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還需“接地氣”

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

的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對全球產業變革和國際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與此同時,對於工業互聯網如何落地,企業怎樣“上雲”?已經成為業內人士十分關注的問題。

工業互聯網還需“接地氣”

羿戓製造所瞭解,在日前閉幕的2018廣東工業智造大數據創新大賽上,華為、騰訊等多家企業集中展示了工業互聯網成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名單,72個項目被遴選為試點,工業互聯網被寄予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的厚望。 但在另外一方面,富士康旗下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公司“工業富聯”卻遭到資本市場冷遇,在其董事長陳永正宣佈辭職後,工業富聯股價接連下挫,截至12月11日收盤價12元,和高點的26.36元已相去甚遠。

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看起來很美”。正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高翔所說:“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對全球產業變革和國際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903億美元。有研究機構預測,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那麼,工業互聯網究竟該如何突破,其“落地”又要解決哪些難題?

工業互聯網還需“接地氣”

  1、數字化“量力而行”

“上世紀90年代,歐美汽車工業從訂單到交貨的時間是20天,但去年這個時間重新回升到40天。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產生,滿足這些需求就不得不延遲交貨。”思愛普(SAP)在他看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升製造業的效率,工業互聯網就不可或缺。“但目前我們仍處於工業互聯網的初級階段,即先通過物聯網,將生產數據上載上來進行分析和決策。”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被認為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部曲”,數字化是第一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坦言:“只有對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才能產生數據並且實現數據的聚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同樣認為,當前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快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引導支持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部署新型網絡技術,進行設備、生產線、車間等自動化數字化改造,進一步提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

數字化如何實現?“上雲”是數字化的基礎。浙江省省長袁家軍介紹說,發展工業互聯網,浙江正在大力將企業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以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全省累計企業上雲數已經達到了26.8萬家,我們預計到2022年要實現50萬家企業上雲。” 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說,雲計算同樣被視為他們開拓產業互聯網市場的“入口”。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就表示:“產業互聯網業務最初的營收機會還是來自雲業務。”根據最新一季財報,騰訊雲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超過60億元,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而其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阿里雲,第三季度營收高達56.67億元,增速同樣高達90.5%。這也正是工業互聯網快速成長的寫照之一。 不過,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又不僅僅是雲計算。對於大企業來說,無燈工廠已並不鮮見,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就表示,整個富士康現在在部分工廠可以完全實現熄燈生產。“甚至可以在組裝過程中無人化,在一個有108臺自動化設備的無人組裝工廠試點中,人力節省了88%,效益一年提升了2.5倍。”

工業互聯網還需“接地氣”

但對於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數字化卻需要量力而行的另闢蹊徑。杭州點石服飾的數字化居然是通過在2000平方米的廠房里布置的20多個攝像頭來實現,改造成本只花了5萬元,但排產卻提升了6%,服裝交付週期縮短了10%。“這是阿里巴巴淘工廠改造的第一家數字化工廠。”阿里巴巴淘工廠表示:“我們想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探索一條低實施成本、低侵入式的改造之路。” 儘管看起來只用了攝像頭,但點石服飾數字化背後的含金量卻不低。這些攝像頭每天進行超過1億次掃描,通過機器視覺來識別生產過程,並將其數字化。“比如裁床上就有兩個攝像頭,時刻在捕捉師傅到底在裁剪哪個訂單,裁了多少件。”表示。“過去這件事需要專人來幹,行業內叫跟單員,但如果你訂單量很小,一直有個人盯在工廠就很不划算,現在我就可以明確每一天的貨期,什麼時候面料到了,什麼時候上了裁床和車位,對於我們這些依靠爆款快速翻單的網紅店鋪來說,確定性最為重要。”服裝網店“13C”的店主這樣告訴記者。

2、平臺建設“勢在必行”

“紹興的新昌是有名的軸承之鄉,這裡一家叫陀曼智造的企業,在軸承行業推廣平臺化服務,目前已經服務了100多家軸承企業。這些企業在工業互聯網的幫助下,平均設備利用率提高了20%,綜合成本降低了12%,勞動用工成本下降了50%。”報出一串數字,“這說明在工業互聯網建設中,也要不斷完善服務支撐體系,培育一批工業信息工程服務商。” 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成為製造業企業“觸網”另一個重要的入口。陳肇雄介紹說,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平臺超過50家,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臺套,工業大數據、工業APP開發、邊緣採集、智能網關等平臺關鍵軟硬件產業成為發展熱點。” 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何勢在必行?工業互聯網是一個複雜系統,向下整合各類工業資源,向上培育和整合各類工業應用,集成互聯網領域與製造業的各種要素。“因此要打通創新鏈、產品鏈、價值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互動。可以預見,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會像消費互聯網領域一樣出現大型平臺生態型企業。”

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則說得更為具體,他表示,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能夠統一工業通信的標準,使工業中各行各業的控制平臺、硬件平臺標準化,同時也讓軟件應用的平臺標準化,“簡單來說,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能夠解決目前製造業不同行業在智能製造上軟硬件難以互聯互通互換的問題,從而極大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不過,互聯網巨頭和製造業巨頭都在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根據自己的優勢,他們的想法卻有所不同。

互聯網廠商們看重的是“開放”。企業微信產品部行業總監告訴記者,製造業切入產業互聯網的進程和需求都不相同,“有些企業看重的是建立自己的移動互聯網門戶,不僅要面對員工,也要同時面對消費者;有些企業則看重的是通過平臺來彙集內部數據,並分析使用。我們的平臺建設,一方面是集成,企業微信開放眾多接口幫助企業等進行定製創新,接入已開發好的自建應用;另一方面也提供豐富的第三方應用供選擇”。

工業互聯網還需“接地氣”

阿里雲公司總裁則表示,阿里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依靠的是“1+N”模式,“一個基礎性的平臺,加上N個行業級和區域級平臺。基礎性平臺提供通用的共享平臺,比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標準化服務。行業級平臺提供細分行業的專業化服務,區域級平臺圍繞區域特色經濟來提供集群式的服務。其實就是工業互聯網的淘寶模式,把大家的能力、技術和利益共同結合起來。” 製造業廠商則更看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中的“軟硬結合”。美的剛剛發佈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美的集團首席信息官表示:“真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製造業知識、軟件與硬件缺一不可,而且三者需要協同,拿我們自己的平臺來說,硬件方面有庫卡機器人,軟件方面已成立美雲智數公司,這樣才能基於工業機理、業務實踐,形成研、產、銷全價值鏈集成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