,這個企業被中國成為是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廠。

2.張忠謀搞的臺積電南京廠

因為張汝京提前一步登上了大陸市場,並且得到了快速發展,後來,臺灣半導體的領導廠家坐不住了,再不佈局大陸市場,可能就沒機會了。

據臺灣《電子時報》(Digitimes)報道,臺積電決定在南京建設12寸半導體制造廠,預計投資30億美元,採用目前最先進的16nm工藝,最快將在2018年量產。臺積電如此做法或是因為大陸半導體制造的快速進步所致。這個廠預計在2018年五月量產,到時候,中國將會出現臺資雙雄。

3.華虹宏力半導體

這個廠是由原來是華虹半導體和宏力半導體合併的,前者原來為大陸領先的芯片製造廠,後者為臺資企業,合併後,企業實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4.紫光國芯

這個是純國企,現在在武漢投資了很大的工廠,今後,中國人就可以用上自己產的內存等芯片了。

原來這些芯片,基本都是臺灣,日本,韓國,美國的廠商所壟斷。

在中國的大力趕超下,美國是想盡辦法遏制,但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創造力更是無窮的,中國芯片將率先在AI,內存,外國的多媒體等領域突破,到那個時候,一個掌握核心技術的芯片大國將屹立世界東方。


e來趣客


芯片製造的幾個環節為:生產設備、原材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目前各個環節中國都有企業在做。他是和國外企業相比,技術實力相對較弱。以營業額排名,沒有一家企業可以進入世界前十。

以下是2017年營業額排名世界前十的半導體企業

單從芯片製造來講,國內實力相對較強的企業有以下幾個

1.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研發和生產產品有:移動通信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物聯網芯片、電視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智能卡芯片、智能設備芯片、高性能微處理器、高性能可編程器件、存處理器件、接口驅動器件、電源芯片、存儲器、使用晶體諧振器,振盪器、高性能可重構系統芯片等


2.海思半導體

華為集團的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主要是進行芯片的設計和生產。主要產品:麒麟系列手機CPU的設計推、SoC網絡監控芯片、可視電話芯片、DVB芯片、IPTV芯片等

3.長電科技

長電科技成立於1972年,主要進行芯片的封裝測試。面向全球提供封裝設計、產品開發及認證。從芯片中測、封裝到成品測試、出貨的全套專業生產服務。

4.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主要產品芯片和晶圓的生產。目前已掌握了28納米芯片製造工藝。以及300毫米晶圓的生產。在國內的技術水平相對來說是最好的。



5.太極實業

太極實業位於無錫,成立於1987年,1993年上市。主要進行芯片封裝、封裝測試、模組裝配及測試等。


最喜歡看的是評論


初次看到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我也進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芯片是我們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領域,而CPU更是芯片發展中的核心部分。不過在CPU的製造技術上面,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想重點聊一下CPU製造的公司。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CPU製造技術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但是在民用商業領域,仍然沒有看到太多的國產CPU的身影。

按指令集流派來分析的話,主要有這幾類:

一、MIPS系列

1、龍芯

龍芯相信各位都不陌生了吧,在明間有過很多關於它的傳聞,褒貶不一。曾經因為造假案鬧得滿城風雨。龍芯CPU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龍芯課題組研製,授權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研發。

雖然龍芯鬧過不少“緋聞”,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已經從龍芯1代發展到了龍芯3代,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2、君正

北京君正是國內較早專注於可穿戴、物聯網領域的本土IC設計公司。生產的芯片性能不高,更關注低功耗、廉價等方面,在市場有不是很大的份額。

二、x86系

1、北大眾志

北京北大眾志微系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重要骨幹企業。05年,AMD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科技部指定北大微電子中心接受AMD處理器的授權,中國因此獲得了x86技術。

2、兆芯

上海兆芯自主研發的處理器與2015年就量產了,28nm工藝,並透露將在2018年推出16nm的8核處理器。知名度無疑更高。

3、海光

這是一家誕生不久的新銳公司--天津海光。由AMD授權的最尖端的x86技術,對於海光的表現,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三、Power系

藍色巨人IBM的Power架構一直是高性能的代言。IBM於2013年聯合NVIDIA等公司成立OpenPower開放聯盟,其他公司也可以獲得Power架構授權。中晟宏芯就是其中之一。

四、Alpha系

申威處理器,主要面向高性能計算、服務器領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就是基於申威處理器設計的。

五、ARM系

ARM授權的處理器使用是最廣泛的,在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在使用。主要的公司有:

1、飛騰

飛騰公司是中國國防科技大學高性能處理器研究團隊建立的公司,國防科大多年來在CPU領域的努力耕耘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

2、華為海思

華為海思是現金我國技術水平最強大的芯片開發商之一。麒麟芯片與高通、三星的芯片性能處於同一水平。

3、展訊

展訊是除華為以外另一家生產手機芯片的翹楚。它是繼高通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ARM CPU關鍵技術的手機芯片廠商。

4、華芯通

華芯通半導體是由高通與中國貴州政府合資成立的一家公司,旨在為中國市場設計與開發服務器專用芯片的公司。

這是我所瞭解和蒐集的一些資料,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關注我哦,並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我可以給你更多的參考意見。


社會關注聚焦


芯片有設計、製造、測封幾個環節。國內都有公司在做。

目前測封環節技術上沒有問題。設計上雖然弱,但是這幾年發展很快,把韓國一些二流芯片設計公司搞倒了一大批。目前最弱的環節是製造。

製造關鍵是卡在光刻機上。臺積電目前主流做10納米工藝的芯片。我們中芯國際馬上投產的是14納米生產線,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投產。但是臺積電今年將投產7納米的生產線,還是差了兩代。

設計方面的公司有:

第一名海思:芯片主要自己使用。有手機處理器麒麟,還有基帶芯片、另外還有安防、智能電視、物聯網等等。業務隨華為集團的增長而增長。

現在做手機處理器的,有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高通,聯發科,展訊。海思目標是超過高通。現在高通是海思的3.5倍。從長遠看,高通在走下坡路,這希望有希望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