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醫生的大實話之後,還有大實話……

癌症,醫生的大實話之後,還有大實話……

癌症,作為一個全民談之色變的話題,相信你一定也是愛恨相加,既想聽一聽,關切瞭解更多信息,又不想聽,對這個晦氣的東西,唯恐避之不及。

11月10日,人民網轉發了《健康時報》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癌症晚期,該不該治療?醫生這次講了大實話》。作為我微敝如草芥的小老百姓,很快就看了,覺得受益匪淺,既科普了自己無知的一些抗癌知識,消除了對於癌症無知的恐懼,又聽到了腫瘤專家一番貼心的大實話。的確對於我們勇敢同疾病作鬥爭有利。

癌症,醫生的大實話之後,還有大實話……

不過,在我看來,這番大實話,如果將其作為對癌症的認識,卻還只停留在一箇中層的水平。認真思考了一下,我把這個認識水平分為了三個層次,在這個中層水平之下的第一個層次,是感性認識水平。

感性認識水平,是一種最低級層次的認識。低級認識,與個人的文化水平、地位、影響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在這個水平上認識癌症,同樣一般的情況是,一旦災難降臨,則震響如焦雷,疼痛如喪臨,忙人無計,張皇失措。因此,這種認識,廣泛存在於全體大眾之間。這一個層次水平的人眾,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徵:感情用事。要麼病急亂投醫,拼盡財力,過度治療,結果癌症沒有把人危害死,卻是自己把自己折騰死了。要麼就是心理崩潰,精神失常,茶飯無思,被癌症恐嚇而死。這種情況,即是對於生命感到絕望,放棄必要的治療,心先死了。

而中層水平,說的是對於癌症,要理性看待。這一次專家說了癌症的一些實質,癌症的病理機制,治療原理,將深奧的科學知識,深入淺出,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來,人人都聽得懂。又要言不煩,不多的幾句話,就把我們普羅大眾非常關心且需要注意的問題,講得清清楚楚了。又還有鮮活的例證,給了我們一些可以效仿的榜樣,更加激發了我們同癌症搏鬥的勇氣。

癌症,醫生的大實話之後,還有大實話……

經過10多個月的治療,2015年6月30日,李開復通過微博向大家公佈:已經連續兩次都檢測不到腫瘤了!重獲新生的李開復目前已經回到了熱愛的工作,回到了親人身邊,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癌症,醫生的大實話之後,還有大實話……

香港著名演員汪明荃,1985年發現甲狀腺癌,由於發現早,治療及時,手術前後她的事業甚至沒有因此而停頓;2002年,汪明荃又發現早期乳腺癌,同樣,手術之後,乳腺癌也並沒有對汪明荃的生活產生過多的影響。

那麼,第三個層次的認識是什麼呢?這也是在腫瘤專家說了癌症的大實話之後,我想說的大實話。即是我們要突破一些自身固有的無明。也就是說,我們僅僅只是理性認識之後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付諸實際的行動。

我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瞭解到人性中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事事懷疑、半信半疑。所以我長長跟學生說,要想學業好,健康成長,必須要親其師,信其言,遵其行。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做一個愚民,一切盲從別人,一味迷信他事,而是在基於科學、理智判斷的基礎上,對於正確、合理的東西,我們必須有一個敬仰、敬畏的態度。

這樣,接下來,我們才會去自覺地行動。至少去試一試,試過之後,進行一番自我檢測,檢測之後,進行自我調節,以致完善。

還沒有完。此處,一定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即是:如果個人對於正確、合理的東西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信仰、堅守,就會在行動的初期、中期或者在試行之中,一旦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就會動搖,甚至放棄,就不會將科學、正確、合理的東西,同個人個體的身體狀況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和調整策略、行動,從而輕言失敗。

至此,還要克服無明。因為,除了上述個體實踐和行動上的差別之外,還有一個個體對於癌症抵抗的差別,包括內在的基因差別和外在的身體素質的差別。這些因素,也會直接影響抗擊癌症的效果。也就是我們俗話裡說的:“治得了病治不了命”。這個命,就是我們人生的命運。如果我們曾經做過努力,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過……我們也會死而無憾!這也是一種積極的把握個人人生命運的態度。

最後,我們也還需要一種豁達:“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人生苦短,八十歲是短,100歲是短,千歲萬歲,對於無窮的時間來說,也還是一個短。有了這樣的努力和豁達,我們還怕什麼癌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